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地地区地形地貌更加敏感和脆弱,本文在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时引入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等生态敏感性因子和脆弱性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依托ArcGIS10.3空间分析,提高评价的效果和精度。以凤凰县为例,识别生态重要性区域和建设开发适宜性区域,为国土空间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空间划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石漠化峰丛洼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对推动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石漠化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以广西平果市典型石漠化峰丛洼地土壤为研究对象, 通过调查采样分析以及综合运用地统计学、地质累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 分析探讨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研究区8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总体呈东北向西南降低的变化格局, 研究区东北部和东南部为重金属高值叠加区的集中分布区, Cr,Cd元素呈现中等的空间相关性, 其他6个重金属元素表现为强空间相关性;研究区受Cd,As,Cr,Cu,Zn等元素不同污染程度的影响, 且以Cd的影响尤为突出, 其地质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分别高达1.34和107.73;pH、地层、Fe2O3、土地利用、P、CaO、Mn、到断层距离、石漠化程度是影响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的主要因子, 而且不同因子组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的交互作用以双因子增强型和非线性增强为主。因此认为不同因子对石漠化峰丛洼地土壤不同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异特征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Cd是石漠化峰丛洼地土壤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最严重的重金属元素, 地层、Mn、CaO、岩性、到断层距离、P是影响Cd空间分异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喀斯特石漠化动态监测与驱动诊断信息系统(KRD.DMDM.IS)的研制。文章论述了该系统应用的ArcObjects技术及其二次开发层次、一般开发步骤和应用的部分接口,采用了Geodatabase数据模型建立数据库,并将支持C/S体系结构的空间数据库管理器(ArcSDE)集成于系统中来,较好地解决了对空间和非空间数据进行高效率操作的数据库接口;构建了马尔柯夫模型和驱动诊断模型,对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的石漠化动态变化、演变趋势和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为该地区的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广西岩溶石漠化的分布及其形成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岩溶区,桂林的峰林平原及都安、大化的峰丛洼地都是世界闻名的热带喀斯特典型地貌,其山水风光巍巍壮观,绚丽多姿,可谓世界之最。但与这种独特地质环境相伴的是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其中,岩溶石漠化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所谓石漠化,是指碳酸盐岩地区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地表森林植被蜕化,从而导致土壤侵蚀及水土流失并土地荒漠化的现象及其过程。因此,岩溶石漠化是岩溶区生态脆弱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一 广西岩溶石漠化分布特征据广西地调院与国土资源部遥感中心的遥感综合调查,广西岩溶石漠化面积达272…  相似文献   

5.
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加之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石漠化现象较为严重,威胁着国家的生态安全,为此,国家十分重视石漠化治理,西南各省也都探索出因地制宜的成功模式。马山县是广西一个以壮族人口为主的贫困县,在石漠化整治过程中形成了"弄拉模式",石漠化治理成效显著,文章就"弄拉模式"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正>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作为生态文明的空间载体,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国土空间无序开发、资源粗放利用、生态和农业空间被挤占等问题依然突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为解决我  相似文献   

7.
从石漠化的研究现状出发,依据我国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特征,着重分析其主要控制介质为岩性、构造、地貌、气候、岩溶、地下水、植被等自然介质因子与森林砍伐、高坡开垦等人为介质因子.石漠化是以岩溶山区脆弱的岩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内、外地质作用和人类恶性生态地质作用为驱动力,以资源退化和恶化为本质,基岩不断裸露,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过程.提出对石漠化的研究重点是成因机理研究,对石漠化的防治应着重于对石漠化的驱动力及其主导因子的防治,阐述了治山必须先治水等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针对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无序等问题,我们应立足基本国情,以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注重国土开发的生态文明导向,实施有序有度的国土开发,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辽阔的国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共有家园。目前我国存在国土空间开发无序、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加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环境破坏加剧等突出问题。我们应立足基本国情,以资  相似文献   

9.
国土空间是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承载基础,建立合地、合序、集约高效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的前提是构建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体系.本研究基于文献调研法及综合分析法,梳理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演变历程,重点剖析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演变特征及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全域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也是保护我们的美丽家园。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的步伐在加快,这对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战略的实施,带来了挑战。国土综合整治是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11.
<正>国土空间是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要素相互影响作用的重要载体。科学统筹国土开发、保护和整治活动,是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并深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格局,这就迫切要求加快转变国土开发保护的方式。只有加强国土空间开发引导和管控,控制开发强度,优化空间结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刁江流域石漠化现状,总结了石漠化的分布特点,指出治理石漠化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刁江流域的特点,提出了刁江流域石漠化防治的三大措施,为石漠化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等级的结构和格局是实现区域石漠化治理的重要基础信息,受技术手段的限制,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仍非常缓慢。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精度的地表信息获取越来越方便、且成本较低。本研究利用无人机影像,对比了基于像元的非监督和监督分类方法以及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在裸岩信息提取中的表现,发现面向对象分类结果具有更高精度。基于获得的裸岩分布信息的研究结果表明:① 岩石平均斑块面积与裸岩率呈负相关的关系,岩石斑块个数与裸岩率呈正相关关系;② 通过对比不同裸岩率(11%、20%、29%和48%)基质的景观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和景观破碎度指数对不同裸岩率的景观分布的影响,从而表明了在不同的石漠化地区随着裸岩率的增加,岩石形状指数与岩石破碎度指数均逐渐增加,进而表明石漠化程度越严重;③ 裸岩率不同的地区表现不同的分布形态和斑块特征,裸岩率越高,岩石越破碎,斑块分布较为分散。小尺度斑块景观格局与区域的生态过程有着重要关系,开展小尺度景观格局的研究会深化区域尺度石漠化发展过程的理解。石漠化地区的小尺度斑块景观格局变化影响区域的生态过程,对以后的石漠化过程以及未来石漠化演变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那么,我们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国土开发格局?报告给出了答案:控制开发强度,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这是一个重大决策,表明对耕地要实行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机制。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努力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我们必须  相似文献   

16.
《南方国土资源》2013,(2):21-24
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国土资源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科学有序布局生产空间,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化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国土空间作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其开发保护应顺应时代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相似文献   

18.
正国土空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于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也面临着开发失衡失序、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突出问题。当前,我国空间治理能力相对落后与国土面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不相适应,自然资源供给总体短缺、国土开发利用效率较低,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持续增长的空间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构建完善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全面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且越来越重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配置和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探索从空间管制和区域治理的完整体系来部署全域国土空间,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角度来理解区域协调发展。本文立足生态文明时代背景,针对长远战略缺失及近期战略碎片化迹象、规划和政策因忽略区域差别化而针对性差、配套体系不完整、约束性手段欠缺等影响国土空间优化配置的核心问题,提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和部署,辽宁省全面组织开展了国土规划编制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十九大报告又提出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构建国土开发保护制度。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基本实现的目标是对新时期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要求。刚组建的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