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应用磁通门磁力仪地磁垂直Z分量数据,研究重庆地区(29.0°—32.0°N,105.5°—110.8°E)范围内M_L≥4.5地震,应用加卸载响应比、日变幅逐日比方法计算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M_L≥4.5地震发生前,排除非异常超阈值,在同一天多次出现了至少两个地磁台地磁垂直Z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和日变幅逐日比超过阀值异常现象。认为加卸载响应比及日变幅逐日比方法对重庆及邻近地区相应震级有较好的映震效果,还发现同场不同型号多套磁通门的阈值异常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应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分析东北地区地磁观测台站2008-2017年地磁Z分量日变幅加卸载响应比异常高值,结合东北地区M5.0级以上地震震例资料,分析得出加卸载响应比出现异常高值对东北地区短期内发生M5.0级以上地震有效好的指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应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统计分析山西地磁台网1987—1998年模拟资料、2008年以来数字化资料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及与其周围Ms4.0以上地震之间的关系。提出适用于山西地区地磁加卸载响应比的异常判据阈值为3.0,得出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的短临指标。  相似文献   

4.
汶川8.0级地震前地磁日变化异常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地磁低点位移、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和地磁Z分量日变幅逐日比3种地磁分析方法,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的地磁前兆异常现象。研究发现,运用上述3种方法,汶川地震前出现多次异常,地震发生在异常预测线集中交汇区域。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地磁多方法综合分析可以有效提升地震预测的精确性。文章还讨论了地磁日变化畸变异常机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2019年9月12日营口地震台地磁数据加卸载响应比和逐日比超阈值异常,从仪器观测系统,环境干扰等方面对异常信息进行了科学严谨的分析,结果认为这次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和逐日比异常是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加卸载响应比、日变幅逐日比、空间相关分析法,研究分析了广平台1982-2006年地磁垂直分量观测资料与河北省及邻近地区Ms≥5.0地震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同时给出了适用于广平地磁台的地震分析预报参数,为今后广平台依磁报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地磁垂直分量归零法,结合回顾震例及前人研究成果,对喀什地磁台2008年至2016年的数字化地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强地震前喀什地磁台的地磁场存在明显的磁异常变化,属于中、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8.
高邮地震台地磁异常与江苏及邻区地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应用加卸载响应比法、日变幅逐日比法、空间相关分析法,研究分析了高邮地磁台1992~1997年地磁垂直分量观测资料发现,在中强地震前高邮台的地磁场存在明显的磁异常变化,提出了适用于高邮台的地震分析预报参数。  相似文献   

9.
运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地磁垂直分量归零法及地磁谐波振幅比,结合回顾震例及前人研究成果,对喀什地磁基准台地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11月25日在新疆阿克陶M_S6.7地震前,该台地磁资料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属于中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对云南地区的数字化地磁垂直分量(Z)日变幅值进行计算,研究2009年1月—2013年3月以来云南地区发生的8组M_S≥5.0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结果显示,加卸载响应比值出现高值异常对云南地区短期内发生M_S5.0以上地震有一定指示意义,尤其是M_S5.5以上地震,对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东北地区地磁观测台站地磁总场强度整点值观测数据,利用每日一值相关法和差值法;应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观测数据,利用加卸载响应比和逐日比方法,分析地磁总场强度F分量、垂直Z分量与吉林省松原M5.8地震应震关系,分析上述方法对提取地磁观测数据震前异常信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云南地区地磁加卸载响应比短临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华  陈燕 《地震研究》2003,26(Z1):133-139
以太阳风为加卸载,将磁暴过程作为地磁场对太阳风的加卸载响应,取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ΔZ)数据,计算、分析和研究磁暴场暴时扰日变化的响应比值.本文分析研究了云南6个地磁台在1995年1月~2001 年12月间垂直分量日变幅响应比值P(Z)的变化,发现在云南及邻区M≥5级地震前,响应比值出现P≥P(Z)高值异常,对预报未来1~3个月内地震的发生有短临显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应用加卸载响应比法、日变幅逐日比法及空间相关分析法,分析研究了江苏高邮地磁台1992年至1997年地磁垂直分量的观测资料,结果发现,在中强地震前高邮台的地磁场存在明显的磁异常变化。提出了适用于高邮台的地震分析预报参数。  相似文献   

14.
倪晓寅  黄颂  姜楚峰 《地震》2021,41(3):202-218
运用地磁低点位移、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和地磁逐日比三种地磁日变化异常分析方法,分析了2019年6月17日长宁6.0级和10月28日夏河5.7级地震前的地磁前兆异常现象.研究发现,两次地震前三种方法分析的结果均出现了异常,两次地震均发生在异常集中交汇区域.综合分析表明,应用地磁低点位移、加卸载响应比和逐日比预测区叠加法可以提高震中位置预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运用地磁Z分量日变幅逐日比、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法对2008~2018年乌鲁木齐台数字化地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提取地磁异常,并与周边10次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进行梳理。结果表明:(1)通过震例总结,确定了乌鲁木齐地磁3种方法的最佳阈值。(2)当3种地磁分析方法同步出现异常时,异常信度增大。(3)时间上,地震均发生在首次异常发生的6个月内。地点上,地震多发生在距台站50~250 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特征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及邻区在2008~2010年发生了多次ML4.0级以上地震。笔者应用地磁加卸戴响应比方法对辽宁及邻区在2008~2010年地磁数字化资料进行处理。在考虑电离层扰动的基础上得出辽宁及邻区加卸载响应比方法P(Z)的高值异常与ML4.0级以上地震的对应关系,并总结得出辽宁及邻区P(Z)值映震异常的定量指标及异常变化特征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应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分析了辽宁地区2008—20l5年观测资料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与辽宁地区M 4.0以上地震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适用于辽宁地区地磁异常定量指标的参数。  相似文献   

18.
应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分析辽宁地区2008—2010年观测资料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与邻区M_L4.0以上地震之间的关系,提出适用于辽宁地区地震分析预报参数。  相似文献   

19.
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最佳阈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LURR)是从测震学中移植过来的、用于地震中期分析预测的一种地磁学方法。笔者应用红山地震台地磁数字化观测数据进行了地磁加卸载响应比的计算分析,经过统计得出在阈值选择为3.0时对地震进行预测的效果比较好,其与地震的对应概率为42%。同时,笔者还认为可能受限于方法本身及外界因素,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在进行地震预测时,其虚报率及漏报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东北地区所有观测台站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资料进行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的研究,选取资料范围为(35°~55°N;115°~135°E);选取资料时段为2010—2014年,分析了东北地区M≥4.5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高值异常特征,结果显示,加卸载响应比异常高值的出现对东北地区未来半年发生M≥4.5以上地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尤其是M≥5.0地震,对应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