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于车辆导航的路径规划数据逻辑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分析路径规划数据结构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用于车辆导航的路径规划数据逻辑模型。首先给出了路径规划数据的组成要素,阐述了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给出描述各类要素状态与特征的属性组成。通过实践证明,路径规划数据逻辑模型的建立对于制定导航数据物理存储格式、指导导航数据的格式转换与数据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GPS/GLONASS组合导航中的数据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GPS/GLONASS组合导航中的时间系统与坐标系统不统一问题,本文分析了GLONASS卫星的广播星历格式、简化受力模型和星历计算方法,并给出了GPS/GLONASS组合导航的数据融合模型。  相似文献   

3.
从介绍路径规划原理出发,引出路口聚合的必要性,给出了路口聚合模型分类原则和应用上的分类体系,总结了路口聚合的三种表现方法,特别指出优秀的导航电子地图应采用结点—弧段表达法,并给出了路口有交通规制和路口跨越数据集边界等的特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动态交通信息下的路径导航是智能交通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动态路径导航的需求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主体的动态导航系统的模型,分析了系统构成的多个主体的功能、结构以及主体之间的结构和行为相关性,讨论了动态导航的主体间进行协作和通讯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试验原型系统,比较分析了该方式与传统路径规划方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车载导航系统中GIS的作用,分析了GIS用于车载导航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导航地理数据的构建与更新、路径规划与行驶引导,以及地图匹配等,阐明了导航地理数据在导航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介绍路径诱导原理出发,给出了车载导航系统中路径诱导模型和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中的数据组织方法与应用系统中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购物导航系统是一种采用科学的手段、先进的方法提高顾客购物效率的软件系统。以中关村购物广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路径规划技术为主体,并在地理信息系统逻辑网络的基础上设计购物中心网络数据结构,建立适于路径分析的购物广场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的整体设计方案。在经典Dijkstra网络分析技术和智能购物导航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目标明确型、多店铺高效型、消磨时间型3种购物导航路径分析算法;并利用C#和ArcEngine 9.3组件,开发出一套具有信息查询、路径规划等功能,并有利于优化购物环境的购物广场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8.
面向室内位置服务中路径规划与导航的应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栅格空间的通行区域模型及其自动提取算法。首先,在栅格模型基础上引入了相邻栅格和途经栅格,结合具体示例阐述了通行区域模型的基本原理;然后,根据室内地图数据特征,通过室内栅格模型初始化、通行区域初次提取和邻域融合,设计了通行区域的自动提取算法;最后,选取西单大悦城一楼室内地图数据进行了不同栅格尺度的通行区域自动提取和路径规划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针对走廊内存在障碍等复杂室内环境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并且通行区域模型相比网络模型的路径规划结果更加符合复杂室内环境的路径行走特征。  相似文献   

9.
基于时空数据模型分析提出一种导航电子地图增量更新技术。首先根据传统的导航电子地图格式设计基本的导航电子地图的交换格式和分层分块的物理格式;然后使用增量包设计对实时导航信息的属性关系和空间关系进行增量存储,并根据导航电子地图增量更新服务框架设计了增量模式的数据编辑与检查;最后针对更新后的分块数据采用局部拓扑构建的方法,在编辑导航数据的同时维护导航数据的拓扑关系。增量更新技术平台的实现进一步验证了技术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林巍凌 《测绘科学》2016,41(2):39-4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室内导航定位越来越重要,其导航定位精度、准确性倍受业界关注,而路径规划是该研究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传统的基于节点的拓扑模型无法较好解决室内空间"路网"的模糊性问题,该文分析了室内外导航定位的差异,并对传统路径规划算法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将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导航网格的A*算法应用于室内导航路径规划中。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功能的导航数据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同时实现导航系统核心功能,提出了基于功能的导航数据模型,重点论述了该模型中的导航数据的总体组织原则和导航数据组织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数据模型能方便高效地同时实现导航系统的核心功能,适合于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构建室内行人通行网络的方法,利用矢量建筑图自动构建室内建筑、地标的可视关系,建立行人导航通行规则,支持室内导航路径规划。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有效描述室内行人通行规则,并满足拓扑网络构建的实时性需求,减少大规模存储与维护室内路网的压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目标导航路径优化算法,该算法时间开销较低,能够实时地进行路径规划,得到的最优路径与最短路径相比具有更高的地标可见性和覆盖率。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基于GPS/DR车辆定位系统的基本框架,将其划分为7个功能模块。给出了满足导航电子地图的数据结构。在分析影响地图匹配正确性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模糊逻辑的地图匹配算法,显著提高了车辆定位精度。分析了车辆路线导航系统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搜索技术,提高了算法效率。最后给出了采用上述关键技术的车辆定位导航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的软硬件都采用嵌入式设计。  相似文献   

14.
X射线脉冲星导航定位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脉冲星的基本概念,阐述了X射线脉冲星导航定位原理及主要特点,分析了系统组成的基本要素,指出了满足未来航天任务从近地轨道、深空至星际空间飞行的持续、高精度自主导航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5.
谭笑  朱庆  赵君峤  许伟平  张叶廷  杜志强 《测绘学报》2012,41(2):177-183,204
针对飞行器可视导航中复杂空地环境时空要素统一精准表示的难题,本文提出了面向飞行器可视导航的复杂空地环境动态3维表示的GIS数据模型和相应的时刻数据存储结构,并用UML图进行了描述。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复杂空地环境要素多维、动态、边界模糊等特点,刻画了多维动态时空数据在空间、时间、尺度、语义四个方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最后,以某机场的空地环境数据的组织、分析和可视化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Navigation, the goal-related movement through space and time to reach a destination, is a fundamental human activity. Geographers, physiologists, anthropologists, and psychologists have long been interested i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aspects of navigation speed. Hikers, search and rescue teams, firefighters, the military, and others navigate on foot, and their success depends on understanding how the dynamics of foot-based navigation affect individual capabilities. This research modeled the speed of movement of humans engaged in navigation in wooded environments with varied terrain. Movement models were developed using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multiple subjects’ trajectories. Speed estimates were collected via satellite positioning from 200 subjects engaged in foot-based navigation. Trajectory data were merged with land-cover data to analyze human navigation over varying slopes and terrain. Generalizing these characteristics provided a model of navigational speed of movement from an origin to a destination along an unknown route. Tobler’s hiking function and Naismith’s rule were used in an analysis of the trajectory data. The model created from this study was shown to outperform those classic human movement speed estimators by predicting route completion time within 10% accuracy (M = 11.1min, 95% CI [9.8, 12.4] min). These models help explain the human dynamics of navi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