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王晓勇 《地质与资源》2001,10(4):244-247
许多研究者认为,金丰度高的花岗岩和地层就是金矿床的矿源岩和矿源层.随着中子活化法和化学-光谱法的广泛应用,分析精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可达0.01×10-9).大量的国内外资料表明:绿岩地体中变质岩的金丰度较低,平均为0.71×10-9~2.40×10-9,与金矿有关的花岗岩金丰度更低,平均只有0.62×10-9~1.20×10-9.因此,矿源岩和矿源层并不是人们所想像的那些特定的岩石或地层.所有岩石都可能成为矿源岩或矿源层.花岗岩和地层中金的丰度与金矿床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金成矿与使金活化、迁移和富集的各种成矿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2.
山东鲁西地区绿岩带地层总体金背景值较高,是金矿形成的矿源层.无论是保存相对完好的绿岩带还是被TTG改造后的花岗-绿岩带,均有利于金矿形成.已知金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均与韧性剪切带有关,韧性剪切带是形成绿岩型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强烈韧性变形和破碎并富含绿岩带残留体的TTG岩系与金成矿关系密切.中生代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的叠加有利于进一步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3.
甘肃北山南带西段金成矿带控矿因素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洲  安国堡 《新疆地质》2007,25(3):307-312
概述了北山南带西段金矿的成矿环境和控制因素,讨论了矿床的成矿时代和空间分布规律.区内金成矿主要受地层岩性、岩体和构造控制.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富金的火山-沉积岩为金矿的矿源层,晚加里东—海西期花岗岩侵入体与金矿密切相关,深断裂和区域性大断裂控制了矿带部位.这些矿带由一系列不同成因和类型的金矿床组成,金矿床是在矿源层、矿源岩的基础上,经过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的改造和富集而形成.依据找矿信息及化探异常、重砂异常的分布范围,归纳出16处具有较大金资源潜力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4.
安国堡 《甘肃地质》2009,18(4):34-40
通过对北山南带西段金矿的成矿环境和控制因素的分析,讨论了矿床的成矿时代和空间分布规律。区内金成矿主要受地层岩性、岩体和构造控制。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富金的火山—沉积岩为金矿的矿源层,晚加里东—海西期花岗岩侵入体与金矿密切相关,深断裂和区域性大断裂控制了矿带部位。这些矿带由一系列不同成因和不同类型的金矿床组成,金矿床是在矿源层、矿源岩的基础上,经过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的改造和富集而形成。依据找矿信息及化探异常、重砂异常的分布范围,提出16处具有较大金资源潜力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5.
老牛沟村金矿床产于夹皮沟金矿集中区的第一主剪切带的中段,是产于夹皮沟花岗岩-绿岩带中的金石英脉型再生金矿床。本文阐述了老牛沟村金矿床地质特征,并且探讨了该金矿床成矿的矿源岩、水源区、水源通道及主要热源体。老牛沟村乃至夹皮沟金矿集中区同一类型金矿的预测找寻,均应以金成矿的矿源、水源、热源,三源的空间交汇区域的找寻及分析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明了王家沟金矿地质特征,矿床产于太古宙花岗-绿岩带,受NE向浑河与NW向苏子河断裂控制,通过太古界花岗-绿岩带火山-沉积变质岩建造Au丰度表明,该地层为初始矿源层;金矿与南口前花岗岩体空间分布及成因联系,硫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热液来自地壳深处岩浆水,成矿温度属低温,并讨论了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7.
山东牟乳金矿带成矿演化机理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山东牟乳金矿带位于华北地台东缘活化区。区内荆山群和胶东群变质绿岩建造是金矿化的矿源层。区内主要控矿构造为北北东、北东向构造。金矿床主要为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成矿流体来源于地壳深部和后期大气降水的加入。对矿带成矿演化机理的研究表明,金矿形成经历了 3个阶段:①新太古至古、中元古代金初始矿源层形成阶段;②中元古代末期区域变质─混合岩化金再富集阶段和③燕山期构造─流体─金成矿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8.
张松林 《福建地质》2010,29(4):289-295
长兴金矿床主要产于长兴岩体钾长混合花岗岩及其外接触带交溪组变质岩中,矿体受断裂(裂隙带)控制,呈透镜状、不规则脉状分布,综合分析认为交溪组变质岩为初始矿源层,加里东期混合岩化使金在有利构造部位形成初步富集,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构造-岩浆热液叠加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金矿床,其工业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辽西太古代层控金矿床系指产于内蒙地轴建平古隆起建平群地层中之金矿。建平群小塔子沟组老变质岩是本区金的矿源层,其金、银含量高出克拉克值10~70倍。本区90%以上的金矿床(点)都是以小塔子沟组中段含铁建造中的斜长角闪岩、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化花岗岩和混合岩为主要近矿围岩,它们的金、银和多金属含量均明显增高,是本区主要的储矿层。金的富集与区域变(?)混合岩化作用有关,火成岩和火山岩对成矿有改造和叠加作用。这个认识,是通过对岩石化学特征的分忻及原岩的恢复、含矿建造的分析、副矿物锆石特征的研究,以及同位素测定资料得出的。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台是我国最重要的原生金矿产地,主要金矿类型是与太古代变基性火山岩(绿岩)有关的绿岩型金矿.本文对华北地台太古代绿岩型金矿床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认为铅同位素组成具有下地壳-地幔铅的演化特征.无论是太古代地层,还是重熔花岗岩及有关的金矿床,都具有低比值、低μ值、大模式年龄的特征.太古代地层(绿岩)、交代重熔花岗岩、绿岩型金矿三者铅同位素组成十分相似,揭示了一脉相承的演化关系,即花岗岩由太古代地层重熔形成,金矿成矿物质也来自太古代地层(绿岩).不同绿岩带的绿岩型金矿铅同位素组成有一定的差异,反映这些绿岩带应分属不同的绿岩地体.在同一绿岩地体,不同成因的金矿床铅同位素比值也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胶东地区地质体的含金性与金成矿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新近的测试分析资料为基础,较系统地论述了胶东金矿集中区地质体的含金性。大量的测试资料表明:变质岩和地层中金的丰度并非很高(ω(Au)1.9×10^-9 ̄4.5×10^-9,而与金矿有关的花岗岩金的量更低(ω(Au)0.27×10^-9 ̄1.83×10^-9。地质体的成因、演化与金矿化的相互关系,表现随岩石成分向酸性变化和碱交代程度增加过程,金及相关成矿元素的含量降低;花岗岩形成过程和碱交代作  相似文献   

12.
张均 《地质与资源》2000,9(2):78-81
本区6个砂金富集区与6个岩金集中区的空间分布完全相吻合;新构造运动频繁,地质环境动荡,金的次生富集作用效果较差;一部分砂金金粒与石英、蚀变岩石等脉石连生在一起;一部分砂金金粒的成色偏低;有的砂金矿体中部分砾石含金,有的高达3×10-6~10×10-6.据此认为研究区内砂金物质来源是以高含金地质体——岩金矿床(点)补给为主,低含金地质体补给为辅.碧口群、志留系、泥盆系作为矿源层,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均有利于本区岩金矿的形成,而且在矿源层的出露区已有近百处岩金矿床点分布.研究区化探异常、重砂异常30多处且分布较密集,异常峰值较高.研究认为本区确已具备形成更多更大的岩金矿床的地质条件,为此笔者提出勉县-平武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3.
粤西金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粤西金矿床分为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变质岩型.赋金地层主要为云开群上亚群和寒武系八村群,它们具有较高的含金丰度,可作为本区金的矿源层.在区域变质或混合岩化作用下,矿源层中的金可能发生活化、转移并在局部富集.海西-印支期花岗岩有继承变质岩、混合岩的特征,分异演化程度不高,这对金成矿有利.  相似文献   

14.
山东招远金矿集中区矿床及围岩中硫和铅同位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山东招远金矿集中区金矿床的围岩为新太古代胶东岩群变质岩和中生代花岗岩。胶东岩群、花岗岩及金矿床的δ3 4 S值分别为 4 7‰、 7 4‰和 8 1‰ ,3个数值均为正值 ,之间差值较小 ,且依次有规律增加 ,表现出它们具有硫的同源性和演化上的连续性。铅同位素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 ,N(2 0 7Pb) /N(2 0 4Pb)值在胶东岩群、花岗岩及金矿床中分别为 15 381、15 5 6 2和 15 4 75 ,与区内来自地幔的玄武岩的N(2 0 7Pb) /N(2 0 4Pb)的平均值 18 2 6 9相比差异非常明显。铅同位素中的 μ值均小于 9 5 8的临界线 ,表明铅来自同一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岩石。此外 ,胶东岩群、花岗岩和金矿床 3者之间的接触关系也表明它们系同一矿源岩在不同地质时期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四、胶东群的地质时代,各岩组时序及基底构造问题沈阳地矿所余汉茂1983年在栖霞桃村至十八盘一带,采选了胶东群化山组地层中锆石试样5个,送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作铀—钍—铅同位素年龄测定,其结果见表3。表3之锆石年龄为一致年龄。作Pb—Pb等时线,得年龄值为2662.5±21.9 22.3百万年(见图16)。作阿仑斯—韦瑟里尔(两阶段)一致曲线模式图(见图17),得上交点年龄2675±17.2 9.6百万年,数据点集中在上段,铅略有丢失,但不影响Pb-Pb等时线。两者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下交点误差大,无地质意义。故胶东群化山组的成岩年龄为2675±17.2 9.6百万年。  相似文献   

16.
岩石中金和铅在热液流体中的浸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金矿主要受变质岩,花岗岩和构造条件控制,即一般公认的“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但成矿元素是由花岗岩还是变质岩提供的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此外,各金矿通常伴有铝的分散晕,且铅同位素组成在区域上多成线性展布。研究后认为:花岗岩和变质岩均可作为金矿的矿源岩石。铅同位素的线性展布不能用铅演化的二阶段模型加以解释,而应作为混合线来说明。  相似文献   

17.
我国早前寒武纪变质岩中金矿床深延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国内外绿岩带及其中的金矿床对比研究,说明我国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原岩层序和岩性特征与世界各绿岩带是可以对比的;我国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的金矿床在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及产出形式诸方面与绿岩型金矿也是可以对比的。从其成矿机理及基本事实出发,指出在我国早前寒武纪变质岩分布区及已知老矿区寻找深部矿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黄思东 《铀矿地质》1990,6(4):220-225,231
本文就我国中南4省区金矿分布的一般规律及金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中南地区金矿分布5大规律:空间上集中分布具一定的统一性;赋矿层位多为古老的变质岩系;在空间分布和成因上与岩浆岩密切相关;金成矿在赋矿围岩上虽无较大的选择性,但仍偏重基性火山岩和侵入岩以及有机质、炭质高的沉积岩和变质岩;金的成矿期主要是从前寒武纪到中生代。文章并以部分典型矿床为例,论述了中南4省区金矿控矿因素除矿源层(体)、岩浆岩、构造这3个要素外,还应将深部液态矿源层及区域变质作用视为同等重要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
钱姣凤  许静 《地质与资源》1998,7(2):121-129
赣中地区有多层金矿源层,又经历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具备较好的金矿成矿条件,近年已发现茅排、黄金峰等金矿床和一批金矿点,显示出乐观的找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