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安溪县在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建设方面卓有成效:①在福建省率先建立县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②在福建省率先建立县级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系统;③每年台风暴雨前由县政府组织工作组到各个乡镇进行汛前检查,督促落实各项防灾措施,工作组和民兵应急分队在防灾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④建立了比较完善的8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⑤每年县财政都拨出专款用于防灾预警体系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2012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有效避免地质灾害发生,日照市国土资源局全面开展汛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动员。一是加强领导,全面落实防灾责任和防灾措施。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对防灾预案及措施进行完善,及时划定危险区并设立警示标志;结合排查结果,对发现的隐患点逐一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电话号码、监测措施;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加强地质灾害群防体系建设。二是强化宣传,健全管理体系。利用广播、电视、座谈会、专题课等方式,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开展地质灾害演练活动,细化演练方案,确保演练效果,  相似文献   

3.
吉林桦甸市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论述桦甸市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土壤,断裂、褶皱等构造运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区内地质灾害类型、现状及危害。桦甸市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境内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对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起控制作用,而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又进一步诱发、恶化了某些地质灾害,对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在自然及人为双重因素作用下,区内各类地质灾害不断发生,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阻碍经济发展。文章分析了诱发、恶化地质灾害的自然、人为双重因素,提出防灾、减灾对策:①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工作,树立和增强全民防灾减灾、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②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④贯彻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治灾;⑤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和设备防治地质灾害;⑥建立群专相结合的防治体系,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地质灾害防治队伍;⑦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及行政措施并举,综合治理。对各类地质灾害应实行开发式治理,这一对策不仅可以防灾、减灾,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致富。  相似文献   

4.
太原市主要地质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太原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为依据,总结了太原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包括滑坡、崩塌、采矿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泥石流以及具潜在危险的不稳定斜坡等;归纳分析了太原市地质灾害的规模特征、成因特征,统计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潜在威胁。通过近年来省内外尤其是太原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措施的调查研究,结合太原市地质灾害隐患的具体特点,提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制度建设、宣传培训工作、科学部署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工程、强化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监督检查、强化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定期调查和隐患区外复杂地质环境条件区的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关闭矿山区的采空区勘查治理等地质灾害减灾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南地区城市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地区城市地质灾害种类多,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滑坡、崩塌主要发生在西南中、高山地区;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岩石易于破碎风化的地区、暴雨中心地区以及深切割的高山、中山地区;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云南省、四川省和重庆市,分布面积32.7 km2.西南地区有102个市、县、区(镇)遭受到滑坡、崩塌的严重危害,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建设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滑坡、崩塌灾害频次明显增多、危害加大.其防治对策包括开展城市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立城市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实现地质灾害的动态预测和监测;开展城市地质灾害预警示范调查研究,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预誊系统;加强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6.
温州市地处浙东南沿海,是台风多发地,也是地质灾害频发易发地区。据统计,到2007年初全市发生发现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754处,主要为山区突发性的崩、滑、流地质灾害。近十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强调“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开展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工程治理与搬迁避让等工程,将做好地质灾害监测作为预防地质灾害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00年以后在温州市各级政府的领导及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管理与指导下,全市广泛开展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基本建立了由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网络,以及群测群防点、相关的信息传输渠道及必要的管理制度组成的较完善的群测群防体系。对已发生和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通过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及避险明白卡,明确了防治责任人、监测负责人和监测人及其主要职责,将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一是领导到位。各级领导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主要领导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亲自过问,亲自安排和部署,在工作中抓住重点问题和突出问题。二是责任到位。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切实担负起责任,履行好职责,在汛前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预防、监测工作落实下去,制定落实岗位责任制。三是资金到位。县政府将逐步增加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投入,对地质灾害防治、搬迁避险项目的资金缺口进行补助,同时坚决克服“等、靠、要”和无所作为的思想,统筹做好项目包装。四是宣传到位。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认真组织人员培训,学习和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知识,通过社会性的科普宣传教育工作,运用简单易懂的方式方法,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地质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老百姓对政府的避险救灾工作的理解。五是预报预警到位。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预报预警体系,提高监测、预报和预警能力,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矿山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论述了山东省主要矿山地质灾害和矿区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的现状及其危害,包括地面塌陷、水环境污染、矿坑突水、矿渣尾矿危害、矿山排水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等。预测了发展趋势,提出了技术对策建议:①改进采矿方式,②塌陷土地复垦,③煤矸石综合利用,④闭坑矿山污染防治,⑤矿山地下水防治。  相似文献   

9.
《新疆地质》2021,(1):F0002-F0002,I0003
新疆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针对新疆山区岩崩、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其给"一带一路"建设工程带来的地质风险,开展新疆地质灾害成因机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和减灾防灾关键技术研发,完善地质灾害时空分布数据统计和典型案例体系并建立新疆地质灾害信息库与监测预警预报平台;通过多维度地质灾害监测率定各类地质灾害要素参数突变阈值,研究致灾组合模型,阐释各类地质灾害致灾过程;研发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技术,基于现有群防体系,提出防灾减灾对策,并结合工程建设开展防灾减灾技术应用推广,完善防灾减灾服务体系,为"一带一路"畅通和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0.
美国流域保护修复的研究与实践开始较早,并在密西西比河的修复与治理上取得了良好成效,对我国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介绍了密西西比河的管理模式,并对美国在密西西比河开展的具有代表性的长期生态监测及修复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总结了对我国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7点启示: ①建立和完善流域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 ②建立流域综合监测网络,进行全流域持续监测; ③建设流域生态信息平台,加强数据共享; ④以流域为单元开展生态状况调查和评估; ⑤建立和完善监测、评估、规划、实施循环体系; ⑥提升对流域生态系统的科学认知; ⑦加强流域协调治理,创新我国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管理体系。旨在为我国广泛开展流域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一个覆盖河源头至河口的流域监测与修复管理案例。  相似文献   

11.
陈佩富 《安徽地质》2005,15(4):310-312
国土资源部“十五”计划纲要指出: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长期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使矿山环境污染状况基本得到控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25%以上。进行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加快矿山生态恢复与治理。使矿区、矿山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本文探讨了矿山开采造成的环境影响与防治。  相似文献   

12.
陈发中  张奕虹 《地下水》2005,27(4):299-302
开发建设防汛决策支持系统是水利信息化的首要任务,也是水利现代化的起点和重要标志.本文分析了防汛决策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地市级防汛决策支持系统总体设计问题,讨论了系统实现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受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我省成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严重制约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将地质工作有效的服务于社会,促进地质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是环境地质工作的重点。本文在借鉴各有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野外环境地质实地调查,阐明了我省主要灾害的分布情况及形成成因,并针对各类地质灾害提出防灾减灾的措施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汉台区地处秦巴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地貌差异明显,地质灾害分布极不均匀。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陕南山洪后地质灾害频发,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基于对汉台区地质灾害的详查,分析汉台区地质环境条件,讨论该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条件。提出汉台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主要为避让措施、工程治理措施和树立警示牌。  相似文献   

15.
沸石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叙述了沸石的基本结构以及吸附、离子交换特性,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沸石在水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成果,提出了沸石在今后的水环境保护和改善方面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刘连刚 《城市地质》2015,(Z1):13-17
本文在阐述北京市地质灾害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几十年来地质灾害从被动避防到主动防灾,再到防灾体系初步形成不同阶段历程的防治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对北京市城市运行的地质安全.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等方面的需求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从完善防灾保障体系、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健全群防群治体系等几个方面,对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长治县长青滑坡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青村1996年、2003年,西部、南部发生两次滑坡灾害,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论文分析了滑坡产生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论文对提出的对策进行了利弊分析及初步预算,所有这些工作为当地政府防治及治理滑坡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和对策方法。  相似文献   

18.
香港地区边坡防护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鸿鹄  乔仲发 《岩土工程技术》2006,20(5):267-270,F0003
自开埠以来香港地区边坡事故一直不断。香港政府多年来积极进行边坡的防护治理,成效显著。讨论了香港地区岩土边坡破坏的主要原因、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及边坡管理系统。香港的边坡防治经验值得内地借鉴。  相似文献   

19.
S8滑坡体后壁出露有新鲜滑动面,两侧呈双沟同源,坡体出现大量裂缝,前缘缓慢推移等,充分说明该滑坡体正处于不稳定状态。主要原因是:季节性洪水侵蚀滑坡体,前缘出现了临空面,使前缘支撑作用减弱;滑坡体内裂隙发育,裂隙水动力作用使滑动面抗滑能力降低;邻近采煤区造成的采动裂隙增加了水动力作用。该滑坡体裂隙丰富,保水性差,不利于植物生长;滑坡体边缘不断垮塌造成水土流失,沉积物淤塞下游河谷。防治措施有:在滑坡体后壁修筑排水沟,关闭邻近小煤窑,在前缘冲沟里构筑堡坎以减小水侵蚀作用;在冲沟里构筑拦砂埂,抬高沟底阻止切向侵蚀,以稳定滑坡体前缘。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人工智能(AI)的地质灾害防控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日益融入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成为当代创新发展的新标志,智能防灾减灾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和研究的热点。在回顾AI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出以往地质灾害风险防控的数据依据和传统技术方法,分析了可能采用的潜在AI方法,初步搭建了基于AI的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方案。研究表明,AI技术为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但目前尚无可照搬或可移植的成熟技术或解决方案。智能防灾减灾体系包括早期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控等3个主要环节,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早期识别,传统方法与AI技术融合的关键参数为斜坡失稳概率或泥石流发生概率;根据所依据的数据资料将早期识别方法归纳为图像识别、形变识别、位移识别、内因识别、诱因识别和综合识别等6种方法;提出了从数据层、方法层和应用层3个层次构建基于大数据智能混合优化的地质灾害风险防控平台。认为数据驱动的智能模型与理论驱动的物理模型融合是地质灾害风险防控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