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通常人们认为地震勘探在变质岩地区可能得不到有用的反射,地震资料会难以处理和解释。以实例分析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地震波场特征,并介绍一条测线纵波地震资料处理的过程,说明超高压变质带在有破碎带、韧性剪切带和大的岩体界面的情况下用适当的采集方法和资料处理方法,有可能得到可以解释的地震反射资料,并对超高压变质带地震资料所反映的地质现象作了部分解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乌尔逊凹陷各反射界面终止类型的识别,分析地震反射终止类型的纵向叠置特征,结合各时期构造运动和沉积建造背景,解析乌尔逊凹陷各不整合界面的地质意义,并通过剖面演化史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区域性构造运动所形成的不整合界面,上覆地层通常上超于界面之上,界面对下伏地层普遍表现为削截;局部不整合界面虽然在局部会出现上超下削...  相似文献   

3.
对一种能增强工程地震勘探数据质量的新叠加技术——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进行了研究。目前模拟零偏移距剖面常规方法存在需要精确宏速度模型及不能对地下反射界面产生最佳照明的问题,而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具有完全数据驱动、与宏速度模型无关、能够产生对地下反射界面最佳照明及提高模拟零偏移距剖面成像质量的优势。针对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还未在国内工程地震勘探中进行广泛应用的现状,详细介绍了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基本原理及其实现过程,并使用一套人工合成断层模型数据及来自某高速公路段附近一条二维测线的实际工程地震勘探数据进行了测试计算。理论模型试算结果及在工程地震勘探实际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表明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可提高地震数据信噪比,增强地震反射同相轴连续性,改善模拟零偏移距剖面质量,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工程地震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深地震测深震相记录特征及最新发展起来的快速波前追踪方法,利用理论合成的3D主动源地震折射/反射数据,对强速度对比及复杂Moho结构的重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折射震相Pg对上地壳细结构有较高的分辨,宽角反射震相PmP可较好地约束中下地壳及Moho界面的细结构特征,但对浅部结构的分辨力较差,折射和反射地震的联合成像可有效恢复深浅部3D空间的强速度对比结构及Moho界面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吨位可控震源激发和多次覆盖地震反射技术,跨泰州断裂完成一条长度14 km的中深地震反射剖面。结合研究区已有地质资料与获得的剖面反射波组特征,建立沿测线第四系至古生界的精细地层框架,同时对泰州断裂及其两侧的构造形态、断裂切割深度、构造组合样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上地壳存在多个反射能量较强的界面,其中的古潜山面与结晶基底顶界面TG是本区上地壳结构中两个重要的结构面。泰州断裂总体表现为由2条断层组成的断裂构造带,其上部错断第四系底界面,向下错断新近系、古近系等多套沉积层和结晶基底,对该区隆起和凹陷的形成和地层沉积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南黄海盆地为研究区,以海相中—古生代地层为研究目的层,采用地震地层学研究方法,综合解释采集处理的地震剖面,结合地层发育特征,划分地震层序.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识别T8、T9、T10、T11、T12、T13、Tg等7个反射界面;自上而下将基底反射界面以上的海相地层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等6个地震层序.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地层速度、重磁震联合反演和区域地质,确定地层属性分别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二叠统、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根据研究区石油地质条件,南黄海盆地海相地层分布稳定,残留厚度较大,存在4套生储盖组合,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油气地质条件.该研究成果可为分析南黄海盆地地层结构和地质演化特征提供基础资料,对其油气勘探和资源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反射地震资料研究吴忠地区崇兴断裂精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宁夏吴忠地区东部隐伏断层的位置、空间展布以及内部构造特征,在可能存在崇兴断层的位置布设了几条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反射测线。结果表明,崇兴断层为走向北北东、倾向西西北的正断层。浅层反射地震测线控制的崇兴断层延伸长度约12 km,断层倾角较陡,近于直立,南部的WJQ测线上的断点FP1揭示该断层可分辨上断点错断了第四系底界面TQ,而向北的SJDD测线上的断点FP5和WJZ测线上的断点FP6揭示,该断层向上错断了第四系内部界面T02,反映该断层活动性具有北段相对强而南段相对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大家都知道,在医学上有一种给人体做检查的方式——B超,它通过发射声波穿透人体,当声波遇到人体内部组织或器官时会产生反射波,通过计算反射波的走时和振幅等参数并进行处理成像,来判断人体的组织和器官是否存在病灶。大家可能还不太了解,在海洋地质、油气和矿产资源调查中,也有一种给海底之下的地壳(海洋地壳)做"B超"的方法,那就是海洋地震探测技术。海洋地壳与海洋地震探测海洋幅员辽阔,面积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0%  相似文献   

9.
首次提出了采用差值谱同时提取转换波速度比和界面倾角的方法。对于倾斜界面的PS转换波地震数据,获取界面上介质的纵横波速度比和反射界面的倾角,是转换波地震数据后续一系列处理流程的关键。通过预设速度比和倾角抽取CCP共转换点道集,并对其进行速度比谱计算,将速度比谱中获得的速度比估算值与预设值作差,在一定范围内改变速度比和倾角值,得到多个速度比差值,最后生成分别以速度比和倾角为坐标的二维差值谱,通过分析差值谱提取纵横波速度比和界面倾角。该方法能够同时对2个未知参数进行提取,获得的结果误差较小,可以为转换波后续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塔河地区海西晚期火成岩最为发育,表现为上部普遍发育一套英安岩,下部发育一套玄武岩。工区内喷发旋回极为典型,早期为基性玄武岩,晚期为酸性英安岩。研究区火成岩地震反射特征可分为6类:透镜状反射结构、丘状反射结构、板状反射结构、杂乱型反射结构、空白弱反射结构及异常增厚反射结构,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具有不同岩性组合、喷发的旋回特征。通过针对塔河火成岩类型、测井特征、储集空间、地震相分布及其对油气储集条件综合分析,结合已发现油气藏的成藏特征,指出了有利勘探区的关键因素,并针对研究区的火成岩勘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多种图像格式进行了分析对比,并选定CGM图像格式作为"独立记录型折/反射兼容地震仪器系统"数据采集预处理软件的图形输出格式,完成了CGM图像输出通用绘图库的研发,在通用绘图库中采用了动态链接库技术,解决不同软件的应用问题,并给出了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探测数据和反射地震剖面的绘图结果.  相似文献   

12.
火成岩对地震波具有极强的屏蔽和吸收作用,造成下伏地层的地震资料品质变差。讨论了利用多子波分解和地震旋回分析方法去除火成岩对地震反射的屏蔽,并以江陵凹陷金家场地区为例,展示了去除新沟嘴组玄武岩对下伏地层地震反射屏蔽的效果。针对火成岩厚度比较稳定的地质条件,多子波分解技术和地震旋回分析工作流程可以有效去除火成岩地震反射屏蔽,揭示下伏地层的地震反射信息。   相似文献   

13.
回顾河南地区已有的主动源深探测成果,总结其地壳结构特征。结果显示:1)河南省中北部的华北板块表现为上中下3层的简单分层结构、镜像对称的深浅构造以及广泛发育的壳内低速体等地壳特征;南部的秦岭-大别褶皱带地壳表现为横向变化剧烈的速度结构、高速穹隆、大倾角的壳内反射界面以及呈隔档式褶皱的莫霍界面。2)华北盆地地壳厚度的变化主要发生在中下地壳,上地壳厚度较为均匀。秦岭-大别褶皱带深部地壳不存在山根,反映了下地壳沿着莫霍面强烈的滑脱作用。3)河南省不同地区地震分布特征与地壳速度结构关系密切,濮阳地区地震分布受高速异常体控制,许昌地区地震受地壳介质与区域断裂的共同控制,南阳地区地震分布主要受地壳分层结构控制。  相似文献   

14.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大型海底扇复合体气藏勘探近年来已获重大突破,其低位体系域海底扇砂体储层发育期次及其分布演化规律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下步油气滚动勘探进程。利用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展开地震沉积学及沉积学综合研究。研究表明:黄流组一段顶底界面分别为T30和T31三级层序界面,内部可进一步识别出T301地震标志层为代表的初始海泛面,T31和T301界面可限定黄流组一段低位体系域海底扇复合体。通过地震-岩性标定及地层切片,自下而上揭示了4期海底扇复合体沉积特征及演化过程。第一期和第二期海底扇在平面上呈“人”字型,主要发育深水水道及水道化朵叶地貌,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大片弱振幅平行反射与零星强振幅反射地震相组合,内部水道摆动剧烈,薄层粉砂岩与泥岩互层为主。第三期海底扇内部水道体系占据主体,岩性以细-极细砂岩为主,储层类型优,岩性圈闭条件好。第四期海底扇大幅萎缩,整体以朵叶地貌为特色。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黄流组一段低位体系域海底扇早期水道建设为主与晚期朵叶为特色的沉积模式,认为低位体系域早期水道储层为下步油气勘探开发的主力对象。  相似文献   

15.
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研究他拉哈西地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特征;根据层序界面岩性—电性及地震反射特征,将泉头组四段到嫩江组三段地层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6个三级层序、17个四级层序;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确定层序内部沉积特征;根据层序发育特征,确定层序格架内的各时期沉积相平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以三...  相似文献   

16.
瑞雷面波勘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瑞雷面波勘探发展的历史,剖析了面波频散曲线正反演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重点指出在石油和煤炭反射地震中,应从剔除面波转变为利用面波,并借助现有石油“大炮”反射地震资料中“有害的”瑞雷面波提取浅层地质结构信息,为反射地震静校正、近地表工程地质评价等提供物性参数,把反射地震的面波干扰变为对勘探十分有利的参数提取源,实现以强干扰面波为主要数据源的浅层结构探测,以促进瑞雷面波勘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调查内蒙古阿拉善某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预选场址中目标花岗岩体的空间展布、内部结构和边界接触关系,应用人工反射地震探测技术,采集数据并进行处理,获得了针对大型高速岩体的近地表速度剖面和地震反射波法成像剖面。针对崎岖地表工区近地表速度建模与层析静校正、强散射干扰波压制等问题,引进基于MSFM射线追踪算法的初至波旅行时层析反演与层析静校正技术、改进的矢量分解压噪方法等,并在常规高分辨反射地震数据处理流程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于高速岩体地震探测的精细数据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8.
东海XH凹陷沉积地层以砂泥岩互层为主,阻抗界面差异较小,浅水表面多次波发育,导致地震反射弱,波组特征不明显,针对上述问题,应用研发的多次波压制、高精度鬼波宽频处理等技术,对工区地震资料进行了精细处理,处理剖面上的波组特征明显得到改善,数据低频、高频都得到拓宽,波组更真实可信,利用处理结果进行波阻抗反演和综合解释,能够更好地分析该凹陷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岩性与钻井吻合度较高,证实了这一系列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可靠性较高,达到了砂泥岩互层地震资料高质量成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前期详细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郧西盆地进行针对性的浅层地震反射勘探,并利用地震发射结果来确定断层位置及构造特征。该研究对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地震安全系统的建设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九江芳兰规划区为例,利用浅层地震反射方法获取小区划工区的覆盖层厚度,并查明周边隐伏断裂位置及特征。结合钻孔资料对比解译,对地震小区划工作提供基础地震地质信息,同时为该区的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