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星是太阳系中大小和质量仅次于木星的大行星,也是夜空中最美丽的行星,神奇壮美的土星环不知让多少天文学家和爱好者为之着迷。 自1979年9月11日美国"先驱者"11号飞临土星以来,"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哈勃空间望远镜等前赴后继,纷纷聚焦土星,取得了许多新的振奋人心的发现。今年7月1日,美国宇航局(NASA)的"卡西尼"号航天器在经历近四年的漫长太空之旅后,将再次飞抵土星,全面探测土星及其卫星,"卡西尼"携带的"惠更斯"探测器将首次登临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即泰坦,揭开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疑问。由此,土星的空间探测历史又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我们特地在这个历史性时刻到来之前遴选了一些历史上著名的土星探测照片,以飨广大读者。让我们在品味土星倩影的同时,期待"卡西尼"的上佳表现。并敬请读者继续关注本刊今后的追踪报道。  相似文献   

2.
来自“卡西尼”号的土卫六信息 为了进一步研究土星和土卫六(亦称泰坦),美国于1997年10月15日用大力神4B运载火箭发射了欧美合作研制的生5.67吨、  相似文献   

3.
本期杂志的主题是加贺谷先生和他的《银河铁道之夜》,其唯美的画风令人震撼而沉醉。我在这里也凑个热闹,给大家介绍一部具有很强天文背景的动画电影——《泰坦新纪元》。这部影片是好莱坞制作的,运用了当时(2000年)最先进的CG动画(即电脑动画,一般也指3D电脑动画)技术,并与传统2D平面动画相结合,给面众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太空世界。将它放在这里介绍,算是给大家看看有别于加贺谷先生的另一种更偏欧美的画风吧!另外,这部电影在国内一般被译为《冰冻星球》,我为什么要重新翻译一个名字呢?这将在后面详谈。  相似文献   

4.
1846年发现海王星之后不久,勒威耶就预言"对这颗新行星(海王星)观测三四十年以后,我们又将能利用它来发现就离太阳远近而言紧随其后的那颗行星。"果然19世纪后期,一些天文学家开始着手寻找"海外行星"了。但是这次要比寻找海王星难得多,因为这颗行星对海王星的摄动很小,不可能像发现海王星那样,比较准确地预报其位置,而且它距离地球实在太远,观测起来势必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5.
千岁周伯星     
今年5月,是超新星(SN)1006发现1000周年。SN1006是人类历史上所见到的最明亮的超新星,中国典籍称它为"周伯星"。当时在中国、日本、埃及、伊拉克、欧洲等地的历史典籍中都留下了它的记录。它的最大亮度曾达到-9.5等,相当于上弦月的亮度,夜间照物可留下影子。而且在1965年,天文学家在当初的位置上,又找到了这颗超新星爆发后的遗迹。对历史记录和现代遗迹的研究,会对恒星演化、天体物理等领域的研究有重大帮助。为此,作者对千年来这颗超新星的发现和研究作一简要回顾,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一个跨度为5千米的小行星被证认是月亮的小妹妹。3753号小行星是1986年发现的,看上去完全是一颗一般的小天体,它和其他一些小行星都是跨越地球绕日轨道运行的。但在加拿大约克大学的威格特等人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这些小行星的轨道进行计算以后,才发现3753号小行星被地球的引力所吸引而"陷在"一个复杂的轨道上运行。威格特说,"没有一个人预见到3753号小行星会是地球的小卫星。"许多小行星被木星的巨大吸引力锁定在绕木星运行的轨道上,近来又发现一颗小行星被火星所"擒获",但这些小行星的轨道的形状是简单的,不复杂。3753号小行星不…  相似文献   

7.
彝族十月太阳历简称十月历,它的发现是20世纪天文界的一件大事。继十月历之后又在彝族地区发现了十八月历,即把一年分成18个月,每月20天的阳历。从现有的证据看,中国上古时代确实存在过十八月历,它就是尧都观测遗址显示的"二十节气"历。据《吐鲁窦吉》阐述,1年10个月,1月36天,半月18天,1年为20节气,1个节气18天也称为1个月。据此可以证明,彝族先民对十八月历并非独自创造,只是继承而已。植根于中国阴阳五行中的十月历,也可称作阴阳五行历,它与十八月历可看作是一回事,只是表述形式不同又互有联系的一种阳历,也可用简单的数学式表达:36天×10 (月)=20天×18 (月)=18天×20 (节气)=12天×30 (节气)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天文学中,无处不闪耀着空间天文的"身影",就连"身体瘦小"的太阳系小行星也不例外。第一艘观测小行星的空间飞行器是"伽利略"飞船,它发射于1989年10月18日,是用来观测木星的。它在飞往木星途中顺便观测了两颗近地小行星,一颗是951号"加斯帕",另一颗是243号"艾达"。1996年2月17日第一艘专门测量近地小行星的飞船--"近地小行星会合飞行"升空,其任务主要是测量433号"爱神星"。"近地小行星会合飞行"的初始轨道位于黄道面内,周期为两年,这允许它在飞行途中可观测其他小行星。1997年6月27日当它与253号"马泽尔德"相遇时,"举起"其"…  相似文献   

9.
彗星情报站     
2005年5月共发现8颗新的彗星,发现数量之多为近期罕见。其中 C/2005 EL173(LONEOS)是 LONEOS 在3月8日发现的一个小行星状目标,5月10日,欧南台3.6米的新技术望远镜发现它有彗星的特征。彗星将于2007年3月过近日点。这是 LONEOS 发现的第31颗彗星。P/2005 JQ5(Catalina)在发现后不久确认是颗彗星,6月底7月初亮度可能达到11等,因为此时它离地球只有0.1  相似文献   

10.
最近,新约克大学 Beth Willman 领导的一个小组发现了银河系第13个伴星系。大熊座星系是一个跨度为1600光年的矮星系,它的光度只有太阳的400倍,因此是所探测到的光度最低的星系,它的几万颗恒星散布在350000光年的距离上,并且几乎被银河系的前景星湮没,这就是为什么这个矮星系难以发现的原因。它的发现意味着银河系周围可能潜伏着更多的矮星系,这对于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宇宙中的羟基(OH)分子的吸收线是在1963年首次发现的,它的受激发射线是于1965年在宇宙中的电离氢(H Ⅱ)区发现的。羟基分子是在射电波段发现的第一个星际分子,自此开创了天文学中射电分子谱线观测的历史,至今已发现了五十多种星际分子。羟基谱线源通常与H Ⅱ区及红外星物理成协,所以它与恒星的形成及早期和晚期演化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它一直是观测和研究得最多的星际分子之一。以往,由于我国的射电天文设备比较落后,  相似文献   

12.
彗星动态     
2003年12月发现的正式编号的彗星: P/2003XD10(LINEAR-NEAT)。 2003年最后一个月里只发现了一颗彗星,是LINEAR和NEAT共同发现的。12月4日、5日LINEAR发现了一个小行星状的目标,随后它得到了2003XD10的编号,NEAT在12月14日独立发现它,亮度19等,有一短彗尾。随后的观测证实这确实是一颗彗星,运行周期约6.1年,已经于2003年9月过近  相似文献   

13.
所谓FMO就是Fast Moving Object的缩写,即"快速移动的天体",它有可能是一颗近地小行星。当一颗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的时候,它在天球上投影的视向速度会很快。这就像观察一辆赛车,当它离你很远时,你并不能较显著地看出它的运动,但当它从你身边呼啸而过时,你则会对它的迅驰感到惊  相似文献   

14.
彗星情报站     
2005年4月里共发现3颗新的彗星,发现时亮度都很暗,今后亮度也不会增亮。其中 P/2005 GF8(LONEOS)是LONEOS 在4月2日发现的一个小行星状的目标,随后它和赛丁泉(Siding Spring)监测项目在4月3日发现的小行星2005 GF8联系起来,LINEAR 在4月7日、Space-watch 在4月11日也观测到它,在 Spacewatch 进一步拍摄的图片上发现它有一条短短的彗尾,确认为彗星。C/2003 T4(LINEAR)在4月里逐渐变成南半球观测的  相似文献   

15.
第一颗系外行星仙王座γ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其一,它是未来的北极星。一千年以后,它将比现在的北极星勾陈一更接近北天极。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拥有第一个被发现的系外行星。发现这颗系外行星的科学家们并不幸运,他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最终确认这颗系外行星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6.
宇宙信息     
有新证据证明宇宙是开放的空间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多纳休用X射线卫星和地面望远镜发现了距地球80亿光年远的星系团MS1054—0321。由于其中分布着数千个星系,该星系团是迄今发现的质量最大的星系团之一。它还是一个最热的星系团,它的星系际气体温度超过1?..  相似文献   

17.
哥伦比亚大学的郭特尔夫等人在天鹰座一个称为Kes75的年轻超新星遗迹里发现了一颗脉冲星,它是距今700年前一颗超新星爆发形成的,是迄今所发现的最年轻的脉冲星。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前,天文学家在蝎虎座发现了一颗光度变化极大的天体,当时误认为它是一颗变星,并给予了变星的符号——蝎虎座BL。1968年,射电天文学家证认出它不是一颗星,而是一个河外射电源(VRO42,22,01)。尔后,又从射电、光度、光谱以及红外光度等方面的研究陆续发现了其它一些性质和它很相近的天体。到1972年,这样的天体  相似文献   

19.
宇宙信息     
WISE首次发现近地小行星 美国宇航局的大视场红外巡天探测器(WISE)新发现了它的首颗近地小行星,而预计在整个工作寿命中它总共会发现大约数百颗。:这颗直径1千米的小行星编号为2010 AB78,发现于2010年1月12日。发现时它距离地球大约1.58亿千米,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在未来的几个世纪中它也不会接近地球。这颗小行星在一条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而它的轨道面也并不和地球公转轨道面重合。  相似文献   

20.
毫无疑问,"飞碟"是当今世界最时髦的名字之一。通常所说的"飞碟",有时也被称为"不明飞行物"--UFO,它的英语全称是"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早先二者还有细微的差别,但现在多数人早将它们混为一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