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基坑土钉支护现场测试分析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贾金青  张明聚 《岩土力学》2003,24(3):413-416
土钉支护技术在我国深基坑开挖和支护中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其工作机理和计算方法的研究尚不完善。以一个基坑土钉支护工程为实例,对基坑水平位移、土钉拉力进行现场测试,得出了土钉水平位移和拉力的分布规律:(1)基坑最大位移发生在基坑顶部;(2)沿基坑深度范围受力最大的土钉在中部;(3)单根土钉最大拉力作用点在其长度的中部,沿基坑深度方向土钉最大拉力作用点的连线形成的曲线是潜在最危险滑动面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土与结构间接触面的非线性弹性-理想塑性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栾茂田  武亚军 《岩土力学》2004,25(4):507-513
将非线性弹性理论与弹塑性理论相结合,对于土与结构间接触面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弹性-理想塑性模型,用于模拟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变形与破坏机理。推导建立了这种接触面单元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弹塑性系数矩阵,并且讨论了这种模型在基坑开挖与支护分析应用中所面临的数值计算问题。最后针对某一基坑工程实例,应用这种接触面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合理地模拟接触面上的变形机理与受力状态。  相似文献   

3.
深大基坑两级复合土钉支护现场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北京国美商都深大基坑支护工程实践,介绍了砂卵石层中花管式土钉、普通土钉与预应力锚杆相结合的两级复合土钉支护技术的设计与施工方法.通过现场对土钉拉力、基坑位移和锚杆应力的测试与分析,较全面地研究了在砂卵石层中基坑两级复合土钉支护的工作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坡面设置一定宽度的退台会引起"退台效应",进而导致土钉墙受力特征的改变;复合土钉支护中设置预应力锚杆可以很好地控制基坑水平变形,但受土钉墙面层刚度限制和锚杆承压板厚度偏小等因素影响,锚杆锁定后预应力损失很大;土钉的最大拉力作用点连线向上向下延伸后,与边坡的最危险滑动面接近.  相似文献   

4.
土钉支护结构极限支护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屠毓敏  王士宏 《岩土力学》2009,30(7):2087-2090
土钉墙支护软弱地基基坑,只能适用于一定的开挖深度,即土钉基坑支护结构具有极限开挖深度。为此,提出了土钉支护结构极限开挖深度的确定方法,以淤泥类地层基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钉支护结构的极限开挖深度问题,以及研究了土钉墙墙面坡度、地面超载、土层物理力学性指标以及土钉直径等变化时对极限开挖深度的影响。对于位于淤泥类、淤泥质类土层中的基坑,其极限开挖深度可分别取为5.0 m和6.0 m。  相似文献   

5.
Transient analysis of excavations in soi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finite element approach is used to assess the transient stability of excavation in elasto-plastic soils. Stability is shown to be a function of the rate of excavation, the soil permeability and the drainage path lengths. Sequential excavation has been modelled rigorously in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ogether with the transient effects through a fully coupled Biot formulation. Results are presented which demonstrate the effects of the rate of excavation and permeability on stability. Both drained and undrained behaviour of the problem are retrieved as special cases of the transient analysis, and comparisons made with classical solutions where available.  相似文献   

6.
循环荷载下冻土变形特性研究现状及冻土开挖问题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讨论了循环荷载作用下冻土的变形特性,总结了前人对冻土变形特性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影响冻土变形特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土质、含水量、含冰量、温度、围压、动应力振幅和频率对冻土变形特性的影响及其研究现状和主要结论。简要论述了冻土开挖方面的研究情况,并强调了冻土机械开挖方法的重要性。最后针对高效开挖冻土的实际需求,提出了进行冻土变形特性进一步研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坑开挖对邻近地下管线影响的变形控制标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陈蓉  俞剑  黄茂松 《岩土力学》2012,33(7):2027-2034
基坑开挖会引起邻近区域地埋管线的附加受力和变形,甚至会引起管线的开裂破坏。基于位移控制理论,对板式支护体系由于基坑开挖而引起的周边自由土体位移场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通过位移控制两阶段简化分析方法与位移控制有限元方法的对比,验证了简化方法的合理性。其次对最近修订的《上海市基坑工程技术规范》的基坑环境保护标准进行了探讨,利用简化方法通过算例计算以分析其仍需改进的方面,在此基础上,基于地下管线的自身承受能力,提出了基坑开挖对管线保护的变形控制标准,给出了为保证管线正常使用,基坑开挖深度与基坑允许侧向变形的关系,从而可以为基坑开挖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明德林解的土钉内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钉内力计算是土钉墙设计计算的关键指标,通过虚拟开挖应力模拟土钉墙开挖状态,假定面层受力为0,提出了钉土剪力在潜在滑动面两侧沿土钉方向呈双三角形分布的计算模型,推导了钉土剪力和土钉轴力的计算公式。利用Mindlin应变解,得到在虚拟开挖应力和钉土剪力共同作用下潜在滑动面位置土体及土钉端部土体侧向位移,根据钉土剪力分布模型计算得到土钉在潜在滑动面位置的弹性变形。根据钉土剪力在潜在滑动面位置等于0的特点,得到钉土相对位移在潜在滑动面位置为0的结论,结合潜在滑动面位置两侧土钉轴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以得到钉土剪应力计算公式中未知系数,从而得到土钉轴力和钉土剪力。通过与法国CEBTP大型试验1号墙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初步验证了基于Mindlin解的土钉内力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土钉支护施工阶段土钉轴力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红仙  宋二祥  陈肇元 《岩土力学》2008,29(9):2463-2468
土钉支护的形成过程对其受力和变形有直接影响。结合土钉支护边开挖、边支护且开挖在前的施工特点,定义开挖影响面以反映土体开挖时边坡滑动趋势的变化,与开挖影响面相交处的土钉在土体开挖时轴力增加最多。开挖土压力表示以开挖影响面为边界的土块体产生的土压力,由相邻两步开挖土压力之差求得挖土引起的不平衡力。增加的土钉轴力在平衡此不平衡力的同时,维持着边坡稳定。据此,以开挖影响面及其土钉轴力增量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了施工阶段土钉轴力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在求得土钉轴力最大值及其作用位置的同时,还给出了土钉轴力沿钉长方向的分布。应用此方法对法国CLOUTERRE项目1号墙足尺试验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计算与测试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盾构施工引起的固结沉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敖日汗  张义同 《岩土力学》2011,32(7):2157-2161
盾构在低渗透性土层中开挖,常常伴随着地表下沉,究其原因为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固结沉降的结果。为对盾构施工引起土体的固结沉降进行研究,首先,根据隧道施工前后土体应力的变化值,应用Henkel超孔隙水压力理论,推导了隧道开挖引起的初始超孔隙水压力的计算公式,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考虑了由于土体的固结引起的沉降变形。研究成果应用到上海地铁2号线,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进行理论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引起的初始超孔隙水压力最大值位于隧道起拱线处,地表固结沉降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水泥土桩复合土钉水平位移简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会来  郭院成 《岩土力学》2007,28(9):1923-1926
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支护体系受力计算的增量方法应用到水泥土桩复合土钉支护体系中。根据土体开挖卸载效应和土钉拉力的形成机制提出了土钉力增量比例系数的确定方法,实现了水泥土桩复合土钉支护体系中土钉力的增量计算方法,从而有效地反映了施工过程对土钉受力的影响,使得土钉的受力计算更符合实际。通过简化,根据支护体系中水泥土桩和土钉之间的变形协调关系、土钉的受力变形相关关系以及水泥土桩的受力变形相关关系,提出了水泥土桩复合土钉支护体系基于增量方法的水平位移计算模式。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将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该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在进行基坑支护设计时,现行规范采用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基坑支护结构土压力。这种设计计算方法是基于饱和土力学理论的,误差较大。依据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对基坑非饱和土体主动土压力及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在此基础上,以实际工程为例,就基质吸力及施工季节对基坑支护结构土压力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某水力枢纽基坑开挖过程渗流耦合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土工程中存在多种耦合作用,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是最重要的。以某水利枢纽厂房基坑开挖为工程背景,比奥固结理论为理论基础,莫尔-库仑准则为土体屈服判据,对基坑开挖过程中渗流耦合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回填后的应力略大于开挖过程中的应力,沉井附近出现一定程度的应力集中。回填前后塑性区变化不大且范围较小,因而土体的屈服破坏不是该工程的重点。由于土体渗透系数大,厂房区地下水位高,基坑开挖过程中渗水量较大,回填后沉井及基坑底部防渗底板的防渗效果显著,因而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防渗排水是该工程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Numerical models are commonly used to estimate excavation‐induced ground movements. Two‐dimensional (2D) plain strain assumption is typically used for the simulation of deep excavations which might not be suitable for excavations where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dominate the ground response. This paper adapts an inverse analysis algorithm to learn soil behavior from field measurements using a 3D model representation of an excavation. The paper describes numerical issues related to this development including the generation of the 3D model mesh from laser scan images of the excavation. The inverse analysis to extract the soil behavior in 3D is presented. The model captures the measured wall deflections. Although settlements were not sufficiently measured, the predicted settlements around the excavation site reflected strong 3D effects and were consistent with empirical correlations.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esents a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initial stress state on the response of deep excavation supported by retaining wall. Indeed, the influence of diaphragm wall installation prior to excavation works may affect the soil response and lateral wall deflection induced by excavation process.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gives a short review of the numerical methods aimed to reproduce the retaining wall installation. Numerical analysis of a deep excavation in 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conditions is then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methods previously presented. In three‐dimensional conditions, diaphragm wall installation is performed considering a sequence of panels, described by their number and length. Results of three‐dimensional calculations confirm that stress state is disturbed by wall installation, which has a sensitive effect on the ground response induced by soil excavation. It is also noted that these results are not easily reproduced in two‐dimensional condition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深基坑工程土层参数反演及挡墙内力预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提出了一种基坑开挖过程土层弹性模量位移反分析模型以及建立在该模型基础上的正反分析代化算法和预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将监测工作与数值分析相结合,利用监测数据进行反馈设计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量足尺模型试验和实地监测结果表明,土钉支护中土钉内力具有开挖效应,土钉最大拉力出现在基坑中部,上部和下部内力均较小.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及《基坑土钉技术规程》 (CECS 96∶97)的设计计算理论均不能准确反映土钉墙现场原型观测中实际土钉力,以上问题给合理确定土钉长度带来困难,使计算土钉力及确定长度更多依靠经验,造成土钉力设计偏于不安全或偏于保守.通过分析现行规程计算土钉力与实测土钉力的不一致性,指出现行规程计算方法存在的缺陷,进而分析研究土方开挖对土钉力的影响,讨论了基于增量法的土钉内力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某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为背景,运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模拟了基坑开挖的不同阶段,分析不同工况下基坑及周围土体的变形和受力情况,并对不同施工方式下基坑变形和受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数值分析表明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时,需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控制基坑变形和受力,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软土深基坑中的角落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软土深基坑档墙与土体的变形、破坏等基坑支护失事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坑角落效应的概念,指出角落效应为当前软土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所忽视,分析了角落效应的形成机理及其综合特性,讨论了角落效应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治国  赵其华  徐晨  胡力绳 《岩土力学》2016,37(7):2011-2020
邻近建筑物进行基坑开挖会使桩基产生附加变形和内力,降低其承载能力,如果桩基变形过大会威胁到上部结构的安全。针对该领域目前存在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法建模复杂且计算耗时的现状,同时为了充分利用基坑围护位移较易通过现场监测技术获取的优势,提出了基于影像源法的基坑开挖引起邻近单桩变形影响的两阶段简化分析方法。同时,引入了Kerr地基模型,并针对Winkler地基模型进行改进,弥补了Winkler地基不能考虑土体连续性的缺陷。在第1阶段基于影像源法,由基坑围护变形计算基坑开挖引起的土体水平自由场位移;第2阶段分别基于Winkler和Kerr地基模型,将土体自由场位移施加于桩基,建立桩基在被动位移扰动下的微分控制方程,得到基坑开挖对邻近桩基影响的简化解析解,包括基坑开挖引起桩基的水平位移、弯矩和剪力等。将计算结果与既有理论结果、监测数据以及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其中基于Kerr地基模型的简化解比基于Winkler地基模型的简化解更为精确。该简化方法可为有效分析基坑开挖对邻近桩基的变形影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