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地磁活动指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磁活动性是范围广、分量多、种类繁、形态异、频谱宽、原因复杂的时变过程.面对如此复杂的地磁活动性,除了分门别类逐一进行深入研究之外,根据实测资料,用简便易行的分类和简单明了的指标,对地磁活动性进行总体检阅和形态学描述也是非常必要的.于是,各种地磁活动指数应运而生.地磁指数不仅是表征地磁活动现象的重要参数,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到日地能量耦合计算、电离层一磁层一太阳风空问环境状态描述、空间环境监测、空间天气预报等许多相关领域."地磁活动指数化"的思想正在向别的领域扩展,其构建原理和量算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文将现有的约50种地磁活动指数分两大类型,综述其提出背景和发展过程,分析其使用范围和优缺点,探讨地磁活动指数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和提取地磁局部异常的方法,对菏泽5.9级地震前后地磁场的变化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前,菏泽及其附近地区存在地磁短周期成份的异常变化和地磁基本场局部异常。这些异常和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小震活动及其它一些前兆异常出现的时间同步,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3.
六安流动地磁测量异常的映震能力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义高 《地震学刊》2001,21(2):11-14,22
将安徽省六安地区流动地磁测线12个流动地磁测点的∑│δfi│异常与安徽中西部地震活动性作对比分析,初步结果为:12个流动地磁测点的∑│δfi│≥Fu),一年内安徽中西部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增强;反之,则安徽中西部地区的地震活动性较弱。此方法在地震的中短期预报中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莲花等三台风的地磁效应与“第三类脉动”有关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利用经验模态分解的噪声水平曲线提取算法,研究了国内地磁台站记录到的莲花、莫拉克和茉莉等台风的地磁效应数据.结果表明:Z分量特征频率为0.05~0.2 Hz的IMF信号噪声水平曲线在时间上稳定反应了台风活动性,而值得注意的是,台风主要影响较远距离地磁台站相对记录的噪声水平曲线.这种“远大近小”的地磁效应模式,可能与作...  相似文献   

5.
自然正交分量方法在地震地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斌 《地震研究》2011,34(4):466-469
对比分析了地震地磁监测中运用自然正交分量方法建立的我国地磁场长期变化模型与传统的磁场线性预测长期变化模型在地震地磁监测中的误差,发现NOC方法优于线性预测方法,应在地震地磁监测中予以推广应用.在NOC模型建立过程中,还发现NOC方法有助于提取可能与地震活动性相关的地磁场微弱能量的时间变化,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前一篇文章里分析每月五天国际磁扰日在太阳自轉周里的頻率分布,得到下述两个結論: 1.国际地磁干扰日在太阳自轉周里确实存在着一个不变的頻率分布,地磁場发生干扰的可能性,在頻率高的日序里約为在頻率低的日序里的二倍。 2.太阳的活动性,在太阳經圈上的分布是不均勻的,有些部分活动性強,有些部分活动性弱。  相似文献   

7.
为了重构或恢复存在严重干扰或数据缺失的台站观测数据,本文基于周边已有台站的高质量观测数据采用XGBoost机器学习方法重构地磁日变数据.仿真试验结果显示,无论是磁静日还是磁扰日,地磁场分量的绝对残差均值均低于0.1 nT.试验统计数据及重构结果残差曲线的对比分析表明,地磁日变重构精度与地磁活动性和待重构信号的时变剧烈程...  相似文献   

8.
对北高加索地球物理观测台站(埃尔布鲁斯火山地区)记录的地磁变化的分析已经完成。识别出在印度尼西亚灾难性的海啸地震形成期间观测到了准谐波地磁异常干扰,描述了地球磁场变化结构的形态效应。所引用的实验结果使我们大概了解了地磁活动性和一些海啸地震的相关内容。在所有的观测实例中,地震事件都发生在磁场各分量之间的特定比条件下;并发现在磁场变化结构中,我们成功识别出反映该研究区内海啸地震孕育和发展条件的地磁扰动超低频准谐波波形。本文中并不考虑海啸地震的预测,因为即便我们能在某些特定指标上识别出地磁场,但是目前在震源区,地震事件的震源位置和发震时间都还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对北高加索地球物理观测台站(埃尔布鲁斯火山地区)记录的地磁变化的分析已经完成。识别出在印度尼西亚灾难性的海啸地震形成期间观测到了准谐波地磁异常干扰,描述了地球磁场变化结构的形态效应。所引用的实验结果使我们大概了解了地磁活动性和一些海啸地震的相关内容。在所有的观测实例中,地震事件都发生在磁场各分量之间的特定比条件下;并发现在磁场变化结构中,我们成功识别出反映该研究区内海啸地震孕育和发展条件的地磁扰动超低频准谐波波形。本文中并不考虑海啸地震的预测,因为即便我们能在某些特定指标上识别出地磁场,但是目前在震源区,地震事件的震源位置和发震时间都还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北京台1957-1978年共22年的磁暴资料,统计分析了磁暴出现频次及△Z/△H随世界时、季节和年份的变化,初步研究了它们的频谱和与太阳活动性的关系,获得了可供磁暴预报与地磁预报地震探索研究参考的若干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南极中山站与北极地磁活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南极中山站和新奥尔松(NAL)等5个北极站2000年9月到2003年3月共719天的地磁观测数据,以20 min间隔内地磁北向水平分量的互相关系数大于09为判据,对南北极地磁活动相关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并与T89地磁模型得到的中山站共轭位置的分布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南北极地磁活动相关的发生率与台站位置、季节、地方时和地磁活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北极的5个台站中朗伊尔站(LYR)与中山站地磁相关的时间最多(占17%);在两分季发生相关的情况比冬季和夏季多;在傍晚发生相关的情况最多,中午发生相关的情况最少;地磁活动较强时,相关的情况比地磁宁静时更多一些.  相似文献   

12.
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在上海及其邻区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龚耀  赵文舟  陈军 《地震》2014,34(1):125-133
本文运用2000—2010年上海佘山台和崇明台地磁场Z分量所计算得到的地磁加卸载响应比资料分析了近11年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对上海及其邻区中小地震的预测分析效果,并对原有的预测指标体系进行了完善。分析结果表明: ① 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值在大于3.4的异常情况下,对上海及其邻区的ML≥4.0地震预测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② 两个台站的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值随时间的整体变化趋势与上海及其邻区地震活动性的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③ 通过小波变换得到,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值与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时间序列都存在4.5年的周期变化,且在该周期尺度上位相变化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地磁感应电流(GIC)的作用与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磁感应电流(GIC)可能对各种人工长距离导电体造成影响与危害.地磁扰动产生的感应电场的强度与地磁场强度、地下电阻率结构相关,在导电系统内生成的GIC的强度则同时与导电系统的内在结构有关.计算了加拿大Manitoba省三个典型地区在2000年7月15日的一个强烈磁暴期间产生的感应电场.通过对地磁活动性的统计分析,估计加拿大魁北克电网可能经受的最大GIC达每相78A(一年一次)和234A(每十年一次).  相似文献   

14.
根据CRRES卫星上MICS离子成分探测器的观测资料以及前人有关AMPTE卫星的观测数据,研究了地磁活动和太阳活动性对环电流成分以及各种环电流离子的最大通量位置的影响. 观测表明相对于地磁平静时期,在地磁活动的活跃时期,环电流中O+、He++和He+离子的数密度和能量密度占环电流总数密度和总能量密度的份额增加,相反H+离子所占的比例却明显减少. 太阳活动极大年时环电流中H+离子丰度比极小年时低,而O+和He++离子的丰度却比太阳活动极小年时高. 卫星数据观测还表明,在地球磁暴期间,环电流中O+离子和He+离子的最大通量位置会随着地磁的活动径向移动,平均来看太阳活动极大年的能量粒子最大数密度位置距离地球比极小年时约小0.5RE (RE 为地球半径).  相似文献   

15.
K指数测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K指数是“表征三小时间隔内地磁活动性的一种指数”。这个定义最初是出J.Barte在“Jowrnal of Ferrestrical Magnetism”(VOL44,1939)描述度量K指数方法中提出  相似文献   

16.
以嘉峪关台的原始资料为依据,着重探讨了肃南5.3级地震前祁连山西段的地震活动性异常。将本台的地磁Z分量与兰州、天水地磁台进行比较,结果认为:肃南5.3级地震的发生基本符合祁连山西段地震活动的周期性特征,前兆资料无明显的临震异常显示,但本台的自然电场,地磁日幅差和Z分量的日均值资料有明显的短期趋势性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全面系统回顾考察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地磁测量、地磁图和地磁模型研究概况:主要介绍中国人独立进行的地磁测量;评述了1932年山东半岛地磁图,1915.0和1936.0年中国(部分地区)地磁图;1945.0年东亚地磁图;1946.1年四川北碚地区地磁图以及1946.1年四川北碚地区地磁场泰勒多项式模型.并根据1936年地磁数据计算研究了1936.0年中国地磁场的球冠谐模型和曲面Spline模型,以及1900.0-1940.0年5个年代的中国地磁数据集、地磁模型和地磁图.对今后我国地磁测量研究工作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北京数字化地磁脉动观测台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军成  韩克礼 《地震学报》1994,16(3):389-394
叙述了北京数字化地磁脉动观测台网的基本情况、特点以及在地震预报研究和地磁学科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该台网提供了磁暴、磁扰、地磁日变及地磁脉动等地磁事件的数字化观测资料。这些观测资料由于其精度高和动态范围大, 蕴含有极为丰富的信息, 分析处理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19.
张毅  顾左文  袁媛  张明  顾春雷  王雷  徐如刚 《地震》2009,29(2):133-140
通过在苏、 鲁、 豫、 皖交界及南黄海地区开展地磁基本场矢量测量、 数据处理和分析, 计算了该区域地磁基本场和地磁异常场总强度和水平强度的曲面样条模型, 并绘制相应的地磁图和地磁异常图, 探索研究局部地磁基本场的变化特征。 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区域地磁基本场矢量测量, 能相对精细地反应区域地磁基本场空间分布, 分辨存在的地磁基本场异常, 为地震中长期预报提供科学数据和相关地球物理场变化背景。  相似文献   

20.
基于IGRF的地磁基准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磁导航需要获得目标区域的地磁基准图。研究了基于国际地磁参考场的地磁场要素计算和等值线绘制方法。以给定目标区域的经纬高为输入,计算高阶地磁球谐函数获取地磁矢量并计算地磁场要素,修正了因地球扁率带来的数据差异。采用具有虚节点的移动矩形网格算法来绘制地磁参数等值线,生成目标区域的地磁基准图。采用C#实现了地磁基准图软件,测试表明,获得的地磁等高线数据满足使用要求,等值线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