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管理科学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国家地震局第三期局长研讨会于1988年9月22日至27日在九江联合召开。这次活动的主要议题和任务是:研讨我国地震工作发展战略、战略目标、“八五”规划设想及重大科技政策措施,推动软科学在地震系统中的应用,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国家地震局主要领导、有关管理专家和学者90余人出席了会议。这是一次地震系统高层次的软科学研讨盛会。  相似文献   

2.
零讯     
中国“全国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地震学会工程地震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地震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2月27日~3月2日在上海联合召开了“全国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主要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工程地震研究中的新成果,交流了抗震防灾中的经验,探讨了重要工程建设选厂、设计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震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地震预测分会场学术交流历时近6个小时。参会人员充分交流多年来地震预测工作成果,结合汶川大地震,反思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从地质构造、地震活动性、地震前兆观测资料分析等多个方面研探大地震活动规律和趋势,特别是借鉴汶川地震,提出要重视郯庐断裂带发生大震的可能性。空间观测技术也是这次介绍的重点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今年二月份以来,晋东北地区的防震抗震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推动工作,省地震队与忻县地区最近联合召开了晋东北地区地震工作会议。 会议于四月十日开始,十二日结束,时间虽短,但是与会同志普遍反映这次会议内容丰富,开的必要,开的及时。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认清了地震形势,提高了认识,交流了经验,鼓舞了斗志,增强了信心。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震研究》创刊于1985年,是由辽宁省地震局、吉林省地震局和黑龙江省地震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地震科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发行。《东北地震研究》旨在反映东北地区及全国地震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主要刊登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地质、工程地震、深震、火山、仪器研制、计算机应用、防震减灾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是从事地震科学和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稿件观点明确,论据翔实,数据准确,语言通顺,层次清楚。2.文稿应包…  相似文献   

6.
全国地震科技期刊编辑学术交流研讨会于 2 0 0 1年 4月 9~ 1 2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地震系统的 1 5个编辑部的代表和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共 2 6人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世界地震译丛》、《地震学刊》、《自然灾害学报》和《山西地震》等 5个编辑部联合发起 ,由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学刊》编辑部承办。与会代表就以下几方面问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 :1知识经济与科技期刊发展 ;2地震科技期刊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3编辑学者化 ;4科技期刊与市场经济 ;5编辑部的管理与改革 ;6现代技术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全国地震科技期刊编辑学术交流研讨会于2 0 0 1年 4月 9~ 12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地震系统的 15个编辑部的代表和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共 2 6人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世界地震译丛》、《地震学刊》、《自然灾害学报》和《山西地震》等 5个编辑部联合发起 ,由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学刊》编辑部承办。与会代表就以下几方面问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 :1知识经济与科技期刊发展 ;2地震科技期刊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3编辑学者化 ;4科技期刊与市场经济 ;5编辑部的管理与改革 ;6现代技术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 ;7…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郴州地区行政公署于1990年3月6日至9日在郴市召开了东江水库诱发地震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议题是探讨东江水库诱发地震的发展趋势,商议在地震频次增多、强度显著增强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水库地震监测和诱发地震条件的研究工作,提出确保工程和库周区域与东江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对策。应邀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共50人,其中副研究员以上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1人。代表分别来自国家和湖南、广东省的地震、地质、水电、工程等部门和地市有关单位,共22个。会上宣读和交流了14篇学术论文。郴州地委行署和湖南省地震办的主要领导同志到会讲话,听取与会议代表的发言。  相似文献   

9.
全国地震科技期刊编辑学术交流研讨会于2001年4月9日~12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地震系统的 15个编辑部的代表和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共 26人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是由《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世界地震译丛》、《地震学刊》、《世界地震工程》和《山西地震》等5个编辑部联合发起,由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学刊》编辑部承办。 与会代表就以下几方面问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①知识经济与科技期刊发展;②地震科技期刊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③编辑学者化;④科技期刊与市场经济;⑤编辑部的管理与改革;⑥现代技术在编…  相似文献   

10.
大比例尺活动断层填图工作是我国近两年地震地质研究中的一项主要工作。目的是通过详尽的工作,更深入地研究我国主要活动断裂的几何学、演化历史及形成机制、断裂运动学特征、古地震及大地震重复间隔,为地震预报、工程地震危险性评价及减轻地质灾害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了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加强其组织管理和学术指导,在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的协助下,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地震学会、福建省地震局地震综合队于1989年5月7日至11日在福建厦门联合主持召开了“华南沿海地区活动断层标志研讨会”。学部委员丁国瑜先生、国家地震局活动断层填图工作专家组全体  相似文献   

11.
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在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综合防御对策研讨会(1990年7月28日)上指出,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以预防为主”。根据国情和地震灾害特点,当前防御、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在地震预报的基础上,确定重点监视防御区,在区内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进行震情追踪,实现中期预报向短期预报过渡,争取作出短期特别是临震预报,在震前采取应急措施,以达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二是在监测预报的基础上进行主要包括工程地震、震害预测、工程抗震、社会防灾四个方面工作的震灾预防。  相似文献   

12.
国家地震局于1986年10月18日至11月21日在北京举办了首次“全国地震科技展览会”。本文较详地介绍了这次展览会所包括的6个部分,即:监测预报;工程地震;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群测群防与地震对策;国际合作。由此展示和反映了近二十年来我国地震科学研究成果、地震工作现状和地震预报水平。这次展览会将对地震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开展横向联系和国际合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展览期间约有两万人参观了展览,其中包括来自朝鲜、日本、联邦德国、美国、比利时、瑞典等国家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3.
地震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最近,首都九家新闻单位的记者赴地震工作第一线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采访,并从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工程地震、地震社会学以及地震工作者的精神面貌等几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为社会了解地震工作打开了一个窗口,同时对广大地震工作者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本文介绍了这次采访活动的概况及其主要收获。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震工作部门在完成地震监测预报的同时,为重大工程和城市抗震防灾作了大量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自1970年以来,地震部门已为2000多项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了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小区划等,其中大、中型项目约200项,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远在50年代末,我国科学工作者就对位于珠江上游的新丰江水库的地震活动性及抗震防  相似文献   

15.
《国际地震动态》2012,(2):40-40
1会议概况 陈鑫连先生是我国地震科技工作的老一辈科学家之一,是地形变测量学科的奠基人和引领者,几十年来在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科学研究与地震科技管理等防震减灾事业的多个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适逢陈鑫连先生八十华诞。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与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以及中国地震学会地壳形变测量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发展论坛,以学术研讨会形式恭贺陈鑫连先生八十华诞。本次会议于2011年10月14日至10月17日在咸宁召开。  相似文献   

16.
2006年4月17日-22日,首届西南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研讨会在成都成功举行。研讨会由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发起和承办,会议的主题:促进西南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开展,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西南地区各省、市从业单位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质量;加深对GBl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理解,把握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关键技术环节和要点。  相似文献   

17.
鉴我国地震工作,特别是地震预报及其有关问题为社会广大公众所关心,为做好宣传工作,本文作为宣传提纲从4个方面阐述了有关问题的基本观点:1.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和新时期地震工作的方针。2.关于监测预报问题,包括20年来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的成就;地震预报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影响;地震预报的现状和水平;为什么唐山地震未作出短临预报。3.关于工程地震问题,包括地震危险区的工程和城市建设必须重视抗震设防;工程地震工作是工程和城市抗震设防的科学依据;我国工程地震工作效益显著、水平先进。4.地震社会学和地震对策问题,包括地震社会学和地震对策的任务及内容;我国地震社会学及地震对策研究的主要进展。本文并指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地震社会学包括地震对策正是这两大科学领域之间的新兴的综合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震研究》2006,22(2):80-80
《东北地震研究》创刊于1985年,是由辽宁省地震局、吉林省地震局和黑龙江省地震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地震科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发行。《东北地震研究》旨在反映东北地区及全国地震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主要刊登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地质、工程地震、深震、火山、仪器研制、计算机应用、防震减灾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是从事地震科学和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稿件观点明确,论据翔实,数据准确,语言通顺,层次清楚。2·文稿应…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震研究》2006,22(3):80-80
《东北地震研究》创刊于1985年,是由辽宁省地震局、吉林省地震局和黑龙江省地震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地震科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发行。《东北地震研究》旨在反映东北地区及全国地震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主要刊登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地质、工程地震、深震、火山、仪器研制、计算机应用、防震减灾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是从事地震科学和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稿件观点明确,论据翔实,数据准确,语言通顺,层次清楚。2·文稿应…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震部门在承担地震监测预报的同时,积极参与重大工程和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地震部门为城市建设、能源开发、经济开发区等做了大量的工程地震工作.黄河中游的小浪底水库核电站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