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力恺  孔纲强  刘汉龙  金辉 《岩土力学》2013,34(Z2):428-432
桩承式加筋路堤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目前对其承载变形机制还缺乏深刻认识。结合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接线段软基加固工程,基于数值方法对现浇X形桩桩承式加筋路堤中桩土沉降、桩土应力、桩身轴力及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土拱效应影响,路堤填筑荷载主要由桩体承担,桩及桩间土土压力在路堤填筑过程中均逐渐增大,在软基固结过程中,桩顶土压力继续增大而桩间土土压力逐渐减小,最终趋于各自的稳定值;路堤填筑过程中桩身轴力增长较快,现浇X形桩桩身上部较大部分区段存在负摩阻力,桩身中性点位置经历了先逐渐上移、而后向下移动,最终趋于稳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前计算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临界填筑高度的方法并不完善,没有考虑软基经碎石桩处理后复合地基强度的增加和地基排水固结能力的提高,基于此,依据固结理论,引入碎石桩复合地基固结计算的简化方法,修正按变形控制的临界填筑高度计算公式;并结合四川省遂-资高速公路软基变形监测数据,得出软基厚度在6.5~11.0 m范围内,观测所得的临界填筑高度为4.5~6.5 m,该观测值与修正公式计算值差异性不显著,证实所推导的解析式是切实可行的;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影响路堤临界填筑高度变化的因素,得出软基厚度、桩间距对其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软岩填筑高速铁路路堤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介绍了全风化及强风化软岩岩块作为高速铁路路堤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得出了模型路堤基床系数K30、变形模量Ev1和变形系数Ev2等物理力学材料参数。采用Drucker-Prager材料有限元理论,分析了路堤在竖向准静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特性,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值和实测值较吻合,其对软岩岩土填筑路堤设计、施工与质量控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振动沉管粒料桩在高路堤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四川成南高速公路NO .E4合同段振动沉管粒料桩、塑料排水板与砂粒垫层综合处治法在高填路堤软基处理的施工实践, 总结出在山岭重丘区高填路堤软基处理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桩身密实度检测, 垂直沉降与侧位移监控等一套系统方法, 通过现场实测数据与设计沉降数据对比, 得出高填路堤软基处理地段综合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材料的成功经验,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土工格栅在处理软基中的工程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京沪高速铁路大型软基路堤试验工程为依托,重点分析了土工格栅应变与填筑荷载、时间以及位置等因素的关系,发现土工格栅应变沿路堤横断面方向出现多峰值,总体上,应变量中间小,两边大,在路堤荷载填筑过程中土工格栅应变发展基本经历波动—有规律变化—稳定—衰减4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考虑加筋垫层作用的软基路堤临界高度确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界填筑高度是软基路堤工程中关注的一个问题,路堤填筑高度小于临界填筑高度时,地基的变形和稳定均能得到控制。以往的理论公式中对加筋垫层的影响考虑较少。本文根据加筋垫层的应力扩散理论及筋材摩阻力的减载作用,研究了加筋垫层作用下的临界高度确定方法,并对其中的参数选取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不同方式处理后软土地基侧向变形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建设期侧向位移的控制是评价路基变形的重要依据。依据四川省遂-资(遂宁至资阳)高速公路软基沉降变形观测的数据,通过对现场监测资料的分析,分别探讨西南地区软土路基经塑料排水板(PVD)、碎石桩处理后,路基侧向变形y与深度z,最大侧向变形增量△ym与地表沉降增量△SD,平均侧向变形量Sy与地表沉降量Sf的变化规律。 研究表明,(1)根据Boussinesq解答和实测数据得到路堤荷载作用面积下变形y随着深度z大致呈“S”形变化,近地表变化剧烈,随荷载增加最大侧向位移深度基本保持不变,土体最大侧向变形深度与路堤填筑高度无关,与土性有关;(2)经PVD处理后的软基在填筑期、预压期均有大量侧向位移发生,各占总位移量的50%,最大侧向位移深度在距离地表1.0~1.5 m处;(3)经碎石桩处理后软基侧向位移在填筑期已完成总位移量的75%~80%,总位移量明显小于PVD处理后软基侧向位移量,最大侧向位移深度在距离地表2.5~3.5 m处;(4)PVD处理软基在固结阶段△ym/△SD、Sy/Sf分别为0.15~0.30和0.10~0.20,大于填筑前期2~4倍,而碎石桩处理软基固结阶段△ym/△SD、Sy/Sf分别为0.10~0.15和0.03~0.05,各个阶段变化相当。  相似文献   

8.
Y型沉管灌注桩加筋路堤力学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申嘉湖杭(上海―嘉兴―湖州―杭州)高速公路嘉兴段Y型沉管灌注桩处理桥头软基实体工程,通过路堤填筑荷载下Y型沉管灌注桩加筋路堤路基表面及桩帽上下应力分布的现场试验研究,获得了路堤荷载下桩帽间土体表面应力、桩帽上应力及桩帽下土体表面应力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比较了距桩不同位置处桩帽间土体表面应力差别、桩帽上与桩帽下应力差别、桩帽下与桩帽间土体表面应力差别、桩帽上与桩顶上应力差别,分析了桩-土应力比及荷载分担比在路堤填筑荷载下变化趋势及规律。通过特殊加载时间段,分析了路堤填筑加载后应力及桩-土应力比调整规律。通过路堤进入预压期后的观测数据,分析了路堤进入预压期后桩-土应力比及荷载分担比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襄荆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堤填筑施工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鉴于现有施工规范还较难保证膨胀土路堤的填筑质量,通过多种施工参数组合的现场路堤填筑试验,提出了中膨胀土用于填筑高速公路路堤的施工工艺参数,为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与进度控制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蒋建清  曹国辉  刘热强 《岩土力学》2015,36(Z2):551-558
针对场地内夹杂岸堤、塘埂和人行道路网的深厚海相软土地基处理,提出塑料排水板和袋装砂井联合堆载预压加固方法,并通过现场试验研究该类地基在路堤填筑及堆载预压过程中的地表及深层沉降特性、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机制和地基水平位移规律等工作性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处理深厚海相软土地基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地基沉降大部分在填筑期和预压期间发生,有效降低了场地的工后沉降和施工工期,可为沿海深厚复杂海相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提供参考;塑料排水板和袋装砂井联合堆载预压处理地基的沉降-时间曲线呈多级式发展,袋装砂井处理部位的沉降量小于塑料排水板处;软基上部土体的排水效果明显优于中、下部土体,排水板处理区域的超孔隙水压力大于砂井处理区域;软基顶部土体向堆载区域移动,地表3 m以下的软土层被挤向堆载处理区域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