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煤矿瓦斯灾害中地震活动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11月14.22日,山西省5座煤矿相继发生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与此同时中国新疆、青海交界昆仑山处发生里氏8.1级特大地震及数次余震。文章对比分析了2001年地震活动及煤矿瓦斯爆炸数据,发现本年度矿山瓦斯爆炸峰值与地震频次峰值基本吻合。爆炸事故发生率及破坏性地震发生率均在2001年4、7和11月出现高峰期,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通过进一步分析山西煤矿瓦斯爆炸与昆仑山地区地震活动对应关系、吉林省松树镇煤矿瓦斯灾害与汪清县地震活动对应关系、河北省葛泉煤矿瓦斯及二氧化碳(c02)浓度在隆尧县地震发生前后的波动及急剧升高现象等认为构造活动引起地应力变化会对煤矿产生影响。初步研究结果认为,生产和管理者的疏忽是未能避免瓦斯爆炸的原因之一。在同一构造应力场中,煤矿瓦斯的增量、溢出与地壳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瓦斯是当今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危险源,研究瓦斯含量变化规律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干塘煤矿位于干塘沟向斜的南西端,根据鉴定结果,干塘煤矿为低~高瓦斯矿井,瓦斯含量变化大,矿井存在瓦斯危害。基于干塘煤矿勘探中的瓦斯资料,分析了瓦斯含量变化规律,总结了5种影响瓦斯含量变化的因素,对于煤矿预防瓦斯事故和瓦斯治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煤层气俗称“瓦斯”,在我国煤矿重大恶性事故中,瓦斯爆炸引起的事故约占70%~80%。同时煤层气又是宝贵的气体能源。江西省煤层气资源比较丰富,埋深1500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为268亿m3,大于10亿m3的煤矿区有7个,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开发利用煤层气既可治理瓦斯,又可利用能源,应该加大煤层气科研、勘探、开发的力度,以改善、优化能源结构和矿山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永春煤矿属极低瓦斯矿井,根据煤矿矿井地质特征以及生产过程中大量实测的煤层瓦斯涌出数据,认为导致本矿区瓦斯含量小的主要原因为:暴露式煤田有利于瓦斯沿煤层露头逸出,围岩的透气性好有利于瓦斯的运移和排放,地下水的频繁活动不利于瓦斯的积聚,以及成煤作用后期的地质构造运动等。研究表明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在局部地段仍可能出现高瓦斯区。为有效防范和遏制小煤矿瓦斯事故的发生,提出了健全瓦斯治理机构、改进装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现场与技术管理、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等措施,全面提升瓦斯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煤矿勘探坑道最大的特点是瓦斯含量大,由于瓦斯的集聚很容易引起爆炸事故。由于我们严格执行了党的安全生产的方针,大力发动了群众,加强了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做到人人管生产,个个管安全,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自58年3月以来我队一直保持着生产安全双跃进并取得了很大成果。现将其经验与体会介绍如下:一、瓦斯的性质与特征 煤矿巷道中爆炸瓦斯的主要成分是沼气(CH_4),有时混有二氧化碳、氮、  相似文献   

6.
胡小华 《安徽地质》2012,22(1):27-30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事故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中,危害最大、破坏性最严重、伤亡人数最多的一类事故。随着矿井生产向深部延伸,地质构造复杂多变,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增大,瓦斯超限、瓦斯中毒造成人员死亡事故也时有发生。本文以皖南地区为例,从煤矿业主重视程度不足、技术力量薄弱、职工安全意识淡薄、管理存在缺陷等方面对低瓦斯矿井瓦斯中毒、窒息原因进行分析,为预防煤矿瓦斯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曹建明 《探矿工程》2021,48(12):20-25
针对贵州毕节地区某煤矿瓦斯治理预抽时钻孔抽采距离短、成孔性差、孔内事故频发等难题,提出在某煤矿采用底板穿层梳状定向长钻孔的技术方法。通过优化钻孔布孔形式、布孔层位和分支孔施工工艺,保证钻孔主孔成孔深度和分支孔见遇煤层率。试验期间,施工钻孔主孔深度均大于600 m,分支孔见遇煤层率达到60%。钻孔成孔明显得到改善,单孔最大瓦斯抽采浓度达到85%,最大瓦斯抽采纯量达到2.5 m3/min,同时节省了施工成本,为毕节矿区瓦斯治理提供了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降低事故风险和杜绝煤矿瓦斯爆炸隐患是当今煤矿生产行业的首要任务之一。对煤矿管理人员和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和防灾、避灾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计算机仿真培训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研究现有安全培训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基于Visual C++开发工具,研发了煤矿矿井安全培训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实现了井下巷道系统模块、虚拟井下瓦斯模拟系统模块和工作安全培训模块等一系列功能,该系统在煤矿安全培训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中国煤炭地质》2011,(9):66-66
——全书依据最新版《煤矿安全规程》、《防突规定》等技术规范编写,中国工程院钱鸣高院士、周世宁院士、袁亮院士为本书作序。全书分为煤矿瓦斯防治基础、煤矿瓦斯抽采、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和煤矿瓦斯爆炸及其预防四编,注重基础,强化应用,在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了众多的煤矿瓦斯防治方面的工程研究案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全书变传统的瓦斯抽放为瓦斯抽采,并强化了煤矿瓦斯抽采在煤矿瓦斯灾害防治中的核心作用,紧密结合煤矿生产实际,充分体现煤矿瓦斯防治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和集成性。  相似文献   

10.
<正>瓦斯的抽采利用是困扰煤炭行业安全高效生产的世界性难题,治理不好易引发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直接排放到空中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胜利油田一项超低浓度瓦斯(0.2%~0.5%)利用技术,近日在陕西一家煤矿通过权威技术鉴定。这标志着我国在破解超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难题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1.
我国煤矿的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综合分析了煤矿区地震、滑坡、地面沉陷与塌陷、煤与瓦斯突出及突水等主要地质灾害。通过对各类灾害特征、成生机理及危害的研究,认为(1)煤矿地质灾害严重地危害着矿山正常生产和人民生活;(2)煤矿矿震生成主要是脆硬-软地层结构、褶皱构造、构造活化区及地下水突变、采煤卸载等内外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3)煤矿滑坡、地面沉陷及塌陷、煤与瓦斯突出和突水等地质灾害是矿区工程活动破坏了地质构造和生态环境、山体原始平衡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地质灾害链和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武宁县煤矿多属小型矿山,但小煤矿的开采同样会引起诸多矿山地质灾害问题,如废石乱堆乱放,诱发泥石流;不规范开采,造成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面沉降、塌陷和矿井冒顶、突水、瓦斯爆炸等,这些问题需要评估和解决。对上述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危害性探讨,并针对每项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使该区地质灾害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An instantaneous coal outburst is a sudden and violent simultaneous ejection of large amounts of coal and gas (methane, carbon dioxide) from the working coalface during underground mining. The occurrence of such an outburst usually leads to a gas explosion and pollution of the mine. Despite extensive research efforts in the past 150 years,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causing coal outbursts are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Here we present a new model combining fracture mechanics, gas dynamics and rock mechanics to elucidate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leading to instantaneous outbursts. This model suggests a domino effect that leads to a catastrophic failure of the coal and an instantaneous outburst. The model identifies a critical condition for the onset of instantaneous outbursts, and it successfully predicts all of the observed phenomena preceding outbursts, most of which are explain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model also predicts a fracture aperture size effect which is confirmed by the existing observation-based fracture classification scheme used to assess outburst proneness.  相似文献   

14.
攸县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怡湘  周新良 《湖南地质》2001,20(3):199-202,216
攸县有各类煤矿320多家,废石乱堆乱放,引起泥石流;不规落开采,造成植被破坏,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面沉隆,塌陷和矿井冒顶,突水、瓦斯爆炸等矿山地质灾害;这就是煤矿布局不合理,未对采矿活动全程监管所致,为使矿山地质灾害降到最低程度,必须加强领导,加大地质调查力度,多方筹集资金,编制全县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规则,实行谁破坏,谁治理,以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北掌勘探区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各煤层赋存情况及钻孔取样试验成果的分析研究,评价了本区在将来开采过程中出现地面塌陷与地裂缝、矿区荒漠化、地下工程地质灾害、瓦斯爆炸与煤层自然和矿井突水等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可能性,以及对人们正常生产生活和矿井安全生产等环境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预防和减轻各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煤层的渗透率普遍偏低,采用常规增产改造和降压开发技术难以奏效。因此,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卸压增透技术-气爆。阐述了气爆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及气爆前后渗透率的对比。通过对40组气爆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可知:在气爆压力相近的情况下,当煤的硬度系数f为0.5~0.9,且渗透率k为0.001~0.005 D时,气爆效果更明显,部分煤体的渗透率甚至增加了10倍;同时,爆破孔深度、位置和气爆压力的大小也是影响渗透率变化的重要因素。实验结果为气爆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殷全增 《中国煤田地质》2006,18(4):56-58,70
煤系地层内的裂隙是煤层气积聚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地下水富集、运移的重要条件。煤炭生产过程中防止瓦斯爆炸和突水淹井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煤系地层裂隙带的预测和圈定,但采用传统的纵波地震勘探方法只能识别较大的断层,却难以提取相对微观的裂隙信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单靠纵波区分裂隙层反射和岩性反射存在困难。基于三维三分量(3D3C)反射地震数据预测裂隙带的核心是高裂隙密度带会引起反射转换PS波的振幅异常。初步研究表明,PS波振幅异常有望成为强裂隙探测的有力判据。  相似文献   

18.
矿井瓦斯涌出量是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参数.地质构造、煤化作用、煤层厚度变化以及煤体结构均影响着瓦斯的涌出.矿井地质构造是控制瓦斯涌出的主导地质因素.其主要类型、规模、性质、疏密程度、排列组合以及构造部位等差异,对瓦斯涌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煤化作用过程中,瓦斯小断产生,而煤层瓦斯的伴生量直接依赖于煤化变质程度,故变质程度越高,产生的瓦斯量就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