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专属经济区的概念和意义专属经济区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规定的新的海洋区域,也是新海洋法区别于传统海洋法的主要标志之一。按照《公约》,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而与领海邻接的一个区域,沿海国在其中有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和对一系列特定事项的管辖权;其他国家享有航行、飞越和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它的法律性质既不同于领海,也不同于  相似文献   

2.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秉承《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所建立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从国内法的角度确立了我国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根据《公约》和我国...  相似文献   

3.
1982年签署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专属经济区制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订以后出台的一系列国际渔业协定、决议或公约使新的公海渔业制度得以建立。本文简要介绍了专属经济区制度和新公海渔业制度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这两项制度对国际渔业及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与管理的影响,并探讨了公海渔业制度的当前特征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是现代海洋法的新制度,全球以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为主要标志的国际海洋新秩序将全面建立。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可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面积可达300万平方公里。了解周边海洋国家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理状况,不仅对维护我国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权益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982年4月30日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第十一期会议以压倒多数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是经过长期协商谈判的产物,是广大中小国家与超级大国的海洋霸权主义进行斗争的结果。特别是《公约》中规定沿海国有权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将原来作为公海的国际海底确定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为国际海底制定了一项资源勘探开发制度,并建立了一个国际机构进行管理,这对维护沿海国的主权和各国在国际海底的权益有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13,(2):24
调查显示,约有四成国民对海洋专属经济区概念不了解。专属经济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55条规定:"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受本部分规定的特定法律制度的限制,在这个制度下,沿海国的权利和管辖权以及其他国家的权利和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我国周边国家加强了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资源的争夺,海洋维权形势日趋紧张。2013 年我国重组国家海洋局,成立中国海警局,整合了现有的四支海上执法力量。文章从专属经济区海上执法的主要手段——千吨级大型公务船角度阐述了目前国内海洋公务船管理的现状、挑战以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介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专属经济区和公海海域生物资源的养护和利用法律规定,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如何利用这些规定来保护和促进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条文虽然涉及到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有关海洋区域划界理论和划界法律原则,但其论述毕竟是笼统简单的。1982年该《公约》签署以来15个年头过去了,许多沿海国进行了海域划界实践,海洋划界理论与方法有了新...  相似文献   

10.
1958年《公海公约》规定,“公海”是指“不属于任何一国领海及内水的海洋的所有部分”。随着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生效,公海的内容已发生变化。“公海”为“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这样一来,就把专属经济区和群岛水域排除在公海之外,使公海的范围进一步缩小,目前大约占全部海洋面积的60%。  相似文献   

11.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由119个国家和实体签字。该公约内容中使用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EEZ)概念,提出沿海国家在 EEZ范围内拥有资源主权和其他管辖权。美国没有对公约签字,但却承认了 EEZ 的合法性。1年之后,里根总统发表了美国 EEZ 宣言。由于拥有海外宽阔的边缘区域,美国 EEZ  相似文献   

12.
一专属经济区制度是当前世界海洋权益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项法律制度。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认的原则以及沿海国家有关专属经济区的立法实践,这项制度的基本内容为:沿海国在其领海以外邻接其领海的海域设立一种专属管辖区,称之为专属经济区(Exclusive Economic Zone),沿海国对经济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拥有主权权利,并对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环境保护拥有管辖权;专属经济区从其性质看,它既不是公海,也不是  相似文献   

13.
专属经济区“军事测量”活动是沿岸国与非沿岸国围绕海洋军事利用及科学研究活动引发争论.争端的焦点问题。非沿岸国主张“军事测量”与水文测量一样都属于行使“航行”和“飞越自由权”,别国无权干涉。沿岸国认为“军事测量”属于“海洋科学研究”.必须得到沿岸国的批准并接受管辖。文章认为,专属经济区“军事测量”属于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文简称《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海洋科学研究”范畴,同时也是军事利用活动。因此.非沿岸国在沿岸国专属经济区内进行的任何形式“海洋科学研究”以及“军事测量”活动.必须得到沿岸国同意和接受管辖,出于“和平目的”,适当顾及沿岸国的合法权益,所得信息和情报应与沿岸国共享.禁止一切非法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三、21世纪中国海洋战略构想1世纪之交的海洋形势随着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海洋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作用大大增强。1994年11月16fi,酝酿已久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正式生效,标志着世界海洋新时代的到来。《公约》关于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规定,引发了全球范围的’“蓝色圈地运动”。据估计,各国依照《公约》而合法扩大的海域,占去了原属公海的I3亿千米’的面积,使地球表面约36%的海面变成了沿海国的管辖海域。可以说《公约》使人类在历史上第一次通过…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联合国海洋公约》的内容,认为公约中有关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群岛国的规定,对南海岛屿和海域争议的加剧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叙述了南海周边国家执行海洋法概况,南海存在的岛屿和海域争议,以及近两来国际上提出有关解决南海岛屿和海域争议的各种方案。  相似文献   

16.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南面是浩瀚的印度洋,其陆地海岸线长达6000多公里。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印度获得2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专属经济区,为其陆地总面积的2/3。印度大陆架比较狭窄,约有32万平方公里,200米等深线面积达45.2万平方公里。至2000年,  相似文献   

17.
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1973~1982年)初期,一些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专属经济区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保护沿海国家,特别是发展中沿海国的海洋权益,加强国家对海洋的管理。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国际法制定过程和大量的国家实践后,专属经济区的概念已经成为习惯国际法的一部分,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接受。截止到1988年,已有76个国家宣布建立了专属经济区。然而,尽管从理论上讲专属经济区对沿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法的岛屿制度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划归岛屿的海域面积问题,即岛屿拥有海域的权利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岛屿是否有权利拥有与大陆领土一样的各类管辖海域,即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从历史上看,探讨划归岛屿的海域时,首先涉及的是有关岛屿的定义,即什么是岛屿2然后才讨论可划归它多少海域的问题。一、岛屿的定义及拥有海域的权利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8部分岛屿制度第121条第1款作了如下规定:“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从历史发展来看,早期国际法对岛…  相似文献   

19.
陈思行 《海洋信息》1996,(12):18-19
近些年来,日本渔业产量不断下降,进口水产品连年上升,鱼价下跌,日本渔民指责中国和韩国渔民在日本水域过量捕捞,造成渔业资源下降,因此,要求政府全面实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日本政府已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决定设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研究建立专属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是人类全面认识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世纪,这一国际社会公认的结论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世界海洋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2海里领海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建立,使各沿海国行使管辖权限的海域空间和海洋资源大为增加。沿海各国纷纷加强对本国管辖海域的海洋资源开发和管理力度,海洋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新舞台。自1997年起,联合国秘书长每年都向联大提交一份《海洋和海洋法》报告。据联合国秘书长的报告,1998年世界海洋经济总产值已经达到1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