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自从1938年钻进了第一眼超深井(深15,004(口尺))以来,到1962年止美国总共已钻进了1,757眼深度超过15,000(口尺)之深井,总共进尺为28,598,303(口尺)。这些深井绝大部份是1955年以后钻成的,即1955-1962年  相似文献   

2.
一年内共钻进9003个勘探井,其中有1441个是含矿井。1961年钻进的9191个勘探井中含矿井有1306个。钻井总数减少2%,含矿井的数量由占勘探井总数的14.2%增至16%。勘探钻进工作量由13900,000米(1961年)增加到14,620,000米(1962年),即增长5.1%。勘探井的平均深度由1515米增至1624米。俄克拉赫马州占含矿勘探井的最高比例(30.5%),  相似文献   

3.
1918年在四川中路599号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内,开凿本市第一含水层的第一口深井,井深97米,出水量100吨/时,至1956年此井因出砂而报废。 1921年日商丰器纱厂,在本市梵皇渡路第二含水层开凿第一口深井,井深152米,出水量100吨/时。 1926年英商上煤,在西藏中路开凿第三含水层第一口深井,井深212米,出水量100吨/时,发现水质佳,味可口,适合生活饮用,嗣后很多大厦(如慈淑大厦、建设大厦、福州大楼、  相似文献   

4.
作为“入地”重要手段的科学深井、超深井工程是研究深部地质学的重要方法,被誉为“伸入地壳的望远镜”。科学超深井井内超高温高压成为钻井作业中突出的技术难题之一,其对钻井液、井底动力机具、井下检测仪器、铝合金钻柱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致使工程难度增大、风险提高、工期加长。通过对科学超深井钻井工程特点的总结,分析了钻井液连续循环对井眼稳定性和井底温度的影响,得出了连续循环系统对于科学超深井钻井作业具有较强的技术需求的结论。对我国未来万米科学超深钻计划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加速我国找钾工作,以利农业对钾肥的需求,化工部于1979年筹建了钾盐地质大队。1983年初在含盐盆地设计了一口2500米盐类矿床深井,从5月1日开工到10月30日完井共钻进2503.86米,刷新了我国岩心钻探的孔深纪录。我们所用的设备和钻具是冶金部引进的TXL-IE型钻机和TV系列绳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复杂地层地热深井钻探工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宋继伟 《地质与勘探》2018,54(5):1024-1037
贵州省地矿局组织实施了“贵州省地热深井钻探技术攻关”项目,研究了喀斯特地区复杂地层情况下地热深井钻探中螺杆钻井工艺和空气钻井工艺的适应性,攻克了两种工艺在该地区应用受地层特性限制的相关技术难题。螺杆马达平均寿命达到200小时以上,螺杆钻井工艺较常规钻井工艺钻进机械钻速提高2~3倍;空气潜孔锤单井应用深度超过1500m,空气潜孔锤钻井工艺较常规钻井工艺机械钻速提高10~29.5倍。同时研究了单井多工艺转换接力钻进技术,以及与上述工艺配套使用的钻井液体系。最终形成了一套适合贵州省地质条件地热深井钻探施工并能显著提高钻井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组合工艺技术体系。该成果能将1口2000m以上地热深井施工周期由原来的8~12个月缩短至4~6个月,将单井平均施工成本由450万元降低至410万元以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大口径深井水井钻探的需要,上海探矿机械厂和勘探技术研究所共同协作设计研制出QS-500型车装转盘式水井钻机(见外貌图),由陕西省地质局水文一队负责试验,到79年底已钻井二口,第一口井深325米(口径500毫米一径到底),下12″井管成井;第二口井深500米(口径500毫米),下8″及9″管499.5米成井。根据二口井的试验情况,地质部科技局和水文局会同陕西省地质局于79年12月24日在西安市召开有该市五个打井单位参加的技术评议会,对该新产品进行技术评议,认为该钻机基本上能在第四纪地层打500米以内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在计划打一口13000 m的特深地质井,以超过目前世界上最深的俄罗斯12262m科拉超深井,意义重大。深井、特别是超深井钻进中,除了钻井设备、钻具(含钻头)之外,钻井工艺和操作技术也非常重要。钻井工艺和操作技术目前主要是利用地面仪表显示的井底参数数据来进行指导的。但是这些数据与井底钻井参数的实际情况可能有较大差异,直接影响技术经济指标的提高。俄罗斯阿斯特拉罕国立技术大学В.Н.Есауленко教授等人,设计出了井底参数自动测量控制系统,其中传感器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器具。现以方位角传感器设计计算为例对其进行讨论和分析,或许对我国打此特深地质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大庆油田徐家围子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步伐,提高深井钻井速度,缩短建井周期,进行了复合钻井试验研究。详细介绍了徐家围子深井钻井难点以及现场试验情况和成果。  相似文献   

10.
魏碧波 《探矿工程》2013,40(1):31-34
通过2口基岩深井施工实例,分析、探讨了钻井成井工艺对出水量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针对性技术措施,可为同类水井的钻进成井施工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贵州及云南东部海相沉积区的油气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及云南东部海相沉积区,面积约29万平方公里。自1956年全面开展找油工作以来,投入了大量工作量:完成全区地质概查、普查和主要构造的详查细测,完成全区重磁力普查,圈定了200余个地表局部构造,并在少数构造上作了地震试验;测制地层、岩相、含油性剖面及地质横剖面1400余公里;发现油气沥青点700余处;采集、分析各类样品近20万件。贵州地区历年来在59个构造上进行了钻探,共钻井217口(其中石油部126口,尚不包括赤水地区),总进尺150余公里,其中,2000—4500米深的钻井15口。滇东地区,石油部自七十年代以来在15个构造上进行了钻探,井深大于2000米的钻井有17口,总进尺50余公里。  相似文献   

12.
孙友宏  时元玲  王清岩 《地球学报》2016,37(S1):110-117
大陆科学钻探是获取地下实物信息的唯一手段, 具有钻进地层条件复杂、取芯要求特殊、对钻探工具及装备要求高等特点。美国和德国的先进钻探装备代表了国际深部钻探装备的发展方向; 近十年来, 国内深井和超深井钻机研制取得了较快发展; 本文着重分析了美国NOV理想钻机、德国海瑞克TI-350全液压钻机、中国“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装备关键技术包括顶部驱动钻井技术、钻探装备自动化技术、钻探装备信息化技术。顶部驱动钻井技术利用顶驱装置取代孔口转盘驱动钻杆回转, 钻井作业的能力和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钻探装备自动化技术以实现安全、可靠、高效地运移及拧卸钻具为目的, 主要包括自动猫道、自动摆排管装置和自动上卸扣装置; 钻探装备信息化技术是伴随着现代机电液一体化控制技术和随钻测量技术发展起来的, 通过对地面与井下数据的联合分析, 实现数据综合解释和自主钻进。未来深部大陆科学钻探装备的研制应秉承安全、可靠、高效、节能、舒适的设计理念, 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钻井为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张晓广 《探矿工程》2018,45(11):24-28
为应对伊拉克M油田深井水平井高压盐膏层盐水侵、下部灰岩地层漏、喷、塌和卡等多种风险,同时尽可能降低钻井成本,提高作业时效,开展了深井水平井研究和实践。根据区块作业经验将深井水平井设计为六开井身结构;针对高压盐膏层地层,采用高密度饱和复合盐钻井液技术;在深部灰岩地层实施了一系列定向井和尾管固井技术。上述技术在64H井成功应用,解决了该区块钻井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高了钻井安全性和时效(打破了M油田深井水平井钻井记录)。  相似文献   

14.
六、第一艘海上双体石油钻井船一九七四年,地质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在上海沪东造船厂建成排水量为7960吨、可钻探3200米的双体石油钻井船“勘探一号”,该船已在南黄海打了七口石油地质普查井,总进尺17530米.  相似文献   

15.
目前 ,在钻井中抽取基岩深部的地下水时 ,常规使用的管井口径为小于 30 0mm的钻孔。为解决万源市城区供水问题 ,于 1999~ 2 0 0 0年在万源市城北水源地的Ⅰ号富水带中布设了 3口直径大于 6 0 0mm的深井。从 1999年 2月开始钻井施工至 2 0 0 0年 5月第三口管井可供水使用 ,前后历时一年多时间 ,先后解决了一些施工技术难题 ,共获取地下水 1 91× 10 4m3 d。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开采运行 ,目前各方面情况良好。1 水源地概况[1]该水源地位于后河上游汇水盆地南端的Ⅰ号富水带中 ,含水岩性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中统雷口坡组的浅灰、灰、黄灰色…  相似文献   

16.
苏联“‘越深’钻探计划科学委员会”主席、新近被任命为地质部部长的Y·A哥兹洛伏斯基(Kozlovsky)教授首次披露了世界上最深钻孔的有关消息.第一口超深钻井位于苏联科技半岛以北靠近挪威边境的地区.钻采开始于1971年,计划钻深15000米,1982年已钻进11500米.第二口超深钻井位于第一口钻井以南的阿塞拜疆,自1977年开钻以来,已完成进尺8000米,计划钻深15000米.从哥兹洛伏斯基公布的首批详细资料中人们将会注意到下述事实:就象在地表浅处一样.混合岩岩基内的裂隙带和破碎带中存在着含矿溶液和天然气的循环流动,而尤其存在着硫化物的矿化富集.  相似文献   

17.
张燕 《探矿工程》2007,34(10):76-79
详细介绍了国外在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导向钻井技术,随钻测量技术,新型钻井液护壁堵漏技术,钻孔采矿技术,声波钻进技术和天然气水合物钻井技术方面的主要进步与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8.
谭松成  高学生  刘彬  黄帆 《探矿工程》2015,42(9):30-33,37
大港油田深井、超深井提速困难主要是由于馆陶组厚层底砾岩和沙河街组致密泥岩的岩石可钻性差、深部油气藏存在异常高温、高压现象,且钻井液具有高密度和高粘度的特点。为探索适合大港油田的深井、超深井优快钻井配套技术,结合滨深24-5-27井的钻井实例展开了研究。通过优选钻井液体系、应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以及高效PDC钻头+螺杆马达复合钻井技术,实现该井完钻井深4510 m,钻井周期36天,全井平均机械钻速为11.56 m/h的快速钻井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井钻井周期的缩短主要得益于全井机械钻速的提高,以及生产组织的有序衔接和保证。相对所在区块的历史指标井,该井机械钻速提高15.27%,二开和三开的生产组织时间缩短31.68%,钻井周期缩短18.78%。该优快配套钻井技术可为大港油田高效开发深部油气藏提供工程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天津地区深部热储开发力度逐渐加大,地热钻井需要钻穿多个严重漏失地层,其施工难度越来越大。为此,研究出一套悬挂式独立内管气举反循环钻井系统,结合天津地区东13区2口地热井工程实例,对该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地热深井施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缺乏深井钻井的经验,我们的专家通过在美国格洛玛挑战者号科学研究钻井船上所进行的工作过程中获得了一些地球物理和石油物理调查的经验。尤其是测井操作和实验室磁性测定。在卡勒超深井进行SD-3科学技术实验工作中,苏联专家进行了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