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注浆法在填土地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泸溪县武溪110kv变电站场地地基为人工开挖山坡堆填而成,填土厚薄不均,由块石、碎石及粉土构成。变电站建成后,建筑物及地面发生不均匀沉降,建设方要求进行加固处理,经过反复对比和投资验算,确定采用充填、渗透注浆法对填土地基注入浓水泥浆进行加固处理。施工前,先要进行注浆试验,选择合理的注浆方式和技术参数。注浆加固后,通过一年多的观察,建筑物及地面不均匀沉隆均得到控制,达到了提高地基承载力,稳定建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钢管预加固措施对隧洞围岩变形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洞口段埋深浅,围岩松散,自稳能力较差,开挖后洞内及地表均出现多条裂缝。经方案比选,采用钢花管对洞顶及两侧部分的地表和隧道地基与拱脚部位进行注浆加固。在注浆加固施工的过程中,隧洞内也同时开挖,几种工序的施工扰动产生叠加,势必对隧道的稳定及安全产生影响。结合工程实践,对洞内开挖及地表注浆工况并结合隧道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一些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3.
基坑开挖后,造成地下砂层向坑内大量涌砂,致使周围建筑基础地基塌陷,用钻孔注浆法加固砂层、填砾埋管注浆法充填加固塌陷地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国道108线K9+694.10沙河立交小桥地基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法加固。系统介绍了该工程的概况、设计方案、注浆施工,并通过现场试验证明了高压旋喷注浆法加固桥梁地基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苏谦  黄俊杰  白皓  李星  田宁 《岩土力学》2013,34(3):776-782
针对某病害站场路基,根据其变形规律对其基础进行补勘,分析病害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岩溶地基加固补强方案:①补注浆加固岩溶地基和基岩顶面土体;②高压旋喷加固补强原复合地基;③低压注浆加固垫层及其以上3~5 m路基填土层;④侧向补注浆帷幕加固地基;⑤建立路基变形监测系统,评估加固补强效果。加固补强后地基沉降量和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理论计算值分别为12.4 mm和455 kPa,满足设计要求。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补注浆加固岩溶地基及其顶面土体后,站场路基变形减缓;旋喷桩和低压注浆加固区竣工后,路基呈均匀性沉降变形,变形速率急剧变小;竣工6个月后,路基变形趋于稳定,综合验证了加固补强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某焦化厂主厂房基础沉降的原因,介绍了采用压力注浆法加固该地基的设计与施工,有效地解决了地基加固问题,控制了主厂房基础的沉降。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某地铁车辆段注浆加固处理液化地基为例,介绍了注浆加固施工参数及处理后的检测结果,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和注浆前后桩间土剪切波速大小对比分析可知,注浆加固处理液化地基效果较好,解决了施工振动、噪音、空间条件限制等特殊环境条件下液化地基处理问题,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浅埋连拱隧道中隔墙地基受力变形特征及基底注浆加固方法,依托云南省某拟建高速公路连拱隧道,采用MIDAS/GT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围岩较好、埋深较小时中隔墙基底压力分布随施工过程由“马鞍形”分布逐渐变为“钟形”分布,最大基底压力出现在先行洞衬砌浇筑后右侧墙趾处,中隔墙地基总体上处于隆起变形状态;(2)在围岩较差或埋深较大时中隔墙基底压力分布呈“马鞍形”分布,最大基底压力出现在后行洞二衬浇筑后中间偏右处,中隔墙地基总体上处于沉降变形状态;(3)通过数值分析得到不同埋深、地质条件下的连拱隧道中隔墙地基需要满足的承载力,并结合现行规范及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中隔墙岩石地基加固前后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成果可为连拱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布袋注浆桩在深厚层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袋注浆桩是一项新的软土地基加固技术,应用于深厚层和夹硬层的软土加固,具有明显的优势。结合甬台温铁路深厚层软土地基加固,介绍了布袋注浆桩的加固机理、设计、施工、质量检测方法和标准等。检测结果表明,布袋注浆桩成桩质量良好,加固后,地基沉降得到有效控制,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富水隧道的涌水问题是目前隧道施工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尤其是涌水量特别大、水流速度大的隧道。目前针对该问题多采用注浆加固圈的方法,以排为主,后注浆加固。这种方法对于涌水量不大、渗透率低的围岩可行,而对于水压力大、地下水丰富的隧道,其效果差、成本高。针对该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幕墙堵水技术。首先分析渗透力与浆液的黏滞系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得出多孔介质中注浆浆液在渗透力作用下的地下水临界流速,确定幕墙距离隧道的最佳间距为2m,并提出了24种不同尺寸的注浆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计算了24种注浆方案的堵水或限排效果。最后在所建的24个模型中得出注浆深度为30.6m,注浆长度为20m的方案为最佳堵水方案,并应用到工程中。结果显示该方案堵水效果明显,洞内积水降低80%,能保证隧道下一步施工。研究表明:通过临界流速分析方法能够经济、快速地确定堵水或限排方案,满足现场施工及注浆堵水限排的要求,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建涛  谌霞  张广亮 《探矿工程》2009,36(11):46-49,64
在电厂老厂房扩建时地基需要进行注浆加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针对溶洞地形的地质特征,选取合理的注浆参数及孔位布置,采用合适的钻进方法及注浆技术对地基进行了注浆加固处理,并提出了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通过注浆后的检测,证明该注浆加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某港口堆场地基由砂土吹填而成,地基承载力约为65kPa,为使地基达到150kPa的承载要求,必须对该吹填砂土地基进行处理。根据场区不同的地层条件、使用功能和地基强度,设计分别采用插板振冲、插板强夯、不插板强夯三种加固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检测结果表明,三种加固方法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均能满足设计,插排强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探讨了复合地基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机理,指出对于该加固工程,可采用静压注浆及树根桩相结合形成的复合地基进行加固。工程实践表明,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加固处理能取得良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4.
压密注浆技术在涵洞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焦晋高速公路K10+420涵洞主体建成后,经雨水浸泡,出现严重的不均匀沉降现象。根据钻孔与探井取样资料,设计5排注浆孔进行加固,其中2排沿涵洞内壁两测向涵洞外侧倾斜,斜距分别为2m和4m。加固选用两种注浆参数;即单液浆(0.6:1:0.015)或双液浆(0.6:1:0.3),并根据不同位置采用单液注浆、双液注浆或组合注浆,注浆压力分别为洞内0.8-1.0MPa,洞外0.4-0.6MPa。本次加固工程共施工422个孔,经钻孔取心检验及沉降观测,加固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国道108线K9+694.10沙河立交小桥地基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法加固。系统介绍了工程概况、设计方案、注浆施工,并通过现场试验证明了高压旋喷注浆法加固桥梁地基是一项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6.
某石油公司二联合装置部分区域的设备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严重影响整个装置的正常生产,经采用袖阀管注浆对其地基加固后,达到稳定的目的,保证了整个装置的安全运行。介绍了该工程加固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静压注浆加固地基工程实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广州市三元里某工程采用静压注浆形成树极状微型桩基加固软弱地基的设计思路及施工过程,根据注浆液在软弱土层中劈裂挤压及渗透作用,使所加固的软弱地基土载承力标准值fk≥450kPa,通过载荷试验等手段检查了本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的可靠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在衡广铁路南岭隧道施工中,采用劈裂注浆加固技术和挖孔桩深基础全封闭复合式隧道初砌结构,解决了在流塑状软粘土中隧道施工的围岩稳定性难题,通车后基础无下沉变形现象。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用柔性加筋注浆技术处理台后回填土现场试验研究并结合室内试验的方式,研究了柔性加筋注浆新技术处理湘西红砂岩土石混填台背的施工工艺特性、加固实现机制和加固效果。现场试验及质量测试表明,水平柔性加筋注浆新技术处理湘西红砂岩土石混填台背施工工艺简单、加固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价值。同时,现场试验过程取得大量施工参数和试验数据,为改进该新技术的设计计算及施工参数、完善施工工艺获得素材; 对有效预防和减少桥头跳车现象的发生,保证行车的舒适和安全也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20.
软土地基注浆扩散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沛  彭惠  饶晓 《岩土力学》2011,32(Z1):652-0655
廊沧高速公路K132+177~K132+258软土地基主要由低液限中、高压缩性黏土层组成,属于滨海沉积类型,采用静力注浆方法进行了加固处理,并在现场分别对全孔一次性和自上而下分段式注浆施工方式进行了试验及室内研究。基于该路段软土地基地基物理力学性质和注浆试验地表变形观测资料,利用FLAC3D软件对该软土地基在不同注浆方式(全孔一次性注浆、自上而下分段式注浆)和在0.5、1.0 、2.0 MPa注浆压力作用下浆液在土层中的扩散过程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在相同注浆压力作用下,自上而下分段式注浆效果比全孔一次性注浆效果好,而注浆压力的增大对浆液在土层中的扩散是有利的,但压力过大会导致地面冒浆,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注浆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