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咸阳  温孝勤 《探矿工程》1984,(4):45-48,37
地质勘探水平坑道常用的通风方法有抽出式、压入式、混合式及间隔串联等方式。一般而言,600米内的坑道采用抽出、压入、混合等方法均能有效的解决坑内通风问题。随着坑道深度增大,通风问题就成为掘进循环中的重要一环。为了解决长巷通风问题,各生产单位采用多种型式的通风方法,但收效不一。因在通风工作中,除了在技术上采用一些必要的措施外,与风筒的联接方式,日常管理工作也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一、双喇叭口吸风当坑道很深时,往往采用混合式通风,即采用数台扇风机串联作抽出式使用,另用一台扇风机作压入式使用,实践证明这种通风方法效果很好。但是当坑道逐渐加深,抽出式扇风机离掌子面越远,阻力就越加增大,抽出的能力便逐渐下降,若增加一台扇风机,距离又太近,如接长抽出式风筒,风阻增加,  相似文献   

3.
肖楚建 《探矿工程》1982,(6):50-51,54
一、双列风筒通风的提出和应用效果地质勘探巷道通风,由于巷道掘进工期短不便建立主扇系统,一般采取巷道掘进到哪里,一列小断面风筒就接到哪里的局部通风形式。这种通风在巷道没有分枝前,即使深度较大也可收到好的效果。但巷道分枝后,通风就困难了,分枝越多困难越大。而分枝多又是地质勘探巷道的主要特点,所以多分枝巷道的通风是整个地质勘探巷道的关键。巷道分枝后的通风所以困难,主要是同时生产的工作面增加,风量不够分配。要使这个问题求得解决,一是选用大断面风筒和大风量扇风机;二是双列风筒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中深斜井通风存在的问题,在风筒接头,风筒节长,风筒直径,风筒的布置及修补等方面作了阐述了,并对改进前,后系统的送风效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我公司617队某矿区350中段坑探工程,设计总任务为四千多米,主要探矿坑道长度为1960米,其中石门长度810米。对这么长的坑道,在通风问题上如何结合地质勘探工作特点,选择适宜的通风方式和风筒规格,还缺乏经验。经过反复实践,采用抽出式通风和直径为430—470毫米的铁皮风筒(原设计为500毫米,为利用现有材料,将规格改为430—470毫  相似文献   

6.
在坑探局部通风中,近年来使用胶皮风筒越来越多了,但也还有一些单位使用铁风筒。而铁风筒的联接又大多采用法兰盘。在具体做法上,各有特点。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出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方齐元 《探矿工程》1992,(2):57-57,50
混合式通风方法具有通风不污染巷道、巷内气流新鲜、排烟彻底等优点,深受井下工人欢迎。本文就混合式通风方法在沿巷和探采巷道中的应用情况,作一介绍,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8.
独头长巷分阶段通风的优化设计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独头长巷通风能耗严重,采用分阶段通风设计方案可以减少能耗,降低费用。文中论述了分阶段通风方法及其节电原理、最优分段数和最优风筒直径的计算方法,并介绍了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9.
在地质勘探巷道的掘进过程中,必须供给足够的新鲜空气,及时稀释和排除爆破瓦斯,解决内燃设备尾气对巷道的污染,抑制放射性物质的危害,消除由于作业而产生的矿岩粉尘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调节井巷的温度和湿度,造成良好的气候条件。为达上述目的,抽出式、压入式、混合式的机械式通风法依然是简单经济、十分有效、应用最广的手段之一。多年来,国内外都做了大量工作,试图采用新的方法,来改进乃至取代传统的机械式通风法。但新的通风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便在施工现场得到应用推广。本文述及了勘探巷道通风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就其研究方向谈几  相似文献   

10.
今年九月十日至十五日,陕西地矿局在地质六队召开了“长巷通风评审会”,共有12个省局、16个队、三所院校3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参观了正在施工的坑道通风工作,听取了六队及武汉地院有关同志的报告,大家一致认为,陕西六队在独头长巷通风工作中成绩显著,在地质系统中处于遥遥领先地位。该队八一年以前,通风工作一直解决不好,巷道深度在595米时(断面2×1.8平方米)就用了4台5.5千瓦的通风机,直径300毫米塑料风筒间隔串联通风,每次爆破后排烟时间长达1—2小时,就这样还常常出现炮烟中毒现象。由于地质找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井巷通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木风筒代替白铁皮风筒,并且效果很好,这是因为:1.白铁皮属分配物资,目前不易购买,而木风筒所用的板子则到处都有,尤其是一般勘探队的所在地,都是盛产木材的山区,可以就地取材。2.木风筒制作也不复杂,成本低廉,只及白铁皮风筒的三十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我队在勘探矿区施工水平坑道,五年来施工了P_(D3)、P_(D5)、P_(D10)和P_(D6)四个坑道。其中P_(D5)和P_(D10)为短浅坑道,采用常规的压入式,抽出式和混合式通风方法,均有效的解决坑道掘进过程的通风。但P_(D3)和P_(D6)两坑道,施工长度均在600~2000米左右。且主巷设计沿矿体走向布置,按40~80米间距设计穿脉支巷,少数支巷又拉沿脉和穿脉。除主巷外,穿脉多,伴随沿脉结构较复杂。P_(D3)和P_(D6)两坑道,在掘进中使用常规的压入式、抽出式和混合式通风方法均不可能解决  相似文献   

13.
高瓦斯矿井"U"型通风工作面采空区上隅角容易积聚瓦斯。以渗流理论为基础,根据气体扩散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顶板走向钻孔抽放采空区瓦斯流场数学模型,并用6点隐式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求解。以VB6.0为平台,利用工程软件SURFER模拟了抽放钻孔周围瓦斯压力场,并在现场进行了工业试验。理论研究与现场实践均表明:顶板走向钻孔抽放采空区瓦斯是解决高瓦斯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顶板裂隙程度和状态是影响瓦斯抽放量的主要因素,将钻孔布置在适当的裂隙带中,瓦斯抽放浓度可达30%~90%,抽放负压可达50~55 kPa;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采空区瓦斯运移等工程实际问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通风问题仍是独头长巷道掘进施工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小断面沿脉掘进巷道,若风筒直径太大,节长太长,通风阻力和漏风也较大,目前厂家推出的一些高效节能局部扇风机,仍属大风量,  相似文献   

15.
浅井采用火砖砌炉子通风,每个火炉要300多块砖,价值十多元,工程结束后,又要工人拆移,既浪费劳动力也很不方便。现我们都利用爆出的石块代替火砖,在浮土掘井时,在井边挖小洞,利用土层做炉壁,靠井这边用石块和黄泥浆封住。风筒安装在井口下部6-7公寸处。采用这种就地取材的方法,既能及时解决通风问题,通风效率亦不受影响,并且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6.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地质勘探巷道深度愈来愈大,通风问题显得突出。近年来,一些单位在长距离巷道通风的课题上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长距离小断面巷道的通风问题,尚未得到完善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阳泉矿区瓦斯抽放方式及优选原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阳泉矿区瓦斯赋存特点,通过对比分析各类瓦斯抽放方式指标,从而得出经济、技术可行的最优抽放方式;阳泉矿区单一煤层采用U+L型通风方式的工作面,大口径钻孔抽放方式是最佳选择和发展方向;15#煤层综放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和走向顶板岩巷抽放方式比较优越。   相似文献   

18.
在水文地质工作中,单层抽(注)水试验是求取地下水动力学参数的主要方法。如果在一个钻孔中揭露了多个含水层,则要求分别对每个含水层进行止水和抽(注)水试验。在工程地质工作中,为了得到地层的单位吸水量,必须把钻孔分成若干孔段,分别进行压水试验。 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方法研究室杨杰工程师等,于1983年完成了“井中测流技术”的研究,成功地以全孔一次混合抽(压)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波兰41对主要生产矿井中,有23对高瓦斯矿井进行了瓦斯抽放。2004年瓦斯平均抽放率为30%,平均利用率为39%。根据瓦斯地质条件、瓦斯涌出特点和采区通风方式,着重介绍了波兰煤矿强化煤层、围岩和采空区瓦斯抽放,提高矿井瓦斯抽放效率的工艺技术特点。在工作面的瓦斯排放中,注重开采、通风与瓦斯抽放一体化,通过优化抽放钻孔布置,取得钻孔瓦斯抽放的最佳效果,是波兰煤矿瓦斯治理的一项成功经验,成为煤矿持续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0.
由于黑鉄皮供应困难,我們地質勘探部门的通风筒一般以28#白鉄皮代替。这种鉄皮加工成带凸緣的风筒时其凸緣部份容易变形,因而我們加工成为插接式的风筒。这种风简在初用时漏风特別严重,但經过几年来的不断改进与积累經驗,克服了缺点,提高了工作面的有效风量,在将近千公尺的独头巷道掘进中,其通风时間一直保持在20分钟以內。现将其点滴經驗介紹如下: (一) 合理安装扇风机 (1) 在同一串联风路上,都安同一规格的10馬力轴流式扇风机,或佳木斯5.5KW的軸流式扇风机,避免各扇风机因风量不同而产生有的扇风机的风量大通不过小风量的扇风机,与有的扇风机的风量小不够供应大风量的扇风机,而出现循环风流的现象。 (2) 各扇风机的距离都尽量按图所示的关系安装,並侭可能靠近工作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