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姜红霞  吴亚生 《地质论评》2007,53(3):323-328,I0002
江西修水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有一段特殊构造的地层,下部为灰色部分和红色部分组成的斑状构造,上部为灰色部分和黄色部分组成的树枝状构造。这种树枝状构造的岩石与前人报道自重庆老龙洞剖面的微生物岩非常相似。岩石薄片观察表明,树枝状构造的暗色部分为残留的灰泥岩;浅色部分为灰岩经过重结晶、白云石化去白云石化作用改造而成。在暗色的残留灰岩里有保存很好的丰富的球状微生物化石。研究认为,岩石中暗色部分和浅色部分的原始组分是同时沉积的;是成岩作用控制了浅色部分的形成。这一成果应当对认识老龙洞剖面树枝状微生物岩的成因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胡宏伟 《地质实验室》1995,11(2):119-122
在光谱定量分析中,对于工作曲线的曝光不足部分和曝光过度部分,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法算法进行计算机曲线拟合,使之更逼近原函数,从而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金水口片麻状富铝花岗岩中锆石的宏观形态特征和微区Raman光谱特征的研究发现,该套片麻状花岗岩中的锆石主要有2种类型:颗粒较小的简单锆石和颗粒较大的复杂锆石。复杂锆石由3部分组成:细小的残留核、浅色部分和褐色部分。简单锆石和复杂锆石核部残留锆石均为变质成因;复杂锆石的浅色部分和褐色部分均为岩浆锆石。结合锆石Raman谱线研究结果,对金水口片麻状富铝花岗岩已有的锆石U-Pb年龄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认为390-414Ma可能代表了复杂锆石的浅色部分或褐色部分的岩浆锆石的形成时代,而1600-1800MaW能记录了复杂锆石核部变质事件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东秦岭松树沟蛇绿岩中超镁铁质岩及铬铁矿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岩石地球化学及构造变形特征综合研究表明,松树沟超镁铁质岩是底辟侵位于上覆玄武岩中的地幔岩部分熔残余体,该残余体在底辟上过程中发生塑性变形,并再次部分熔融,其残余物为橄榄质糜棱岩,熔体部分形成中粗粒纯橄岩板状或脉状体及其伴生的铬铁矿。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深基坑土钉支护简介,第二部分按极限理论绷带出一个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软流层部分熔融岩浆竖向迁移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幔蠕动过程中,软流层部分熔融岩浆上升这一地质背景,从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将软流层岩石抽象为一类充满液体的多孔介质,并假定其以均匀速度上升,对岩石中部分熔融岩浆的迁移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组简化的公式,并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此简化模型下,可以得到一个临界速度值的表达式。当岩石上升的速度低于该临界数值时,部分熔融岩浆将在一定的界面上形成;若大于这个临界数值,部分熔融岩浆的形成将滞后到一段竖向区域内完成。同时简单的计算结果也说明部分熔融岩浆的迁移运动是实现热量及成矿物质元素向上迁移的重要原因。其结果和某些岩浆过程的地质分析是一致的,这对进一步研究地幔蠕动及其成矿动力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相然 《岩土力学》2007,28(5):908-908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主要类型,其中包括物理变形、化学变形;第二部分为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防治技术,其中包括预测技术、监测技术、风险评价及防治技术;第三部分为实证。  相似文献   

8.
非实比部分熔融模型中P值的大小取决于熔融模式,不同的P值会造成熔体成分的改变。当P值不同时,相容元素和弱不相容元素在熔体中的浓度出现大的变化,因此,在模型中这些元素的P值不能用D0代替;然而,P值的变化仅造成强不相容及中等不相容元素的浓度小的变化,可以认为强不相容与中等不相容元素的P值约等于D0。在部分熔融程度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P值可以使同种源岩熔出稀土元素模式亏损或富集的不同岩浆类型。自然界地幔的部分熔融过程存在着不同的方式与作用,如实比熔融与非实比熔融[1,2]。然而,目前对部分熔融岩浆作用地球化学问题的讨论,一般只考虑实比熔融过程。本文主要讨论非实比熔融作用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以及在地幔部分熔融过程中P值对熔融产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浙西石煤产区放射性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惠进 《地质通报》2003,22(9):725-728
浙江西部山区石煤资源丰富,广泛地被应用于石煤制品的生产和用做部分电厂、山区农村的燃料。石煤中U、Th等放射性核素含量高,致使部分石煤及其制品中U、Th等放射性核素含量偏高。U、Th是Rn的母体元素,衰变后不断释放出氡气,导致石煤产区居室内氡浓度和居民年辐射剂量当量严重超标,危害人体健康。本文在分析该区部分石煤产区、石煤制品、石煤电厂以及居室中的放射性元素污染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贾望鲁  高山等 《地球科学》2003,28(2):121-128
俯冲玄武质洋壳的部分熔融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大陆生长作用,但是陆壳物质在俯冲过程中能否发生部分熔融缺少直接的证据。笔者利用已有的微量元素分配系数,讨论了岛弧玄武岩在脱水和部分熔融2种过程中微量元素行为和铅同位素演化的差异。Pb在2种过程中都属于不相容元素,但在脱水过程中其不相容性明显高于Rb、Ba、Th、U,而在熔融过程中则低于上述元素,在ω(Rb)/ω(Pb)-ω(Rb)、ω(Ba)/ω(Pb)-ω(Ba)、ω(Th)/ω(Pb)-ω(Th)、ω(U)/ω(Pb)-ω(U)相关图上2种过程的演化方向差别明显。此外,Pb和Th、U的相容性的差异也使得石榴石和绿辉石的单矿物铅同位素在2种过程中明显不同。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别-苏鲁榴辉岩的实测数据,认为大别-苏鲁榴辉岩可能部分是岛弧玄武岩部分熔融后的残余体,部分为单纯脱水的产物。大陆玄武质岩石在俯冲过程中也可能发生部分熔融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太行山南段山区1:50万环境地质灾害调查的部分成果,参考了部分文献资料,针对滑坡破裂变形阶段的特殊性进行了实探讨,并建议在滑坡灾害防治方面建立和完善排水与监测两个系统。  相似文献   

12.
太行山中段新生代玄武岩(7.8Ma)中发现具有明显环带结构的高Mg^#橄榄石。其中心部分明显富MgO和NiO,边缘FeO、MnO、CaO和Al2O3的含量较高。高Mg^#橄榄石中心部分(Mg^#=89.892.3)与华北新生代玄武岩所携带的橄榄岩捕虏体中高Mg^#橄榄石的组成接近,中间部分(Mg^#=84.5~89.7)略高于寄主玄武岩中斑晶橄榄石中心部分的组成(Mg^#=77.1~81.7),而高Mg^#橄榄石的边缘部分(Mg^#=55.6~73.6)和寄主玄武岩斑晶橄榄石边缘的组成(Mg^#=55.6~73.6)相一致,都接近于寄主玄武岩基质中橄榄石的组成(Mg^#=54.8~66.1)。橄榄石的化学成分环带及其所具有的熔蚀结构说明它是地幔橄榄岩的解体矿物,其大颗粒的中心部分能够代表地幔橄榄岩的组成,表明在太行山中段新生代时期仍存在古老的岩石圈地幔。对比研究发现,华北地区岩石圈减薄存在时空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文而  马涛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6,29(2):F0003-F0003
照片所摄为马涛先生于2000年9月在辽宁省鞍山市千山风景名胜区发现的一处自然景观。这里山峰嵯峨,怪石嶙峋,灌木丛生,造像奇特。细加观赏,顿觉山峰的前部分宛如狮头,山峰的后部分酷似虎身,呈狮盘虎踞之状,特别是下午正面观看效果更佳,造像尤为明朗清晰,引发人们无限遐  相似文献   

14.
徐绍辉  张佳宝等 《地球科学》2001,26(5):529-532,550
描述非饱和土壤中溶质运移的对流弥散方程可分成两部分,对流部分用通量校正运移(FCT)算法求解;弥散部分用常规的隐式差分方法求解,FCT算法包括两个阶段,一个是低阶运移阶段,这一阶段的解,可能会引进过量的数值弥散,另一个是高阶通量校正阶段,通过对反扩散通量进行校正(限定),可有效地消除数值弥散和数值振荡,而水体积分数用FUCG方法求得,能保持质量守恒,通过数值例子验证了FCT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郭寿兴 《地质实验室》1992,8(6):354-355
XRF法适用于很宽含量范围的测定。但应用一条曲线来测定含量相差甚大的样品,结果往往不够理想,误差较大。以测定化探样品中Co为例,低含量部分测定是个难题。最好的办法是将低含量部分与高含量部分单独回归,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做到。3080E2-3X射线荧光光谱仪DF-151A(B)程序在回归时具有将曲线分段的功能,利用此功能可实现高低含量单独回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陈英丽  钟辉 《岩矿测试》2007,26(6):465-468
对市场上一种被称为“红绿宝”的玉石饰品进行常规宝石学鉴定、显微镜下鉴定,并采用激光拉曼光谱、红外溴化钾压片吸收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等分析技术,对其绿色、黑绿色及红色部分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该玉石呈粒状结构,参差状断口,结构疏松。绿色部分折射率1.70(点测),为黝帘石Ca2Al2(Al0.9Fe0.1)(SiO4)3(OH);黑绿色部分折射率1.65(点测),为镁钠闪石NaCa2(Mg,Fe)4Al(Si6Al2)O22(OH)2;红色部分为刚玉(红宝石)Al2O3。  相似文献   

17.
《探矿工程》1979,(3):32-32,31
赣东北大队一○二分队施工的某矿区,位于多种构造体系的交接部位,岩层挤压破碎,压扭性断裂较多,陡立片理发育。主要岩石有变质沉凝灰岩、千枚岩、凝灰质千枚岩以及变质细粒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可钻性一般七至八级,部分九级。钻孔设计深度多为一千米,部分钻孔使用泥浆作业。  相似文献   

18.
地理信息系统硬、软件环境石松连(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来看,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以及对本系统进行管理四个主部分组成。本讲主要介绍GIS的硬件和软件部分。一、GIS的硬件部分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组成,请看下图2一1所示:...  相似文献   

19.
四川西部呷村银多金融矿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目的是揭示呷村银多金融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矿石与容矿围岩的关系,通过对矿石、矿石矿物及容矿围岩的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资产提出矿石铅为一个二元混合铅,主要由火山岩提供,部分来自火山岩的下部地层;矿床中的大多数硫由火山热液提供的,部分来自海水。  相似文献   

20.
大青山造山带中基底再造杂岩的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刘喜山 《岩石学报》1994,10(4):413-426
大青山造山带中基底再造杂岩主要由高温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的糜棱片麻岩类、部分重烙作用形成的混合岩化糜棱片麻岩类及太古宙地壳残块三部分组成。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基底再造条岩不仅可以作为一个特定的构造岩性单元,属于造山带根部地壳的一部分,而且其中前两部分既不属于太古富变质上壳岩和侵入岩系,也不属于早元古代变质上亮岩,而是早元古代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变形变质作用和部分重熔作用对太古宙基底综合改造作用的产物。基底再造杂岩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前寒武纪克拉通内硅铝壳造山作用的性质、规模和成因机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地质证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