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羊坪湾矿区位于南秦岭南部逆冲推覆系迎丰-搁河口推覆体。北邻留凤关-金鸡岭褶皱束,西邻扬子准地台汉南凸起,南接北大巴山弧形褶皱带。矿区出露地层由南西向北东依次为洞河群(Z2-O)和下志留统梅子垭组(S1m)。其中洞河群分布于矿区的西南部,呈北西向展布,总体北东倾,倾角15°~45°,主要为硅质板岩,板岩中局部夹薄层炭质绢云石英片岩。下志留统梅子垭组倾向北东,倾角一般15°~50°,局部倾角最高可达75o,地层沿倾向及走向具波状起伏特征。梅子垭组以绢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含炭绢云石英片岩为主,以及夹有少量灰岩、大理岩条带等。金矿均赋存于志留系梅子垭组二云母石英片岩和含炭二云石英片岩中,以前者为主,约占90%以上。黄龙金矿区出露地层为下志留统梅子垭组,岩性为一套巨厚的浅变质细碎屑岩系,主要为绢云石英片岩、变砂岩、含黑云母变斑晶绢云石英片岩、含炭绢云石英片岩、含石榴子石黑云母变斑晶绢云石英片岩等。其中与矿(化)体关系最为密切的岩性为含炭绢云石英片岩、含黑云母变斑晶绢云石英片岩、含石榴子石黑云母变斑晶绢云石英片岩。  相似文献   

2.
滇西莴中新生代高镁富钾火山岩富含橄榄石斑晶,其核部Fo含量变化较大(94~75%),由大斑晶(〉1mm)、中等粒径斑晶(0.3~1mm)至小斑晶(〈0.3mm),Fo含量总体变小;橄榄石斑晶CaO含量大于0.1wt%,随着Fo含量的降低,MnO含量升高,而NiO含量降低,并具有明显的岩浆结晶分异趋势,均为岩浆成因,但来源复杂;大斑晶和中等粒径斑晶的核部Fo含量明显与全岩MgO不平衡,均属于捕虏晶来源。橄榄石斑晶中的尖晶石包裹体高Cr#(0.77~0.94)、低Mg#(0.17~0.65),具有较低的Al2O3含量(〈10wt%);尖晶石包裹体的TiO2含量总体上较低(〈1.0wt%),暗示了绝大部分橄榄石属于岛弧型岩浆成因,来源于富集交代的方辉橄榄岩部分熔融岩浆;少量高TiO2尖晶石包裹体(1.36~3.96wt%)的存在则暗示了部分橄榄石斑晶的形成可能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有关。大斑晶和中等粒径斑晶橄榄石均具明显的成分梯度变化,由核部、幔部至边部。其Fo、NiO含量降低而MnO、CaO含量增大,并且边部成分特征与小斑晶橄榄石相类似,其源区至少存在两次岩浆作用过程,核部成分变化反映的是早期高Mg#岩浆中的橄榄石结晶分离作用过程,而边部以及小斑晶橄榄石的成分变化则反映了后期喷发岩浆(Mg#略低)体系中橄榄石的结晶分离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金矿床地质筒介脉金矿点产于华力西(?)花岗岩破碎带内的石英脉中,为一中低温含金石英脉金矿床。矿区内发育有古生代和中生代的酸性火山岩、页岩、砂岩、玢岩、灰岩、中基性火山岩以及酸性凝灰岩。花岗岩的成分较复杂,为各种花岗岩和闪长岩。岩体呈岩株,岩墙和岩脉产出,侵入于上侏罗统至  相似文献   

4.
塞浦路斯特罗多斯蛇绿岩套上部枕状熔岩中见有超镁铁质枕状熔岩的小型孤立体。一般可分为细粒、无斑隐晶质到含少量橄榄石斑晶的和细粒,含大量橄榄石斑晶的两种。橄榄石斑晶为自形—半自形,或空心骸晶,粒径0.1—3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左右,成分为Fo_(37-91)。分布于玻璃基质中的普通辉石呈针状、束状(扇形集合体)和骸状,晶体长0.3—1.5毫米,宽仅0.04—0.06毫米,具典型的鬣刺结构。超镁铁质熔岩的MgO含量为10—30%,Mg/Mg+Fe~(2+)均在0.8左右,CaO/A1_2O_3为0.8—1.5,多在0.8左右,TiO_2平均含量为0.32%。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属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平坦型。以上特征表明把它们称为科马提质玄武岩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5.
广东富湾银矿脉状矿化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梁华英  张国恒 《地球化学》1998,27(3):230-235
富湾大型银矿床主要产在下石炭统灰岩与上三叠统页岩断层不整合面下的硅质岩及灰岩中,矿化多为脉状。银矿体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和地下伏地层有一定的差异,硫同位素组成均一,脉状银矿化石英脉石英Rb-Sr等时线年龄为(65±2.5)Ma。该矿床主要是后期改造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正东方-2号矿床位于锡霍特-阿林成矿带,属大型矽卡岩型钨矿床,该成矿带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东部毗邻的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南部,广泛发育锡、钨等金属矿床。1矿区地质概况矿床位于中央锡霍特—阿林褶皱带阿尔敏矿区北部的萨马尔金地体北部、比谢尔花岗岩体南缘。地层主要为中三叠统—上侏罗统,岩性为砂岩、粉砂岩、层状灰岩、基性火山岩。其中中三叠统—下侏罗统为带状硅质物,中—上侏罗统为碳酸盐-硅质岩—砂岩  相似文献   

7.
我们矿区地层是含金石英脉矿。主要岩石是石英脉、花岗片麻岩、花岗斑岩、细粒闪长岩等。岩石坚固性系数f=9~18,掘进断面为1.8×2.0×2.3米~2,使用φ40毫米钎头,一般打19~28个1.5~2.0米深的炮眼、装φ32×200毫米自制铵松腊炸药。目前,传统习惯把起爆药包置于眼底第二或第三个药包位置上,使用非电毫秒雷管起爆,掘进爆破效率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8.
天堂山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广东省龙川县,是近年发现的一处以锡为主的中型多金属矿床。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南岭成矿带的东段,河源深断裂带与大东山—浰源—罗浮东西向深断裂带交汇处附近,中生代大长沙火山岩盆地中南部边缘。矿区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中亚群下段的中酸性火山岩。矿区内的火山角砾岩受北北东向断裂控制,隐爆角砾岩在矿区中东部地表有出露,钻孔中也有分布,厚度一般几米,角砾成分主要为火山岩,胶结物主要由硅质、绢云母和同成分火山岩碎屑组成,岩石具较强的绿泥石化,地表的隐爆角砾岩中无矿化;矿区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在剖面上具多次喷溢—喷出—间歇—喷溢(伴随局部隐爆)—喷出的火山韵律特征。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受区域应力场控制,主要有北东—北北东向F1和F2断层、近南北—北北西向断裂带二组。矿区内侵入岩不发育,仅于中部偏西和南东部出露石英斑岩脉,钻探工程揭露表明矿床深部存在隐伏花岗岩体,其顶部为石英斑岩,并且石英斑岩多发生强烈的气液蚀变。  相似文献   

9.
对栗木水溪庙矿区泥盆系上统融县组灰岩的碳氧同位素进行了研究,该地区灰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可提供隐伏花岗岩隆起及其相关流体的重要信息。受隐伏花岗岩侵入驱动的流体与上覆融县组灰岩发生反应的温度在110℃左右,流体的初始同位素组成为δ18OSMOW=-3‰,δ13CPDB≤-7‰,反应的水岩比值(w/r)可能小于5。这种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与围岩之间的水岩反应使得地表灰岩的δ18O和δ13C值降低,产生负异常。研究表明,围岩的δ18O值降低受反应的水岩比值和温度控制;δ13C值降低主要与反应的水岩比值有关。反应的温度越高,w/r值越大,灰岩的碳氧同位素负异常越明显。因此,水溪庙矿区地表出露的碳酸盐地层中的碳氧同位素变化可在地球化学勘查中用于指示下伏花岗岩岩脊的隐伏位置。  相似文献   

10.
嘎机Pb-Zn-Cu多金属成矿区位于老君山穹窿状变形-变质岩系和花岗岩体的北部接触带上,属于滇东南W-Sn-Pb-Zn-Cu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规模达到中型的多金属矿床。笔者在钻探工程基础上对矿区内隐伏的花岗片麻岩和石英片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原位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花岗片麻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19.9±6.3)Ma,石英片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11.0±11.0) Ma,指示其原岩形成于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具有同源岩浆演化特征,为区域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后期均发生了变质作用。花岗片麻岩锆石176Hf/177Hf值在0.28243~0.28252之间,εHf(t)=-3.4~0.3,石英片岩锆石176Hf/177Hf值为0.28237~0.28253,εHf(t)=-...  相似文献   

11.
丹东地区两套中生代花岗岩系中许多岩体都含碱性长石斑晶。这些斑晶具有许多相似的性质,它们呈自形晶,粒度大,具卡氏双晶。其中斜长石、黑云母等包裹体平行斑晶的生长面而呈环状排列。通常核部附近的包裹物为斜长石,而石英反被包裹在斑晶的边缘。斑晶中Ab、An和钡的含量也较基质碱性长石高。由二长石温度计计算的斑晶生成温度为700℃左右。X—光衍射数据表明,斑晶主要为中间微外长石,少量为正长石和微斜长石,这些都说明了斑晶乃岩浆结晶产物。根据实验资料,还讨论了斑晶的结晶过程,并认为斑晶的晶出反映了岩浆高水压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野鸡尾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千里山花岗岩东南接触带外部,产于浅部石英斑岩相岩枝及与其侵入的中泥盆统棋梓桥组白云质灰岩中。已探明主矿体3个,分别为石英斑岩型、矽卡岩型、网脉大理岩型,属大型锡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3.
YZ-54-Ⅱ型液动冲击器是勘探技术研究所设计的,由无锡钻探工具厂生产,适用于φ56口径的金刚石(合金)钻进的冲击器。该冲击器在φ56毫米口径的金刚石(合金)钻进中,效果显著,具有时效高的特点。能否扩大冲击器的口径使用范围,将冲击器安装在φ66毫米口径的金刚石钻具上使用,我们曾在陈子山矿区进行了生产试验,生产结果表明,也同样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小时效率,深受工人的欢迎。一、生产矿区的地质条件陈子山矿区为白垩系的灵乡群和侏罗系上统的马加山嘴地层,本区所见岩浆岩以燕山早期第二次侵入的石英闪长岩、角闪石闪长岩、黑  相似文献   

14.
杨国相  潘作舟 《地质论评》1966,24(3):231-235
一、矿区地质概况矿区在一北西向的短轴倾伏背斜构造中,轴长4公里,向两端倾伏,倾伏角为12—14度。轴部出露地层为下震旦统泥质灰岩,两翼依次对称出露该统石英岩、上震旦统条带灰岩夹碎屑灰岩,寒武系灰岩、页岩。背斜构造受成矿后断层的改  相似文献   

15.
矿区位于藏东—滇西成矿带南部, 扬子准地台与三江褶皱带的过渡部位, 属丽江台缘褶皱带的南部。处于金沙江—哀牢山与程海两条深大断裂夹持的倒三角地带。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泥盆系下统青山组灰岩、康廊组白云质灰岩及奥陶系下统石英砂岩; 岩浆岩有花岗斑岩、二长斑岩、煌斑岩及辉绿岩。从大地构造环境、地球物理条件、地球化学条件、遥感影像、矿区构造条件及岩浆岩条件来分析找矿前景。对比北衙及马厂箐, 在本区有找到“北衙式”及“马厂箐式”铜钼金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卢全敏  钟莉  陈青珍 《新疆地质》2003,21(3):373-374
红十井金矿区位于塔里木板块内的北山陆内裂谷活动带.区域构造线走向为NEE向,褶皱多为线状褶皱,两翼岩层倾角较陡;断裂主要有小长山小黑包南断裂带,克孜勒塔格断裂带,红十井断裂带.区内发育的巨大的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构造破碎带,为岩浆活动、火山喷发提供了热液通道.侵入岩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以及闪长岩、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玄武岩.脉岩主要是石英脉,可见零星的闪长岩脉、花岗岩脉、花岗细晶岩脉以及辉绿岩脉. 1 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地层主要出露上石炭统盐滩组、干泉组和胜利泉组.胜利泉组为含碳粉砂质板岩.干泉组为碎屑灰岩、碳质…  相似文献   

17.
两年来,江西省地质局第一探矿工程队在新余荷沂矿区开展金刚石小口径钻进,遇到厚度较大的细粒花岗岩层,进尺很慢或不进尺,钻头呈现抛光现象,金刚石不出露.经过反复实践,我们在金刚石钻头适应性、钻进工艺参数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现简述于下. 地层情况矿区的上部岩层为石英灰岩和大理岩,层厚80~250米,可钻性5~7级,岩溶发育.接触带为夕卡岩,是主要含矿层,厚5~10米.下部岩层为花岗岩,厚度较大,含石英40%以上,结构致密,硬度大,抗压强度高,摆球回跳次数35~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对张宣地区的研究发现,该区韧性剪切构造十分发育,呈东西向狭长带状分布于尚义—赤城—平泉韧性剪切带及两侧,宽约1~5km,长约60~70km。根据韧性剪切带构造岩的宏观、微观特征、重结晶程度、组构特征及矿物组合,将糜棱岩分为糜棱岩化岩石,糜棱岩及变晶糜棱岩三类。 1.区内糜棱岩分类及特征糜棱岩化岩石:主要分布在西水沟、四道沟等地、韧性剪切带的边部或弱变形中,变形较弱,具残斑(碎斑)结掏,斑晶粒径0.3~1.5mm,残斑为圆形、椭圆形具定向排列,成分为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磷灰石、石榴石等。长石以条纹长石、斜长石为主,其条纹及聚片双晶多发生弯曲,石英破裂纹发育,具波状消光,糜棱岩化岩石的基质为细粒或微粒,粒径0.01~0.1mm,由石英,长石、绿帘石及云母、绿泥  相似文献   

19.
赋存蓝石英的下元古界(Pt_1)混合花岗岩(前人称蓝石英花岗岩),出露于塔里木台缘隆起带中的西大山坳陷区内。岩体走向沿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岩石中的石英均呈蓝色。蓝石英在混合花岗岩中的含量一般为20—55%,个别多达85%以上,少者仅7%左右。  相似文献   

20.
嘎拉勒金(铜)矿床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西段,为夕卡岩型金(大型)铜(小型)矿床。矿区主要岩石为巨斑状石英闪长岩、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与闪长玢岩。该矿床岩石样品的REE分异程度较高,Eu呈弱负异常,w(Al2O3)为14.45%~15.84%,铝过饱和指数A/CNK为1.33~1.46,均大于1,表明为S型花岗岩。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