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都 《探矿工程》1986,(6):57-60,7
一、前言随着地质找矿事业的发展,为了揭露埋藏在地下较深的矿体,特别是对一些贵金属、稀有金属和一些不规则的矿体进行勘探,提高矿体的储量等级和采工业样品,依靠钻探手段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为此,勘探的小竖井和斜井工程随之逐年增加,由于矿体的产状和目前施工的技术条件限制,相对斜井工程又比竖井工程应用得广泛。而地质勘探斜井与矿山开采的斜井又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首先勘探斜井断面规格较小,单轨运输,常选用净断面为1.7(高)×1.9(宽)=3.23米~2,长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倾角一般不超过30度,常采用矿车提升;其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地防止地质勘探和小型矿山斜井掘进施工中由于断绳引起的跑车事故,解决运输斜井人员安全提升的问题。勘探技术研究所和浙江探矿机械厂共同研制了XRC-1型斜井安全人车,并于1986年4月至5月分两个阶段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第一阶段改型Ⅰ~#样机在河北三队14XJ1号斜井试验,地点河北涿鹿县辉跃乡相广锰银矿区;第二阶段未改型Ⅱ~#样机在内蒙古一0三队XJ1号斜井试验,地点内蒙镶黄旗哈达庙金矿区。  相似文献   

3.
XRC-1型斜井人车是地矿部勘探技术研究所研制的国内最小型安全人车。在钢丝绳折断或其它原因而需紧急止动时,该车可以自动抱轨停车,以防事故的发生。我队在柳木坑矿区施工斜井时对该机进行了试用。通过使用表明,该人车性能良好,适合小断面勘探斜井施工使用。  相似文献   

4.
地质勘探中,常采用5—10—20米的浅井进行地表揭露。在实践中应用一炮压缩成井技术。爆破后的井口有三种形状:喇叭形:井口不稳固,清除井内的土费工又不安全;封闭形:开挖井口工作量大,也不安全;松动形:井口稳固,开挖工作量不大,较理想。对爆破后井口形状的试验,认识到当药柱直径和长度给定时,药柱的堵塞长度过大或过小,井口就形成封闭形或喇叭形,最优的堵塞长度,方能形成松动形  相似文献   

5.
井孔救援探头一般采用井口有线供电方式。按照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设计要求,分析了电缆线路分布的电感、电容对本质安全性能的影响;给出了救援探头功率、双绞传输线长度和井口电源电压的关系。用两种模型的影响因子,给出在实际设计时,井口电源电压、供电距离和探头功率等参数的选择方法。该长线供电参数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在800 m本安型救援系统中应用,证明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一、提升运输方式的确定在地质勘探斜井施工中,35°以下缓倾斜的斜井井底中段平巷调车场的设计,一般多采  相似文献   

7.
为了拓宽地质市场,扩大服务领域,我队承包了某矿斜井开拓工程,斜井全长437m,外加安全硐、水仓、井底调车场、泵房等工程,总计完成474.5m  相似文献   

8.
凉水井煤矿利用矿区山地沟谷地形,采用平峒配斜井多井口开采生产。矿井涌水量不大,但受季节降水量控制,水质酸性较高,特别在开采中、下煤组区及小井时,矿坑酸性水浓度更高,pH值在2—4之间。经过数年来开采及排放矿井水,对矿坑酸性水的成因、变化规律有了初步认识,并采取了相应的有效处理及排放措施,保证了矿井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9.
钻探工人可能都有这个感觉,当钻具提升到接近粗径钻具时,必须记得,提升最后一根钻杆进需把垫叉插在小井口板下。待卸完钻杆,拿去井口板,再挂提引器,否则会把井口饭一块儿带上去,那样是不安全的。而垫叉插在小井口板下,却容易使垫叉掉进孔内,我队302机最近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故。于是该机谢启富机长提出最好让  相似文献   

10.
我队在页岩和粘土层钻进,经常因井口管脱落而影响生产。页岩深度一般在40到50米、但又不能将每个钻孔的井口管都下到硬岩。可是由于井口管下不到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們根据各地介紹的安全井口台经驗,研究試制了一种較适用的安全井口設备。它是由大井口台板和小井口台組成。大井口台板是利用厚10~15公厘的鉄板制成。構造如图1所示。其尺寸可按具体使用的鑽机規  相似文献   

12.
HB-25型井口射流泵(简称为井口泵),是我局自行设计研制成功的新型射流泵。最大吸程为10.3米,纯排水量为昼夜4~170吨。它的设计以一般射流原理为依据,但为了适用于地面射流抽水的需要,在射流泵结构和主要技术参数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进。由于井口泵的试验成功,解决了浅孔抽水难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Bw250/50泥浆泵吸程低(规定吸程3米),不能满足浅孔抽水的需要。现配上井口泵后使250/50泥浆泵扩大了应用范围,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地质六队近年施工的三个平硐,深度均在800米以上,掘进循环作业中,装岩运输作业时间一般占35—41%。1980年开始逐步采用CJ—12内燃牵引机车牵引YS—25型梭式矿车运输,提高了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很受工人同志的欢迎。但由于巷道的不断延伸,运输距离逐渐增加,内燃牵引机车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柴油机性能有所下降,排污量增大,净化效果愈来愈不理想。去年在YD35~#平硐深度达1200米时,通风状况良好,排烟时间一般为30分钟左右,但当进行运输作业时,尤其是工作面附近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14.
长输油气管道经过黄土冲沟边坡时常常采用斜井穿越的方式,采用数值强度折减法与实际地形建模结合的方法,以陕西千阳黄土冲沟边坡为例,通过对黄土力学参数的不断折减,以收敛性准则作为边坡是否产生滑动的破坏判据,根据边坡滑动时的位移等值线图确定了边坡潜在滑动面的形状及位置,确定了管线穿越斜井的初始安全设计参数;基于初步设计参数研究了管线斜井开挖过程中井周土体的位移变化规律,并对斜井开挖后黄土冲沟边坡的稳定性安全系数进行了进一步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所给出的管线穿越斜井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能在设计阶段有效避开冲沟边坡潜在滑动区,基于这种设计参数使得管道斜井施工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很小,边坡安全系数由1.162变为1.156,变化不大。根据计算结果,对斜井支护区域也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海洋石油开发在世界范围内近年来发展很快。随着世界性能源危机的加剧,从事海洋石油开发的国家已越来越多。到1978年,约有八十多个国家以各种方式勘探和开发海洋石油。为适应复杂的海况条件,国内、外采用的海洋石油钻井装置一般分为固定式钻井平台、座底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和浮动式钻井装置(包括浮船和半潜式)四种。钻井作业时,为了使泥浆返回钻井平台以及起、下钻时使钻具能正确的导入井口,对于前三种钻井平台都需要有海水隔管,另外根据钻井工艺要求下入必要的套管,并在套管的顶部(即转盘底下)建立井口;对于浮动式钻井装置,  相似文献   

16.
在富水软岩地层中进行盾构掘进施工过程时,围岩应力状态会发生变化。准确掌握其变化规律,有利于采取合适的处置方法,避免发生斜井垮塌涌水和卡盾抱箍等工程事故。以往研究一般只考虑盾构、斜井和软岩中的一个或两个条件,也未对有无渗流两种工况进行对比,并较少涉及不同埋深条件下坡度的影响。文章采用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盾构在富水软弱地层中掘进过程中围岩的力学特性,通过选择若干观测断面进行监测,得出软岩整体呈现“横鸭蛋式”椭圆形变化趋势,且顶部比两侧和底部更容易受到施工扰动,在渗流条件下该趋势得到加强;设定5种埋深和5种斜井坡度条件,模拟盾构在掘进过程中不同条件下顶部和侧向监测点的位移,结果显示:盾构洞周拱顶竖向位移一般大于两侧水平位移;当斜井纵坡坡度<4°时,盾构顶部监测点竖向位移与侧向监测点水平位移相差较小,但均随斜井埋深的增大而增大;坡度超过4°后,盾构掘进引起的顶部竖向位移与侧向水平位移间差值随着埋深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7.
在近海石油勘探中,一般要求钻井船的转盘相对于海底井口的位置偏差不超过工作水深的5%,相当于要求钻具从船上进入井口的垂直倾角不大于3°,以不影响钻井作业及损坏钻具。为了监视钻井船与海底井口的相对位置,我们与有关单位协作先后研制了Ⅰ型和Ⅱ型二种超声波船位仪。此仪器除用于近海石油钻井船外,还可以供动力定位船作船位检测用,可用于打捞船监视船位。稍加改进还可用于搜索寻找海底固定目标,以及在一定范围内跟踪水下活动目标用。  相似文献   

18.
黄沙斜井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经验河南省岩土工程公司徐华启利用斜井开拓方式开采煤炭资源在中小型煤矿比较常见,与竖井相比,使用斜井,人员出入方便,提升量大,设备简单,前期工程投资少。我公司承担了黄沙坪煤矿2条单井斜长591.6m、倾角25°开拓斜井的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19.
管道穿越黄土陡坡斜井工程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怡  王芝银  马兰平  曾志华 《岩土力学》2008,29(Z1):267-271
长输油气管道工程频遇黄土冲沟,给管线的施工和安全运营带来了困难。基于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斜井开挖法穿越边坡的井周及坡体的受力变形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确保斜井布设在边坡潜在的最危险滑动面以外的前提下,坡顶斜井入口越接近坡肩,斜井井周及坡体的稳定性越好。鉴于黄土斜井拱顶易出现塌落的问题,基于多工况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结合响应面方法,构建了拱顶屈服区深度的预测公式,经验证相关性良好,可用于对斜井穿越黄土冲沟或陡坡的支护设计。  相似文献   

20.
井口滑轮是钻孔测斜配套的附属工具之一,为了使用时节省时间,我们利用机台现有设备及XL-300型液压拧管机的有利条件,设计了一种简便的插座式的斜井口滑轮。经使用,深受机场工人同志的欢迎。其优点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