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安徽式联动移管器”(以下简称移管器)于1964年4月试验成功,随即在生产钻机进行了验证和改进,先后曾在17米钻塔、12.5米钻塔以及直孔、斜孔等不同条件下使用过。试验表明,移管器秸构较为完善,机械化程度较高,不需另设动力说各,各种钻塔(17米以下)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2.
此移管器是604队推广安徽式联动移管器后改进成功的。用时,要配合关门山式提引器或可脱式提引器、蘑菇头、钢板井口立根台。适用于70°—90°站孔,直塔或斜塔都可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安徽式联动移管器能适用于各类钻塔和不同倾角的钻孔,我们对它做了几点小改进: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地质局创造的安徽式联动移管器是目前国内较成功的一种扶摆管装置,它与唐山式拧管机,关门山提引器配合使用,可实现升降钻具工序的机械化,作到塔上无人操作,大大减轻体力劳动,通过安徽省326队在各种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实践,已证明该套装置是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上下钻具的辅助工作时间,我们钻机最近设计试验成功了一种油压提管器,即利用3-200A型钻机的油压操作提管器,来代替升降机作移管工序,在泰1孔实际使用结果证明,大大节省了升降钻具时间,特予介绍,并希大家进一步研究改进。一、提管器的构造和安装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地质局三二六地质队在省局領导下,同試驗钻机密切配合,集中力量攻克钻探技术的难关,經过一年多的努力,終于制成了“联动移管器”。这套装置的試制成功,把各个地质局、队在钻探方面革新创造的机械化机具配套成龙,从而使“塔上无人操作”的理想变成現实。他們的經驗充分說明:地质队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只要明确了目标,下定  相似文献   

7.
《探矿工程》1976,(1):24-26
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我队广大工人、技术人员在队党委的领导下,高举“鞍钢宪法”的旗帜,大力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大搞技术革新,技术改造,自行设计了安徽式简易移管器。在全队普遍进行推广使用八年时间,经生产实践证明,它具  相似文献   

8.
我队从1965年6月起在不断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我队实际情况开始试搞塔上无人,在推广安徽式联动移管器的同时,进行了不断改进,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于65年8月试成适合于斜孔的一套简易塔上无人装置(对于直孔同样适用)。因此,在我队所开动的5台XB—500型钻机从65年9月起就全部实现了塔上无人和三人操作(即3人上班,机台只配备12名钻工,包括小轮休在内)。近半年来的生产使用证明这套装置动作灵活,安装轻便,加工简单,很受广大工人同志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苏联在钻井施工中,为了使升降工序机械化目前采用下列工具(1)ПО型和ПИР型柠管器;(二)半自动化提引器,其中包括有卡得史尼科夫,希洛夫、乃伊利特、周马诺夫、斯尼特科夫斯基和瓦罗库钦人等等类型;(三)摆管器。柠管器,半自动化提引器和摆管器(简称三器)的配套使用可使升降工序机械化,因此而减轻钻工体力劳动并取消塔上工人,但由于已有摆管器存在很多缺点,因此它们并未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剪式擦管器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队党委的领导及大力支持下,二○三四钻机一位地质员同志试制成功了剪式擦管器。经过一年多的使用,通过技术鉴定,认为是切实可行的。深受工人们的欢迎。全队正在推广这种擦管器。  相似文献   

11.
端管器介绍     
在一些冶金地质勘探队,已开始使用一种钻探新工具——端管器。这是一项较好的技术革新经验。《地质与勘探》1964年第4期,于“106队在钻探施工中推广使用的一些技术革新经验”一文中,曾将端管器作了简要的介绍,现在我们拟对它的结构和作用原理,作进一步说明,供同志们参考:端管器是在1959—1960年间,由吉林某勘探队孙洪蔭同志提出,经过其所在机台的全体同志不断研  相似文献   

12.
牙嵌跟管器     
我队先后在几个地层复杂、交通不便的矿区施工,遇到百来米厚的破碎层,因条件所限,无法采用泥浆钻进。为此,机修和机台的同志动脑筋,想办法,创制成功一种跟管钻进的新工具——牙嵌跟管器。经过各个机台四年多的使用表明,效果很好。这种跟管器结构如图。活垫、压垫、上牙嵌套在心轴上;下牙嵌用丝扣拧在心轴上,并用背帽和穿销固定。上牙嵌外车有与套管同规格的丝扣。上、下牙嵌之间留5毫米间隙。压垫外径比所下的套管外径大4~6毫米。跟管器与套管连接时,使心轴与下牙嵌正转,上牙嵌在斜面带动下也正转,上牙嵌的丝扣就上  相似文献   

13.
这种卡管器可用来卡取掉于孔内的岩心管或卡取脱节的套管。特别是当岩心管上头公扣被磨损,用矢锥不吃扣时。  相似文献   

14.
在大口径钻孔施工中,与小口径岩心钻探一样,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卡钻事故,由于其扭矩大,一旦发生卡钻就难以处理,并且尚无专用的反丝钻杆,孔内钻具不易反松,处理过程中极易损坏机械设备或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经过实践,我们制作了安全、简单而又可靠的磨式反管器,解决了施工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于秋春 《地下水》1992,14(3):145-147
本文针对中深井下管过程中,起吊和上卸井管时的不安全因素和费工费时现象,提出了改变起吊井管重量压力传递环节和上管方式的改造方案,并设计制造了井管承压简、半机械化上管器等设备,经在几十眼中深井下管中应用,安全可靠,省工省时,效益高,对同类钻机施工下管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平、剖面三维联动编辑的概念、动因的探讨及相关研究成果的认识,提出了平、剖面三维联动编辑的几何原理与实现途径,如:地质曲面的表达、基于等高线的曲面构建、剖面图的构建、以及平面图与剖面图的联动修改方法。并对三维地质建模的需求、矿产资源勘探应提交的三维地质模型、三维地质建模的数据标准以及广义的三维联动编辑等问题进行了延伸讨论。认为平、剖面三维联动编辑可能成为三维建模软件推广应用中的"杀手级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钻探新机具的推广,为尽早实现钻探操作机械化配套,我局综合三队钻机工人同志,通过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后,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于1964年年底创制了一套立柱式提、扶、摆管器。经多次改装,去年正式用于生产,据四个完工钻孔(75°斜孔)的不完全统计,共提、扶、摆钻杆6000余  相似文献   

18.
自动拧管器使拧钻杆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三至五倍,大大缩短了起下钻时间,同时减轻了工人的繁重体力劳动,这是钻探工作技术革新的重大创造之一。发明这项工具的朱洪盛同志是一九五七年十月才由部队转业来队工作的钻工学徒。当他还在部队的时候,就很敬佩那些在建设伟大祖国事业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特别是那些工人同志们的忘我劳动、大胆  相似文献   

19.
多功能液压桩孔钻机是一种高效率、多用途的灌注桩成孔设备,它能够快速地改变机器形态,配备长螺旋钻、短螺旋钻、筒形钻、岩石钻等钻具进行旋挖成孔,配备摆管器等钻具进行全套管护壁成孔,或者配备各种抓斗实施地下连续墙作业。介绍了多功能液压桩孔钻机的结构及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水平定向穿越管道回拖过程中,针对钻杆无法克服回拖阻力而发生断裂和回拖活节出现故障等问题,在此提供一种可将滞留管段重新拖回至地面的补救用振动拖管机械。所构思拖管器主要运用液压马达产生的驱动力结合振动马达所产生的振激力,将设备从管线端行走至事故管段,固定并产生振动,达到减小阻力的目的。在利用地面设备将地下管道拖回到管线工地。此类机械能最大程度降低经济损失,为以后重新组织的施工节省时间,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