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结合北京大使公寓工程桩基的测试,采用载荷试验和钢筋计的测试联合确定一定深度以下的桩基承载力的方法,对3根试验桩进行了测试。试验平面位于自然地表以下6 5m处,要求提供基础埋深-13 4m以下的有效桩长所具有的极限承载力。测试时,在桩体内主钢筋上预装了钢筋计,并测定了-6 5~-13 4m深度范围的桩侧摩阻力。从载荷试验中测定的-6 5m处桩基所具有的极限承载力中扣除上述桩侧摩阻力,可得到工程所要求的桩基极限承载力。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2.
选择场地内有代表性的位置,做了三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试验,一组为SZ1~SZ3,桩径φ600mm,桩端后注浆,另一组为SZ4~SZ6,桩径φ800mm,不注浆;第三组为SZ7~SZ9,桩径φ600mm,不注浆;三组桩的桩长均为34m;在布置桩位时,注浆桩SZ1~SZ3与非注浆桩SZ4~SZ9间距保持20m以上,以防止桩端后注浆对其产生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Z1~SZ6最低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2 900kN;SZ7~SZ9最低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2 100kN;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采取桩端后注浆技术,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至少提高38.1%,单桩工程造价减少21.3%。  相似文献   

3.
1 工程概况肇庆大桥是该市区内西江上的第二座公路大桥。大桥基础共75个桥墩,其中水中墩5个,每墩4个钻孔桩,桩径为30m和30m27m两种。其余桥墩每墩2个钻孔桩,桩径分别为25、18和15m。桥位区域地质情况:主要由冲击层、残积层和基岩组成。其岩为发育的石灰岩岩溶,且共存透水...  相似文献   

4.
杭州杭徽绕城高速公路留下至汪家埠段高架桥钻孔嵌岩桩,设计单桩竖向容许承载力为5 000KN,容许沉降量5mm。本文根据初勘、详勘和施工勘察成果,对绕城高速公路区的岩溶发育条件及分布规律和嵌岩桩工程地质问题及施工措施作了阐述。勘探孔按一桩一孔或一墩一孔布置,孔深一般35~40m,最深54m,穿透岩溶洞穴进入弱风化完整灰岩...  相似文献   

5.
苏通长江大桥北引桥二期试桩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通长江大桥北引桥二期试桩工程采用自平衡试桩法对4根桩进行了测试,其中2根采用U管桩端压浆技术。根 据未压浆桩端阻实测值与计算结果的比较,计算值偏大,实测值为计算值的0.75~0.95倍。未压浆桩发挥端阻所需位移分别 为16mm、38mm,压浆桩发挥端阻所需位移有所减少,分别为12mm、21mm。压浆后桩端阻力测试值是未压浆桩端阻力测试值 的2.46~3.32倍,是规范计算值的2.46~2.50倍。压浆后,桩端阻力在总荷载中所占比例明显提高,由14.42%~15.39%提 高到22.83%~27.22%。桩端压浆对桩侧摩阻力有较大影响,其显著影响范围约为桩端以上14.27m~19.12m,且发挥摩阻 力所需位移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6.
沿海软土地区某料棚工程采用变截面挤密螺纹桩复合地基,在堆载高度到5~6 m时,未达到设计高度11 m,地面产生沉陷,最大沉陷量约1.30 m,网架立柱出现了较大的变形,最大水平位移超过680 mm,导致料棚处于超危状态.采用竹节桩对挤密螺纹桩复合地基进行加固,通过合理布置竹节桩打桩流向,采用长螺旋引孔、应力释放孔,减小...  相似文献   

7.
大连中远30万t浮船坞工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浮船坞工程,共设计海上基桩30根,桩径800mm,嵌入中风化岩石4~5m,最深达8m。利用驳船进行海上基桩施工,采用FGC-15D型大直径湿式反循环潜孔锤钻进成孔,满足施工工艺和工期要求。  相似文献   

8.
王翔鹰  陈育民  江强  刘汉龙 《岩土力学》2018,39(6):2184-2192
抗液化排水刚性桩是一种将刚性桩与竖向排水体相结合的新桩型。基于某建筑桩基工程,开展了抗液化排水刚性桩和不含排水体的普通刚性桩的沉桩对比现场试验,采用了动态土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沉桩过程中桩周土体内产生的土压力响应,对比了排水桩与普通桩沉桩对桩周土体水平方向应力及有效应力影响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抗液化排水刚性桩能够有效减小沉桩过程对桩周深部可液化土体的扰动,在桩身近侧(距桩心0.6 m)深部埋深(-15 m)位置,排水桩的水平土压力响应峰值仅为普通桩的1/4;排水桩能够有效降低沉桩对可液化土层有效应力的影响,使桩周土体更加稳定;在单次沉桩过程中,对于浅部埋深(-5 m),排水桩对桩周土压力峰值的影响作用较小,对于存在可液化土层的深部埋深(-10、-15 m),排水桩对土压力峰值的有效影响半径可达4倍桩径。现场试验数据为抗液化排水刚性桩的桩间距选择提供了有力的设计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琴江大桥建在广东韩江上游,属省道大桥。该桥设计为12孔16mT型结构钢筋水泥桥,桥长220m,桥高9m。桥桩共14排,每排3根桩,共42根。桩径1.2m,桩长6~11m。桥址设在人工开出河道的一段。河床无砂,桩孔通过地层属微风化粉砂岩,致密,有细长裂隙.岩石硬度为7~8级。其中9排桩孔在水中施工,水深为0.8~2.5m,水流湍急,水位变化大,一场阵雨即可涨水。  相似文献   

10.
范秋雁  杨钦杰  朱真 《岩土力学》2011,32(Z2):137-142
通过室内水平静载试验和数值模拟对泥质软岩地基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进行研究,给出m值参考值,并讨论了影响地基岩土m值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的南宁盆地第三系泥岩m值取值范围为17~35 MN/m4,桩径大时取小值,埋深大时取大值;用ANSYS模拟水平静载试验,计算出的m值与室内试验值十分接近,可为今后数值计算m值提供参考。经分析m值的影响因素后认为适当增加桩的埋深、控制岩土含水率及提高混凝土的浇灌质量等可以提高m值  相似文献   

11.
高志尧  赵鹏  齐明柱  李锦辉  苏栋 《岩土力学》2015,36(Z2):419-423
进行砂土的单桩和2×2群桩的压、拔试验,测定桩身轴力、桩顶荷载、位移以及桩端阻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群桩的抗压群桩效应系数 >1,最优桩间距为4D(D为直径),对应的 约为1.2;桩端阻力群桩效应系数 大于桩侧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 ,其最优桩间距为5D,对应的 值约为1.3;桩侧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在3D时约为1.2,但随桩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与前人理论分析的结果不同,由于砂土的挤密效应,试验测得抗拔群桩效应系数也大于1,最优桩间距在4D~5D之间,系数约为1.2。桩间距为7D时压、拔群桩效应系数均趋近于1,可基本忽略群桩效应。  相似文献   

12.
我队承接了某矿尾矿库坝体加固工程,该工程设计砂石桩12排共354个,桩间距4m,桩径为600mm,桩深20m.目的是把原坝体底部沉积的多层细粒尾矿泥排出,充填粗砂和碎石,并挤压密实,以增强坝体  相似文献   

13.
澳门美高梅金殿工程主楼基础为38根钻孔扩底灌注桩,桩孔直径为3m扩底到4.2-4.5m,场地狭窄,且是在微风化花岗岩中扩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采用贝诺特工法、反循环四翼刮刀钻头钻进、滚刀钻头钻进等组合钻进工艺,同时采用在港澳地区限制严格的泥浆护壁钻进。为港澳地区用泥浆钻桩孔作出了典范,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阜新-朝阳高速公路段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西黄土进行强夯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冲击碾压法加固路基的试验研究,旨在确定辽西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参数.以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试验路段的不同处理方法处理前后的黄土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夯击能为800~1 600 kN·m、夯击数不小于8击,对处理深度4~6 m的黄土较为有效;(2)灰土挤密桩法可以消除桩深范围内及桩端下一定范围内的黄土湿陷性,较适合于深厚湿陷性黄土的处理;(3)冲击碾压法适合处理黄土厚度较小和表层黄土的处理,碾压遍数以40遍为最佳,其处理深度在1 m左右.这些成果为该地区湿陷性路基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旋挖钻进施工中存在旋挖钻具与主机不匹配、钻具结构形式与地层不适应等问题,研究开发了BS系列旋挖钻斗和AG系列螺旋钻头两种新型的旋挖施工钻具。通过在青藏铁路冻土层基础桩施工中的应用,钻进平均时效达6~10 m/h,较进口同类型钻具提高2~4倍,解决了我国大口径基础桩冻土层施工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6.
侯景德 《探矿工程》2006,33(8):24-27
东营黄河公路大桥主桥基础采用15 m超长钻孔灌注群桩,主墩基础钻孔桩长115 m,桩中心间距39 m。主要介绍主桥基础施工中对钻孔机具设备的优化选择和施工控制。  相似文献   

17.
王丽  郑刚 《岩土力学》2011,32(Z1):704-0712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采用对隧道洞室周边及开挖面的土体施加由盾构机引起的各种荷载的方法模拟天津市地铁1号线盾构施工。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盾构施工过程。利用此模型研究隧道开挖对桩基础的影响。隧道开挖引起的桩顶沉降、桩身侧移主要发生在盾构机推进面逐渐接近桩的过程中,当盾构机推进面通过桩所在的位置后桩顶沉降、桩身侧移增加不明显;与隧道水平距离相同时,由于长桩能够充分发挥桩身下部的侧摩阻力,隧道开挖引起的长桩的桩顶沉降小于短桩的桩顶沉降;隧道开挖过程中12 m长桩的桩身发生了整体倾斜,16、19 m长桩的桩身出现了弯曲变形,16、19 m长桩的桩身最大弯矩发生在地面下12~13 m之间,即在隧道轴线附近;开挖过程中桩顶出现沿隧道推进方向的往复位移;桩顶作用的竖向荷载越大,由隧道开挖引起的桩顶沉降越大  相似文献   

18.
邱兵  肖尧  王义喜 《四川地质学报》2011,(3):344-346,363
某大桥位于贵州省中部一岩溶槽准谷内,上覆第四系土层厚3~12m,下伏基岩为灰岩和白云岩,地下水埋深0~2m,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以中等风化基岩作为地基持力层,设计86根桩,桩间距3~10m,施工期间,由于反复抽排地下水导致场地周边出现多处岩溶塌陷。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其形成机制,并对类似工程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多排埋入式抗滑桩在武隆县政府滑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隆县政府滑坡规模巨大,滑坡体长280~340 m,滑坡体厚15~35 m,滑坡推力最大达9 000 kN/m,采用一排抗滑桩难以抵挡如此巨大的滑坡推力。设计采用了多排埋入式抗滑桩进行支挡,将桩的长度减小了约1/3,节省了工程投资。介绍了该滑坡采用埋入式抗滑桩的设计计算方法,重点介绍了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多排桩的推力及桩的长度设计与计算,供同行或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平衡堆载条件下桩基承载特性的原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会元  戴国亮  龚维明  朱中发 《岩土力学》2015,36(11):3063-3070
沿海吹填围垦地区土质较差,淤泥软弱土层较厚,在后期填土作用下土体会产生很大的固结沉降。后期不同堆载填土方式对桥梁基础影响较大,可降低基桩承载力,同时平衡堆载主要增加基桩的沉降,而不平衡堆载则对基桩水平位移影响较大。结合台州湾大桥工程建设,选取3根基桩进行了平衡堆载(围载)试验,另外,选取了3根基桩进行了不平衡堆载试验,研究不同堆载条件下对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平衡堆载条件下主要引起桩侧产生负摩阻力,堆载高度达到4 m,堆载面积为24 m×16 m时,负摩阻力总和达到2 687 kN左右,中性点深度约为29.5 m,约为0.36倍桩长,且负摩阻力的发展是随时间而变化的;不平衡堆载条件下主要产生土拱效应,使桩基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试验中不平衡堆载对吹填区的影响主要在距离地面20 m范围之内,土中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距离地面4~5 m左右位置,而桩身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桩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