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波与内潮汐沉积作用的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90年代,内波、内潮汐沉积作为深水牵引流沉积研究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开始兴起,此后在国内外现代水体和古代地质记录中陆续发现或论证了大量的内波、内潮汐沉积,并对其沉积特征、沉积模式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然而对于内波、内潮汐沉积作用方式的研究还比较匮乏,这是内波、内潮汐理论发展的一大障碍。对于内波、内潮汐的作用方式做了初步探讨,相信对于该理论的发展以及更多内波、内潮汐沉积体的识别和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南部区块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造演化和地层发育特征分析,将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南部区块Napo组划分为4个层序。根据岩心中的潮汐层理、羽状交错层理、冲洗交错层理、具有大量贝壳等特征,识别研究区具有潮坪沉积环境。针对其沉积坡度缓,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互层沉积的特点,建立了缓坡混积陆棚边缘的沉积相模式,认为Oriente盆地南部区块Napo组发育有海岸平原、潮坪、局限台地和混积陆棚相。相序的垂向组合和平面迁移受海平面升降的控制,指出潮坪砂岩主要出现在各层序的陆架边缘体系域,水下浅滩砂岩出现在海侵体系域。从沉积角度看,潮汐水道砂体是最好的储层砂体。  相似文献   

3.
潮汐沉积率与沉积间断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在浙北奥陶系文昌组和长江三角洲开敞型淤泥质海岸非潮道潮汐纹层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与国外同类研究相近的沉积率。现代海岸进积速度和潮坪沉积的观察及测试证明,上述沉积率是难以置信的。现代潮坪观测表明,潮汐纹层在形成过程中即包含着改造,所保留的纹层占应形成数的不到10%,其余90%以上被侵蚀。小型层序是风暴和平静天气的产物,为风暴层序,与大小潮周期无关。其地层中保留的数量不到应生成数的10%,其余90%被改造。小型层序被侵蚀,其中的纹层随之消失。致使潮坪层序中保存的纹层数仅为应形成数的0.2%。被改造的纹层和单层留下的仅是侵蚀面,即小间断。在进行潮汐沉积高分辨率的研究时应充分重视沉积间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古潮汐研究窗口的现代潮汐沉积体系,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为古地层序列中潮汐沉积环境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识别依据。潮汐体系的不同分类与潮坪环境的异样分带,为多样的潮汐信号提供了独特的沉积环境;现代潮汐体系中的微生物研究不断扩展生物成因古潮汐信号的涵盖范畴,物理成因潮汐信号的丰硕成果为古沉积环境重建奠定了坚实基础。结合潮汐沉积体系中古潮汐信号的新进展,分析了豫西元古界鲁山剖面的沉积特征,旨为区域古环境重建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古潮汐研究窗口的现代潮汐沉积体系,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为古地层序列中潮汐沉积环境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识别依据。潮汐体系的不同分类与潮坪环境的异样分带,为多样的潮汐信号提供了独特的沉积环境;现代潮汐体系中的微生物研究不断扩展生物成因古潮汐信号的涵盖范畴,物理成因潮汐信号的丰硕成果为古沉积环境重建奠定了坚实基础。结合潮汐沉积体系中古潮汐信号的新进展,分析了豫西元古界鲁山剖面的沉积特征,旨为区域古环境重建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冲绳海槽南部A23孔浊流沉积层的粒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取自冲绳海槽南部的A23孔中浊积层的沉积层序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浊积层在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峰态等粒度参数、粒度组成、粒度分布上表现出显著的特征性。以A层(342~362cm)为例,浊积层的平均粒径在层内具有细-粗-细的变化,粒度分布呈以粗粒组分为主的双峰分布,正常沉积则为以细粒组分为主的单峰分布;在C-M粒度图上,砂质层的投点规律性地平行于C-M线性排列,表现出典型的浊流沉积特征。A层浊积层在层序上与典型的鲍马层序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反映了浊流层序的区域性特征。通过上述结果和其他资料,认为冲绳海槽南部A23孔中浊流沉积层的形成主要由地震引起,而小规模浊积层的发育可能是海底峡谷中的内波/内潮汐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内潮汐和内波沉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国内外内潮汐、内波及其沉积的研究成果,概述了它们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内潮汐、内波沉积特征和沉积类型,探讨了内潮汐、内波沉积研究的油气勘探意义。虽然内潮汐、内波沉积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如内潮汐、内波沉积的识别是该领域研究的最大难题。因此,在其未来研究上,应注意运用地震波识别、遥感等现代科技调查手段,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识别标志,以促使其逐渐成为海洋沉积学中一个更为完善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赵龙保 《海洋科学》1994,18(1):52-56
分析了半月潮周期及潮波变形对河口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潮汐在维持河口过程中,稳定和平衡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海湾口潮汐沉积特征通常以地质资料进行描述,而很少以地球物理资料进行描述。或仅利用某种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利用多波束、侧扫声呐、单道地震、多道高分辨率地震和磁法等多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和技术,针对胶州湾近海湾口潮汐沉积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获得了近海湾口潮汐沉积典型的地球物理特征。  相似文献   

10.
均衡态:动力-沉积-地貌系统的跨尺度联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炎 《海洋学报》2018,40(7):38-42
潮汐汊道P-A关系、岸线轮廓、浅海沙波剖面轮廓等3个海洋动力地貌学案例,属于能够同时满足"沿程能耗率处处相等,输沙率沿程递变处处相等,沉积速率处处相等"规律的动力-沉积-地貌系统均衡态。这种在流体力学、沉积动力学和动力地貌学时空尺度跨度很大的交集中涌现的均衡态,为引导出动力-沉积-地貌系统跨尺度联系,实现动力-沉积-地貌系统的跨尺度模拟,留下宝贵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检验窗口。  相似文献   

11.
张屯嘴—丁家嘴沿岸现代沉积和水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岛东部海岸狭长,张屯嘴—丁家嘴沿岸岸线曲折、沉积现象丰富,为典型的现代海岸和海湾沉积,包括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海湾、人工堤坝海岸等多种类型。通过对研究区域现代沉积背景和海岸带的研究,从沉积物样品粒度分析入手,研究了海岸带不同沉积区的现代沉积物质来源、近岸和区域水动力条件。认为受基岩出露差异、胶州湾涨落潮和区域构造背景的影响,区域上由北向南沉积物粒度整体变细,张屯嘴至鱼鸣嘴一带海岸受多种水动力条件影响,唐岛湾内水动力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12.
胶州湾沉积环境与潮汐汊道演化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研究了胶州湾沉积物输运格局,沉积速率和潮汐汊道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胶州湾口门水道内的悬沙净输运是从湾内指向湾外,湾内水体悬沙浓度终年较低,胶州湾的泥沙来源较少,沉积速率较低。历史上的围垦活动虽造成了纳潮量的减少,但口门过水断面面积并未减小。胶州湾是一个地貌演化缓慢,口站过水断面面积小于均衡状态面积的汊道系统。今后,可应用沉积动力学等方法确定维持港口和航道资源所需的纳潮量,结合纳潮海湾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定量地确定胶州湾的围垦潜力。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泥质潮坪沉积间断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现场观测获得了长江口开敞型泥质潮坪不同时间尺度的沉积速率及层偶保存率。每天观测结果表明,单个层偶的保存率约为46.6%。随着观测时间间隔的增大保存率迅速减小,大小潮周期内层偶保存率降为9.2%,季节性观测层偶保存率为3.7%。现代长江三角洲建造一个完整的潮坪沉积层序约需96a。百年尺度潮坪层序层偶的保存率仅为0.74%,99.26%的潮汐周期由于侵蚀或无沉积而没有纹层保存下来,形成间断。因此,沉积间断占潮坪层序的比例应为99.26%。沉积速率和沉积时间之间存在对数线性负相关,拟合直线的斜率为-0.39,由此推导出潮坪层序的完整性计算公式为C=(t^*/t)^ 0.39。虽然对泥质潮坪沉积中沉积间断的估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它是从现代沉积过程观测中得到的,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古代潮坪沉积的特征及其成因,并突出沉积间断在潮坪沉积层序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洋浦港潮汐汊道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海南岛西北岸的万吨级海港——洋浦港属于基岩港湾型潮汐汊道。地貌发育已进入稳定阶段。海岸动力以潮流作用占绝对优势。沉积物主要来源是沿岸小河来沙。由地形影响而形成的两大潮流环流是影响洋浦港潮汐汊道的泥沙搬运、沉积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地貌、动力、沉积、历史地图对比及工程稳定性判据等多方面研究,确定了洋浦港目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深海浊流沉积是重要的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目标,对古海洋、古环境、古构造乃至古气候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前人对于浊积岩的研究多从沉积学角度进行,从岩石物理角度开展的相关研究很少。本文将岩芯宏观沉积学分析、薄片(或涂片)分析与岩石物性分析相结合,研究南海海盆北部IODP 367航次U1499、U1500站位浊流沉积的沉积特征和岩石物理响应。共识别出了3类浊积岩:钙质、陆源碎屑和陆源碎屑—钙质混积浊积岩,以陆源碎屑和混积浊积岩最发育。不同类型的浊积岩表现出不同的岩石物性特征:钙质浊积岩表现为低磁化率、高颜色反射率亮度、密度变化较大和低自然伽马;陆源碎屑浊积岩表现为低磁化率、中—低亮度、中—高密度、中—低自然伽马;混积浊积岩的磁化率、亮度和自然伽马变化大,密度中—高。南海海盆浊积岩的丰度在发育时间上以晚中新世和中—晚更新世最高,然后依次为早更新世、上新世和早—中中新世。晚中新世和中—晚更新世全球海平面总体处于低位时期,有利于浊积岩的发育。自晚中新世以来,南海海盆钙质浊积岩的丰度总体呈逐渐减少趋势,可能与南海海盆水深逐渐加大、碳酸盐沉积逐渐萎缩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储层沉积学理论,利用岩心、测井曲线、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松辽盆地大安油田葡萄花油层沉积特征及演化。通过对泥岩颜色、生物化石、沉积构造、储层岩石学特征、特殊矿物及沉积背景等分析,确定研究区葡萄花油层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前浅水三角洲沉积和浅湖—半深湖沉积。其中,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可进一步细分为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分支河道间湾、河口坝和远砂坝5种微相。并对研究区沉积相进行了单井岩心相分析、测井相分析、连井相对比和平面沉积微相研究。大安油田葡萄花油层沉积时期,三角洲为先进积后退积:葡萄花8—4小层(P8—P4)时期,为湖盆萎缩、三角洲进积的阶段;葡萄花4—0小层(P4—P0)时期,则为湖盆扩张、三角洲退积的过程。物源来自北西方向的白城水系。  相似文献   

17.
辽东湾南部下第三系地震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地震地层学原理,结合层速度和砂岩百分比的研究,描述了辽东湾南部下第三系地震相和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确定出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和深湖—深水浊积扇沉积体系,指出这些沉积体系的平面分布具有不对称性,垂向演化具有继承性和新生性的特点。最后预测了有利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18.
南黄海是典型的物源供给丰富的宽广陆架海,全新世沉积记录十分丰富,具有分辨率高、空间分布不连续和沉积记录片段性等特征。根据近年来在南黄海采集的大量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资料,结合多个钻孔的岩性特征和AMS14C测年数据,较为系统精细地揭示了南黄海全新世沉积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沉积体空间分布范围、成因机制和物质来源,南黄海全新世沉积可划分为4个独立的沉积体,呈现出不同的声学反射特征,主要为加积进积反射、平行或透明弱反射、中高角度进积反射和中高角度倾斜-斜交反射。根据估算,河流物质输入约占到南黄海全新世沉积总量的78%,其他物质来源主要为海侵过程中较强的海洋动力侵蚀、改造和再分配的底床物质。本文的研究可为厘清南黄海全新世沉积体精细演化过程的动力学机制研究提供更多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福建长乐东部海岸环境演变,运用探地雷达(GPR)探测了研究区海岸沙丘的沉积构造,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区海岸沙丘沉积构造主要由海滩沉积和海岸沙丘沉积构成,其中下伏沉积为海滩波浪作用形成的波状交错层理,上覆沉积为风成大角度倾斜的交错层理以及局部的水平层理;(2)上部发育的倾向向背的大角度风成交错层理,反映了研究区丰富的沙源、宽阔的海滩、植被扩张的进积海岸特点;(3)从沉积序列分析,研究区海岸地貌环境演变经历了早期的滨岸浅海到晚期的海岸沙丘带两个阶段,反映了海岸向东的进积过程中,外力作用由波浪作用为主演变为风沙沉积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20.
杨顺良 《热带海洋》1997,16(1):16-22
介绍在台湾海峡北口中部水深约65m处进行临时验潮的方法和过程,并将其测验结果与台湾海峡东西两岸验潮站的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海峡北口中部海域与纬度较相近的海峡西岸平潭站及东岸的淡水站相比,潮型基本一致,均为正规半日潮,在月赤纬大时,潮汐的日不等现象明显,潮差与西岸较接近,而明显大于东岸,潮时与西岸基本相同而早于东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