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低纬高原城市昆明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市区域内4月、8月、12月的太阳辐射观测资料,对城市区域内不同下垫面性质和位置差异的辐射平衡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地区4月的太阳辐射各分量均较高,而多云天气的8月太阳辐射分量较小;屋顶的总辐射量和净辐射量均维持较高的数值,而受周围环境、建筑物遮蔽等影响的草地和球场则数值变化较大;随时间和下垫面的不同,反射辐射呈现较大差异;有效辐射则在多云天的8月呈现较小值(分配率趋于0)。所得结果可为探讨城市气候形成机制及城市气候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并为其它地区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内外屋顶面附近风.温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低纬高原城市昆明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内外屋顶面附近的风·温实测资料,分析了研究较少的,做为城市第二热力面的城市内外屋顶附近的风·温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差异,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可为探讨城市区域内屋顶面对城市气候形成的作用和机制、城市气候的深入研究,以及城市建筑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低纬高原城市昆明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以低纬高原城市昆明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市内的实测资料与城郊昆明气象站的资料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城市内外的气候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差异,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可为探讨低纬高原城市气候特征和形成机制、城市环境污染防治及城市建筑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柳州城市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伍文辉 《广西气象》2006,27(2):15-17,21
对柳州市和其周边4个郊县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柳州城市气候的变化趋势,发现在气温、降水方面的显著变化。针对这种城市气候变化带来的的负面效应,提出了改善城市气候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结合城市(武汉市)气候变化,分析人类活动对城市气候的影响,并重点探讨城市大气环境污染对雾、霾的影响及城市环境的改善与保护,这对防止城市气候恶化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忠义 《贵州气象》1994,18(2):32-33
由于城市数目日益增多。城市中的建筑面积不断扩大以及生活生产活动中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液、废渣和燃烧时放出的人为热,从而对气候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城市化引起的气候变化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全世界已有1/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到本世纪末将有可能上升到2/3.自从1968年世界气候组织(WMO)气候学委员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性16城市气候和建筑气候学讨论会以来,世界城市气候研究的进展速度更快了,涉及的地区更为广阔.因此,开展城市气候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和重要的理论意义.1城市气候研究的史要活动…  相似文献   

7.
近40年兰州城市气候季节性变化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卓仑  王乃昂  轧靖  刘陶  智萌 《高原气象》2007,26(3):586-592
利用城郊对比法研究了近40年来兰州城市发展对城市气候环境的影响,着重探讨了最近40年不同季节的城市气候环境变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本文将兰州城市人口数量与兰州城市气候的变化程度作为独立变量,借助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人口数量对城市气候的影响程度。最近40年间,兰州冬季城市热岛主要是受城市人为热的影响,其它季节的热岛效应受人为热影响也较大,但下垫面因素也起一定的作用。在城市干岛效应影响中,人为热量排放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柳州城市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柳州市和其周边4个郊县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柳州城市气候的变化趋势,发现在气温、降水方面的显著变化。针对这种城市气候变化带来的的负面效应,提出了改善城市气候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为例,围绕如何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问题,从百年监测诊断和统计动力降尺度预估等气候监测预估技术,针对防汛、农业和能源消耗的城市气候变化重点领域影响评估技术,面向基础设施、城市弹性及适应性措施评价的城市气候风险评估决策支持技术三个方面,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上海在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关键技术研发方面的创新成效,并提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今后中国其他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研究和行动方案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0—2017年百色市气象资料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数据,构建以气候天然容量、极端气候事件压力、城市气候压力和城市协调发展能力四个评价指数组成的城市气候承载力综合函数,客观定量评价广西西部山地城市百色2000—2017年的气候承载力变化。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百色市的气候承载力整体呈现一种波动上升的状态,反映百色的城市建设与气候之间的协调力增强,城市建设发展仍有较大的气候承载空间。百色城市气候承载力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特别是干旱事件较为敏感;人为影响因子对气候承载力具有重要影响。提升气候承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应从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城市协调发展能力、降低城市气候压力着手,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气候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黑河地区沙漠和绿洲的地面辐射能收支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沈志宝  邹基玲 《高原气象》1994,13(3):314-322
  相似文献   

12.
The observation of radiation of different wavelengths was conducted i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Kunming City. The main results for clear days obtained in this paper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In the urban area.the fluctuation of radiation of different wave length are larger in the urban area due to strong effect of pollution.The radiation (difference and ratio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lesser in the urban than in the rural areas.The difference is outstanding in the morning when the pollution is strong. (2) In the urban area of cities on low.latitude plateau, percentage of radiation of different wavelengths in total radiation differ between the morning and afternoon on fine winter days, so do that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relevant variations, and the difference is most substantial at the time before midday when the air pollution is serious. (3)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also exists for the diurnal total, totals for the time before and after midday in radiation of all wavelengths under the same sky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3.
长波辐射对大气变化的敏感性和在WRF模式中的应用检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用RRTM长波辐射 (LWR)参数化方案测试了LWR对大气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高云对向外长波辐射(OLR)、30 0和 5 0 0hPa净LWR通量的减弱作用较中、低云大 ;低云对 85 0hPa和地表净LWR通量的减弱作用较中、高云大。在云层中 ,LWR冷却率受云影响最大 ;在云层下方 ,云对LWR的影响迅速减小 ;而在云层上方 ,冷却率几乎不受云的影响。当水汽含量减少或增加时 ,地表向下LWR受到相应减弱或增强 ,而净LWR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相应增强或减弱 ,并且越接近地面 ,受到水汽变化的影响就越大。O3 对LWR的影响相对云和水汽来说是比较小的。文中介绍了在WRF模式中应用RRTM方案预报LWR不同季节的 2个个例 ,给出了应用NCEP/AVN分析资料预报和验证中国范围 2d之内LWR通量的模拟结果。试验表明 ,OLR和 5 0 0hPa净LWR通量与高度形势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而地表净LWR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地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西昆仑山地区太阳分光辐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耀宏  林振耀 《高原气象》1992,11(3):249-258
  相似文献   

15.
使用2014年5—9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大气环境观测实验站地表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塔中人工绿地与自然沙面在各种典型天气条件下的辐射分量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人工绿地与自然沙面辐射平衡各分量最小值均出现在夜间,最大值出现在中午前后,总辐射和反射辐射日最大值出现在12:00;大气长波辐射日变化振幅较小,地面长波辐射日变化呈现不对称分布。晴天,人工绿地与自然沙面总辐射和净辐射变化幅度较小,自然沙面总辐射高于人工绿地;阴天,地面长波辐射略有减小,绿地大气长波辐射略有增加,总辐射和反射辐射减少,净辐射的变化受总辐射的影响,但减弱幅度小于总辐射;沙尘暴天气下,沙尘对辐射各分量影响明显,辐射各分量日变化不规则,人工绿地与自然沙面总辐射被明显削弱,日变化波动大。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地表分类及其东北部辐射通量的二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青藏高原地区地表特征的格点分类及沿五道梁站的经向二维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发现:青藏高原地区13类地表特征都有,尽管其植被自西北向东南呈带状分布,但仍十分复杂;而其地表特征的这种格点分类为该地区的高分辨数值模式模拟提供了极其有用的下边界条件。地面净辐射通量及其诸分量的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的相当接近与一致表明,该模式具有模拟青藏高原地区地面通量日变化的能力。模拟结果和观测分析还指出:夏天睛天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The Influence Of Urban Canopy Configuration On Urban Albedo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e propose a calculation method for shortwave radiation flux and longwave radiation flux within the urban canopy and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urban canopy configuration on net radiation flux. In the assumed urban configuration, buildings of equal size are arranged in a regular lattice within the urban canopy. The net shortwave radiation flux and longwave radiation flux within the urban canopy were calculated by the photon tracking method based on the Monte Carlo method. The albedo value obtained by this method shows close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average sky view factor shows almost perfect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value. Moreover, we calculated the urban albedo for the urban canopy configuration including roads and building height distribution.%Moreover, we calculated net radiation within the urban canopy in %consideration of roads and building height distribution.We found that the sky view factor of the ground surface is high when building coverage is low, building height is low, open space by roads exists, and building height is non-uniform. Moreover, we found that the albedo value is high when building height is small, open space by roads is wide, and building height is uniform. The albedo value was found to vary in a complicated manner with change in building coverage.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地表净辐射的气候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作者提出的地表净辐射各分量的气候学计算方法,计算出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173站的净辐射和其各分量的年,月平均通量密度,并分析其地理分布特征。指出高原主体为总辐射,有效辐射的高值区,地表净辐射场在冬,夏季有较大差异。冬季为一弱正值区,相对低中心呈块状散布在祁连山区等几个地区;夏季因夜雨及地表湿润的缘故,高原大部地区的地表净辐射反有加强。各地净辐射年变化基本形式与总辐射相似。有效辐射年变化一般呈双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地区NCEP新再分析地面通量资料的检验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18  
魏丽  李栋梁 《高原气象》2003,22(5):478-487
利用1979—1998年地面气象站温度观测资料和1982年8月-1983年7月高原热源观测资料,检验了NCEP/DOE新再分析地面气温和地面辐射收支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偏差。比较表明,气温和地面辐射量新再分析值能反映实际年变化特征,但其温度值系统性偏低,偏低幅度随地区和季节而变化。由于其气温和地表温度偏低造成地表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系统性偏低;冬季积雪地区的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和净辐射新再分析值偏小;地面净长波、净短波和总的净辐射与实测的偏差比较小。分析发现,同化模式地形高度与地面气象站海拔高度的差异是造成气温新再分析与实测偏差的主要原因,冬季积雪区地表反照率新再分析值偏大是造成冬季地面净辐射偏小的因素,并加剧了冬季气温新再分析的偏差。其研究对改进气候模拟结果分析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沈志宝  文军 《高原气象》1994,13(3):330-3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