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1992-2011年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肖塘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尘卷风的年、月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1992-2011年尘卷风发生日数总体呈波动递减趋势;尘卷风主要发生在3-9月,占全年总日数的90.9%,其中4-7月占全年总日数的70%左右。(2)尘卷风月发生日数随月平均地表与1.5 m高处温差的增大而线性增加(r=0.875,P<0.01)。(3)尘卷风月发生日数随着月平均风速的增大而幂函数增加(r=0.89,P<0.01)。(4)尘卷风月发生日数随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增大而线性减少(r=-0.869,P<0.01)。  相似文献   
2.
利用巴丹吉林沙漠北缘拐子湖流沙下垫面2013年7、10月和2014年1、4月的湍流通量资料,计算并分析了研究区近地层湍流强度,同时针对风速分量、温度、水汽和CO2归一化标准差随稳定度的变化关系和总体输送系数等陆面过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风速各分量的湍流强度均随风速的增加逐渐减小,风速处于2 m·s-1以下时湍流发展最为旺盛。湍流强度主要由水平方向风速分量决定,垂直方向风速的作用较小,且近中性和不稳定层结利于湍流的发展。与其他地区相比,平坦且没有建筑物的沙漠地区,机械湍流较弱,湍流强度相应较小。(2)风速各分量的归一化标准差与稳定度(z/L)均满足1/3次方函数规律,其中垂直方向风速分量的拟合曲线方程较好。(3)动量输送系数Cd具有明显的夏季高、冬季低的变化状态且各月的日变化形态均呈夜间低、日间高的循环形态。热量输送系数Ch的不同月份日变化间并没有明显的排列次序,且日出日落前后具有明显的波动。不稳定层结时,CdCh均随风速的增加逐渐减小;稳定层结时,CdCh均随着风速的增加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沙尘天气具有独特的持续浮尘滞空区域特征.目前塔里木盆地浮尘天气的气候学特征认知依然停留在1990年,亟待认知近30年塔里木盆地浮尘天气的变化特征.因此,利用1991—2020年塔里木盆地27个观测站浮尘天气观测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近30年浮尘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给出盆地持续浮尘天气的频次分布,以加深对塔里...  相似文献   
4.
基于野外试验对临界起沙风速的计算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地区的野外观测试验数据,通过STOUT建立的高斯时间分数等值方程计算不同时间步长所对应的临界起沙风速,探讨时间步长对计算临界起沙风速的影响,结果表明:(1)利用不同时间步长获取的临界起沙风速具有一定的差异,随着时间步长的缩小,临界起沙风速的获取越来越细化:当时间步长取28 d时,临界起沙风速ut为定值4.85 m·s~(-1);当时间步长取1 d时,ut平均值为4.63 m·s~(-1);当时间步长取12 h时,00:00—11:00(北京时,下同),ut平均值为4.68 m·s~(-1),12:00—23:00,ut平均值为4.58 m·s~(-1);当时间步长取6 h时,计算得到00:00—05:00、06:00—11:00、12:00—17:00和18:00—23:00各时间段的临界起沙风速平均值分别为4.46、4.74、4.50和4.36 m·s~(-1)。(2)观测期间,总沙尘水平通量为732.9 kg·m~(-1),风沙活动持续7 663 min。(3)将不同时间步长获取的临界起沙风速所对应的总沙尘水平通量、沙尘持续时间与观测值进行对比,总沙尘水平通量的计算值均明显高于观测值,时间步长取28 d时,风沙活动持续时间与观测值最接近。  相似文献   
5.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利用2017年该沙漠克拉美丽站辐射资料,分析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地表辐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月份沙漠辐射收支各分量月平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但极值大小及出现时间存在差异。各分量曝辐量季节变化明显:太阳总辐射表现为生长期(4—9月)>积雪期(1—3月)>凋零期(10—12月),反射短波辐射表现为积雪期>生长期>凋零期,长波辐射和净辐射均表现为生长期>凋零期>积雪期。(2)地表反照率4—11月的日变化均呈“U”型曲线,年均值为0.367,积雪期、生长期、凋零期的平均值分别为0.7、0.246和0.27,其中1月1日至3月15日的日均值均高于0.7,这是该期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存在稳定积雪所致。(3)晴天各分量日变化均为倒“U”型曲线,多云和雨天则不如晴天平滑,雪天短波辐射和净辐射日变化呈倒“V”型,长波辐射无明显日变化。降雨前后地表反照率日均值表现为雨前晴天>雨后晴天>雨天,降雪前后表现为雪后晴天>雪天>雪前晴天。(4)融雪前后各分量变化明显,积雪快速融化时地表反照率和反射短波辐射逐日减小,净辐射则反之,积雪完全融化前地表长波辐射一直较弱,积雪完全融化后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
使用2014年5—9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大气环境观测实验站地表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塔中人工绿地与自然沙面在各种典型天气条件下的辐射分量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人工绿地与自然沙面辐射平衡各分量最小值均出现在夜间,最大值出现在中午前后,总辐射和反射辐射日最大值出现在12:00;大气长波辐射日变化振幅较小,地面长波辐射日变化呈现不对称分布。晴天,人工绿地与自然沙面总辐射和净辐射变化幅度较小,自然沙面总辐射高于人工绿地;阴天,地面长波辐射略有减小,绿地大气长波辐射略有增加,总辐射和反射辐射减少,净辐射的变化受总辐射的影响,但减弱幅度小于总辐射;沙尘暴天气下,沙尘对辐射各分量影响明显,辐射各分量日变化不规则,人工绿地与自然沙面总辐射被明显削弱,日变化波动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电子探针,X衍射仪和拉曼分子微探针对使用前后ZAS系列耐火材料的成分、晶体结构和分子网络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获得了下列结论: 1.ZAS源砖由斜锆石、刚玉和玻璃相组成,用后砖结晶相比原砖增加约6%,主要为霞石、高温长石,锆石、莫来石和白榴石等,还发现了四方-ZrO_2,这对深入研究ZAS材料的性能具有重大的意义。 2.在国内首次应用拉曼微探针测定了耐火材料中玻璃相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用后砖的玻璃相不仅改变了成分,而且其Si-O网络的结构单元由大变小,从而提出了玻相链——层网络的新结构模式。 3.ZAS砖的侵蚀机理与砖体玻相和溶化池玻璃液之间的化学扩散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8.
2014年7月—2014年8月借助风速仪、微梯度集沙仪,通过野外监测系统获取的试验数据,对塔中地区2014年7月—2014年8月沙尘天气过程中贴地层输沙率进行分析,得出:0~85 mm高度内,随着风速的增大,35~85 mm无论是绝对的输沙量还是相对的输沙量都减少。0~85 mm高度内,各层输沙率最大值均出现在风速为8 m·s-1左右,波动较为显著;最小值出现在6.5 m·s-1左右,波动不明显;沙尘天气中,输沙率最大值出现在5~15 mm高度,最小值出现在35~85 mm高度。扬沙天气中,风速9.2 m·s-1时,输沙率最大值在0~5 mm处。沙尘暴天气,拐点风速为7.5 m·s-1,7.5 m·s-1时,输沙率增加不显著,7.5 m·s-1时,输沙率增加显著。通过微梯度集沙仪获得的上述试验数据是风沙工程设计的一个极重要工程参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FTIR和MODIS数据,建立了新疆沙漠宽波段(8~13.5 μm)地表比辐射率的最优估算模型。首先,利用傅立叶变换热红外光谱仪观测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比辐射率光谱数据,结合同期MODIS温度/比辐射率产品MOD11A1的29、31和32波段比辐射率值和MOD09A1的第7波段反射率值,建立宽波段地表比辐射率估算模型,并分别采用观测数据和光谱库数据验证了模型的精度,估算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41和0.0081。其次,选择最优估算模型,利用MODIS数据,估算了新疆4个沙漠的宽波段地表比辐射率,得到了沙漠地表比辐射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克库姆沙漠气候干燥稳定,地表比辐射率分布较为均匀,范围为0.850~0.915;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受到植被和地表水分的影响,比辐射率空间分布不均匀,范围为0.890~0.915;库木塔格沙漠的地表比辐射率分布与其羽状地表类似,范围为0.860~0.910。  相似文献   
10.
简要阐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沙漠地表沙粒运移特性及动力热力参数研究”支持的“我国西北三大沙漠地表风蚀起沙观测试验”的科学意义、试验方案和科学目标,总结了该试验在前期取得的部分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概括叙述了该项目在地表沙粒跃移特征、起沙风速、沙尘通量等方面的重要发现和一些新的认识。最后,提出并讨论了在沙漠风蚀起沙观测试验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