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The reason for the failure to forecast the Wenchuan M_S8.0 earthquake is under study, based on the systematically collection of the seismicity anomalies and their analysis results from annual earthquake tendency forecasts between the 2001 Western Kunlun Mountains Pass M_S8.1 earthquake and the 2008 Wenchuan M_S8.0 earthquak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arthquake tendency estimation of Chinese Mainland is for strong earthquakes to occur in the active stage, and that there is still potential for the occurrence of a M_S8.0 large earthquake in Chinese Mainland after the 2001 Western Kunlun Mountains Pass earthquake. However the phenomena that many large earthquakes occurred around Chinese Mainland, and the 6-year long quietude of M_S7.0 earthquake and an obvious quietude of M_S5.0 and M_S6.0 earthquakes during 2002~2007 led to the distinctly lower forecast estimation of earthquake tendency in Chinese Mainland after 2006. The middle part in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has been designated a seismic risk area of strong earthquake in recent years, but, the estimation of the risk degree in Southwestern China is insufficient after the Ning’er M_S6.4 earthquake in Yunnan in 2007. There are no records of earthquakes with M_S≥7.0 in the Longmenshan fault, which is one of reasons that this fault was not considered a seismic risk area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recent years.  相似文献   

2.
<正>1SURVEY OF GLOBE SEISMICITYIN 2008 Atotal of 19strong earthquakes withMS≥7.0occurred in the world in2008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Seismic Station Network(Table1).The strongest earthquake was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withMS8.0on May12,2008(Fig.1).Earthquake frequency was apparently lower and the energy release remarkably attenuated in2008,compared to seismicity in2007.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ity are as follows:  相似文献   

3.
对泉州四至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水氡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依据2倍中误差、短期阶升突跳、短期和中长期趋势异常等多种判别法,对其水氡异常进行判别。结果表明:泉州四至井水氡氡值基本保持春夏高、秋冬低的弓形年变化动态图像,出现的水氡异常对中国台湾东南部及附近海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并对2006年7月28日花莲6.0级、2006年12月26日恒春7.2级、2007年9月7日台东6.3级地震进行案例分析,有关研究结果对寻求泉州四至井水氡异常对中国台湾地区某些敏感对应点的映震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数字化地震资料,对玉树地区2006年5.0、5.6级和2010年7.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尾波Q值、波速比及应力降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玉树7.1级地震为走滑型与该地区历史地震的震源机制一致。2个地震序列的尾波Q值、波速比和应力降存在明显的不同,特别是玉树7.1级地震前的Ms4.7级地震出现显著差异,应力降值在地震序列的活跃、平静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分析总结了2008年10月5日乌恰6.9级地震前背景性异常:1900~2008年新疆6.8级以上地震时空分布表明,于田7.4级地震发生后新疆仍缺少一次6.8级以上地震:2004年12月以来新疆3.5级以上地震累积频次持续低值;乌恰地区6级地震超常平静:2003年以来在乌恰地区形成4级地震空区;2006年以来新疆相继形成2条4级地震条带相交于乌恰地区: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乌恰台地震波振幅比大范围低值;2007年4月至2008年2月.沿卡兹特阿尔特断裂出现2次符合预报指标的异常增强现象:2008年2月以来喀什台地磁垂直分量拟合差值持续低值;2006年9月以来莎车台土层应力2道测值先后出现偏离正常年变现象.  相似文献   

6.
<正>1 SURVEY OF GLOBAL SEISMICITY IN 2009 A total of 20 strong earthquakes of MS≥7. 0 occurred in the world in 2009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Seismic Station Network ( Table 1). The strongest earthquake was the Samoa Islands  相似文献   

7.
汶川8.0级地震前区域应力场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成都、昆明遥测数字地震波形记录资料,研究大量小震震源机制解和视应力值,分析了区域应力场动态和视应力值的时-空分布.给出川青地块平均应力场方位的时间变化.川青地块平均主应力场的方位在汶川8.0级地震前出现明显扰动,同时,地块力轴张量的倾角变化也很明显.得出2006~2007年川青块体逆冲型地震比例偏高,汶川8.0级地震前区域中小地震震源错动类型发生变化的结果,与区域地形变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根据地震波形全波段计算辐射能量,求得的视应力σapp值揭示区域视应力值的微动态起伏过程与区域主压应力场方位的转折类似,可用于地块蕴震物理过程的探索.从汶川8.0级地震前的中短期视应力σapp值的空间分布看,震中所在的龙门山断裂带是低应力分布区,而相对高视应力则分布在外围地区.这些图像可能揭示了汶川8.0级地震前中短期发震构造附近呈现的闭锁现象.  相似文献   

8.
张希  薛富平 《高原地震》2007,19(4):10-15
利用截止2007年最新的、跨祁连山构造带红外测距观测资料,结合区域GPS观测所得形变背景,获取跨断层水平应变强度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其与2002年玉门Ms5.9级、2003年民乐Ms6.1.级等地震孕育一发生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震前数月至1年左右,震中所在断层段(或整个构造带)应变加速或相对其它断层段显著,压性为主;其内一定数量场地最大剪应变强度明显“增强”或面应变强度“压性增强”(至绝对值2.0左右及以上),震后减弱或呈现张性转折。②2004年下半年以来祁连山构造带总体恢复压性变化为主的应力场状态,反映一定程度应力应变积累特性;2007年构造带西段压性应变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
2007年12月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预测2008--2009年在西藏拉萨-申扎一带及附近可能发生7级地震。2008年1月9日西藏改则东6.9级地震,粗略符合原预测。所用的预测方法是倍周期性、静中动判据和地球物理灾害链。  相似文献   

10.
A total of 190 aftershocks with Ms≥4.0 occurred until May 31, 2008, after the earthquake with Ms8.0 on May 12, 2008, in Wenchuan, Sichuan,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Seismic Station Network (Table 1). Among them, there are 160 events of Ms4.0 - 4.9, 25 events of Ms5.0 - 5.9, and 5 events of Ms6.0 - 6.9. The strongest aftershock is the Qingchuan earthquake with Ms6.4 on May 25. 1 Received on June 3. 2008.  相似文献   

11.
从2002年到2007年期间,根据国家“十五”重点项目—中国数字地震观测台网的部署,辽宁省地震局建设了辽宁省数字强震动台网,共建设了37个固定台站。从而结束了辽宁省内无数字化强震台观测的历史。2个台已获取了2008年11月14日辽宁海城M4.3级。数字强震台网是我省震灾预防工作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玉树地区两次强震序列应力降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青海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玉树地区2006年5级强震群地震和2010年7.1级地震的数字波形资料,计算了这2次地震序列应力降值,并进行了对比,发现应力降值在中强余震前都出现较明显的变化,同时随着地震的衰减,应力降值也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3.
对华安汰内井水氡、水电导率测值进行分析,得出各测项对中国台湾Ms≥7强震和福建内陆4级以上地震的映震特征,结果发现:①去除年动态规律后,水氡测值在中国台湾Ms≥7强震前多表现为高值异常,异常持续时间大多在半年以上,异常结束到发震时间间隔较短;②在2007-2008年发生的8次福建内陆4级地震前,水氡原始日值表现为短临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研究1999年至2007年辽宁海城-岫岩地区尾波Q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及1999年岫岩5.4级地震和2000年5.1级两次中强地震发生阶段该地区的尾波Q值变化。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在地震活跃阶段,Qc值随时间变化起伏较大,平均值相对较高,在岫岩5.4级主震前有短时升高现象,之后Qc值并没有明显的降低,直到强余震序列结束之后Qc值逐步降低,趋于平稳,通过对比该区在地震活跃阶段与平静阶段的Qc值变化,可以为未来该区的强震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苏、鲁、皖、豫交界地区地震活动进行研究,指出该区2006年10月-2010年10月出现一个长轴约230km的3级地震空区。该空区及附近地区存在多项中期异常,即ML≥3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能量强,中等地震震中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及低b值等。讨论认为,苏、鲁、皖、豫交界地区存在多项中期异常,与2004年10月24日太康4.7级地震的强度不匹配,未来具有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震级转换关系及其对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根据1990-2007年《中国地震年报》中同时给出Ms和ML、且震源深度〈70km的6577个浅源地震资料,经统计回归得到了全国和各地震区Ms与ML之间的经验关系。新的震级转换关系接近于Ms=ML,本文建议在需要进行震级标度转换时,对于没有测定Ms的低震级地震可直接使用Ms=ML进行转换。与目前广泛使用的震级转换关系相比,采用本文建议的震级转换方法后,全国各地震区5级以上地震的数量基本没有变化,但5级以下地震的数量有明显增加,导致由此统计得到的各地震区震级.频度关系中的b值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此外,用地震数量直接得到的4级以上地震的年平均发生率V4有明显增高,且部分地震区甚至增加了50%以上。在高震级地震发生率不变的情况下,地震活动性参数的上述变化反映了对地震区地震活动水平的估计有提高,可能导致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提高,对地震区划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1月23日新疆精河Ms5.1级地震前,精河台的伸缩、倾斜和长水管资料均出现了明显的前兆异常变化。利用形态分析、一阶差分、矢量合成、卡尔曼滤波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新疆乌苏、精河间Ms5.1级地震前的短临异常较为明显,年变幅观测曲线畸变、日均值曲线转折甚至打破年变、矢量转向、速率变化超两倍均方差等,显示出这次地震之前地形变异常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静中动判据和三性法,对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Ms6.6地震的粗略中期预测作了回顾。静中动判据指的是1979年3月29日有一个6级地震在库车东北发生,它对预测大震的地区有指示意义。该震距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Ms6.6地震约150km。由于地震越大与1外因的关系越密切,所以我们认为北天山地区1812年尼勒克8级地震与1911年阿拉木图81/2级地震之间的时间间隔为(4×25)-1年可能反映着有25年周期的外因存在,这个外因对7级地震也会有触发作用,1914年巴里坤7.5级地震即属于此。这3次大震组成的时间系列对以后大震的发生年份有一定指示意义,所以我们从1812年尼勒克大震的发生年份算起,经8×25年,即2012年作为库车周围200km的范围可能发生7级地震的年份。但实际发生的地震震级偏低,只有6.6级。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2日T14:28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2008年5月13日T5:00江苏省发生滨海ML3.8地震。滨海地震是否是由汶川地震触发的、可指示滨海附近中短期内将发生中强地震的"诱发前震"?基于此,本文进行了如下研究:①统计南北地震带及中国台湾7.3级以上、日本7.5级以上大地震;②统计①中大震发生后3天时间(72 h)内,华北中南部地区发生的M_L 3以上地震;③统计大震发生后1年内在M_L 3地震附近地区(距震中350 km以内)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④对上述3组地震是否存在链式关系进行统计研究,即研究特定条件下的A—F—B链式地震现象在华北中南部的预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目前所拥有的统计资料,无法确定2008年5月13日滨海M_L 3.8地震是由汶川8级地震诱发的"前兆地震"。  相似文献   

20.
笔者曾利用统计显著性检验方法给出了中国大陆地区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与7级以上地震发生关系的判定指标,他们是:①当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N5<10时,其后第6年我国大陆地区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②当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N5>31时,其后第6年我国大陆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2007年,中国大陆地区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为6次,预示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可能会发生7级以上地震.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再次使前一个判定指标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