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史赖伯法则导出了测边网设立一个尺度比未知数的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公式,给出了消去尺度比未知数的算法及设立两个尺度比禾知数的平差公式。最后结合算例对设立一个尺度比未如数与不设立尺度比未知数的两种平差方法进行精度分析,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秩亏水准网按附中条件法平差的法议程系数和参数先验权阵具有对称特性,利用此特性和水准网附加矩阵的特殊形式,以及文献[2]中给出的线性议程组未知数及其函数,系数阵逆阵计算的一维公式,可导出秩亏水准网按中条件法平差的一维平差计算公式,使秩亏水准网平差计算和程序设计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3.
目前导线网平差多采用相关平差法。按该法在网(结点)平差时计算未知数的协因数阵,可以评定结点的点位精度。文献[2]等均未曾论及各个导线点的精度评定问题。实际上,导线网中的最弱点不一定出现在结点内,为此需全面评定导线点的精度。本文将专门论述导线网相关平差中导线点的精度评定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用正交的附加参数组对自检校光束法区域网平差进行相关分析和附加参数的显著性检验。主要讨论了区域网平差坐标的理论精度、附加参数的理论精度、附加参数之间及其与坐标未知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及如何由附加参数显著性检验结果决定附加参数的取舍。所有这些讨论均在附加参数取不同的权时进行的。得到的主要结论有:(i)自检校区域网平差中平差坐标和附加参数的理论精度,以及附加参数与坐标未知数之间的相关均与附加参数所选择的权有关。(ii)正交的附加参数组,在一定的几何图形下,它的某些参数也可能与坐标未知数产生强相关。(iii)针对区域网平差的几何图形和所用的附加参数组,采用模拟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就可以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对权敏感、不易测准的或引起未知参数强相关的附加参数。只要将这些参数剔除或给予一个较大的权,则可保证自检校平差获得可靠的精度改善。此时平差结果对附加参数的权变得不敏感了。(iv)反过来,如果能精确地按照信噪比确定附加参数的权,在不考虑对系统误差的拟合误差时,可免去对平差结果的相关分析和显著性检验,而获得有效的精度改善。文章最后结合文献[1]、[2]的研究结果,对实际生产中如何使用自检校平差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方差分量估计理论运用于三维网平差中,推导出了含定向角未知数及消去定向角未知数的方差分量估计公式,并进行了模拟和实例计算,从而建立了合理的三维网平差随机模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方差分量估计理论运用于三维网平差中,推导出了含定向角未知数及消去定向角未知数的方差分量估计公式,并进行了模拟和实例计算,从而建立了合理的三维网平差随机模型。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由于物理测距的发展,测边三角网的平差问题被提到研究的日程上来,国内外的刊物上多有这方面的文章,但还没有趋于一致的看法。对各种平差方法的综合比较尚待展开,以便提出合理和切实可行的平差方法。在很多图形中,作者认为用坐标平差法比用条件平差法或由误差方程式转变为条件方程式的条件平差法要有利些。因为用坐标平差法平差测边三角网时,误差方程式的系数极容易计算,且未知数之间仅有直接联系,则组成法方程式容易;当用条件平差法时,虽然产生的条件比测角网要少得多,但条件方程式的组成非常繁;当用由误差方程式转换为条件方程式的条件平差法时,除了极少数的典型图形(仅产生一两个条件的图形)外,导出的条件方程式也是复杂的。另外,在精度估计方面,坐标平差法比其他方法也简单得多。至于按边长计算坐标的问题,任何方法都是不可少的,所不同之处只是在平差前还是在平差后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测量平差应用问题,该文用条件平差观点讨论中测广域平差法。用对比方法推导广域间接平差、附条件式广域间接平差、广域条件平差和带未知数广域条件平差4种测量平差方案的数学模型,总结其求解规律,给出求解通式,方便读者在工作中掌握、应用。文中附有算例,说明中测广域平差法用于实践比传统方法优越,精度稳定,可信度较高。研究结果可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1]模型编写的监测网拟稳平差程序,可广泛应用于水准网、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平差。本程序为水准网部分。输入点号、近似高程、高差及以公里为单位的水准路线长度。输出权逆阵Q_(xx)(上三角阵)、高程改正数X_i、观测值改正数V_i、平差后高程H_i及单位权中误差m_h、各点高程中误差M_i。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2]、[3]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多期复测水准网的动态平差方案:①、附有速率参数λ的线性运动模型下的动态平差;②、附有加速率参数γ的非线性运动模型下的动态平差。并简述了这两种平差方案的选择原则及其对平差结果带来的差异。最后论述了水准网动态平差的几个重要特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Autolisp[1]及VC++[2]语言编程,按照测量平差[3]的传统模式,在计算机屏幕上绘制控制网草图,用类似于在草图上标注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的形式输入数据,然后进行平差计算。程序的使用直观方便,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本程序能对各种类型的控制网进行严密平差及方差分量估计,并输出平差后的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12.
对平面复测网作间接平差时,除坐标未知数外还设速率未知数,甚至还设加速率未知数。这样就可将不同期数,同一期内不同时间的观测值一并平差,解出上述各种未知数。在控制点位移较明显时,本方法能较客观地反映点的位移。本文包括公式推导、电算实例、假设检验。本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对比分析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天文大地网与GPS2000网联合平差是一项大规模的测量数据处理工程,解算的未知数众多,为了便于检查原始观测数据粗差以及验证地面网与空间网的权匹配关系,需要进行单区平差数据处理研究和计算。本文主要讨论单区平差数据处理中的主要模型、大规模稀疏矩阵有效的解算方法并用软件加以实现,用此软件对5000点的实验区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得到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针对评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独立建立超高层建筑施工控制网的可行性,分析不同约束条件对网平差的影响,该文结合建立超高层建筑施工控制网工程实例,比较了BD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静态控制测量的精度差异,研究了高精度全站仪距离测量作为约束条件对网平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DS独立建立超高层建筑施工控制网完全可行,BDS静态控制网坐标约束平差后整体点位精度相对于GPS平均高出15.7%;进一步将全站仪测距值作为约束条件进行网平差后,相对于坐标约束平差,使用GPS观测值的网平差结果在施工坐标系两个方向上分别平均改善了10.3%和29%,BDS分别平均改善了16.7%和18.9%,GPS+BDS组合则分别平均改善了11%和24.7%,同时还将网平差的尺度差平均减少了65.9%,使基线向量平差后的尺度与地面网的尺度更加接近。  相似文献   

15.
卫星网与地面网联合平差的理论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星网与地面网联合平差的研究主要包括:(1)卫星系统与地面系统之间的转换模型;(2)联合平差的实施方案;(3)联合平差的误差分析;(4)联合平差程序的研制和实际应用。 近几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联合平差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我们也对上述问题作了较系统的探讨,对有些问题的研究已在[1]~[4]中论述过,本文仅对上述问题作必要的补充和综合,从而进一步说明联合平差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设测区旧有各级三角网,已经严格平差,主网因某种原因加强改算坐标发生变化,若次级网根据旧的观测平差均无问题,欲保持原有平差角度,则可用平移、转轴及长度比进行改  相似文献   

17.
秩亏水准网按附加条件法平差的法方程系数阵和参数先验权阵具有对称特性,利用此特性和水准网附加矩阵的特殊形式,以及文献[2]中给出的线性方程组未知数及其函数、系数阵逆阵计算的一维公式,可导出秩亏水准网按附加条件法平差的一维平差计算公式,使秩亏水准网平差计算和程序设计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不同期观测GPS网平差结果的正确性,必须考虑观测粗差、基准位移以及不同期观测间系统偏差对参数结果的影响。通过附加尺度和方位的函数模型,将基准位移、系统偏差统一看成"观测粗差",通过抗差估计来控制其对参数的影响。最后通过固定基准的最小二乘、抗差最小二乘、自适应序贯平差和抗差自适应序贯平差计算了一实测GPS网,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现有的运营高铁线路平面控制网(route horizontal control network,CPⅡ)复测成果更新的双限差法,针对坐标较差与相邻点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超限严重不匹配的情况,提出改进多限差综合分析判定法进行CPⅡ网复测成果的更新综合分析。结合秩亏自由网平差及尺度变化参数对改进多限差综合分析判定法再分析进行验证,在成果更新上比双限差法更为科学合理,可为运营高铁精测网复测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乐洋  李志强 《测绘工程》2021,30(1):6-13,19
针对线性最小二乘法处理非线性模型产生模型误差的问题,文章将高斯牛顿迭代法引入测角网坐标平差模型中,给出测角网坐标平差模型的高斯牛顿迭代法计算过程.考虑到非线性平差模型的参数估计值是有偏估计,结合Bootstrap重采样方法对参数估值进行改善,提出测角网坐标平差模型的Bootstrap参数估计方法,并给出详细的迭代流程图.针对等精度与不等精度角度观测数据,设计两个测角网案例.实验结果表明,测角网坐标平差模型的高斯牛顿迭代解法能够削弱线性近似带来的模型误差影响,其参数估值优于传统的线性近似方法;而测角网坐标平差模型的Bootstrap参数估计方法比高斯牛顿迭代解法在提高测角网坐标平差参数估值质量方面更加有效.实验证明将高斯牛顿迭代解法应用于测角网坐标平差模型的必要性与实用性,也证明将Bootstrap重采样参数估计方法与高斯牛顿迭代解法结合并用于测角网坐标平差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