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维林 《气象》1982,8(12):27-27
目前,我国气象台站仍在大量使用GPZ5—1型测风二次雷达发射回答器(简称1型回答器)。该仪器的技术标准规定:工作电压6.5伏时,晶体管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即0.47微法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习惯称为“板压”)应≥76伏,总电流≤300毫安。工厂在仪器出厂前,已按工作电压为6.5伏时板压为80—90伏,总电流  相似文献   

2.
錢肇淇 《气象》1979,5(1):41-41
在江苏省气象局的支持下,苏州地区气象台最近试制成功一种新型电子风速仪,暂命名为DF—1型轻便电子风速表。 这种风速表是苏州气象台在总结过去研制电子风速表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国内目前元器件的供应情况,着眼于降低功耗,缩小体积,提高精度和可靠性所取得的新成果。其特点是: 1.体积小,重量轻,结构合理,携带使用方便; 2.既可手持观测(见图1),又可进行遥测(见图2),既能测平均风速(2分钟),又能测瞬时风速(2秒平均),适应性强,使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天气动力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以FXFE_(782)图上的风场为主要依据,对1983—1988年6—8月青岛地区49次大—暴雨作了分型。主要分为南北气流辐合型、涡型和西风带风向切变型。建立了3个0—1权重回归方程,用来预报青岛地区6—8月未来24小时内的大—暴雨,方程准确率都在87%以上。对1990年6—8月试报,准确率达79.5%,表明此方法是比较稳定的。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省各气象站先后配备了上海有线电厂生产的 ZSQ—1型或桂林532厂生产的 CZ—80型等传真收片机。尽管生产单位及机型不一,但其基本性能和工作原理大同小异。现以我省气象台(站)使用较多的ZSQ—1B 型(简称123—1B 型)机为例作些具体说明。一、123—1B 型传真收片机性能概要  相似文献   

5.
郑若夫 《气象》1975,1(1):32-32
根据台站反映,原“59型曲线尺”曲线不连续,曲率也不适用,今后改用“59型时—压曲线尺”,供台站使用。现将制尺原理和适用范围介绍如下; 一、用途 59型时—压曲线尺,系根据59型探空仪升空时间和气压的关系制成。适用于轻便记录器探  相似文献   

6.
陈观发 《浙江气象》2012,33(3):35-36
对GTS1—2型数字式电子探空仪的一些使用技巧作了阐述,掌握这些方法与技巧,可在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家知,蓄电池以超过规10小时放电率进行大电流长期放电或过放电,都会对其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使用中必须加以控制。笔者用电路搭接成一个防蓄电池过放电自动检测控制保护电路(图1)对YD—1型应急电源的蓄电池进行过放电自动检测保护。  相似文献   

8.
高娟  吕娟 《陕西气象》2010,(3):46-48
太原基准站自动站地温变送器使用CAWS—BS01型,其工作原理是:CAWS—BS01受自动站采集器发出的控制信号触发,分别选通变送器的CH1-CHl2接口,使采集器可以对连接在12路接口上的传感器依此进行数据采集。CAWS—BS01接受控制信号触发,通过计数、延时、选通等逻辑控制电路,准确的将12路接口依此连通到采集器。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汛期专业气象服务的需要,我们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制作了盛夏(七月份低槽型大—暴雨的短时(0——12小时)预报方法,经严格的统计假设检验及实际预报使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最近省局给县站配备小型电子计算机,主要有 CASlo、CQ—81和 EL—81型两种。由于运算功能基本相似,而 CQ—81型多了石英电子钟(包括闹钟),故这里主要对 CQ—81型的运算作一介绍,只在两种型号计算机在某些方面不同时,再对 EL—81型略作说明。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1—5月降水分布型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中国160站降水资料、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NOAA第2套扩展重建海温资料及CPC指数,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分解方法,研究了1951—2013年1—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分布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主要呈现全区一致型、南北反相型、沿江型3种分布型;3种降水分布型对应的环流背景各不相同,环流异常的维持分别与自欧洲出发沿西风带传播的波列、由大西洋穿越极区到长江中下游的波列以及北半球环状模有关;一致型降水与Nino3.4海温指数相关最显著,而南北反相型和沿江型降水与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NCEP/NCAR第1套再分析资料,分析过去68 a(1948—2015年)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SSW)频次、强度和环流特征的月际差异。统计结果表明:1948—2015年北半球共发生30次SSW,其集中发生在11—3月,而1—2月发生频次尤为集中,且SSW发生频次表现出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1—12月SSW比1—3月SSW的持续时间长。而3月SSW事件的强度最弱,持续时间最短。1月和3月SSW纬向平均信号下传得较深,而11月、12月和2月的环流信号仅能传到200 hPa。11—3月SSW爆发前1~2周500 hPa均观测到西太平洋遥相关型(Western Pacific,WP)的负位相;太平洋-北美遥相关型(Pacific-North America,PNA)的正位相仅仅出现在11月、12月和3月SSW爆发前。SSW爆发后1~2周,仅有11月、1月和3月的事件对应着负位相的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湖南、安徽两地共437张雨滴谱资料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分别按不同雨型、不同反射因子Z和雨强I值统计了它们的Z—I关系,结果表明按雨型统计的Z—I关系最合理。2.不同雨型的Z—I关系有显著性差异,不能互相代用。3.湖南、安徽两地对流性降水的Z—I关系无显著性差异,从而得到两地对流性降水中统一的Z—I关系式。4.分别对(1)不同雨型、不同地点或不同时间降雨的Z—I关系的性质;(2)雨滴谱取样间隔对统计Z—I关系的影响;(3)雷达上不同读数(或开机)时间间隔造成的测量误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2005—2010年机场Vaisala瞬时风速风向数据,运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及天气学原理理论,分析了乌海机场正侧风的变化特征,及对飞机飞行的影响。结果表明:(1)乌海机场正侧风日数的逐年变化相对较稳定,总体呈现增加趋势;累年正侧风日数和持续时间都以春季最多,主要集中在4、5月,冬季最少;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主要出现在白天,尤其以11—18时为最多。(2)机场正侧风多以偏西风为主,以270°风向段出现的频率最高,90°风向段出现频率最小。(3)正侧风对飞机飞行的影响比较严重,甚至直接取消航班。(4)可将正侧风天气形势划分为低压型、冷锋型、南高北低型、东高西低型、高压底部型五大类型。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安徽国家基本站逐小时降水及欧洲ERA5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2011—2019年影响安徽致暴江淮气旋气候概况、雨区、路径及环流场特征。结果表明,影响安徽致暴江淮气旋多发生于湖北、湖南等地,约占同期总气旋数的18.9%,年均2.8次;降水大值中心主要位于大别山南麓至皖南山区西南一带,高海拔山区尤其明显。根据斜旋转T模态主成分客观分析法,将影响安徽致暴江淮气旋主要划分为高压脊型(SP1型)、高空槽型(SP2型)、暖式切变型(SP3型);其中,SP1型致暴天气过程最多,占40%,SP2型次之,占36%,SP3型占20%。高压脊型(SP1型)江淮气旋一般偏南东移,安徽以西有一高压脊,高压脊东侧有显著的经向环流,中高层有明显干侵入过程,低层暖湿舌伸向皖南山区,暖湿不稳定层结的配置有利于皖南山区对流性强降水的产生;高空槽型(SP2型)江淮气旋一般向偏东方向移动,安徽中北部中高层为东北—西南向高空槽,低层表现为冷锋南侵,与南方暖湿气流汇合于安徽长江流域,导致雨区分布于安徽长江一线;暖式切变型(SP3型)江淮气旋一般偏北东移,低涡位于安徽以西,西南强盛的暖湿气流经大别山区向东北方输送,整层均为大湿区,低层有较强的辐合抬升,降水效率高,雨区主要分布于大别山区,属于暖区暴雨或强降水类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点分析对比热带夏季季节内振荡(Boreal Summer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BSISO)1987—1995年(P1),1996—2007年(P2)和2008—2017年(P3)三阶段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East Asian-Western North Pacific,EAWNP)5—9月BSISO年代际变化的季节内差异特征。结果表明,在P1和P3两阶段,5—7月EAWNP BSISO强度几乎相同,但P2中每个月均显著增强,表明5—7月EAWNP BSISO经历了P1—P2增强和P2—P3减弱的年代际变化。8月,EAWNP BSISO强度从P1到P3逐渐增强,P3阶段比P1有显著增强,孟加拉湾和东亚副热带区域的BSISO活动增强。和P1相比,南海地区BSISO活动在P2阶段异常活跃,在5—7月强度增强,并且北传显著。在P2阶段,负位相的太平洋年代际(Interdecadal Pacific Oscillation,IPO)对应的赤道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增暖,及Walker环流的增强为5—7月BSISO活动提供了水汽和对流发展的有利条件,而南海地区北传对流的叠加作用以及南海海温增暖进一步加强了BSISO的强度和北传。在P3阶段,8月孟加拉湾BSISO活动增强,除了热带印度洋一致增暖和太平洋ENSO型海温为BSISO活动提供水汽和对流发展的条件外,70°~90°E区域局地Hadley环流引起的上升运动也对BSISO的强度增强和北传有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秋季≥20.0mm 大—暴雨短期预报准确率,搞好预报服务,我们通过普查历史资料,摸索本地区秋季大—暴雨的天气规律。先普查历史天气图,寻找有利于本地区产生大—暴雨的环流形势、分型,确定大—暴雨的形势指标,各县站在此基础上找出单站指标。作预报时,地区台套上形势指标后给县站发讯号,然后县站套用本站指标。通过普查分析1960—1975年9月1日—10月15日○8时历史天气图(1974年未查,留作试报),初步归纳出产生大—暴雨的环流形势有“纬向”型和“东高西低”型两大  相似文献   

18.
吴珍  宗晓鸿 《山东气象》2008,28(3):66-67
目前在使用SL2—1型雨量传感器的自动气象站中,存在有明显降水时无降水量、无降水时有降水量以及雨量有明显偏差等异常现象,从传感器上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故障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国家气象中心的T63中期数值预报产品选取逻辑组合因子,建立苏州市梅雨期大—暴雨的预报方程,并使用了增长记忆法。经1996年7月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6—2020年6—7月长江流域735站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雨情信息对长江流域主要暴雨过程的区域性特征、天气系统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2016—2020年6—7月长江流域降水过程对流层中高层主要受加强西伸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高空低槽东移带来的梅雨锋影响,中低层主要影响系统是切变线、低涡、台风倒槽,边界层有一半的降水过程发生在暖区或受静止锋影响;(2)影响长江流域暴雨过程的主要天气形势分为纬向环流型、两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南亚高压)之间型、经向型和偏东气流型;(3)长江流域降水差异同副高脊线位置和夏季风北推进程以及短时强降水落区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