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9—1982年间,我们对南海东北部(112°30′—119°E,18°—23°N)水域进行了综合性考察。底栖生物调查分别在1979年6—7月、1981年12—1982年1月和1982年6—7月进行了三次取样。软体动物标本均由采泥和自制口径40cm的拖网获取。在这三次取样中,1982年的取样较为系统,其余两次样品比较零星,故以1982年为基础,并结合1981和1979年两次材料进行讨论。调查站位见图1。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依据1975—1984年南海北部断面调查资料,对南海溶解氧的年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海溶解氧大致具有3—4年的变化周期,而这种变化周期与El Ni(?)o的振荡周期相一致。还发现,南海溶解氧在El Ni(?)o年的表现为低氧,与低温、低盐等相应;而介于两次El Ni(?)o年之间则为高氧,与高温、高盐等相应。作者对这一反常现象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厄尔尼诺与南海台风活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厄尔尼诺(EL-Nino)与台风活动的关系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我们曾分析过1982—1983年厄尔尼诺出现期间南海台风活动的特点。这里试就近百年来厄尔尼诺与南海台风活动关系作一初步分析,希望能得到对南海台风长期预报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国家海洋局于1984年11月9日至12日在杭州召开了《南海中部海区重、磁、水深调查报告》评审会。全国六个系统21个单位的42名代表应邀到会审查。代表中有高研、高工六人。 “南海中部海区重、磁、水深调查”属国务院批准的重点课题“南海中部综合调查”的组成部分。海上测量于1983年4—5月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南海分局共同完成。资料整理、图件编绘及报告编写于1983年7月至1984年10月间的一年半时间内完成。提交了11幅基础图件和约7万字的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5.
南海中部海域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3年9月11日—1985年1月1日,国家海洋局在南海中部海域,即12°—19°30'N,111°—118°E,进行4个航次一周年的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调查。本文根据该调查的浮游动物分层垂直资料,在我国首次报道和分析深至4000m的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和总种类数的垂直分布规律,并研究浮游动物的种群垂直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1982—1983年期间的水文气象资料,分析指出埃尔-尼诺现象对浙北近海某些水文气象要素(如副高、台风、径流和海表面盐度等)的影响,得出与作者以往研究相吻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广东大鹏湾星虫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大鹏湾的星虫类(sipuncula)过去未曾报道。作者自1980—1983年进行了我国南海星虫类区系分类的调查采集。本文就1983年5月至6月在大鹏湾采集的标本共132个,初步鉴定为5种,分隶于4属。  相似文献   

8.
热带西太平洋水温对埃尔尼诺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蒲书箴  徐洪达 《海洋学报》1987,9(2):262-266
本文根据埃尔尼诺指数和南方涛动指数的时间变化曲线[1],确定了埃尔尼诺年(ElNino)、反埃尔尼诺(Anti-El Niño)年和平年。统计并分析了1967—1983年间,137°E断面(24°N—1°S)的水文调查资料[2]。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在埃尔尼诺年的分布与反埃尔尼诺年完全不同。自1967年以来的三个埃尔尼诺过程(1968—1969、1972—1973、1982—1983年)中,上述断面的深厚水体内(24°N—1°S,O—1200米),呈现为冷年的特征;而反埃尔尼诺年(1971、1974年)则是暖年。  相似文献   

9.
主要根据1992年8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香港理工大学合作进行的“南海环流试验”的调查资料,并引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982年7月、1985年8月在南海东北部的调查资料、黑潮合作调查(CSK)的资料,通过温、盐度分布特征的分析,并结合动力计算结果,指出夏季在南海东沙群岛北侧存在着一偏西向海流,它的流动路径与文献[5-7]中所说的南海黑潮分支的流动路径显著不同。对夏季南海海流的三维数值模拟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我所于1981年12月—1982年7月对南海东北部海区(112°30′—119°E,18°—23°N)进行了海洋综合调查(站位见图1),所获棘皮动物标本共计6615个,经初步鉴定为67种,分隶于5纲,12目,27科,48属,其中未定种及我国过去尚未报道过的新纪录有28种(这些种类有待于继续研究和今后专题论述)。本文仅阐述南海东北部海区棘皮动物的分布概况。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鹏湾的星虫类(Sipuncula)过去未曾报道。作者自1980—1983年进行了我国南海星虫类区系分类的调查采集。本文就1983年5月至6月在大鹏湾采集的标本共132个,初步鉴定为5种,分隶于4属。 一、裸体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图版Ⅰ,图1—2) 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1766,p.1078;Baird,1868,p.77;Selenka,1883—1884,p.92;1885,p.22;Ikeda,1904,p.31;Sato,1930,p.2;1935,p.  相似文献   

12.
张启文  王绍武 《海洋学报》1986,8(4):429-435
利用1949-1983年太平洋海温,分析了1982-1983年埃尔-尼诺过程,并与其他八次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副热带高压对埃尔-尼诺过程的反映,指出不同类型的埃尔-尼诺影响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台湾海峡中,北部棘皮动物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小梅 《台湾海峡》1991,10(2):127-132
本文根据1983年5月至1984年5月台湾海峡中、北部海洋综合调查资料,研究了该区棘皮动物的分布。结果表明,该区棘皮动物83种,初步鉴定到种的有61种;以亚热带种占优势,在组成上更接近于南海,与南海的共有种占62.7%;全区棘皮动物生物量6.18g/m~2,均较南海和东海的高;细颗粒沉积区中生物量较高,而粗颗粒沉积区种类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南海表层水温和海面热收支的年循环特征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本文利用30年逐月COADS资料得到的全年各月海洋气象诸要素气候平均资料,计算了各要素场和海面热收支4个分量年平均场和年振幅的空间分布;分析了南海表层水温和海面热量净收支在年循环中的关系;通过调和分析揭示了南海季节变化中年周期(1波)和半年周期(2波)信号的空间结构;从而初步解释了南海SST年循环中的增温、平衡和降温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1982~1983年、2008~2010年两时段对虎门口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与数量分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982~1983年检出浮游植物7门9纲20目42科100属,平均细胞密度24 500cells/L,生物量0.1176mg/L;2008~2010年检出7门10纲21目45科83属,平均细胞密度65 550/L,生物量0.1486mg/L。浮游植物可分为3个群落:河口半咸水性群落、淡水性群落和近岸广温低盐性群落。两时段的目、科、属群落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93、0.92和0.78,优势属为0.55。2008~2010年耐污、富营养化指标性藻类大量出现,一些水域可见超富营养和污染指示属。比较该水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的历史变化,分析变动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了处理海洋调查船出海调查所获得的大量水文观测数据,我们于1982年研制了海上水文观测数据微型机处理应用软件。此软件已于1983年用在我院PDP11/03微型机上,在RT—11操作系统支持下,分别对1982年四个航次的水文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南海与其邻近西太平洋SST年际变化的位相不连续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使用NCEP1°×1°周平均表层海温资料(1982-1994)对南海与其邻近西太平洋进行谐波分析,结果发现对于SST的年变化,南海与其邻近西太平洋海域位相连续;而对于准两年变化(QBO),南海与其邻近西太平洋海域位相不连续。并据E1Nino年与LaNina年对此现象的成因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南海北部近岸春季海雾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COADS(International Comprehensive Ocean-Atmosphere Data Set)资料对南海北部春季海雾的年际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春季南海北部的海雾多集中在近岸海区,远离岸线的海区海雾较少发生.南海北部近岸春季海雾日数偏多年份有4个(1969、1983、1986、1987年);雾日数偏少年份有5个(1971、1999-2002年).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海雾日数偏多、偏少年份的850hPa等压面上各要素分别进行合成分析.850hPa等压面上,华南沿海上空常年存在一个由南向北的暖平流.南海上空的空气湿度较大,在海雾日数偏多年份大气湿度减小,偏少年份湿度增大.南海上空850-1 000hPa等压面之间存在一股来自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在海雾日数偏多年份水汽输送增强,海雾日数偏少年份水汽输送减弱.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几个与能量场相关的物理因子场分析着手,力图找出环境能量场与北上进入黄、渤海地区的台风路径的对应关系。根据1971年—1982年的资料分析和1983年—1985年历史资料验证,以及1987年夏季实际预报检验,效果比较好。该方法与天气图形势分析预报法相比,直观性比较强,各物理因子的计算比较简单,便于在基层台站日常预报业务中使用。  相似文献   

20.
南海中部管水母类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茂 《海洋学报》1992,14(2):99-105
根据1983年9月,1984年4—5月,7—8月和12月4个航次采自南海中部0—200m水层的166份浮游动物定量样品,报道了南海中部管水母的种类、总个体数和优势种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并就其与环境的关系做了分析.着重讨论了近岸性生态类群的分布与近岸水的关系;大洋深水性生态类群的分布与底层水抬升的关系.认为,春季、夏季和秋季,影响调查区的近岸水源自爪哇海及巽它陆架;冬季,影响调查区的近岸水有广东近岸水和部分菲律宾近岸水.调查区西侧的次表层水终年有不同程度的涌升,属于大洋深水类群的北极单板水母在海区西侧终年可见.冬季和春季,除海区西侧外,北极单板水母在海区南部普遍出现,而在海区东北部,其在夏秋季仍有出现,但此时却完全消失,这正反映了冬春季海区南部底层低温水的抬升,以及进入海区东北部的西北太平洋次表层水的温度比南海中部相应水层偏高的特性的调查区的水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