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松嫩平原地下水流动模式的环境同位素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宗宇  刘君  杨湘奎  陈江  王莹  卫文 《地学前缘》2010,17(6):94-101
采用同位素水文学方法并结合传统水文地质方法,识别松嫩平原地下水流动模式。氢氧稳定同位素和地下水年龄分布表明该区地下水流动系统流动模式呈现出局部流、中间流和区域流系统。地下水中氚分布深度指示局部水流系统为现代水循环系统,以垂向运动为主要特征,循环深度一般小于50 m,山前区可达100m以下;区域流系统存在于深部承压含水层,以侧向水平径流为主要运动特征。松辽边界附近的环境同位素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别,指示天然状态下可视为零通量边界。同位素示踪剂也反映出嫩江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齐齐哈尔以北,江水补给地下水;在齐齐哈尔以南,地下水向嫩江排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在吉林省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调研工作中,发现具有饮疗价值的硅酸矿泉水数十处,可成为我国饮用矿泉水主要地区。一、硅酸饮用矿泉水分布及化学特征吉林省硅酸饮用矿泉水主要分布于东部长白山地及中部高平原,在大兴安岭山地及松辽坳陷盆地也有  相似文献   

3.
在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以和什托洛盖煤田乌尔禾三角洲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乌尔禾三角洲地下水系统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乌尔禾三角洲地下水系统位于研究区的东南部,北部以哈拉阿拉特山为界与白杨河谷地地下水系统通过峡口相连,西侧以成吉思汗山分水岭为界,南至克拉玛依市白碱滩一带,东侧以玛纳斯湖与艾里克湖的地表分水岭为界;三角洲大部分补给来源于河流或引水渠的渗漏,地下水主要以潜水蒸发和植物蒸腾形式排泄维持平衡;浅埋潜水为渗入—蒸发型循环,深埋潜水和承压水为渗入—径流型循环。  相似文献   

4.
松花江—辽河流域(简称松辽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地下水资源对维护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松辽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797.31×10~8m~3/a,地下水开发利用量为276.4×10~8m~3。松辽流域地下水面临着水资源局部短缺,局部水位持续下降,"三氮"污染加剧,以及湿地萎缩、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等资源、环境与生态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驱动因素分析,主要是气温升高导致水稻适宜区扩大,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耕地面积特别是水田面积大幅增加,造成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面源污染加剧;水库的大量修建加剧干旱缺水地区河道径流减少,地下水补给来源不足,造成地下水供水能力下降,地下水位下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水资源调查监测,开展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强化制度刚性约束;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进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松辽流域水资源现状与地下水开发利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辽流域是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的地区之一,1994~2001年整个流域的年均降水量为6052 13×108m3,水资源总量1931 11×108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668 81×108m3,地下水资源量637 16×108m3,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资源重复计算量374 86×108m3。松辽流域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和34%。基于流域水均衡的观点,从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水资源总量四个方面分析了松辽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其特点,并对1994~2001年流域供水、用水组成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给出水资源的时空展布规律与社会经济布局不相匹配、地下水在总供水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的结论,进一步对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水环境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系统研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地下水系统研究是正确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基础,也是区域地下水资源规划的重要依据。在对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和含水介质空间展布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区域地下水动力场、水文地球化学场和深井Packer系统所获得的不同深度的水位数据以及同位素资料,将白垩系地下水流系统概括为局部水流系统、中间水流系统和区域地下水流系统3种类型。以盆地中部的白于山地表分水岭为界,划分为南北2个地下水亚系统和5个分支系统,其中南部黄土高原地下水亚系统为典型的自流水盆地,而北部沙漠高原地下水亚系统则具有潜水盆地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我国北方岩溶地下水,多数是以泉域水资源系统为单元进行循环的,各岩溶地下水系统以规模大、系统结构复杂为典型特征。在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如何兼顾各开采水源地的开采量、井采与泉水流量问等关系,以避免出现水文地质环境问题,是多年来水文地质界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将水资源系统与供水系统相结合,采用优化技术建立了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评价管理模型,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多种开发方案,为类似地区的地下水评价与开发管理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8.
受深切河谷地貌控制,黔东北大部分地区岩溶地下水深埋且排泄于河谷岸边,以快速的管道裂隙流为主,给地下水资源勘探开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局部地区受蓄水构造控制形成勘探有利的地下水富集区。笔者基于地貌和蓄水构造将研究区岩溶地下水系统归纳总结为深切河谷型、向斜山地型、单斜夹层型和背斜槽谷型4类模式。深切河谷型岩溶地下水系统地下水水力坡度大,地下水以快速的管道流为主,排泄点低,开发利用方式建议直接在地下河出口或天窗中抽提地下水,经济效益明显地区可堵洞成库进行综合利用;向斜山地型岩溶地下水系统发育高位岩溶泉或地下河出口,排泄点高,适合直接引水利用;单斜夹层型岩溶地下水系统在岩性接触带出露一系列接触泉,排泄分散,开发利用方式建议直接利用或抽提岩溶泉水,受夹层隔水顶底板影响局部地区可钻井取水;背斜核部出露寒武系白云岩地层,导致背斜槽谷型岩溶地下水系统含水岩层均匀厚度大,分布大量非全排型岩溶泉,地下水开发适合抽提泉水或钻井抽取地下水。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5,(5)
在对哈密盆地含水介质空间展布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对地下水系统进行划分,有利用地下水研究和科学管理。将整个哈密盆地划为一级地下水系统,以盆地内的地表分水岭为界,划分为南北3个二级地下水系统和13个三级地下水亚系统,其中西北部七角井盆地地下水亚系统为典型的自流水盆地,而南部绿洲带地下水亚系统则具有一般潜水盆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对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1 125件地下水化学样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研究区不同循环深度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分布规律。总体上,盆地北区大致以安边—四十里梁—东胜梁地表分水岭为界,东侧地区的浅层、中层和深层地下水化学类型均以HCO3型水为主,地下水水平分带不典型;而分水岭以西的摩林河-盐海子地下水系统和都思兔河—盐池地下水系统中,包括浅层、中层和深层在内的各层地下水表现为沿地下水流向,向盆地北、西侧边界,水化学类型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规律。而盆地南区地下水分层径流明显,水化学类型复杂,总体上存在一个以定边—环县—合水—华池—吴旗—定边为中心的北部由北向南、东部由东向西、南部由西南向东北的水平分带。  相似文献   

11.
东北经济区地下水系统退化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景春  贾伟光  金洪涛 《地质与资源》2005,14(4):272-273,278
东北地区地下水系统的退化主要表现在区域性地下水水位下降和地下水系统自净能力的减弱,其环境效应主要表现在松辽平原西部荒漠化的加剧和东北中部经济带地下水水质的劣化及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含油气地层及其构造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简述了松辽盆地含油气地层的基本特征 ,研究了松辽盆地地层、断裂及其与油气的联系 ;分析了中、新生代西太平洋板块构造背景与松辽盆地的形成、演化关系 ;概述了松辽盆地六个二级构造单元的和两个断裂群的基本构造特征 ;讨论了断裂对油气储集运移的制约。研究表明 ,松辽盆地的烃源岩和含油气组合的形成和富集与西太平洋板块构造背景和拉张作用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昆明大板桥岩溶地下水系统污染边界及其防污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彭淑惠  王宇  黄成  李芹  王裕琴 《中国岩溶》2015,34(4):362-368
大板桥岩溶地下水系统是滇东断陷盆地区较典型的裸露—覆盖型岩溶地下水系统,文章中定义了岩溶地下水系统污染边界,进行了大板桥岩溶地下水系统分级,即大板桥裸露—覆盖型岩溶水一级系统及横山—龙泉寺裸露型子系统和大板桥—阿地村覆盖型子系统两个二级子系统,确定了大板桥岩溶地下水系统侧向边界、裸露区顶界、裸露型子系统与覆盖型子系统的边界及覆盖区顶界四种裸露—覆盖型岩溶地下水系统污染边界,并对边界防污性能进行了研究,认为裸露区顶界防污性能弱、裸露型子系统与覆盖型子系统的侧向边界防污性能较弱,覆盖区顶界防污性能强。   相似文献   

14.
大庆-哈尔滨地段地热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继昌  宋鹤彬  高鹏飞 《地球学报》1994,15(Z1):168-176
作者应用地下水系统理论,从古水文地质条件及现代地下水动力场特征入手,通过水文地球化学和环境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松辽盆地中段的地热及其赋存特征,认为盆地的大部分地区温梯度都较高,具有形成深部地热的条件,但只在上部具有较厚的含水层及断裂发育凹陷带中的局部地区,才能赋存可开采的地下热水资源。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是在印支运动末期至燕山运动早期形成的大型沉积盆地,其不仅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也是我国主要的地热资源潜力区。本文以大陆科学钻探松科二井为基础通过建立盆地热导率、生热率、孔隙度等物性柱,分析了盆地深部地温场特征,最后给出了松辽盆地坳陷层控型地热系统的形成机制。松辽盆地物性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层特征,按照垂向变化可分为4段,分别为盖层段、储层段、稳态热传导段和基底段。热导率随岩性、沉积时代的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体上随深度的变大逐渐增大,储层段表现出热导率的快速增长,而基底段则热导率差异性大;生热率在白垩系沉积层总体偏低,表现出“冷壳热幔”的热结构;孔隙度表现为从1800 m到2700 m的储层段快速下降趋势,地层储水能力逐渐变弱。松辽盆地地热系统具有坳陷层控的特点,中、晚侏罗世莫霍面隆起形成的热隆张导致了后期浅部的断陷-坳陷双重结构。在坳陷沉积阶段沉积了河湖相为主的砂、泥岩地层,后期随着地下水的循环补给及聚热作用,在白垩系姚家组、青山口组、泉头组中形成了以砂岩为主且空间上由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逐渐变薄的层控型地热系统。寻找高渗透热储层是松辽盆地地热探测的关键,本研究可以为盆地深部找热提供...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构造识别中多个断层不能同时识别倾向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断裂构造重力异常水平导数的分布特征实现的倾向成像技术,即断裂水平导数变化率较小的一侧指示断裂的倾向;由此可直接标识出断裂的特征,避免了以往该类方法复杂的运算。将这种技术应用到松辽盆地的实测重力异常的处理中,获得了松辽盆地的构造特征。松辽盆地东西两侧具有明显的重力异常差异,但已有的电法、地震资料难以揭示这种差异的原因。笔者以地震数据为约束,利用重力数据进行松辽盆地地层界面的反演,获得了莫霍面及以下的界面特征;认为松辽盆地重力异常差异的原因是松辽盆地莫霍面下方10 km存在一个界面,且由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造成该界面在松辽盆地发生了较大的起伏,从而呈现异常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晋西南峨嵋台塬的岩溶水系统及岩溶水资源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峨嵋台塬的地质结构和岩溶水补给的自然条件,提出:(1)峨嵋台塬岩溶水具独立的地下水系统特征,北边界为里望断裂,南边界为临猗断裂,西边界为沿黄河东岸延展的夹马口—小梁断裂,东边界为稷王山东麓泥页岩带和变质岩体;(2)岩溶水主要来自稷王山裸露区大气降水,少量排向河津—侯马盆地和运城盆地,大量沿临猗断裂带向黄河方向迳流排泄,排泄量不到东王岩溶泉流量的10%;(3)峨嵋台塬岩溶水潜力有限。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流系统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下水流系统理论的提出,推动了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发展。以Tóth经典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建立方法为基础,综述了基于Tóth方法的地下水流系统的模拟成果,分析了Tóth方法得出的水流模式与控制因素的关系,以及地下水流系统理论从概念到实际应用的发展。同时,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提出的地下水流系统通量上边界模拟方法也进行了系统论述,在物理模拟实验与数值模拟基础上,认为通量上边界分析方法是对Tóth方法的改进与完善,有利于对地下水流系统发育的物理机制理解;该方法能够更全面认识地下水流系统模式及其转化,定量出各影响因素对地下水流模式的控制关系。最后指出地下水流系统理论是当代水文地质学的核心概念框架,应该重视地下水流系统理论物理机制和数学模拟方法的研究,加强新技术方法的引入,拓宽其应用领域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9.
松辽平原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地学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松辽平原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正日趋恶化,就地学原因而论,新构造活动引起的长岭弧形隆起带即松辽分水岭的形成是最主要的地学因素,它的形成破坏了原属于一个由北向南流的统一完整的松辽水系格局,一分为二为松花江水系和辽河水系,使松辽平原中西部地区水资源逐渐减少,开始进入日趋消亡的进程,从而形成了该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前提条件.气候变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大大加快了松辽平原生态环境恶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