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凝结水会加剧石质文物的风化,以往确定凝结水量的实验设备布置复杂、监测范围有限,并且无法实时反映凝结状态,从而制约了对凝结水形成过程的认识以及对石质文物凝结水的有效防治。文章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开展凝结水形成规律研究,实现了对石窟壁面凝结水的大范围无损连续观测,并利用微波水分测试技术进行验证。针对一次降雨事件,对云冈石窟第...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裂隙岩体内凝结水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宜阳锦屏山为研究区,监测夏冬两季研究区不同方位裂隙岩体内不同孔深位置处的空气温湿度数据,并分析其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监测数据显示相对湿度多时段连续达到饱和状态。时间上,夏、冬两季各壁面裂隙岩体内均有凝结水形成,夏季比冬季更易形成凝结水,冬季夜晚较白天更易形成凝结水;空间上,研究区裂隙岩体内凝结水分布情况受温度、水分分布及运移传递规律影响,除东、南两壁受冬季西北风的影响,壁面高位置处受太阳辐射较强,部分汽态水向低位置处运移,使得高处凝结水分布范围比低处小。夏季岩体内部凝结水区域外边界在孔深20~50 cm,冬季约在100~200 cm。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白银市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春亮  刘文辉 《物探与化探》2012,36(6):1014-1019
对白银市区土壤中Cu、Pb、Zn、Cd、Hg的分布、存在形式和在水体中的含量进行分析,认为该区土壤、水体已受到Cu、Pb、Zn、Cd、Hg等重金属污染.按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白银市土壤中Cd的环境质量均未达到Ⅰ级标准,Ⅲ级、Ⅳ级污染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82.39%,污染比较严重;Hg、Pb、Zn、Cu的Ⅲ级及其以上污染区面积分别占研究区的7.35%、5.59%、14.67%、5.71%.通过2000年与2007年白银市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对比发现,Cu、Pb、Zn、Cd、Hg的污染增速明显,并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对Cu、Pb、Zn、Cd、Hg的成因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和重化工是主要污染源,其次为燃煤、生活垃圾及汽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4.
新疆孔雀河灌区面临地下水超采问题,科学认识区域地下水流系统的发育条件和演变特征,是优化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基础.通过构建第四系含水层三维地下水稳定流模型,利用流线追踪技术,模拟识别了孔雀河流域19702020年期间地下水流系统的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不同补给区和排泄区通过流线进行组合,在孔雀河周边形成了交错分布的地下水流系统,其空间分布格局随灌区地下水开采规模而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的拟天然状态,灌区主要发育自北向南的地下水流系统,其空间分布格局取决于水文地质参数和排泄要素,并可能存在1~4个以孔雀河为排泄带的流动系统.在有强烈地下水开采的现状条件下,灌区地下水流系统转变为从四周流向漏斗中心,截断了从孔雀河上游渗漏到中下游河道排泄的水流系统.近50 a来,以潜水蒸发为排泄方式的地下水流系统投影面积萎缩了29%,而以地下水开采为排泄方式的地下水流系统投影面积从零增加到研究区面积的40%.潜水蒸发对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灌区地下水开采应有所控制以保障潜水蒸发型地下水流系统的发育条件.  相似文献   

5.
基于湖南省汨罗市耕地区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发现范家园地区存在富硒土壤分布区面积达30.22 km2,其表层土壤中硒含量均值为0.43 mg/kg,垂向土壤剖面特征研究表明硒主要富集于表层.通过不同农作物样品分析发现,红薯及水稻富硒率最高,分别达到87.10%和81.63%.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在不同土地...  相似文献   

6.
陈蜀江  贾翔  黄铁成  陈孟禹 《冰川冻土》2015,37(6):1650-1659
冰-草生态交错带是陆地生态交错带的重要类型之一, 对其进行有效监测和研究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2004-2013年近10 a的MODIS10A1数据提取积雪日数, 结合DEM和Landsat影像研究提孜那甫河流域山区的冰-草生态交错带的时空格局及其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①近10 a 来交错带的平均面积为5 749 km2, 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7.83%. ②交错带分布由西南向东北偏移, 在东北坡、东坡分布较西坡和北坡多, 主要分布在海拔4 600~4 900 m的区域; 在坡度大于25°陡坡以上的区域分布较多. ③近10 a间冰-草生态交错带面积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总增长率为10.68%, 年均增长约66.78 km2; 其中2005年和2009年交错带面积较前一年有所明显下降, 而2007年交错带面积上升较为明显; 交错带面积与气温呈强正相关, 与降水呈弱负相关. ④近10 a交错带的平均海拔呈缓慢上升趋势, 2013年的交错带分布的平均海拔较2004年上升了45 m; 而近50 a来研究区高寒草甸带向上爬高了约100 m左右.  相似文献   

7.
含孔岩石加载过程的热辐射温度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博  刘善军 《岩土力学》2011,32(4):1013-1017
选择含圆孔岩石作为试样,利用单轴加载试验系统和红外热像仪,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手段,对模型受力及破裂过程的热辐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圆孔岩石在加载过程中压、拉应力呈对称分布,导致热像的升温和降温区对称分布,即压应力区升温,拉应力区降温,应力场与红外辐射温度场之间呈很好的对应关系。试件加载后期发生破裂,破裂的性质与红外辐射温度变化有密切关系,剪性破裂辐射温度升高,而张性破裂辐射温度无明显变化。试件最终呈剪性破裂,而该区域的带状升温是岩石破裂失稳的重要红外前兆。试验结果再次揭示,利用热成像技术可以监测岩石的应力与灾变现象。  相似文献   

8.
中国冰川面积随高程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宜清  罗毅  孙林  刘时银 《冰川冻土》2014,36(3):527-536
冰川面积随高程分布规律是冰川系统结构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根据中国第一次冰川编目数据集,将全国冰川划分为27个研究区域,基于SRTM-DEM数据,分别提取了各研究区分段高程所占面积,分析了冰川面积随高程的变化. 结果表明:各研究区冰川面积都随高程呈偏态分布. 依据统计理论,建立了冰川面积随高程分布的二阶高斯分布偏态回归模型,回归模型决定系数均大于0.97,相对误差较小. 根据偏态回归模型,计算出了冰川系统高度特征值,并分析了冰川面积分布的区域性差异. 该模型一方面可以表达冰川面积在中间高程的集中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描述冰川面积在两侧分布的差异性,并可以用来分析未来冰川的变化. 偏态分布模型能很好地描述中国冰川面积随高程分布规律,为冰川系统结构的研究和冰川区域分布差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石家庄城区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分布情况,基于石家庄市的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构建了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水文地质条件、水动力条件、水化学条件、环境地质条件和先决条件;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综合权重,并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划分了石家庄城区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源热泵开发利用适宜区分布在靠近滹沱河地区,面积约为19.74 km2,占全区面积的5.85%;较适宜区分布于研究区大部分,面积约为251.22 km2,占全区面积的74.40%;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及东部地下水超采漏斗区,面积约为66.71 km2,占全区面积的19.75%。石家庄市除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及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地区不适宜作为地下水源热泵开发的地区外,大部分地区较适合利用地下水源热泵技术。  相似文献   

10.
罗布泊北部地区凝结水对地下水补给作用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含盐量较高的罗布泊北部凹地,采用称重法进行了凝结水的野外监测.利用凝结水的观测资料,基于HYDRUS_1D软件,建立了一维饱和―非饱和模型来模拟预测凝结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试筒质量多为减少,仅有3个时段试筒质量增加,表明在这3个时段有凝结水生成;凝结水对包气带的补给量占包气带水分总收入的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