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系统科学发展方向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从人类面临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地球系统的全球化和地球系统科学与传统地球科学三个方面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提出的背景;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地球系统科学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详细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的概念与研究方法,主要内容有研究思路、基本概念、地球系统过程、全球一区域信息获取、海量信息处理和分析及系统模型等;第三构建了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系统的连续动态系统、离散动态系统、地球系统的随机性、地球系统的自组织和地球系统的简单巨系统与复杂巨系统;然后重点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子系统与各圈层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型与效应;第四,概述了地球系统的数字表达——数字地球和地球系统科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最后,简述了中国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方向和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首先从人类面临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地球系统的全球化和地球系统科学与传统地球科学三个方面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提出的背景;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地球系统科学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详细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的概念与研究方法,主要内容有研究思路、基本概念、地球系统过程、全球-区域信息获取、海量信息处理和分析及系统模型等;第三构建了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系统的连续动态系统、离散动态系统、地球系统的随机性、地球系统的自组织和地球系统的简单巨系统与复杂巨系统;然后重点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子系统与各圈层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型与效应;第四,概述了地球系统的数字表达---数字地球和地球系统科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最后,简述了中国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方向和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倪集众  项仁杰 《地球化学》1996,25(1):101-104
发展我国地球化学学科之管见倪集众,项仁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北京100037)地球化学学科对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解决重大科学问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涉及了当代科学的五大问...  相似文献   

4.
王训练  沈阳 《地质论评》2020,66(4):829-835
地球科学研究已进入地球系统科学时代,地球系统科学逐渐成为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重要的指导思想。本文论述了古生物资料在地质学诞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地球系统科学时代古生物资源调查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目前区域地质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对我国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加强古生物资源调查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开展地球系统研究战略概念模型的讨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自20世纪末以来,地球科学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地球系统科学理念逐渐成为引领新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方向。世界各国在制定其地球科学战略时,均基于各自掌握的科学资源和实际需求,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的优势在于区域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需求和机遇。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概念模型。在这一框架内,我国可以在两方面选择研究范例,并为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一是在地球系统物质、能量循环中关注我国具自然条件优势的关键环节;二是强化区域集成研究。同时,还需要加强地球系统观测和模拟的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6.
《地球科学进展》1994,9(6):16-22
在综合分析国际地球科学前沿、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我国所处地域自然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九五”及21世纪初我国地球科学基础研究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发展领域和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球化学信息是最直接的找矿信息,全国化探扫面所形成的化探信息元数据和技术方法,是我国地质工作者对全球地质科学和地学数据库建设的一个重大贡献.建立在全国物、化探扫面资料基础上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理论方法,近年来在地球化学信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会谋求可持续发展意愿的加强,突出系统科学的服务和规范已成为我国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战略要求,并且成为引领新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方向。建立在地球探针等技术基础之上的系统科学,必将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从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研究寻求解决办法。由此提出了地球系统和地球系统科学的概念。通过自由性、统计性、组合性的研究,研究自然界中的秩序与和谐,通过体系的完全性、参数性、层次性的研究,揭示不同空间的物质组成,解释不同结构的物性参数,通过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信息的研究,探索开发矿物原料、资源估算、水文生态、污染治理、矿山监测。  相似文献   

9.
序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地球科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宏观和微观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伴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地球科学正向超宏观和超微观的两个方向发展:行星地球科学和纳米地球科学.纳米地球科学指以纳米科学与地球科学为依托,以纳米技术与地学工具为手段,以地球物质为研究对象,对地球各圈层中纳米微粒和孔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地学现象和过程中纳米尺度信息以及成因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0.
国际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介绍了国际主要地学机构(NASA、USGS、NOAA、NERC、BGS)、主要组织(ICSU、EU、OECD、UNESCO)、国际主要基金机构(NSF、ESF)21世纪初10~20年有关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战略的目标、研究计划、主要研究内容与优先研究领域。这些机构与组织的地学与资源环境科学发展战略,反映了国际上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对把握国际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发展方向、明确我国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依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分析了过去20年国际地学(geosciences)、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ec ology)领域著名科学家的国别和机构分布状况,分析了国际地学、环境/生态学过去10年成果产出最多、论文被引频次最多、篇均被引频次最高的前10个研究机构,反映了过去10年国际地学、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影响力。最后,简要分析了国际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的优先研究领域与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ESI是国际著名的学术信息机构ISI建设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计量分析数据库。在介绍ESI功能的基础上,利用ESI中10年来中国地球科学论文被引情况对国家评价、研究机构评价、科学家评价、期刊评价、论文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发表论文数量看,中国已经进入地学大国的行列,但与地学强国还相距甚远。地学科学家应该在提高论文质量、提升论文引用率方面更加努力,为我国乃至世界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地球科学进展》(双月刊)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性刊物。主要评述国内外地球科学研究进展,介绍全球变化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综合性跨学科重大研究领域发展态势,报道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最新信息,推动高新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报道国家地球科学科技攻关项目和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内容、进展与重要成果,促进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选题意向,宣传地球科…  相似文献   

13.
孙枢 《地球科学进展》2003,18(3):334-337
地球科学的科技活动产生地球数据,地球数据又是形成地球科学假说、模式和理论的根据。同时,当代人类活动包括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日常生活和军事活动等,越来越多地需要地球信息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14.
《地球科学进展》(双月刊 )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评述国内外地球科学研究进展 ,介绍全球变化研究、可持续发展等综合性跨学科重大研究领域发展态势 ,报道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最新信息 ,推动高新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报道国家地球科学科技攻关项目、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内容、进展与重要成果 ,促进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选题意向 ,宣…  相似文献   

15.
较为详尽分析了地球系统科学的由来与发展、我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明了我国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从而提出8个战略重点:区域气候环境系统变化与适应;水系统、水循环与水安全;生态系统与全球碳循环;人类活动与地球表层系统;地球内部动力学与地球系统演化;地球灾变事件与生命过程;地球观测系统与地球系统模拟以及耦合过程动力学、响应动力学、适应和预测理论。  相似文献   

16.
近期召开的以"全球构造与固体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143次学术讨论会上,我国科学家从固体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研究现状出发,通过大跨度的学科交叉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了我国固体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的发展机会和科学选择,对促进我国地球科学向纵深层次的发展将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期召开的以"全球构造与固体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143次学术讨论会上,我国科学家从固体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研究现状出发,通过大跨度的学科交叉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了我国固体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的发展机会和科学选择,对促进我国地球科学向纵深层次的发展将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5年中国地球科学领域发展态势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薇薇  王鑫  史静  王欢  王婧皎  李娜 《地质学报》2018,92(12):2582-2588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CSCD数据库收录的2013~2017年地球科学领域文献为数据源,从发文量趋势、学科分布、期刊分布、核心机构及作者、研究热点、基金支持情况几个方面统计分析了近5年来国内地球科学领域的发展态势,为今后进一步把握地球科学领域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实施概况及其取心钻进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钻探是为包括构造运动、气候变迁、火山喷发、地震机理、陨星撞击等基础地学研究领域,提取地球深部信息、建立地下长期观测网络的科学工程。开展科学钻探,不仅将促进我国地学基础理论研究走向国际前沿,实现从地质大国向地质强国的转变,还具有拉动我国钻探工程整体进步,提高其技术、学术水平和国际地位的工程技术意义。在通过科学钻探获取的地下信息中,岩心是直接反映地球演变历史的实物资料,也是最为地质学家所重视的研究资料。我国自2001年启动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以来,素以全过程连续钻取岩心和对岩心的高质量要求著称于世。本文概略介绍了我国已成功实施的4项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着重介绍了在工程中形成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钻探取心钻进技术体系:井底动力取心钻进系统、大口径长回次钻程取心钻进系统、极复杂地层原状取心钻进系统,以及各类岩心的无损出管方法,介绍了各钻进系统在工程应用中取得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20.
胡云锋  戴塔根 《湖南地质》1999,18(4):275-278
本文介绍了耗散结构理论、分形理论和混沌理论等非线性科学在地球科学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非线性科学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将非线性科学引入地球科学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