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围海建设对天津近海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FVCOM三维水动力模型研究了围填海建设对天津近海海域水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近岸海域的围填建设,围填造陆对天津近海海域的潮流场有一定的影响,围填建设区北部和南部区域流速增大,右侧区域流速减小,流速变化在-30~20cm/s之间,平均变化率为30.4%,流向变化在-50°~40°之间;余流场变化幅度较大,在1~17.9cm/s之间。  相似文献   

2.
随着沿海地区大量人口的涌入,国内外沿海各地纷纷兴起围海造陆的热潮。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在解决用地不足的同时也给近海海洋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分别从围填海对近海海域地形地貌、水动力环境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阐述围填海工程对近海海洋环境影响,并重点分析数值模拟在海洋水动力环境影响分析中的发展应用。最后根据围填海工程对近海海洋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趋势,提出围填海工程对近海海洋环境影响研究的建议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未来应系统的研究大规模围填海工程对近海海域的长期影响,考虑多项因素,全方位地论述研究的方法,以便于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相似文献   

3.
未来大规模海岸工程对渤海湾潮动力环境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VCOM海洋数值模型,建立渤海湾,尤其针对天津近海的水动力和水交换模型,经潮汐和潮流实测资料验证,模拟结果可信。通过模拟,研究了海岸工程对渤海湾内潮动力环境和水交换能力的影响,模拟显示,未来海岸工程建设后,天津近海最大局部海域流速变化可达0.25 m/s,纳潮量减少3.2×10~8m~3。水体半交换周期延长10天,建议在未来的海岸工程建设时,事先考虑其对水动力环境和水体交换能力的影响,避免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近海海域水流、悬沙运动规律,运用基于COHERENS发展的水动力悬沙模型COHERENS-SED,结合当地一般波浪条件,模拟了青岛近海悬浮泥沙输运情况,并验证及分析了水动力环境及悬沙输运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在波流合作用下,近岸掀沙明显,大潮期间该海域近岸悬沙浓度值最高可达50mg/L。  相似文献   

5.
1941年11月19日下午5时,德国袭击舰“卢兹”号在西澳大利亚近海首先发现了盟军澳大利亚颇负盛名的巡洋舰“悉尼号”。德国舰长道麦知道“悉尼”号主炮射程在20公里以上,全舰火力十分强大,自己舰远远不是对手,正在进退两难之时,道麦突然心生一计。他命令信号兵将德国国旗换成中立国挪威国旗,还命令报务员发出伪造信号,迷惑“悉尼”号。鬼计多端的道麦还佯装起火。到了下  相似文献   

6.
周福田 《海洋工程》2000,18(3):63-66
河口水动力因素复杂,涨潮急流造成施工困难,引发断桩事故,应该引起工程界的足够重视,本文进行了流速实测资料分析和基桩动力特性的计算,得出的结论,可供有关河口及近海工程建设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水淡化的未来海洋世界:“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简称908专项)首次查清了我国近海海水资源潜力及开发利用状况。结果显示,我国近90%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您对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如何看待?  相似文献   

8.
低氧/缺氧已成为严重威胁河口/近海与陆架浅海生态系统安全的要素之一。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大量耗氧与水体分层限制表、底层水体交换是河口/近海低氧/缺氧问题的直接原因;而河口/近海和陆架海的各种物理过程控制了营养盐和有机质输运、水体层化,成为导致低氧/缺氧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先讨论了近几年来国内外主要大河河口/近海和陆架浅海低氧现象发生的物理机制:径流冲淡水、潮汐、风、环流对低氧的影响,以及低氧对海-气大尺度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响应等。再以长江口为例,重点分析了水动力过程对长江口夏季底层低氧的具体影响,同时对溶解氧统计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工作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对长江口外海夏季底层低氧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根据最近俄国莫斯科采矿研究所近海和深海采矿研究实验室的海洋学调查,可以得知,在深度5000米处某些大洋海底区域,存在着以间距小于100~300米的“黑烟筒”群为特征的火山构造地形。这些所谓的“黑烟筒”即是火山锥。一个“黑烟筒”可提供200~500立方米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近海环境自动监测技术发展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对近海环境自动监测技术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在这种需求的拉动促进下,90年代国外近海环境自动监测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在海洋动力要素同步观测方面、悬浮泥沙综合测最方面、海洋污染连续监测方面,都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新进展。我国科技人员在“863”计划中,也丌展了一系列的近海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研究工作,显著地缩小了我国在这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夏季福建近海台风风暴潮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金电  郭小钢  黄奖 《台湾海峡》2011,30(4):473-482
根据2006年夏季福建沿岸4个海洋观测站和福建近海5个潜标水位观测站的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了在4个热带气旋影响下的福建近海风暴潮特征.结果表明:福建沿岸海域的台风风暴潮大小不完全取决于台风强弱,与大风半径关系密切.若台风大风区覆盖整个台湾海峡,福建沿岸海域增水都较大,比如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大风区较大,由其引起厦门海洋观测站的最大增水高度达114em.0608号超强台风“桑美”和0609号强热带风暴“宝霞”双台风的大风区都比较小,由其引起的各测站增水相对也较小,增水高度最大的厦门海洋观测站只有52em.比较福建近海潜标水位观测站及其附近的海洋观测站采用11点(11h)滑动平均后的最大增水可知,福建近海潜标观测站台风增水高度(22~46cm)比沿岸海洋观测站的台风增水高度(62—73em)小40%左右.这表明台风增水有个向岸堆积的过程,即测站离岸越远,台风增水高度就越小.位于热带气旋(0605号台风“格关”)行进路径右侧的测站增水较大(平潭海洋观测站极值增水高度为49em,崇武海洋观测站极值增水高度为55em),位于热带风暴行进路径左侧的测站增水较小(东山海洋观测站极值增水高度为45cm).通过对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引起的各测站增水滤除高频振荡后,福建沿岸海洋观测站最大增水高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崇武站(74orfl)、平潭站(73em)、厦门站(68om)、东山站(62cm),可见距离热带风暴中心越近(距离热带风暴中心从近到远依次为平潭、崇武、厦门、东山海洋观测站),增水高度越大,反之,增水高度越小.台湾海峡地形和福建沿岸海域地形容易出现双(多)增水峰现象.通过对各测站台风增水时间序列进行最大熵谱分析可知,热带气旋容易引起福建沿岸和近海各测站台风增水出现周期为12.0h的振荡.  相似文献   

12.
浙江海洋经济飞速发展,突显了研究沿海地区台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重要性.本研究采用无结构三角形网格有限体积海洋数值模型,模拟了宁波近海台风暴潮可能最大增水.首先选取0407号强台风“蒲公英”的增水过程进行宁波近海可能最大增水的后报分析,其结果与东海的4个地面台站水位资料相比显示后报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75 m,平均相对误差为1.32%.然后,利用该模式对1997 ~ 2012年期间影响宁波近海的15个典型台风进行了台风暴潮可能最大增水的后报,误差统计显示后报的水位平均绝对误差为0.160 m,相对误差为2.95%.最后,通过引入风暴潮集合预报技术,利用假想台风进行了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宁波近海台风暴潮的可能最高水位为7.735 m.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宁波近海重点工程海域的风险评估与区划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面向我国海洋工程与技术的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学科前沿,服务于港口工程、近海工程、海洋工程,围绕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的综合性开放实验平台。该实验室的依托学科为中国海洋大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2007年11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目前,实验室拥有教授12人,副教授8人,教授级高工1人,高级工程师2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所提出的“近海防御”的海防战略思想;以“精干”、“顶用”为目标的海军建设思想;以“搁置主权,共同开发”为内容的处理海洋争端的思想,构成了其海洋防卫思想的主要内容。近海防御战略所包括的长期防御、积极防御、区域防御、纵深防御相  相似文献   

15.
挪威曾拥有世界最大旅游船1992年开始动工兴建的“凤凰世界城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旅游船,它将是“挪威号”、“伊丽莎白二世号”和“海洋君主号”三艘巨大游船加起来那么大。这艘海上巨轮由挪威船王克那特克劳  相似文献   

16.
曹欣中 《海洋科学》1983,7(2):36-38
本文根据1980年7月浙江近海(27°30′29°30′N,123°30′E)的调查资料,初步分析了影响营养盐分布的主要水动力因子。 一、浙江近海营养盐分布 图1表示表层活性硅酸盐(虚线,单位μg.atomsi/L)分布。由图可见,其分布近似一舌状,与表层盐度分布(实线,单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滨海湿地是近海生物重要栖息繁殖地和鸟类迁徙中转站,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的生态服务功能,是支持人类长期经济繁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研究选取珠海填海区,对围堰假设拆除情况下的区域水文动力条件改善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假设部分围堰拆除后,纳潮面积和纳潮量增大,导致潮汐通道流速变大,距离口门越近流速变化越大。项目附近潮汐通道深槽内最小幅度为-100 m/s,东大堤口门增大幅度最大为57 cm/s。围堰拆除对附近东大堤内侧区域范围海域水动力影响较大,东大堤外侧7 m范围内的水动力条件也得到较大改善;围堰拆除打通潮汐通道恢复滨海湿地约279 hm2,水动力环境改善对于增大东大堤内侧咸淡水交汇湿地生境具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中国近海高分辨率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海洋模式和"两洋一海"海洋-大气耦合预报系统,构建了由区域到近海的降尺度预报框架,建立了东中国海水动力短期预报系统.预报系统采用后报-预报循环计算方式运行,可以合理避免误差累积.结合多源观测海表面温度和海表面高度资料,评估了...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围填海对连云港海区海洋动力环境的影响,通过分析连云港海洋站的实测数据,给出了连云港近海的水动力特征;基于ADCIRC建立了渤黄海的潮汐和风暴潮模型,利用海洋站的潮位资料和增减水资料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模拟了填海前和填海后的潮位,分析了不同情况下潮汐的变化;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围填海对可能最大风暴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围填海引起了分潮振幅的变大,尤其是M2分潮,最大增幅能达到5.5 cm;围填海对风暴潮增减水有一定影响,距离填海区越近影响越大,徐圩港区周边可能最大增水极值变化范围为-27~18 cm。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海异常海温数值预报模式研究Ⅰ.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本文从近海异常海温的定义和形成机制出发,在原有的海表温度数值预报模式的基础上,考虑了上层海洋对强天气强迫的动力响应和浅海效应,前者包括卷入和卷出、冷水抽吸和暖水辐聚,后者包括潮混合和浅海对短波吸收之影响,从而建立了一个以混合层的温、流、深度为变量的中国近海异常海温数值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