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湘西花垣铅锌矿田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与雪峰(江南)造山带的过渡区,湘西-鄂西成矿带的中部。矿床呈北北东向展布,由北往南依次为杨家寨、大脑坡、李梅、土地坪、清水塘等共11个矿床。矿田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下统杷榔组含钙质、粉砂质页岩,清虚洞组白云岩(上段)和灰岩(下段);中统高台组泥质白云岩;中上统娄山关群砂屑白云岩。研究区构造以呈北东向的三条深大断裂为主(花垣-张家界断裂带、两河-长乐断裂带及麻栗场断裂带),具明显的控岩控相控矿作用(彭国忠,1986)。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北部地区以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四段-五段的大套膏岩层为分割层,将其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上构造层断裂以膏岩层作为主滑脱层,上、下构造层断裂均终止于膏岩层。区内东部构造运动最为强烈,断裂非常发育。中部地区上构造层断裂相对发育,下构造层不发育。西部受构造运动影响最小,断裂不发育。断裂样式主要表现为"Y"或反"Y"字型组合、"树枝状"、平行及对冲断裂等。三叠系主要在平昌-达州-宣汉一带发育北东-南西向断裂,通江以东地区以北西-南东走向为主,中部平昌-龙岗一带受力复杂,断裂走向较不规律,元坝地区发育有南北走向断裂,往西断裂逐渐不发育。全区可划分为7大构造带,其中米仓山前缘褶皱构造带包含了西部九龙山背斜和东部通南巴构造; 川北凹陷构造带仅在上构造层有少量断裂发育; 川北平缓构造带上构造层发育大量中小型断裂; 大巴山前陆盆地构造带属于断褶发育的凹陷带; 川东高陡构造带构造变形强烈,上构造层多发育披覆背斜及较陡断背斜,下构造层发育断背斜并伴有断堑、断垒特征。该地区下构造层断裂发育开始于印支早期构造运动,印支中后期断裂活动进一步加强; 上构造层断裂发育始于印支中后期构造运动,盆地北部整体开始抬升使雷口坡组顶部遭受剥蚀; 燕山期上、下构造层断裂进一步发育,山前褶皱构造带挤压变形强烈,构造格局基本定型,喜马拉雅山期运动对研究区构造具有叠加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3.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地台-黔南台陷-望谟北西向构造变形区的牛角寨背斜,区内以褶皱、断裂构造为主,导致层间滑脱,挤压破碎,为成矿提供了构造控制条件,矿床成因类型为微细粒侵染型低温热液矿床。共圈定6个金矿体,褶皱、断裂发育地段,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与三叠系下统罗楼组接触部位、三叠系中统新苑组第一段与三叠系下统罗楼组接触部位是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研究对以后的地质勘查具有很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正>金宝山铂钯矿床是一超大型铜镍硫铂钯矿床,位于弥渡县德苴镇,地理坐标北纬25°00′24″,东经100°45′45″。地处哀牢山构造带北东侧北北西向构造带中。矿区出露地层由老到新分别为下泥盆统康廊组(S1-2k),以灰岩、泥灰岩、白云岩、长石砂岩为主;上三叠统云南驿组(T3y),中部以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为主,顶部以泥质板岩夹砂质、粉砂质板岩为主;上新统三营组(N2s),以砾岩、砂岩、角砾状  相似文献   

5.
塔河1号三叠系油气藏特征及成藏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东  王玲  张星海 《新疆地质》2003,21(2):240-242
塔河油田1号区块中三叠系油气藏位于阿克库勒凸起南部艾协克南-桑塔木盐边构造带,处于石炭纪盐体的北部边缘. 1 油气藏特征 圈闭特征 该区块属桑塔木1号构造,总体为一NE向低幅度背斜构造,长12 km,宽2.5 km.该构造圈闭层位多,两侧断裂发育,三叠系局部构造主要发育在中(T-Ⅱ)、下(T-Ⅲ)油组,下油组为NE向长轴低幅牵引背斜,两翼基本对称并发育断裂,顶部埋深约4 530 m;中油组为东西两个高点的NE向长轴低幅背斜,特征与下油组相似.桑塔木1号构造发育两组断裂,第一组断裂为沿构造南翼的NEE向延伸的南倾正断层(图1中F1),断开侏罗系、三叠系、…  相似文献   

6.
1 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木里-盐源推覆构造的前缘冲断带上,属石棉-里庄韧性剪切带南端。出露地层为呈北北西向分布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上震旦统灯影组和观音岩组,以及中下泥盆统。地层倾向南西、倾角较陡,沿层间有蚀变辉绿岩侵入。龙马溪组与灯影组呈断层接触(菜子地断裂),而东侧的中下泥盆统与上震旦统接触为大沟断裂,派生的构造破碎带及层间剥离构造成组发育。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贞丰县皂凡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皂凡山金矿床水银洞超大型金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含矿地层上二叠统龙潭组三段、长兴组、大隆组、下三叠统夜郎组一段,矿床位于灰家堡背斜轴线南西西向向北西西向转折端地段,是多期构造叠加复合的结果。矿体分为层控型和断裂性两种类型,层控型矿体赋存于龙潭组不纯碳酸盐岩和构造蚀变体(Sbt)中,主要矿体产于龙潭组中上部,矿体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走向上呈波状起伏向东倾没、空间上具有多个矿体上下重叠特点,断裂型矿体赋存于龙潭组三段、长兴组、大隆纽、夜郎组一段中近东西向隐伏断裂破碎带中。矿体产出部位受构造、蚀变、岩性多重控制,有分枝复合现象,断裂带矿化不均匀,有无矿地段和厚大矿体出现。构造蚀变体(Sbt)是矿区内导矿通道和容矿空间,近核部的东西向缓倾斜逆断裂(隐伏断裂)是含矿热液向上运移的通道或就矿场所,都具有良好的找矿远景。同时灰家堡背斜向东倾伏地段(纳秧以东)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案。  相似文献   

8.
<正>浩尧尔忽洞金矿位于华北陆台北缘西段中元古界白云鄂博裂谷带西段。区内出露地层有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尖山组、哈拉霍疙特组和比鲁特组,其中比鲁特组第二岩段为主要的赋矿地层。区内主要构造为浩尧尔忽洞向斜,其核部为比鲁特组,两翼分别为尖山组和哈拉霍疙特组,矿床产于NE向展布的向斜南翼。断裂构造主要为一条左行的脆韧性剪切带和一条近NE向展布的平移断层。整个剪切带由一系列呈近EW向到NE向分布的近似平行的挤压破碎带和片理化带构成,是最重要的导矿和容  相似文献   

9.
紫金山地区存在数条长数百米、宽几十米的金多金属矿化带。近南北向或北北西向构造破碎带为成矿物质的堆积提供空间条件,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碳酸盐岩为成矿流体的沉淀提供岩性条件。紫金山金多金属矿化区及外围具有进一步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运用钻探资料及相关分析数据,从地层、构造、沉积相、氧化作用和物质来源等方面,综合探讨塔木素铀矿床的控制因素和成因机制。结果表明:该矿床铀矿体主要产于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上段,地层具泥-砂-泥结构,矿体的发育与北东向展布的单斜构造密切相关,铀矿体的空间展布受控于单斜构造上呈NE向展布的F1、F2断裂构造,同时受控于有利的岩相带及东西向发育的层间氧化带。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塔木素矿床成因为早期原生沉积-层间氧化叠加热液改造。  相似文献   

11.
陕西平利县朱家院鹰嘴岩铌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海明  方景玲  樊莉  王军 《地质论评》2016,62(S1):413-414
陕西平利县朱家院鹰嘴岩铌矿矿区位于平利县东南方向,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相多变,岩浆活动频繁。区内地层属秦岭区岚皋—竹溪分区的紫阳—平利小区,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主要出露地层为元古界郧西群、耀岭河群以及下古生界寒武—志留系的一套深—浅变质的火山碎屑岩、泥质碎屑岩建造。矿区主体属于平利复背斜。褶皱轴呈NW-SE向,背斜核部在轿顶山一带,核部地层为震旦系下统郧西群下亚群,两翼依次出露震旦系下统郧西群上亚群、震旦系下统耀岭河群、寒武-奥陶系洞河群、下志留统梅子垭组及中志留统竹溪群。翼部地层较陡,倾角42°~70°,并发育次级倒转背向斜。区内断裂较为发育,以近东西向区域性断裂及其旁侧众多的北西-南东向次级断裂构成了区内构造的基本格架。岩浆岩主要分布于红春坝—曾家坝断裂两侧及南部广大地区,以早古生代的超基性、基性及酸性岩为主,次为碱性岩浆岩。区内基性次火山岩—辉石玢岩和碱性次火山—碱性粗面岩广泛出露,沿碱性粗面岩中的断裂带及碱性粗面岩和辉石玢岩接触带常见硅化蚀变和黄铁矿化,辉石玢岩和碱性粗面岩接触部位常出现碳酸岩脉和煌斑岩脉。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凸起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凸起属于残余古凸起,东西分离阜康与吉木萨尔凹陷,南北分割沙帐断褶带与阜康断裂带,构造位置特殊; 其形成演化经历晚海西、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4次大的构造运动,整体表现为东北断隆,向西倾没,围绕凸起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断裂系统; 深层石炭系-三叠系断裂发育(逆断裂),浅层侏罗系-白垩系主体继承(正断裂),具有形成早,结束晚的特点。受东西、东北向断裂切割,北三台凸起呈现两个凸起构造带、两个斜坡构造带和6个断裂构造带组合特征。中晚燕山期,收博格达山前凹陷转化成增生楔向北逆冲,构造载荷增大,影响北三台北断裂大幅度逆冲,导致北三台凸起强烈隆升并最终定型。自二叠纪-侏罗纪凸起核部向北迁移,地层由阜康凹陷向凸起方向上超,逐层减薄。在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下,由侏罗纪早期开始,凸起核部逐渐迁移至北三台。在其构造演化过程中与二叠系主力烃源岩层形成与烃演化匹配的良好关系,一直是阜康凹陷生成油气的汇聚方向,在凸起构造不断抬升,高部位地层遭受剥蚀,油气藏遭受破坏的同时,油气仍然向其不断补充,油气供给较为充足,保障了凸起带、断裂带、斜坡区各构造的油气充注,构造低部位的鼻凸带、断裂带下盘、斜坡区三叠系与中下侏罗统保存完整的部位,早期形成的油气藏仍能够得到良好保存; 形成围绕北三台凸起"秃顶"的复式油气聚集,并以中小型规模油气藏为主,油气藏按局部构造带有规律展布; 斜坡区侏罗-三叠与深层二叠-石炭系应是主要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3.
研究区位于扬子准地台黔西北台隆六盘水断陷,威宁北西向构造变形区北段.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自东向西主要褶皱有北北西向的百兴向斜、堕却背斜、白泥滥坝向斜和北西向的威水背斜、沟木底向斜、布坑底背斜,锰矿层产出于前述各褶皱构造之翼部.锰矿产于中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之下,茅口组顶部的含锰岩系中,锰矿层与硅质岩和含锰灰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花仁忠  杨正学  田云 《云南地质》2014,(1):36-39,50
新民铁矿位于北北西—南南东向雪龙山—桥后断裂(弥沙河断裂)东侧之云岭褶皱束三级构造单元中,赋矿层位为中三叠统上兰组下亚段泥质灰岩.地层、构造控矿,为沉积—后期改造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15.
长江铀矿田位于广东仁化县,是中国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硬岩型铀矿田。铀矿田内发育北北西(近南北)向含矿构造和北东东向棉花坑断裂及北西西向油洞断裂。棉花坑断裂、油洞断裂与铀成矿的关系涉及到矿田控矿构造格局构建和进一步找矿预测等关键问题。通过精细野外地质调查,重点研究棉花坑断裂、油洞断裂与北北西(近南北)向含矿断裂的相互关系,特别是断裂构造发育的特点和相互配套关系,取得如下认识:棉花坑断裂为脆性断裂破碎带,以未胶结的含有磨圆的花岗岩角砾的构造角砾岩和断层泥为特征,线性构造和负地貌特征明显,属于成矿后压扭性断裂,断错铀矿体和铀矿化带,但位移不大;油洞断裂为脆性破碎带,具有线性构造和负地貌特征,为北北西(近南北)向控矿构造的伴生张扭性断裂,并局部被其后的基性岩脉充填,它不是高级序控矿断裂,仅仅起局部含矿构造作用;油洞断裂带附近的韧性变形不是油洞断裂的连续韧性变形带,而是油洞岩体内小规模、零星不规则、多方向韧性变形的一部分;基于含矿构造呈北北西(近南北)向的展布特征,矿田内进一步的找矿方向不是沿着棉花坑断裂或油洞断裂的方向,而是沿着北北西(近南北)向含矿构造及现有矿化带的走向和倾向深部,在现有矿带间空白区的深部也很可能存在隐伏矿带。   相似文献   

16.
山东招掖金矿带的构造-岩浆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招掖金矿带的金矿床受花岗岩类型及构造控制,使其分布很不均匀。金矿化集中发育在栖霞—掖县复背斜翼部的交代花岗岩中,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控制,而在复背斜核部的重熔花岗岩中很不发育。本文通过构造-花岗岩的控矿作用,对本区金矿控制条件提出了新的看法:①构造-岩浆控制了金矿床的空间展布;②构造-岩浆演化控制了金矿的成矿演化;③内生成矿作用与构造-岩浆作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7.
刘阵  何登发  李涤 《地质科学》2013,48(3):592-608
维马克背斜构造带位于孔雀河斜坡的东部,该背斜构造带西段发育北西走向断裂,东段发育北东东走向断裂,是孔雀河斜坡两大断裂系统的构造转换地带,解析该背斜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对于认识孔雀河斜坡成因演化和塔里木盆地东北缘早古生代以来的地球动力学背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通过对过孔雀河斜坡维马克背斜构造带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分析了该背斜构造的构造特征并讨论了其形成演化。维马克背斜构造带西段受北西走向的断裂组Fw1 和Fw2 控制,维马克1号背斜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东段受北东东走向的断裂组Fw3 和Fw4 控制,维马克2号背斜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维马克背斜卷入变形的地层为中-上奥陶统、志留系、侏罗系和白垩系,控制背斜形态的断裂系统具有挤压扭动的动力学特征,维马克背斜构造带及其南北两侧盆山系统构造演化大致经历了5期构造运动,维马克背斜构造带至库鲁克塔格山前带地壳缩短37.4 km,南段英吉苏凹陷南缘斜坡带缩短4.31 km,缩短率为25.32%。研究认为,维马克背斜断裂系统是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两大断裂系统相互影响下的特定构造样式,来自南北不同方向的构造应力在维马克背斜构造带产生走滑效应,使得维马克背斜构造断裂系统具有挤压扭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铅锌矿赋存于上三叠统三合洞组下段(T3s1)灰岩容矿岩层中及近南北向、北北东向、北西向断裂破碎带内,少数赋存在近东西向节理裂隙中,成因具多成矿阶段、多成矿物质来源特征,层位+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9.
区内采淘砂金,历史悠久。但地质研究工作很差,对于砂金的富集规律及其来源等方面的资料甚少。我队在开展一比二十万区调时,对区内砂金矿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现将成果简述如下。一、区域地质概况区内总的构造形态,为一北北西向展布的向斜。向斜轴部主要由上白垩统组成;两翼分别由下白垩统至上侏罗统构成。主要断裂为北北西向和北西向,具压扭性结构面。对上述向斜有破坏作用,并控制了第四系的分布。其它断裂尚有东西向或北东向出现,但规模较小,影响不大。喜山期的新  相似文献   

20.
湖北大冶铁山矽卡岩型铁铜矿床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矿区地貭簡述本区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的前弧西翼,以折皱构造和挤压性断裂为其特征。区内由志留系-侏罗系地层所构成的折皱和纵向断裂皆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并且直接控制着区域內各岩浆岩体和有关铁铜矿床的分布。铁山矿区(床)即位于区域内保安复背斜、陈家桥复向斜间之次级构造——铁山背斜的北翼,铁山侵入体的南缘中段。铁山矿区内出露地层以中下三迭统大冶灰岩为主,次为二迭系乐平统硅质页岩层(构成铁山背斜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