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3.
4.
地铁行车速度对盾构隧道运营沉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洲  高广运  赵宏 《岩土力学》2015,36(11):3283-3292
地铁行车荷载经轨道-道床-隧道结构传至地基,在土体内部产生循环动应力以及超孔隙水压力是引起盾构隧道沉降的重要原因。通过车-轨-隧道-地基竖向耦合动力模型分析隧道差异沉降对列车运行荷载的影响,以上海地铁一号线体育馆站附近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结合塑性累积应变及累积孔压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对比分析软土盾构隧道下卧土层有、无纵向差异沉降两种情况下,地铁行车速度对隧道运营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列车运行速度越快,下卧土体波动越大,但衰减越快。地基差异沉降对其长期运营存在明显不利影响,随着列车速度增大,这种影响也愈加明显。当地基差异沉降小,轨道平顺条件好时,隧道长期沉降随地铁行车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地基差异沉降突出,轨道存在明显不平顺时,隧道运营沉降随行车速度增大而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6.
7.
8.
9.
浅谈单车承包中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I型轨道-路基系统动力荷载放大系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列车行车时产生的动力荷载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以列车运行速度的影响尤为关键。由于车辆-轨道-路基结构的复杂性,要通过理论计算准确地确定行车速度对动力荷载的影响并不容易。目前足尺物理模型试验已成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结构动力性能研究的重要手段。根据沪宁城际无砟轨道设计和施工标准,建成室内1: 1无砟轨道路基模型,通过单个轮轴的动态激振试验获得I型轨道板动应变幅值及路基动土压力幅值随加载频率的变化规律,在该基础上得到列车动荷载随行车速度的变化规律。结合德国铁路动力荷载放大系数的计算公式,提出确定高速铁路I型轨道结构动力荷载放大系数的方法,并分别获得轨道板与路基结构动力荷载放大系数随列车运行速度的变化规律,可为我国I型轨道-路基系统设计动力荷载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波奇  郝黛妮 《地下水》2019,(3):220-221
行车是水电站重要的附属设施,在水电站的检修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冯家山电站检修中,因行车包闸出现故障,未能及时查找故障原因,导致检修工作严重滞后。以冯家山电站行车故障为例,介绍行车的工作原理,分析行车故障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故障解决方法措施。线圈安装方向错误导致磁势方向改变,行车因而产生故障,可通过调换线圈头尾接线的方法来实现虚拟变向以此排除故障。  相似文献   

12.
马骏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4):97-100
城市道路工程中车辆行驶引起的振动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介绍一种砂袋垫层道路隔振方法。通过在道路路基中设置砂袋垫层,减少道路行车振动对沿边建筑物等的环境影响。并介绍了土袋垫层地基处理技术在国外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潘晓明 《探矿工程》2015,42(9):72-75
成都至贵阳客运专线南厂沟浅埋大跨度隧道下穿公路,重载车辆繁多,对隧道施工安全及道路行车安全造成威胁。采用FLAC3D软件分别对无行车条件下和行车荷载作用下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两种工况下的受力及变形,结果表明,行车荷载对该隧道施工影响较小。下穿施工过程及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南厂沟隧道下穿公路数值模拟是合理的,为顺利施工提供了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4.
道路行车荷载影响深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仇敏玉  俞亚南 《岩土力学》2010,31(6):1822-1826
提出了黏弹性边界单元有限元模型,用以研究行车荷载在道路中的有效传播深度。通过与Lamb问题的解析解及连盐高速公路实测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型用于研究车辆荷载在道路中引起的动响应具有很好的精度。应用该方法探讨了行车速度、道路各结构层的回弹模量对动响应沿道路深度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用附加动应力大小作为行车荷载有效传播深度的控制标准不足以反映车辆荷载对道路沉降的影响。尤其对建于软土地基上的道路,建议以竖向动应变作为界定车辆荷载影响深度的控制标准为宜。分析表明,软土地基中行车荷载引起的动响应的影响深度一般在6~10 m范围内,这对地基的设计处理和道路工后沉降的控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帖金鑫 《安徽地质》2005,15(4):316-317
路面发生断板,致使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下降,严重影响了公路运输的效益和行车安全,本文根据多年施工经验,提出在施工中预防断板的有效措施,供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上海地区地铁隧道一般位于第④层淤泥质黏土层中,在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隧道周围土体变形引起隧道轴线沉降,有些区段隧道轴线沉降量已超过20cm,引起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本文以上海第④层原状淤泥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循环三轴试验,模拟地铁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荷载,研究荷载作用下上海淤泥质黏土的累积应变、孔隙水压力及再...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上海轨道交通四号线海伦路站隧道周围软土在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变形,使隧道发生局部开裂、渗水而需要对地铁隧道进行加固处理。通过上海地铁4号线海伦路站附近隧道周围加固软粘土进行应力控制的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加固软粘土的动孔压发展情况,充分考虑了土体围压、固结比、轴向循环荷载的大小及频率对动孔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其他条件相同时,加固软粘土孔压随振动次数、循环荷载幅值的增大而增大,随围压和加载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可以用二次对数关系曲线对加固软粘土残余孔压变化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勘察设计》2009,(1):69-69
武汉长江公路隧道全长3.63公里,工程概算投资20.5亿元,为双线双车道,设计行车时速为50公里,是我国修建的第一条长江公路隧道,也是目前我国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江底隧道工程。  相似文献   

19.
隧道建设对紧邻高架桥影响的三维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SC.Marc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隧道分区分层动态施工和运营期行车荷载对紧邻高架桥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扩大基础基底反力增量、基底中心沉降、扩大基础倾斜和基坑侧向位移的发展规律。数值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底面开挖标高高于扩大基础基底标高,导致隧道施工过程扩大基础基底卸载反弹;(2)作用在6号墩扩大基础上方一侧的规划道路行车荷载,导致该扩大基础倾斜,基底中心加载沉降;(3)隧道建设诱发扩大基础最大总倾斜为0.6 ‰;(4)隧道运营期行车荷载导致基底中心最大沉降为3.7 mm。分析该隧道工程地下水渗流模拟结果认为,该隧道建设不会危及该紧邻高架桥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东南与重庆市交接部为多山地区,且年平均降雨量较大,造成该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害较为严重.对该地区的滑坡进行监控量测,确保通过该地区的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介绍了几种监测设备在徐家坝滑坡监控量测中的应用,通过实测数据分析,确认了该滑坡经过治理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