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气候系统内在层次性的气象干旱指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侯威  张存杰  高歌 《气象》2012,38(6):701-711
气候系统除了具有非线性/非平稳性,还有层次性,许多大小不一的时空尺度构成了多层次结构,不同层次的气候系统具有不同的可预报性和稳定性。对于一种气象干旱指数而言,主要考虑从某一时段(尺度)内降水、温度、土壤湿度等要素测量值来建立干旱指数。本文首先从气候系统的非线性/非平稳性和内在层次性出发,针对中国不同地区的区域气候及其变化特征,使用信息熵方法从降水观测资料中提取出区域降水的两个(均态和变化)本征尺度,提出一种基于区域气候系统层次性内在特征的气象干旱指数MSPI。以2011年长江中下游春季严重气象干旱的发生、发展、持续、缓解情况为例,对MSPI的干旱监测能力进行检验。发现MSPI对不同程度的干旱都有较好的表征能力,并且对于干旱过程也有较好的识别能力。从各方面综合考虑,MSPI是一种可以较好满足逐日气象干旱监测、检测需求的气象干旱指数。在实际应用中,气象干旱指数MSPI可以作为其他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各种干旱指数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中国气候系统复杂性及其地域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气候系统是一个非线性复杂系统,对其复杂性进行度量有助于认识气候变化的内在本质.通过对全国648个台站1961~1990年30年日气温和日降水距平系列的近似熵分析,发现该指数可以有效地度量气候系统的复杂性.气温日变化系列的近似熵高值带出现在大陆性过渡性气候和海洋性过渡性气候带,而在海洋性气候或大陆性气候单一气候类型控制的区域近似熵值普遍较低,这反映了两种或两种气候类型交互地带气候特征较为复杂;降水日变化的高值区出现在海拔较高、地表起伏较大的区域,反映了地形条件是塑造降水系列复杂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利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8个气象台站1960~2013年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计算逐日CI干旱指数,按照干旱过程方法统计年、季的干旱天数及强度指数,运用趋势分析、M-K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统计分析湘西自治州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地理位置及地形的差异,湘西自治州年干旱强度、干旱天数、出现频率因季节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夏秋季干旱对年干旱的影响最大;干旱存在多个显著的活动周期,但不同季节也有所差异;年干旱变化有加强趋势,而春、夏季干旱也表现出加强趋势,仅冬季干旱略有减弱。M-K突变检验显示,年干旱有加强趋势,但未出现显著性突变;春、夏季干旱变化不存在突变;秋季,干旱强度经历了由明显偏弱到波动较大再转为偏强的突变过程,突变年份为1989年,而干旱天数经历了偏少到偏多的突变过程,突变年份为1970年;冬季干旱强度存在明显减弱的突变现象,突变年份为1989年。  相似文献   

4.
2011年,气候系统研究所在气候系统模式研发、陆面过程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以及我国云南持续性干旱的成因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北极是全球气候系统平衡的重要一环,近20 a全球变暖现象中,北极迅速增温及融冰是最为引人关注的问题之一.人类影响无疑是过去几十年北极变暖背后的最主要的原因及驱动力,但气候系统的内在自然变率对北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指出,北极变暖的自然影响因子有一部分来源于热带太平洋东部海温的变化,热带太平洋通过由东部海温异常所驱动的...  相似文献   

6.
近20年华北地区干旱期大气环流异常特征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整编的中国160站气温、降水月平均资料, 计算并分析了1951年1月-2000年10月中国华北地区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PDSI)。研究表明:近50年来华北干旱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 华北出现了持续性严重干旱现象; 另外, 华北地区干旱持续时间一般都在两年以上。华北夏季典型干旱年的前期 (冬季和春季) 及同期环流特征是:北半球中高纬度500hPa高度距平场出现EU型遥相关分布, 华北地区长期处于大陆暖高压控制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二维气候模式研究了非洲气候的生物地球物理学反馈作用。利用气候-植被耦合模式做了两个数值试验,一个是撒哈拉沙漠消失;另一个则将撒哈拉沙漠扩展。试验结果表明地面状况的变化对气候系统产生重要的反馈作用。在考虑撒哈拉沙漠时模拟出的温度和纬向风同非洲干旱年份的气候资料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近50a降水资源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俊伟  周涛 《贵州气象》2005,29(Z1):22-23
介绍了国家气候中心使用的降水资源评估方法,利用贵州省32个代表站1961~2004年年降水量和历年气候灾情资料,对近50a来全省年降水资源的变化和旱涝灾害出现情况做了分析,对年降水资源进行评估.研究表明贵州年降水资源量20世纪70年代最多,90年代次之,80年代最少,其年降水资源量值低于多年平均值,但各年代总体变化不大,均在正常范围内;贵州省历年有较大干旱灾情出现的频率大于较大洪涝灾情出现频率,且20世纪90年代旱涝灾情同年出现的现象明显,主要原因①近年来各种气象灾情收集记录更详实;②虽然全年降水总量变化不明显,但极端天气出现频繁;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加剧使我贵州气象灾害的承灾能力下降.干旱洪涝对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巨大,防汛抗旱工作形势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全球气候系统包括大气、海洋、陆地表层和冰雪圈,它们在长时间尺度内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在过去的几年里,北美、澳大利亚、中国、欧洲和南美都发生了干旱,世界性气候在变暖,洪水泛滥和某些地区的骤冷,都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些天气异常现象可能与气候系统的变化有关。尽管还缺乏充分的证据,对复杂的气候系统也缺乏很好的了解,但人们普遍认为气候变化与大气成份中CO_2、N_2O、CH_4、O_3和氟利昂含量的不断增加有关。为此,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出版了一本小册子,总  相似文献   

10.
小知识     
气候系统 :包括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五个成员 ,各成员之间有密切而复杂的相互作用。大气是气候系统的主体部分 ,大气环流是严寒、酷暑、干旱、洪涝等气候极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 2 0世纪 6 0年代提出的气候系统这个新概念表明了大气科学研究从机械论向系统论的转变。小知识  相似文献   

11.
干旱指数在山西逐日监测中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在逐日监测中往往会出现干旱突然加重的现象,这是由于某时段内每日降水量对当前干旱的发展贡献是等权重的。本文基于线性递减非等权重的方法对CI进行了修正,同时对加权降水量(WAP)进行了标准化(Standard WAP Index,SWI)。以山西为例,通过对比CI修正前后,即CI和CI_new(CI修正后),与SPI和SWI在不连续加重现象(UED)的总体分布、典型事例干旱演变特征以及与土壤湿度相关性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4种干旱指数对山西逐日干旱演变的监测能力。结果表明:1)CI_new出现UED的次数较CI有了明显下降,SWI出现UED的次数也比SPI有了大幅的减少,且SWI在这4种指数中是出现UED次数最少的指数;2)CI_new和SWI较CI和SPI与同期土壤湿度的相关性均有所提高,表明修正后的CI_new和SWI更加符合土壤湿度的变化,更能反映土壤干旱的演变规律。针对干旱发展过程中不连续加重的现象,通过非等权重方法有效地减少了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曾红玲 《气象》2009,32(10)
2009年7月主要气候特点: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全国平均气温为22.0℃,较常年同期偏高0.6℃.西藏7月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云南为次高值.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9.6mm,较常年同期偏少6.3mm.青海7月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值. 月内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黑龙江低温阴雨天气持续;热带风暴苏迪罗、台风莫拉菲先后在我国华南登陆;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西北、华北等地气象干旱缓解,内蒙古中部气象干旱持续;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24个省(市、区)遭受强对流天气袭击.  相似文献   

13.
基于河北省及邻近地区73个气象站1961—2009年逐季、年降水资料,应用降水Z指数、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北省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9年来河北省年、各季的干旱空间分布特征,最常见的是全省一致的干旱(雨涝)型,其次是南涝(旱)北旱(涝)的南北相反分布型;小波分析方法得出年、各季干旱的出现不仅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尺度变化,而且年际变化也显著;河北省年干旱指数呈下降趋势,1979年后,年干旱指数发生突变,该区域进入干旱期.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0~2007年四川省乐至县大口径闪烁仪(Large Aperture Scintillometer,LAS)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降水日与非降水日、干旱日与非干旱日地表热量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非降水日显热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最大值出现在13:00左右,降水日显热通量的日变化受降水影响,降水使显热通量减小;非降水日的月平均显热通量有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8月,最小值在1月;降水日也有2个明显的月平均显热通量峰值,它们是4月和7月,12月最小;夏秋交替的9月非降水日与降水日的显热通量差异最大;干旱日和非干旱日的显热通量都是1月最小,干旱日8月显热通量最大,非干旱日是4月最大;6~10月干旱与非干旱日的显热通量具有明显差异;干旱越严重的月份,月平均显热通量越偏大;相同时次的显热通量平均值,干旱日较非干旱日的明显偏大。   相似文献   

15.
RCPs情景下中国北方地区干旱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水平分辨率为50 km×50 km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4,单向嵌套BCC_CSM1.1全球气候系统模式输出结果,以中国西北东部到华北地区为研究区域,对该区域的气候特征以及干旱趋势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1)RegCM4模式对研究区域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可信度较高,能较好地模拟它们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趋势,但由于模式存在一些系统性误差,因此部分区域模拟结果比实际略偏高。(2)2041—2050年相较于2006—2010年来讲,RCP4.5情景下研究区域气温将增加1.0℃左右,RCP8.5情景下增加约1.4℃;两种情景下研究区域降水表现为波动变化,一致性趋势不明显,但2041年以后均进入降水减少期。(3)总体来讲,两种情景下2041-2050年研究区域均可能出现较明显的干旱;RCP4.5情景下,夏、秋季2041—2050年干旱情况比前期严重,其中秋季从2042年开始,SPI值普遍偏低,有可能出现连旱现象;RCP8.5情景下,夏季干旱总体呈增加趋势,秋季则呈波动减少趋势,但2045年以后秋季又转为较干期。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重大气候灾害与东亚气候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0,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中国国旱涝等重大气候灾害的种类、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东亚气候系统对东亚地区水分循环和中国旱涝等重大气候灾害发生的影响;并且,从东亚气候系统各成员,特别是从大气圈中的东亚季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纬度扰动,海洋圈中的ENSO循环、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和印度洋的热力状态,以及从青藏高原的动力、热力作用、高原积雪等来分析和讨论中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此外,还结合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以及从20世纪70年代末迄今华北地区的持续干旱所发生的具体实际,进一步分析了东亚气候系统异  相似文献   

17.
浙江干旱特征及其与区域气候变化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干旱综合指数对浙江自1952年以来的干旱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用小波分析方法对50多年来的夏秋季降水、气温进行分析.研究指出:浙江发生强干旱往往会连续两年出现;在20世纪50、60年代及21世纪以来浙江干旱强度比较强,强干旱的发生与夏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是同步的;70年代末气候发生突变,浙江从干旱期转入湿润期,21世纪以来,气候有一次小振动,浙江由湿润期转入干旱多发.  相似文献   

18.
由于正在持续的特大干旱,更频繁的洪水,热浪以及导致空气污染的山火,美国西南部目前正在经历气候危机.这些气候危机主要与水文气候过程相关,尤其是气候系统各圈层之间的水汽通量.本研究主要讨论目前一些水文系统的科学基站以及物理驱动因素,比如北美夏季风以及太平洋北美遥相关.本研究指出降水以及气温对于干旱的相对作用的理论和工具.确定内部变率和外部强迫对于美国西南部水文气候系统的相对作用尤为重要.展望未来,需要研究高分辨率模拟系统,加强降水以及温度对于水文气候系统相对作用的理解,外部强迫的作用以及通过科学家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小玲  郭艳君 《气象》2009,35(4):108-111
2008年,全球表面气温为有器测记录以来的第十暖年.年初,暴风雪、严寒、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席卷欧洲东南部经中亚至中国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北美也频繁遭受暴风雪的袭击;中国北方出现严重冬春连旱;夏季,东亚、南亚、欧洲中东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等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年内,澳大利亚持续干旱.5月,拉尼娜事件结束.1月,北半球积雪面积达到历史最大值.200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较常年异常偏少,大西洋飓风活动接近常年.  相似文献   

20.
正一、基本情况气象灾害中影响最深远、最严重、最具破坏力的灾害是旱灾,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干旱出现的频率更加频繁,强度增强,并且其延伸灾害如森林草原火灾、虫害等都与干旱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阿勒泰地区也不例外,如1974是该地区的大早年,结果是河水断流,高发区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生产遭受严重危害,据统计60%的农作物受灾。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多次在不同季节发生区域型或全区型干旱,特别是2008年该地区出现近30a少有的干旱;据统计旱灾造成该地区直接经济损失达13455.8万元,农业经济损失达9501万元;旱情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