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双岩模式的抚顺煤田矿震成因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震是由采矿活动所引起的,产生于某些特定岩体,一定深度受高应力影响的微震.抚顺是我国著名的"煤都",但由于开采深度的加大,产生的矿震对城市的影响日益严重,并产生了强烈的破坏作用,影响了城区的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本文在介绍抚顺矿震特征类型基础上,提出了产生矿震的可能潜在条件,借用双岩模式对抚顺煤田矿震成因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借鉴日本Miike煤矿认为矿震可能主要产生于1140 m以上,煤层中的巷道表面高应力集中地带为矿震发生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2.
频繁矿震诱发断层活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地裂缝不仅对矿井生产构成威胁。同时对于城市安全、居民生活也构成严重危害。论文根据工程场地岩土体破裂的观点,以辽宁抚顺地裂缝为例,采用理论解析、数值模拟等手段,开展了矿震引发地裂缝扩展效应探讨。研究认为:地下开采对抚顺地区的地质环境造成了破坏,地表沉陷为地裂缝的发育提供了运移空间及应力条件。浑河断裂带为抚顺地区地裂缝发育提供了地质构造基础。频繁发生的矿震加剧了地表裂缝的扩展及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3.
矿山地震是矿山开采诱发的一种地震活动,为矿山开采的伴生动力地质现象之一。抚顺煤田矿震事件频繁发生,1968年12月开始对矿震作监测记录,截止2002年12月31日,共记录到ML>0级的矿震81522次。其中ML>3.0级64次,最大震级为ML3.7级。研究预测,抚顺煤田矿震的最大震级可能达到ML3.9~4.2级。当发生ML4.2级极值矿震时,极震区的烈度将超过Ⅶ度。文章依据以往矿震调查资料及地震烈度衰减理论,推导出抚顺煤田矿震烈度衰减模型,用该模型预测了极值矿震事件发生时的影响范围。有望为矿山及矿山城市减灾防灾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夏季抚顺降雨频发且持续时间长,若遇上矿震,边坡极易失稳破坏。为分析雨季矿震作用对抚顺西露天矿的影响,采用极限平衡法整合渗流场,分析边坡稳定性。结果表明:相同雨强,持续时间越长,孔隙水压力等值线越密集,等值线闭合区域越多,边坡的安全系数越低;相同持时,雨强越大,孔隙水压力等值线图变化越快;降雨量相同,雨强越小雨水入渗影响的范围越大;加入水平矿震荷载系数后,随着矿震烈度增加,边坡安全系数降低。边坡降雨存在一个降雨临界值,降雨量未到达临界值时,边坡的安全系数下降缓慢,当到达临界值后,安全系数迅速下降。降雨和矿震对边坡安全影响极大,应当提前对边坡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采矿诱发地震(简称矿震)孕育的机理,以抚顺老虎台煤矿为例,基于双力偶点源的震源模型理论,用地震波P波初动方法,求解出27个较强矿震的震源机制。结合区域强地震震源机制解、地方震小震综合断层面解和极近场矿震震源调查。分析矿震的孕育环境。发现老虎台煤矿矿震与该区域天然地震的震源机制差异明显。得出卸荷产生的次生应力场是孕育矿震的主要应力来源、卸荷重力应力场诱发作用突出的结论。对非双力偶型矿震提出了煤柱失稳和顶板较大规模下沉2种新的解释。提出了减轻矿震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抚顺采煤已有百余年历史,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一系列地质灾害:滑坡、矿震、地表沉陷和地裂缝等。矿区的中部和西部的形成带状的地表拉裂和建筑物破坏;软岩区形成大面积的地表沉陷,硬岩区形成脆性和线性拉裂,这些现象与矿区地质结构是分不开的。通过对矿区地质结构和矿区地层构造演化研究,认为抚顺矿区地质灾害是发生在花岗岩与火山岩之间的"凹槽"内,是有限的。根据矿区主断层F1、F1A交汇点位置,将矿区地质结构类型划分为三种类型,并通过FLAC二维数值计算对三种类型的典型剖面进行了数值模拟和验证,合理地解释了矿区地质灾害的产生机理和发展趋势,为抚顺矿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采煤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采用地质结构控制论来研究城市地质灾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深井开采地质灾害及矿山地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山地震,又称为“矿震”,是深井开采中的地质灾害。它具有震源浅,震级小,烈度大,破坏性强等特点。文章基于地球动力区划的理论和方法,以北票台吉矿的实际研究资料为例,对地质动力引起的矿山灾害及矿震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矿震”的发生是受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影响,与地下采矿活动密切相关的一种地质动力突变现象,一般发生在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断裂新活动比较显著的地区。文中还讨论了矿山地质动力的作用特征、井下活动断裂的变形与错动规律和对岩层与地表移动的影响。研究了“矿震”的震源机制、断裂错动及其与构造应力场和区域地方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重塑煤矸石试件进行动三轴试验,研究了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煤矸石路基填料震陷特性。依据正弦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获得了不同轴向固结压力下的煤矸石震陷变形特性经验公式;并运用FLAC3D对辽宁阜新某煤矸石路基进行了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分析。试验表明:煤矸石轴向累积应变随动荷载幅值增加而增大,呈指数关系;震陷试验中,煤矸石试件变形规律经历了振动压密、振动剪切和振动破坏三阶段,与普通路基填料类同,表明煤矸石作路基填料是可行的。数值模拟表明:地震荷载超越概率10%时,路面残余变形不大,路基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地震荷载超越概率2%时,路基边坡将出现滑动带,处于危险状态,且震后残余变形较大。以上研究成果为煤矸石路基抗震设计提供了一定的试验依据,具有较为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抚顺西露天矿的地质背景,对西露天矿北帮边坡进行稳定性数值分析,并对西露天矿地质灾害进行评价和变形区划分。分析结果表明,矿区的地质灾害主要受断层,软弱岩体,强降雨以及矿震等的影响;边坡存在相当大塑性区,边坡表坡局部存在较大变形,随着井采开采的推进边坡塑性区将增大,地表沉降位移增量呈增加的趋势;对地质灾害影响的区域应根据变形情况逐渐实施搬迁。最后指出应对北帮边坡岩体变形的时效性问题及趋势进行预测,并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模糊神经网络在矿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震同天然地震一样会给矿山生产及人身安全等带来重大灾难。也是目前尚不能准确预测的矿山灾害现象之一。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可知,矿震是一个多输入、多干扰、单输出的复杂系统。由于干扰项的存在,使利用建模、神经网络等手段对系统进行预测时会导致很大误差。模糊神经网络系统在建立对象输入、输出关系时与传统数学方法不同。即可以建立在无模型基础上,并利用其较强的学习训练特性,自动获取对象的输入、输出关系表达;可以将专家的评价语言作为系统的干扰项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为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且平滑了观测数据的随机性。文章利用改进的模糊神经网络及抚顺老虎台矿的矿震资料,对矿震最大震级的预测方法进行了探索。‘初步探讨了改进的模糊神经网络在矿震预测中的应用。得出在运用模糊神经网络进行预测时,为减小预测误差,应综合多种因素并提高专家评判语言的精确度的结论。指出在建立矿震系统预测模型时,利用干扰项将人为因素引入系统是必需的。通过实际应用证明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DINA,针对一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典型算例,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有限元动力时程分析。计算模型中将水泥土搅拌桩和桩间土作为整体参与计算,复合土体和土体采用线性黏弹性动力本构模型,上部结构和基础采用线弹性本构模型,通过在边界设置阻尼器来模拟无限域中的动力人工边界。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复合土体模量、土体模量和加固深度对加固区和非加固区位移峰值、速度峰值和加速度峰值的影响,从而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抗震加固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安军海  陶连金  蒋录珍 《岩土力学》2022,43(5):1277-1288
开展了近远场地震动作用下盾构扩挖地铁车站结构的振动台试验,分析了砂土模型地基的水平位移、地表变形、加速度、土压力反应及模型结构的加速度、应变等。结果表明:模型地基-结构体系的地震响应对中低频成分发育的地震波反应更为强烈;强震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地下结构的存在将会改变模型地基表面变形的分布模式。小震时模型结构中柱的加速度反应自下而上逐渐增加,而大震时其反应规律变成先增大后减小;车站结构中板的加速度反应最大、底板次之、顶板最小;小震时,同等深度处模型结构的加速度反应与模型地基土的加速度反应大小相当,侧墙的动土压力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大震时,模型结构的加速度反应明显大于同深度处模型地基土的加速度反应,动土压力的最大值发生在扩挖隧道的拱肩和中间部位。基于震后模型结构的宏观现象和拉应变幅值,给出了砂土地基中盾构扩挖车站结构的地震损伤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When water permeates the loess, the strength of the loess will be greatly reduced;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eepage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a loess tunnel. Fields of structure and fluid are simulated using ADINA, and 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a curved wall loess tunnel with a super-large section (LTSLS) is established. Rainwater is simulated using an incompressible constant parameter model. Considering the action of near- and far-field earthquake and pulse effects, the Galerkin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the interaction of stress and seepage fields. By contrasting and analyzing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the minimum principal stress,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lining and the internal force of the tunnel structure, the influence of rainwater seepag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TSLS is studied, and meanwhile, dynamic responses of LTSLS under the interaction of rainwater seepage and earthquakes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f rainwater seepage is only considered for shallow buried LTSLS,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of a tunnel is so small that it may be neglected. The damage degree of LTSLS under the interaction of rainwater seepage and earthquakes is more than that under a single field. When considering the interaction effect of rainwater and earthquakes,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principal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under a near-field earthquake with pulse effect are greater than those under a near-field earthquake without pulse effect and a far-field earthquake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4.
地震荷载作用下桩-土-结构相互作用问题在桥梁抗震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DINA,建立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实体分析模型。选取三种时程波作为地震荷载,对在地震作用下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桩的沉降位移,桩侧摩阻力和有效应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桩基设计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ADINA有限元软件中材料本构的二次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玉春  房营光 《岩土力学》2008,29(8):2221-2225
美国ADINA R&D公司开发的软件产品ADINA经过20多年的商业开发,目前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非线性求解软件,尤其对结构非线性、流-固耦合等复杂问题的求解具有强大优势,被认为是非线性有限元发展方向的先导。然而,任何商业化的有限元软件都不可能满足客户的所有要求,例如,ADINA软件中没有岩土工程领域常用的Duncan-Chang模型。以土工数值分析中广泛应用的Duncan-Chang E-B模型为例,介绍在ADINA软件中进行材料本构二次开发的方法,给出了开发过程,通过对3个常规三轴压缩模型的数值模拟验证程序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基于ADINA开发的材料本构模型具有计算速度快、精度高和前后处理快捷方便的优点。另外,验证结果也表明该软件具有超强的非线性求解能力和可靠的求解结果。  相似文献   

16.
冻土和地震是我国西部高寒高烈度地区桥梁工程建设中主要面临的两大挑战。冻土区线路工程广泛采用桩基础桥梁, 土体冻结后会显著影响地震作用下桩-土动力相互作用过程, 给桩基础桥梁抗震分析带来困难。首先系统总结和分析了冻土对桥梁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桩-冻土相互作用效应及其计算模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进而对相关成果进行了科学分析。研究表明: 冻土的存在对桥梁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是显著的, 桩基础桥梁抗震设计中不考虑冻土效应是不合理的。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包括: 冻土区桥梁结构地震反应的研究中, 未充分考虑冻土效应; 现有桩-土相互作用模型无法有效应用于冻土领域; 地震作用下桩-冻土体系相互作用机理及其破坏特征不明确。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考虑冻土效应后桥梁桩-土动力相互作用为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During the mining process, especially under the deep mining condition, damage process of coal and rock interacts with space–time evolution of mining-induced stress. The indoor test of evolution of mining-induced stress is an effective research approach.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evolution of mining-induced stress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macroscopic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scopic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and rock, a set of mining-induced stress testing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non-uniform loading test machine, hydraulic servo control system,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and acoustic emission system, is developed. The mining-induced stress testing system can realize that the non-uniform loading of large-size specimen, the space–time evolution of mining-induced stress, real-time monitoring of microscopic damage of coal and rock specimen, and so on. In order to verify the relia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system, stress transfer test at different rates was carried out. The study results reflected that the mining-induced stress testing system can be used to provide effective laboratory guidance and analysis for the evolution of mining-induced stress.  相似文献   

18.
张志国  杨阳  牟春来  肖明 《岩土力学》2014,35(Z1):319-327
地下结构是水电站地下厂房抗震设计的关键,我国现行规范尚未对其抗震设计方法作出明确规定。结合汶川地震中映秀湾地下厂房结构震灾调查,采用拟静力法、反应谱法和时程法分别进行结构受力计算。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映力荷载作用下地下结构的破坏情况,为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拟静力法计算结果偏安全,但其对顶拱、牛腿等局部结构计算有一定不合理之处;反应谱法能展现结构的薄弱部位,便于抗震加固,但在与围岩接触的结构分析中存在较大误差;时程法能精细反映地下结构的地震受力过程,计算结果与震害调查吻合较好,便于更为经济的工程设计。建议对安全级别高、规模大或处于高地震烈度区域的地下厂房结构采用时程法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