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基于3S技术的中国红树林湿地研究与监测现状。关于红树林湿地的监测研究,主要涉及了红树林湿地资源监测研究、红树林湿地动态监测研究中不同遥感处理软件的应用和红树林湿地监测系统研究;此外,还展望了3S技术在红树林监测中的发展前景以及建立中国红树林湿地监测系统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基于3S技术的中国红树林湿地研究与监测现状。关于红树林湿地的监测研究,主要涉及了红树林湿地资源监湖研究、红树林湿地动态监测研究中不同遥感处理软件的应用和红树林湿地监测系统研究;此外,还展望了3S技术在红树林监测中的发展前景以及建立中国红树林湿地监测系统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红树林的生态学功能及其资源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合国内外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红树林在不同生境状态下结构与功能方面的异同及其对不同管理水平的反应,及各种人类活动干扰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探讨了红树林在不同利用方式和干扰强度下的恢复机制.未来对红树林的研究应加强对地下生物学过程、碳动态、食物网与食物链、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尤其是不同时空尺度上红树林的结构动态和功能过程等方面的了解,为红树林湿地的有效保护、成功恢复以及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合国内外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红树林在不同生境状态下结构与功能方面的异同及其对不同管理水平的反应,及各种人类活动干扰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探讨了红树林在不同利用方式和干扰强度下的恢复机制.未来对红树林的研究应加强对地下生物学过程、碳动态、食物网与食物链、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尤其是不同时空尺度上红树林的结构动态和功能过程等方面的了解,为红树林湿地的有效保护、成功恢复以及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快速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区红树林的多种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评述了目前福田红树林所面临的水环境污染、基围鱼塘功能退化、鸟类监测与保护、红树林病虫害、生物入侵等生态问题。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与模式,提出了快速城市化区红树林的保护对策:(1)严控污水排放,引入红外热成像等遥感技术高效识别水体污染源;(2)持续完善滩涂-红树林-基围鱼塘的布局模式,维持生态系统稳定;(3)构建红树林鸟类远程实时监测与识别系统,促进智能识别技术在生态保护领域的应用;(4)建立高效预警体系,加强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发,重视昆虫性信息素等方面的研发应用;(5)谨慎对待引种植物,防治外来生物入侵。  相似文献   

6.
红树林海岸围填海适宜性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红树林生物海岸的资源和生态特点,通过分析近岸围填海对红树林生态影响的主要因子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构建红树林生物海岸围填海适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红树林资源、环境、生态和经济为分层指标,确定分层指标的权重以及各项指标的标准和权重,采用综合指数评价分级围填海的适宜性为IHI0.75为Ⅰ级,可以实施围填;IHI=0.75~1.2为Ⅱ级,限制围填,IHI1.2为Ⅲ级,严禁围填.并就红树林海岸围填海适宜性的分级提出红树林资源限制性指标以及评估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红树林作为生态林业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红树林的主要功能1 保护堤岸。红树林作为中国东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类型,有“海岸卫士”之称,在抗御台风暴潮、减缓潮水流速、促淤造陆、保护堤岸等方面发挥着极重要的生态功能。在遂溪县北潭镇金帮村,护林员陈志健介绍说,1985年北潭和界炮两镇遭遇第7号12级台风,六条堤围中没有红树林保护的被冲垮缺口累计12 8米,洪水摧毁大量良田和村庄。而有红树林保护的则没有缺口。2 重要的生物栖息繁衍场所。红树林是很多海洋生物的产卵、育雏地,同…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变化及调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对珠江口内伶仃洋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的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采用的方法包括收集部分历史资料、三个时相段红树林的遥感图像监测和实地样方调查。根据 2 0 0 4年最新遥感测算 ,大约有 2 0 0hm2 红树林生长在该岛 ,这些红树林是珠江口重要的生态系统 ,但已受到强烈人为干扰。在过去近 2 0年里 ,约 77hm2 的天然红树林被毁掉 ,用于水产养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近些年来研究区红树林面积不断增加 ,尤其是自 1999年实行红树林人工恢复工程以来 ,新引种的红树林 (无瓣海桑Sonneratiaapetala)得以重建。但是淇澳岛红树林斑块的空间格局和种的构成发生了变化 ,红树林群落植物多样性明显减弱。在综合分析基础上 ,根据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 ,提出了以构建典型的红树林生态序列和红树林湿地植被多样性为目标的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和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红树林是一种高效率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准确估算红树林地上生物量对研究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十分重要,获取中国红树林地上生物量将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遥感技术便捷高效、观测范围广,能够服务于大尺度的生态系统监测。文章使用基于GEDI星载激光雷达反演的森林冠层高度数据和基于异速生长原理构建的红树林“树高-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估算2019年中国红树林地上生物量,进而分析其数量、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19年中国红树林地上生物量总量和均值分别约为1 974 827 t和73.0 t/hm2;红树林分布的各省份(地区)的地上生物量均值在53.3~92.1 t/hm2,其中海南省的红树林地上生物量均值最高,达到92.1 t/hm2;中国红树林地上生物量的累积和分布受纬度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能够为后续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核算提供数据基础和技术参考,也将有助于中国沿海红树林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的制定,以及控制碳排政策的出台实施。  相似文献   

10.
红树林空间分布信息遥感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尺度下,探索提取不同林分结构和滩涂裸露状况下红树林空间分布遥感信息的适用方法。选择ALOS PRISM/AVNIR-2为数据源,以广西北部湾两个红树林典型分布区作为实验区,第一个实验区是红树林茂密、滩涂裸露的区域,第二个实验区是红树林稀疏、低矮和滩涂不完全裸露的区域,分别采用了植被指数、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个实验区,用RVI、NDVI、SAVI、DVI、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面向对象方法进行遥感分类的总体精度分别为95.3%、94.3%、92.3%、93.3%、96.0%、97.0%和94.0%,说明这几种方法都可以较精确地提取红树林信息,其中非监督分类的结果相对较好;在第二个实验区,植被指数不能精确提取红树林信息,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面向对象分类的总体精度分别为92.7%、85.7%和89.3%,以监督分类的结果最好。因此,监测区域尺度的红树林,必须根据具体海湾或地段红树林的林分结构特点、成像时刻的潮位高度、红树林在遥感图像上的表征,选用适合的方法,才能确保红树林信息提取精度。在采用多源遥感数据进行红树林动态监测中,综合运用植被指数、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面向对象分类和图像解译方法,可以准确提取红树林信息。此外,对于斑块破碎、林木低矮且相当部分稀疏的广西北部湾乃至南中国海红树林遥感信息提取,适用的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应小于5m,以小于3m更适宜。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演变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黎夏  刘凯  王树功 《地理学报》2006,61(1):26-34
广东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湿地。但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该湿地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图像和专家系统方法对珠江口红树林湿地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合雷达遥感图像,对红树林群落分类及生物量估算进行了研究,改善了单独使用光学遥感的不足。获得了试验区红树林的变化趋势、类型分布及生物量等情况,为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信息和新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Th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that devastated coastal area in Nanggroe Aceh Darussalam Province and North Sumatra Province,especially Nias Island on December 26,2004,caused damage to most mangrove and coastal forests in the areas.Before the 2004 tsunami,there is no report or publication about mangrove and coastal vegetation in Nias Island.The aim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o describe the mangrove forests and coastal vegetation after tsunami disaster and to learn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mangrove forests and co...  相似文献   

13.
七里海泻湖湿地演变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七里海泻湖湿地为研究区,选取1919~2005年间的4幅地形图和1987年以来的10景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七里海泻湖湿地近百年的时空演变过程,分析了泻湖湿地演变的影响因素与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近百年来,七里海泻湖面积发生明显变化,由1919年的711.1 hm2缩减为2005年的279.1 hm2;1919年泻湖周边沼泽湿地面积为2 263.3 hm2,2005年泻湖周边的沼泽湿地已经基本消失;1956年以前,泻湖湿地以自然演变为主,主要受雨量充沛、入湖河流径流量丰富的影响,泻湖水面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1956以后,受流域开发治理工程、围垦和水产养殖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泻湖及周边湿地水动力条件发生改变,泻湖周边天然湿地逐渐为人工湿地所代替,泻湖水面面积减小,淤积加重,湿地生态系统受到极大干扰,呈现出生物多样性降低、景观单一化、湿地效应减弱等生态环境恶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近20年红树林湿地的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多种规则相结合的专家系统方法,对珠江口地区3个时相的遥感图像进行分类,得到3个时相的红树林面积变化和空间分布变化。结果表明,从1988年到2002年珠江口地区红树林的整体面积变化是一种先降低再增长的趋势,但红树林类型由分散分布的天然林转变为集中分布的人工林,除淇澳岛、深圳河口地区还有大片的红树林外,其它地区的红树林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5.
Mangrove forests have important ecological functions in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However, the mangrove wetlands have been largely lost because of intensified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study area. Remote sensing can be conveniently used for the inventory of mangrove forests because field investigation is very difficult. In this study, a knowledge-based system is developed to retriev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mangrove wetlands using 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data. Radar remote sensing data are also used to provide complementary information for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angrove wetlands. Radar remote sensing is able to penetrate mangrove forests and obtain the trunk information about mangrove structures. The integration of radar remote sensing with optical remote sens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ccuracies of classifying mangrove wetland types and estimating wetland biomass.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演变与现状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Half of the mangrove wetlands in China are situated in Guangdong province (Wang and Chen, 1998). The province used to have various types of wild mangrove forests along its coastal areas. The rapid expansion of urban areas and the fast deve…  相似文献   

17.
In recent decades,the ecohydrology discipline was develop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founda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complex ecological systems(e.g.,mountains,rivers,forests,farmlands,and lakes),and to furth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in China.In this study,the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of the ecohydrology discipline are elaborated,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a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frontiers and 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demands.Overall,the main discipline directions are to develop new ecohydrological monitoring methods,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ecohydrological mechanisms and their basic theories,to promote integration of multi-scale and multi-variable models by considering both terrestrial and aquatic ecosystems,and to encourage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par-ticularly with the social sciences.Furthermore,the future research interests in China include:combining multi-source information,constructing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systems,study-ing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key ecohydrological variables and their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developing integrated models of ecological,hydrological,and economic processes,es-timating their uncertainty;and conducting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that include the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China are further explored for a variety of eco-systems,including forests,grasslands,rivers,lakes,wetlands,farmlands,and cities.This study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hydrology discipline in China,and will provide a solid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foundation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8.
无人机遥感在红树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空无人机(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s)遥感系统具有数据采集灵活、低成本且可快速获取超高分辨率影像的特色,是传统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的重要补充。以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处的英罗港港湾两侧为研究区域,将无人机遥感系统用于红树林资源的遥感调查,通过无人机航拍获取高分辨率影像,并且使用拼接的影像和目视解译方法提取红树林空间分布信息,进一步选择典型研究样地,采用面向对象的最近邻分类方法对红树林树种类型进行分类研究,并对比综述了无人机遥感和常规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对红树林资源调查监测的优缺点,无人机遥感系统非常适用于红树林资源调查。通过2 h 30 min的3架次无人机航飞工作,获取了研究区域25.29 km2的无人机影像,基于无人机影像和面向对象遥感分类方法提取的红树林空间分布信息精度超过了90%。未来无人机遥感系统将可成为调查和监测红树林资源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为相关管理部门对红树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开发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基础信息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