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钻探资料基础上,通过对腾格尔坳陷赛汉组铀成矿环境、构造建造特征、控矿成因等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腾格尔坳陷的找矿模式。研究认为,研究区铀源条件优越,有良好的成矿层位赛汉组。赛汉组上段主要控矿沉积体系为辫状河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在辫状河沉积体系中矿体主要赋存于河道边缘、富含有还原介质的河道中央及切穿目的层的构造带上,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中矿体主要赋存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灰色砂体中,从而可确定在该区我们的可通过探索河道边缘、河道中央、切穿目的层的构造带及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灰色砂体是寻找铀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2.
腾格尔坳陷砂岩型铀矿控矿成因相特征及远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地质与勘探》2015,51(5):870-878
本文在现有钻探资料的基础上,对腾格尔坳陷赛汉组上段铀成矿环境、砂分散体系、体系域、控矿成因相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圈定了三级成矿远景区。研究认为,研究区周缘铀源条件优越,陆源碎屑具有近物源、粒度粗,成熟度低,搬运水动力强的特征。赛汉组上段发育高位体系域和低位体系域,具有完整的进积-退积型准层序组,与赛汉组下段湖侵体系域构成"细-粗-细"粒序结构。赛汉组上段控矿沉积体系为辫状河沉积体系河道亚相、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控矿沉积体系内砂体连通性较好,有利于流体运移及潜水-层间氧化带发育,控制了矿体、矿化异常的产出。控矿成因相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潜水-层间氧化带型、扇三角洲潜水-层间氧化带型、古河谷型潜水-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3.
赛汉塔拉凹陷是二连盆地主要的油-煤-铀富集凹陷之一,近年来在凹陷北东部宝拉格地区落实了一处砂岩型铀矿产地。文章应用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以典型钻孔为例对宝拉格地区含矿建造赛汉组进行了沉积旋回划分和剖面对比,并结合地震资料,在下白垩统赛汉组中识别出3个层序界面,以此将赛汉组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4个中期旋回,建立了研究区下白垩统赛汉组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层序内部沉积体系、砂体、氧化带及铀矿化特征研究,提出赛汉组下段扇三角洲砂体、赛汉组上段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在垂向上相互叠置,在平面上具有一定的连通性,砂岩渗透性好,富含有机质,有利于垂向的潜水氧化、侧向的潜水-层间氧化和层间氧化作用发育。潜水-层间氧化带发育在赛汉组上段下降体系域(FST)中,矿体主要赋存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层间氧化带发育在赛汉组下段湖侵-高位体系域(TST-HST)中,矿体主要赋存于扇三角洲平原-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在中、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共经历了大约两次从断陷-坳陷-挤压隆升的完整大型构造演化阶段.铀矿成矿受构造条件、沉积相、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氧化作用等因素综合控制,盆地内稳定的构造斜坡带对铀成矿最为有利,沉积体系中辫状河三角洲是最有利的成矿部位,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砂体是最有利的容矿砂体.盆地中铀...  相似文献   

5.
二连盆地为中国北方重要的聚煤沉积盆地,同时也发育赛汉组古河谷,古河谷在盆地内呈北东向带状展布,河谷内发育巴彦乌拉、赛汉高毕及哈达图等多个铀矿床。铀矿床具有"同河谷多矿床、同河谷多类型"的特点。作者通过对含铀古河谷构造-建造的研究,将赛汉组古河谷与铀成矿有关的构造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沉积前断陷期构造形成了古河谷建造沉积的带状谷地;断坳转换期湖相沉积的灰色泥岩,为铀成矿间接提供了还原物质;坳陷期沼泽化沉积,为铀成矿提供了直接还原介质;赛汉组上段热-重力沉降期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形成主要的铀储层。挤压隆升剥蚀期,受构造掀斜抬升,影响了成矿作用的类型及规模;成矿后期的热沉降期,导致新一轮的沉积充填,起到保矿的作用。通过对赛汉组沉积体系、砂分散体系等特征的研究,发现下白垩统赛汉组下段沿短轴方向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沼沉积体系,长轴方向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沼沉积体系。赛汉组上段主要发育河流沉积体系,砂体较发育,沿古河谷呈朵状、带状分布,矿床主要产于赛汉组上段古河谷砂体内。建立了赛汉组古河谷内典型矿床的矿床成矿模式,将赛汉组古河谷的矿床成矿模式划分为巴彦乌拉潜水-层间氧化式、赛汉高毕潜水氧化式及哈达图层间氧化式。  相似文献   

6.
北方砂岩型铀矿已成为我国铀资源扩大的重点类型,在现有铀矿山开采中占绝对主力地位。本文在分析中国伊犁盆地南缘、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连盆地中部和松辽盆地南缘等重要产铀盆地主要含矿目标层沉积相的基础上,探讨了沉积相对砂岩型铀矿床的控制作用。获得主要认识有:①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群Ⅰ~Ⅳ旋回为冲积扇沉积体系、Ⅴ旋回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Ⅵ旋回为浅湖沼泽沉积体系、Ⅶ旋回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有利成矿的沉积体系为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冲积扇体系,有利成矿的部位为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及席状砂亚(微)相、三角洲平原辫状河流亚相、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亚(微)相以及冲积扇沉积体系的扇中-扇端亚相;②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有利成矿的沉积体系为直罗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有利成矿部位为砾质辫状河、砂质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的相变部位,如纳岭沟铀矿床位于砾质辫状河向砂质辫状河过渡的区段,罕台庙铀矿床则位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向前缘亚相转换带附近;③二连盆地中部赛汉组沉积相可划分为冲积扇相、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4大类,与铀成矿关系最密切的沉积相为辫状河河道(古河道),其次为冲积扇相,如果在该区发现了古河道就基本意味着发现了铀矿化带,这是与我国北方其他产铀盆地最大的不同之处;④松辽盆地南缘姚家组下段沉积相主要为辫状河和冲积扇,在东部局部发育浅水三角洲相,其中成矿与辫状河相关系最密切,辫状河控矿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较为相似,矿体虽然受辫状河道控制,但河道中部砂体最厚的部位不是成矿的有利场所,而主河道边部和下游河道分叉的主迎水面是最佳成矿部位。这些认识为铀矿找矿战略选区和相关铀矿床对比研究提供了基础素材和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7.
孙龙德 《古地理学报》2004,6(2):252-260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与塔西南坳陷的白垩系沉积厚度大,岩石类型多,既有碎屑岩,又有蒸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相类型丰富,包括海相、海陆交互相和陆相,并以陆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库车坳陷与塔西南坳陷在早白垩世虽为分隔性的沉积盆地,但其陆相碎屑沉积具有几乎相同的特征:均以冲积沉积体系发育为主,相带分布和储层发育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对应山前断陷盆地的不对称性,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在靠近山前的陡坡一侧,正常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在湖盆缓坡一侧。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由冲积扇、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等构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由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等构成。储层主要发育于扇三角洲或辫状河三角洲的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河口砂坝中,在库车坳陷和塔西南坳陷都形成了优质的储集岩。砂体厚度大,分布广,储集条件好。冲积沉积体系的普遍发育预示了白垩系储集岩在盆地内的分布可能是十分广泛的。近年在喀什凹陷、英吉苏凹陷相继取得的勘探成果大大拓宽了其勘探领域,白垩系正逐渐成为盆地内主要的勘探目的层之一,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杨烨  许强  李娟  姜雅怡 《铀矿地质》2024,(2):216-226
为揭示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伊和高勒地区下白垩统赛汉组砂岩型铀成矿条件,文章通过系统研究伊和高勒地区的构造特征、地层特征、岩性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地层含铀性、沉积相特征、水文地质和放射性水化学特征、氧化特征等,并与巴彦乌拉地区进行对比,分析了砂岩型铀成矿条件。研究区外部铀源条件好,赛汉组含铀性低;具有完善的“补-径-排”体系,放射性水化学异常明显。沙那凹陷具有缓倾的构造斜坡,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发育,主要为灰色砂岩与泥岩互层;阿北凹陷具有陡倾的构造斜坡,发育扇三角洲,砂体极为发育,岩性为灰色、杂色砾岩夹灰色泥岩;沙那凹陷铀成矿条件较阿北凹陷好,相比巴彦乌拉地区赛汉组铀成矿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9.
彭云彪 《地质与勘探》2018,54(5):917-928
川井坳陷位于二连盆地西部,坳陷内目的层赛汉组上段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沼沉积,砂体发育。受构造、构造演化影响,在坳陷东部发育晚白垩世苏海布龙剥蚀窗口,在坳陷西部白音查干地区发育古近纪剥蚀窗口,剥蚀窗口控制了后生含铀含氧流体向盆地内入渗参与成矿,找矿类型为赛汉期斜坡带型及古河谷型。东西二个剥蚀窗口的发现,对合理解释已发现的矿化异常、找矿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基础。通过构建坳陷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模型,预测了苏海布龙、白音查干西及包龙凹陷东三个铀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西部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沉积学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西部巴彦乌拉地区,有关赛汉组上段砂岩型铀矿储矿砂体的成因目前存有争议。笔者通过地震剖面、钻孔岩心分析和砂分散体系制图,对赛汉组上段进行了成因分析。研究发现,赛汉组具有特征的断坳转换期构造背景并由此决定了其优质铀储层的发育;赛汉组上段并非传统认识上的纵向辫状河成因,而是剥蚀残留的多个侧向上源自巴音宝力格隆起物源区的辫状河三角洲体系的集合体;构造反转和剥蚀作用对赛汉组地层进行了强烈改造,辫状河三角洲遭受强烈剥蚀,保存了具有多个朵状分割性的带状砂体,形成构造天窗和氧化带并发育铀矿化;砂体的平面非均质性控制了铀成矿作用,砂分散体系的变异部位、沉积相变部位是成矿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