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北川县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川县为研究区域,利用多源、多时相卫星数据判读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并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做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地层岩性、构造、水系、地形地貌等是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的主要影像因素.不同空间区域上各主要控制因素对次生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力不一样.北川县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沿北川-映秀断裂带密集分布,受岩石地层结构组分的影响,在志留纪地层中集中发育,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在地形坡度30°-70°区域内集中发育.这些分布规律的发现,可以及时为北川县防灾规划和灾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探讨快速、准确的提取中国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新方法。研究方法:本文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Quick Bird图像,突破传统调查方法的限制,发挥其宏观、综合、直观、快速等优点,在Quick Bird图像上详细地图定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体的位置及发育范围,结合高程和坡度等基础地理信息,探讨地质灾害发育的空间规律。研究结果:研究表明该研究区内地质灾害以泥石流、滑坡为主。主要沿河及公路等人类活动较密集的区域分布,地质灾害的发生大多受到降雨和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论:为研究区内的防灾和减灾工作提供重大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DEM的USLE土壤侵蚀方程地形因子获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欣  王维芳 《测绘工程》2010,19(5):20-23
坡长和坡度是研究水土流失问题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地形因子,坡长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地貌发育对坡长的影响,以及坡长与坡度之间的关系,是研究水土流失、侵蚀规律的重要条件之一。利用GIS以及相关软件为平台,在黑龙江省通河地区建立USLE水土流失方程模型,研究LS因子在水土流失中的影响以及作用,并探讨DEM数据分辨率变化对LS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伟  章传银  史珂  党亚民  张鹏  杨强 《测绘科学》2022,(8):45-51+93
针对地质灾害危险区的空间分布、联动关系与时间演变态势的监测,该文提出利用地面稳定性变化监测和数值预报方法开展相关研究。以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网为控制,融合水文气象等多源数据,反演获得区域几何、物理形变场模型,进一步构建地面稳定性降低的规律准则,实现地面稳定性变化监测和数值预报。通过解译地面稳定性降低现象的出现地点与时间、空间分布与时间演变,揭示地质灾害危险区的空间分布、联动关系和时间演变规律,并在滇西地区开展了应用试点。研究发现,利用CORS网的地面稳定性变化监测和数值预报方法,能够有效把握危险区分布动态、联动关系与时间演变规律,可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隐患点和风险区双控、孕灾过程和成灾规律认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来宾市岩溶塌陷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塌陷是广西重要的地质灾害现象,对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危害极大。本文借助于GIS技术分析研究岩溶塌陷的时空分布特征。首先,分析了来宾市塌陷区的形成条件因素,塌陷形态特征;其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分别做断层、塌陷坑缓冲区,分析断层、地裂缝与岩溶塌陷坑的分布规律特征,并就这些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受断层影响分布的塌陷坑发生条件、塌陷坑和地裂缝的关系;最后,分析塌陷坑、地裂缝变量随降雨量控制的时间延续性特征,实现对研究区岩溶塌陷的时空分布特征的可视化表达。实验证明,该方法是GIS技术在岩溶塌陷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中的有益尝试,为后续塌陷灾情评估提供了辅助性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多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数据开展灾害发生年际变化规律的遥感解译回溯性研究,对拓展国产遥感数据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灾害频发的福建省南平市为研究区,收集1999—2008年的11景CBERS图像,建立灾害解译标志;采用基于GIS的人机交互综合解译方法,结合野外考察和验证,获取8个年度(2001年和2002年无图像可用)的灾害点共2 059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在空间上集中发生在居民点周边、公路切坡、幼林地和经济林地等处,在时间上集中发生于2000年和2005年(分别发生582处和766处,占8个年度灾害总数的65%),表现出灾害发生的时空不均一性。研究表明,研究区灾害以因强降雨过程触发的浅层土质滑坡为主,利用CBERS数据可开展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的逐年动态变化监测。  相似文献   

7.
地质灾害是影响长输管线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为减少地质灾害对长输管线的影响,有效预防、规避长输管线的安全风险,本文基于西南油气田仁寿作业区的地质灾害数据,以研究区地质灾害为预测变量,高程、坡度、坡向、地表覆盖为响应变量,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支持向量机3种机器学习方法分析研究区域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并进一步预测研究区内长输管线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通过模型对比,相较于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的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其预测正确率达0.86。本文的分析结果对研究区管线管理部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相关部门可根据模型预测出的管线点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提前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8.
基于广西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泥石流地质灾害数据与地质资料,综合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降雨、断裂、岩性、人类活动8个因子,运用地理探测器的方法剖析了广西泥石流地质灾害空间格局与相关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广西的泥石流灾害具有空间分异性,由西向东依次表现为低聚集、高聚集、低聚集的模式;2)地理探测器显示广西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是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降雨、断裂、岩性、人类活动8个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3)研究区泥石流灾害影响因子交互作用的解释力均大于单因子作用的解释力,大部分因子交互作用结果显示为非线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地质灾害点的空间分布是灾害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地质灾害点自身的规律出发,通过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灾害点的空间分布可以准确、深刻的揭示其空间分布的形态特征。以新疆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灾害点为例,引入标准差椭圆、Ripley’s K函数、核密度分析等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其空间聚集-离散的分布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新疆灾害点呈现出"西南—东北分散,西北—东南聚集"的空间分布格局;滑坡、泥石流及崩塌的特征空间尺度依次为176km、72km和71km,特征空间尺度可为灾害多发地段的划分提供依据;不同规模的地质灾害在空间中的影响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0.
地质灾害识别是灾害易发性评价以及监测预警的基础,采用传统的人工地面调查和卫星遥感方式在地形条件复杂的高植被覆盖山区进行地质灾害识别具有较大困难。机载激光雷达技术(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的发展为高植被复杂山区的地质灾害识别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利用获取的机载LiDAR点云数据,通过点云滤波、空间插值生成了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结合天空视域因子(sky view factor,SVF)的DEM可视化方法,开展了中国四川省丹巴县城周边135 km~2的地质灾害识别研究工作。共解译出地质灾害146处,总面积约46.48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3.4%,并通过现场实地调查验证了机载LiDAR识别结果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为高植被复杂山区的地质灾害识别提供了一定参考,并为丹巴县地质灾害防治与风险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南方丘陵区是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区域,麻阳则是其典型代表,地质灾害遍布全县23个乡(镇),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等。本文利用光学遥感和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开展麻阳县地质灾害隐患的遥感解译,再辅以人工地面调查、测绘和工程勘查手段,确定地质灾害点213处,其中不稳定斜坡35处,滑坡162处,崩塌15处,地面塌陷1处。基于区域地质、地形地貌等孕灾背景数据,分析了其基本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和形成条件。从地理位置看,地质灾害主要发育在海拔100~250 m的丘陵地区,超过80%分布于坡度20°~50°之间的斜坡,坡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北西、南东分布为主。滑坡与岩土的工程地质特性的关系非常密切,以软质红色碎屑岩岩组与红层碎屑岩类风化残坡积粘土、粉质粘土发育最多。另外,麻阳地质灾害多沿构造带分布,规律较明显,在麻阳向斜、锦和压性断层及麻阳压扭性断层附近发育程度较高。区内水系对地质灾害的发育也发挥了很大影响,麻阳地质灾害主要发育在锦江等河流沿线。本文研究结果为麻阳地质灾害防治与预警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新疆策勒县地处低-中山区,地质灾害频发.本文首先以RapidEye和ASTER GDEM数据为数据源,在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自动提取和人工判读相结合,遥感解译结果与野外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策勒县遥感地质灾害解译.共解译出各类地质灾害点108处,其中崩塌60处、滑坡27处、泥石流21处.其次,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解译地灾点与坡度、高程、地层、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等影响因素的关系,归纳了灾害点发育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最终得出地形地貌为发生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地层、地质构造和水文条件为地质灾害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金沙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流域径流补给以降水和雪山冰雪融水为主,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区域水量的大小。本文以金沙江流域(云南段)为研究区域,利用气象观测站降水资料、2014—2018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运用ArcGIS获得研究区年平均降水估算量,利用金沙江流域站点降水数据、DEM数据分析地形对降水量分布的影响和时空特征。研究表明:春季研究区降水分布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受到地形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流域上段区域,经纬度对降雨有促进作用。夏季研究区降雨显著增加,降雨量受季风影响较大,流域降水量整段都有上升趋势,经纬度和坡度对降雨量的影响较大。秋季研究区降雨量呈下降趋势,降雨量分布特征为西低东高。冬季研究区降雨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省临湘市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向、坡高、归一化植被指数、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土地利用和降雨量8个评价因子,应用加权信息量模型,通过GIS空间分析开展研究区易发性评价研究。将临湘市划分为不易发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和高易发区4个地质灾害易发等级,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8%、32.26%、51.73%、11.74%。评价结果与实际灾害发生情况较吻合,可靠性较高,为临湘市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崆峒区地质灾害易发性为研究对象,以地质灾害调查资料为基础,基于MAPGIS6.7平台采用袭扰系数法生成历史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图;选取地形地貌、坡度、地层岩性、多年降雨、植被覆盖5个地质灾害影响因子对其进行灾害影响分级并确定其灾害易发性影响权重,将各个影响因子分级图叠加到历史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分级图中,绘制出该县的地质灾害易发性散点图,对图件进行整理从而生成崆峒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从图中能很好地看出崆峒区地质灾害的分布及特点,为政府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统筹规划减灾防灾以及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郭志浩  魏芳 《测绘科学》2018,(4):76-79,86
针对地质灾害点空间格局分布定量性研究较少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定量研究方法——空间扫描统计方法,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为基础数据库,分析兰州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空间格局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崩塌和不稳定斜坡聚集区相似,均在城关区呈现1类聚集,榆中县和永登县的部分乡镇呈2、3类聚集,4类聚集区均分布在红古区的部分街道;(2)滑坡和泥石流1类聚集区包括以西柳沟街道为中心的13个乡镇街道,4类聚集区都分布在红古区,而2、3类聚集区分布有较大的差异。该方法能定量表达各类型地质灾害点的空间聚集度。该文结论以期为兰州市地质灾害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岷江流域映秀—茂县段极为严重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利用震后多期高分辨率航空遥感数据并结合解译标志,快速、准确地分析研究区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对科学指导灾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次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1滑坡、崩塌及其过渡类型——崩滑为主要的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占90%以上);2次生地质灾害广泛分布在岷江两岸山坡,但在映秀—汶川段的发育程度和规模比汶川—茂县段大得多。研究区次生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地震形成的滑坡体趋于稳定,但解译的21个潜在滑坡体中部分已出现活动迹象,其中斗簇和沏底关2个潜在滑坡群更为明显,应对其进行遥感连续动态监测;2泥石流为研究区今后最主要的灾害类型,其中映秀—汶川段为最主要的发生地段。  相似文献   

18.
降雨变化对于人类生活的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研究降雨信息管理与分析具有较大意义。以安徽省为例,基于安徽省连续10年各个气象站的降雨数据,构建了克里金插值模型且发布为GP服务,以得到历年降雨线与等降雨面;采用ArcGIS API for Silverlight技术,结合WebGIS强大的可视化表达能力,呈现了降雨量连续性空间分布;通过构建降雨信息折线图和柱状图等统计图,直观分析了降雨量变化的规律;根据实时降雨信息与降雨量变化规律,设置了降雨量警戒阈值并计算级别,实现了降雨预警与灾害分级。  相似文献   

19.
遥感技术在海南岛环境与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对海南岛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矿产资源、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调查,系统分析了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发展趋势,编制了海南岛地质灾害综合区划图;研究了重点地区金属矿、砂石矿分布规律,预测了成矿有利地段和找矿靶区;系统分析了岛内旅游资源分布现状与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编制了全省旅游规划卫星影像图,其成果为海南省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李燕婷  朱海莉  陈少华 《测绘科学》2016,41(8):67-70,75
针对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滑坡灾害分布易发性评价与区划成图问题,该文以ArcGIS为平台,联系评价区的实际特点,选取地貌类型、地层岩性、降雨、断层、坡度为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建立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研究区内滑坡灾害的易发性区划。结果表明,滑坡灾害主要集中在龙羊峡库区右岸和群科-尖扎盆地。区划结果与野外实际调查基本吻合,为今后GIS应用于地质灾害区划提供了思路,同时可为区内地质单位进行灾害监测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