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胡少轩 《山西气象》2009,(3):37-37,43
1APS雨情自动收集系统简介 APS自动雨情收集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雨量站、采集中心站。雨量站位于远端监测现场,由雨量传感器、雨量遥测仪(数据采集器与采集器中的数据传输模块)组成。雨量传感器将降雨转化为脉冲信号传输到雨量数据采集器中,采集器中采集控制部分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将数据存储、上传,数据上传的主用方式采用GSM移动通信网络。  相似文献   

2.
于治信 《气象》1978,4(4):32-34
雨情,对于国计民生和国防,尤其对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的关系甚为密切。为了适应气象哨、雨量点随时观测或记录降雨量及其变化,迫切需要研制能在雨季连续使用并适用于大暴雨的结构简单、牢固可靠、性能准确、使用方便和价格便宜的室内遥测雨量器(计)。 河北省气象局于1977年研制了导管遥测雨量器(计)等简易的室内观测或记录的雨量仪器。现将导管遥测雨量器(计)的研制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1 DSD1自动雨量站网介绍DSD1自动雨量站网由4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DSD1遥测雨量仪、数据通信网络、中心站、雨量数据查询终端。DSD1遥测雨量仪建在各个乡镇,其由雨量感应器、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和通讯模块组成,通讯模块内置了一张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SIM卡,每小时向中心站以短信的  相似文献   

4.
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雨情和水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2007年6月19日~7月23日淮河流域167个测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对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雨情和水情特征进行分析,并与2003年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持续性强降水天气集中于6月19日~7月23日,期间共经历了10次暴雨过程, 2007年总降水量和水位都超过2003年同期,2007年淮河流域洪水期间王家坝上游的面雨量大于2003年,下游的面雨量和2003年持平。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雨情的重要特点是:雨带稳定,前期强降水过程的降雨中心基本上出现在淮河支流分布比较密集的淮北地区和上游地区,致使淮河流域底水明显增加,是后期强降水导致全流域性洪水的主要原因。造成淮河流域降水稳定持续的重要原因是副高稳定、位置偏南,冷空气活动频繁等。    相似文献   

5.
利用柳江、桂江集水域23个台站雨量资料代表“桂北”雨情,根据灾情和预报经验定出前汛期雨量“特多”的年份,结果表明,5月份特多的频率是13%,6月份是21%,7月份是18%。6月份是雨量特多频率较高月份。7月份虽不属前汛期,但雨量特多的频率于5月份。利用赤道太平洋、赤道印度洋海温资料以及南半球气旋资料,找出三个引发环流异变,造成桂北雨量特多的“阈值”,并作了一些初步分析,指出造成桂北雨量特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利用柳江、桂江集水域23个台站雨量资料代表“桂北”雨情,根据灾情和预报经验定出前汛期雨量“特多”的年份,结果表明,5月份特多的频率是13%,6月份是21%,7月份是18%。6月份是雨量特多频率较高的月份。7月份虽不属前汛期,但雨量特多的频率也高于5月份。利用赤道太平洋、赤道印度洋海温资料以及南半球气旋资料,找出三个引发环流异变,造成桂北雨量特多的“阈值”,并作了一些初步分析,指出造成桂北雨量特多的原因是季风变异。  相似文献   

7.
《气象科技》1982,(2):76-79
为逐步实现防汛调度现代化,雨情测报自动化,河南省水利厅、许昌地区水利局、昭平台水库与四机部4057厂联合研制了YC-79型全自动雨量无线遥测设备。1981年春天,有关部门召开会议对这套设备进行了技术鉴定。现将设备概况简介如下。用途与特点该设备用于自动测量与记录40~60公里以内的各雨量站的雨量数据。其特点是;整个系统(包括设在雨量中心站的主机和设在雨量测站的分机)完全可以实现无人管理,分机采用太阳能电池与蓄电池浮充供电;设备采用了中规模的高抗干扰的HTL集成电路,抗干扰性能良好,工作稳定,维修方便;主机有多种功能,易于掌握,从主机上可以直接观察到各测站降雨起止时间、降雨强度,并能确保获取各测站雨量数据的同时性。主要技术性能测量精度1毫米;极限降雨强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及时地向荆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实时雨情分析资料 ,改变以往手工整理雨情资料效率低、服务难以及时的缺陷 ,荆州市气象局研制了一套雨情资料自动收集分析处理系统。该系统以MICAPS的资料为基础 ,可自动收集本省及湖南、四川、重庆、江西等邻近省 (市 )的日降水量 ,并能分流域(或分行政区域 )进行整理、统计和计算面雨量。该系统在 1999年、2 0 0 0年汛期投入使用后 ,大大提高了雨情情报服务质量 ,使其发挥了较好的作用。1 技术方法该系统以MICAPS资料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 ,运用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C ++Bui…  相似文献   

9.
县级两要素资料应用程序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大卫  黄琰  张良勇  刘黎煊 《贵州气象》2011,35(4):44-45,64
本程序主要针对县级气象局在汛期值守班和气象服务工作中对于区域站两要素资料运用的需求基于VB6.0所开发,功能包括:雨情通报自动生成;雨情报警;任意时段总雨量、平均温度和积温查询等,主要解决了目前两要素资料使用不便和雨情信息获取滞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发射端——无线电波传播——接收端”,这是无线电传递信息系统的三个基本环节(图1)。无线电波是连接发射端与接收端的空中桥梁。一切无线电通信、无线电广播、无线电遥控、遥测都是利用电磁波传播的,即无线电波传播的。为了便于学好无线电通信的基本理论知识,本讲先对无线电波传播的有关知识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夏季,乌海市气象局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12个DSD1型自动雨量遥测站。自动雨量站的高密度分布,能够及时、客观、准确地反映全市降雨的情况,弥补了以往单一观测站点在阵性降水中所测雨量代表性差的不足,在汛期的气象服务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DSD1型雨量遥测仪是集智能数据采  相似文献   

12.
利用汉江上游流域21个测站1971~2011年汛期(5~10月)逐日降水资料及安康和石泉2000~2011年逐日库流量资料,采用距平分析、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检验、相关分析及重标极差R/S分形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汉江上游流域汛期面雨量的气候变化特征和未来趋势。结果表明:汉江上游流域汛期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月、日面雨量极大值均发生在7月;20世纪80年代为汉江上游流域丰水期,90年代为明显少雨期,进入21世纪以来降水逐渐增长,突变点为2005年,面雨量总体呈不显著增长趋势;强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和9月,且日面雨量在50.0 mm及以上的强降水,仅7月就占了一半以上;7月和9月发生3 d以上集中强降水过程的频次显著偏高,20世纪80年代为集中强降水过程的频发期,90年代频次明显下降,21世纪以来频次明显增多,这与汉江流域汛期面雨量的年代际变化趋势相一致。另外,Hurst分形指数为0.690,表明未来汉江上游流域汛期面雨量具有持久性和长效记忆效应,未来雨量虽仍存在着增加趋势,但其变化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雨量和雨情是重要气象信息,也是天气预报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大力提升雨情服务的精度和时效,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2004年河南省气象局制定了在全省2200个乡镇建设自动雨量站的方案.截至2005年底,全省已建乡镇自动雨量站1460个,基本形成了高时效、高精度、自动化和覆盖全省的雨量监测与信息服务网,并在2005年汛期气象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美国美国气象局预定到1980年要安装138个自动遥测气象观测系统(简称 RAMOS,下同)站,并纳入全国业务和服务自动化(AFOS)计划中。RAMOS站分中心站与野外站,一个中心站控制很多个野外站,中心站将装一台小型计算机,叫做“自动资料获取系统”(ADAS),它通过2,400比特/秒的线路直接与 AF  相似文献   

15.
该系统主要包括雨量监测子系统、水位监测子系统、库区专业预报服务子系统和库区控制中心四部分。系统运行后,库区防汛值班人员坐到值班室就可以通过微机随时了解到水库水位和水库上游面雨量实况,同时还能通过互联网浏览由市气象台专门制作的水库防汛专业气象服务网页,获取库区长、中、短、临近预报、流域面雨量预报和库区附近县(市)的历史资料、最新天气实况资料和天气预报信息。  相似文献   

16.
1974年我们开始试验利用雨水具有高阻值导电性能这一特点制成的遥测雨量计,因是利用雨水“导通”线路,故称为“水导式遥测雨量计”。该样机制成后,经室内测试性能较好。1975年委托合肥无线电五厂试制,在试制过程中,按照两个三结合的方针,对该机又作了大量改进。1976年制造出第一批样机,并在江、浙、赣、粤、湘五省进行了实地考验,经过二个多月的试用,证实该机具有精度高、误差小,可测雨量强度大,各种雨量强度下误差值稳定,台站使用时不需要调整等主要特点(考验结果见  相似文献   

17.
沙澧河上游关键区汛期强降水面雨量对洪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河南省气候中心提供的1980-2000年6月1日至8月31日沙澧河流域上游关键区所选取测站逐日20时-20时降水实测资料,建立了面雨量库,并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沙澧河上游关键区面雨量气候特征以及面雨量与洪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沙澧河上游关键区面雨量年际变化非常大,且年面雨量趋势是增加的。沙澧河流域上游关键区汛期逐月月平均面雨量以7月最多,其次是8月,6月最少,并且6月和7月月平均面雨量有增加的趋势,而8月则有减少的趋势。强降水面雨量预报对于预测洪峰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程德美 《气象》1981,7(10):49-49
由上海市气象局观象台研制成功的DYYZ—1型电话遥控遥测雨量装置,是一种利用公用电话线路实现远距离有线遥控测量的设备。 整个装置由独立的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主控部分(图1),叫  相似文献   

19.
自动雨量站网建设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近几年,牡丹江市逐步建立的乡镇人工雨量收集系统,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掌握雨情、抗旱防汛、安排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等工作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乡镇雨量系统存在着观测方式原始、站点稀少、分布不均、通信不畅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雨量收集系统作用的发挥,与当前牡丹江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及防灾减灾对雨情服务的需求已不适应。因此,从2005年起,市政府决定在牡丹江全市建设自动气象站网。  相似文献   

20.
1998年 ,商洛市局地遭受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7.9”、“8.1 4”、“8.2 5”三次灾害性特大暴雨洪水灾害 ,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当时由于灾区缺少必要的雨情监测设备 ,给各级政府指挥防灾、救灾和灾后灾情认定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1 999年 ,商洛市气象局通过对 1 998年大暴雨的反思 ,及时向原地委、行署提出了建设天气雷达和在全区所有乡镇建立雨量监测点的建议 ,得到了地委、行署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各县 (市 )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由商洛局投资 4万元在全市 1 64个乡镇相继建成了雨量测报点 ,不同程度地开展了雨情测报工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