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HJ-1A高光谱的黄河口碱蓬和柽柳盖度反演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任广波  张杰  马毅 《海洋学报》2015,37(9):51-58
碱蓬和柽柳是黄河口湿地典型的盐生植物类型,是多种保护珍禽的主要栖息地,具有景观尺度较小、分布广且多混生的特点。应用覆盖黄河口北部潮滩的HJ-1A高光谱遥感影像,基于现场测量的端元光谱和从遥感影像中使用顺序最大角凸锥法(SAMCC)自动提取的端元光谱,应用线性光谱分解法(LSU)、正交子空间投影法(OSP)、匹配滤波法(MF)、最小能量约束法(CEM)和自适应一致估计法(ACE)5种不同光谱解混方法进行混合像元光谱解混,对比两种方法得到的端元光谱分别对碱蓬和柽柳盖度的反演能力,并给出相应的反演模型。结果显示:(1)现场测量端元光谱取得了较好的碱蓬和柽柳盖度反演结果,其中应用LSU方法的光谱解混结果与现场测量盖度的决定系数对于碱蓬和柽柳分别达到了0.88和0.95;(2)两种端元获取方式的光谱解混结果中,LSU和OSP方法均获得了较高的相关性,ACE解混方法的相关性都最低;(3)SAMCC方法提取端元光谱对柽柳的分解结果与现场测量盖度的相关性远高于碱蓬。  相似文献   

2.
图像端元全自动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端元提取算法一般需要人工指定端元数目,易导致多选或漏选端元。提出了一种端元全自动提取方法,通过研究分类结果的均方根误差、端元间光谱相关性与端元数目的关系,设置两种循环结束条件,当分类结果的均方根误差最小或端元间恰未出现强相关现象时,获得最佳端元数。实验表明,该方法是正确有效的,能够克服现有方法的不足,提高了端元提取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确定端元数目是混合像元分解中端元提取的前提,目前端元数目主要还是通过图像处理人员目视判读来获取。 在研究顶点成分分析算法的原理和端元光谱之间在大多数情况下相互独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顶点成分分析算法的端元数目估计方法。 通过在不同端元数目、对噪声的稳健性、图像大小不同时的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比较正确、有效地估计图像中的端元数目,文中方法与其他端元数目估计算法及相关系数阈值的自动化确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N-FINDR和SGA等高光谱影像端元提取方法采用了降维作为预处理过程,这使得光谱信息有所损失,因而影响了端元提取结果的精度。为了克服该缺陷,在原始光谱空间计算单体体积的方法引入到端元提取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体积单体的端元提取算法,该算法不需要降低数据维数即可进行体积求解,因此尽可能地保存了不同物质的光谱特征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端元提取结果的精度和效率均优于N-FINDR、SGA和VCA算法。  相似文献   

5.
高光谱图像中混合像元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基于遥感影像的地物识别和分类精度,而且已经成为遥感科学向定量化发展的主要障碍。MVC-NMF混合像元解混算法不需要假定纯像元的存在,并且在自动提取端元的同时,能够获取每种端元所对应的丰度图,然而该方法收敛速度较慢、效率较低,文中提出利用BBA(Barzilai-Borwein Algorithm)算法来实现MVC-NMF算法的迭代更新,从而提高了算法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相同迭代次数条件下比MVC-NMF算法解混的结果好、效率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不同粒度端元法在东海内陆架古环境重建中的差异性和适用性,本文利用6种粒度端元法(非负矩阵分解、特征向量旋转、分层贝叶斯算法、粒级-标准偏差、理论函数拟合以及粒级主成分因子分析)对东海内陆架北部DC1孔的沉积物进行了粒度端元分离,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对比和评价,结合沉积学资料评估了不同粒度端元在东海内陆架古环境重建中的差异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上述6种方法均分离出2个具有沉积学意义的粒度端元(粗粒端元和细粒端元)。除粒级主成分因子分析外,其他5种方法的端元众值粒级大小和端元在钻孔中的含量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其粗粒端元指示了海侵砂沉积,细粒端元指示了河流细粉砂沉积;而粒级主成分因子分析得到的粗粒和细粒端元可能分别指示了风暴潮沉积和浪流搬运的再悬浮沉积。不同方法得到的粒度端元虽然在粒级分布、端元含量变化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上述6种端元法在东海内陆架古环境重建中都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其端元含量的变化均可有效指示末次盛冰期以来海平面波动引起的沉积环境的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改进国产投弃式温深仪(XBT)的下降速率公式,拟采用基于图像处理的方法测量其下落过程中的运动参数并分析,为此要实现XBT探头的自动提取。为实现视频图像中XBT探头的自动检测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形状特征的目标检测识别算法。首先通过背景差分法去除背景噪声并阈值分割,采用连通区域的标记算子将二值图像标记为互不连通的待识别区域。然后提取连通区域的偏心率、致密性以及标记图构造描述目标的特征向量,通过计算各连通区域的特征评价函数,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识别XBT探头。最后对研究方法进行了物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能较好地在复杂背景下实现目标的识别,能够有效地在序列图像中准确的检测识别出XBT探头目标,为XBT运动参数的测量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海底多金属结核覆盖率统计的精度,提出一种在图像处理后期填加形态学重建算法的优化方法。实验中,分别采用网格计数法、二值化图像处理法和形态学重建算法,对蛟龙号拍摄的海底多金属结核图像进行了覆盖率的统计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的网格计数法作为一种人工统计方法,工作量大、耗时费力且统计误差不稳定;二值化图像处理法统计效率和精度大大提高,但该方法无法如网格计数法般人为避免多金属结核表面被海底障碍物(软泥、砂砾等)覆盖带来的部分统计误差,使统计结果偏低;优化后的算法二值化阈值自动提取,遮盖区域得到填充,有效地弥补了其他两种方法的缺点,统计快速,准确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形态学变换的遥感图像分类提取技术在影像识别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在处理多光谱、高光谱影像中,由于较少考虑色差信息而使分类识别受到限制。本文在分析形态学算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形态学变换色差的水域特征提取策略。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遥感技术快速提取海岸线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针对传统分水岭算法在高分辨率多光谱卫星数据处理中存在的过分割和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极值变换标记分水岭的算法.首先通过形态学重建、扩展极值变换等方法建立前景和背景标记,初步抑制灰度极小值和极大值区域,然后依据这两类标记对梯度图像进行修正,进而进行分水岭...  相似文献   

11.
河口海岸沉积动力环境复杂,沉积物粗细组分皆有。对于粗细混杂(同时含有砂砾质和泥质成分)的沉积物样品,单一的粒度分析方法不能覆盖整个粒度分布范围,常采用激光-筛分联合法进行粒度分析。由于两种方法的分析原理不同,经常出现细部的激光法结果与粗部的筛分结果部分重合现象,这会影响整个样品的粒度分布计算。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碎屑岩粒度分析方法》(SY/T 5434-2018)对此问题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但是只有文字描述,没有可操作的计算方法。本研究根据该行业标准提出的方案,推算出激光-筛分联合法粒度分析结果的修正计算公式。以浙江舟山群岛潮间带197个粗细混杂样品为例,采用激光-筛分联合法进行了粒度分析,分别采用直接拼接算法及SY/T 5434-2018算法计算了粒度分布,在此基础上对两套算法所得组分含量和粒度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Y/T 5434-2018算法相较于直接拼接算法,扩大了粗颗粒的体积百分比,减少了细颗粒的体积百分比。两种算法得到的组分含量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且砾、砂、粉砂、黏土等组分含量的差异从粗到细依次减少。用两种算法的结果分别计算粒度参数,同样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且...  相似文献   

12.
二端员物质的混合过程在自然界普遍发生。放射性成因的 Sr, Nd 同位素体系因其具有源区示踪和长周期时标特性,在混合物组成端员定量分离和混合机制研究中具有特殊意义。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二端员混合过程形成的混合体中元素组成、 Sr, Nd 同位素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二端员混合过程的 Sr, Nd 同位素鉴别准则和混合体中混合比 f 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融合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结果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新方法——众数赋值分类法。采用ISODATA非监督分类方法对高光谱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并对非监督分类结果的图斑进行标记,同时用最大似然法(ML)和支持向量机(SVM)法进行监督分类,然后以监督分类结果对非监督分类后各斑块进行类别赋值。方法是:统计每个非监督分类斑块中由监督分类所获得的各类别像元数及所占比例,将非监督分类斑块的类别赋予所占比例最高的监督分类结果的类别,最终获得高光谱图像分类结果。研究表明:(1)非监督分类类别数量大于10时,其与ML分类结果融合的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均较监督分类法的分类结果好;(2)ML和20个类别的ISODATA分类结果融合的总体精度最高,为87.35%,比单独ML的总体精度高约2个百分点;(3)SVM和10个类别的ISODATA分类结果融合的总体精度提高最大,较SVM的总体精度提高近3个百分点;(4)随着非监督分类类别数量的增多,分类结果的总体精度呈现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为基于SAR影像准确的提取海域中的绿潮范围,利用黄海地区2016年7月4日的RADARSAT-2卫星影像,分别运用马尔科夫随机场、最小核值相似区和局部二值模式3种算法提取绿潮并进行对比,提出了综合马尔科夫随机场和最小核值相似区算法。结果表明,3种算法中马尔科夫随机场算法提取效果最好,与实际情况最为接近,但改进的绿潮提取算法,提取效果更好,精度比单独使用马尔科夫随机场算法提高了18%。  相似文献   

15.
海岸带星载高光谱遥感影像预处理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星载Hyperion L1R高光谱影像数据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完整的影像预处理流程及相关算法,包括利用像元灰度斜率阈值法、波段全局归一化法和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法实现影像的坏线修复、垂直条纹去除以及潮滩研究区的地物分离.然后结合FLAASH大气校正处理以及几何校正处理,得到潮滩地表真实光谱反射率影像.研究结果表明,该流程为潮滩地物进一步的高光谱定量遥感解译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以黄河口为研究区,应用现场和HJ-1高光谱遥感数据,开展了植被受石油烃渗漏影响的高光谱检测方法研究。选择了常用于判别植被受石油烃渗漏污染的红边蓝移指数 REP_blue、土壤含氧量相关指数 CTR和叶绿素敏感指数CHL ,通过分析研究区主要植被芦苇和柽柳地物光谱和HJ-1高光谱影像中同位置像元光谱,对3种指数在研究区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基于在图像像元光谱检测中表现较好的指数,提出了一种针对 HJ-1高光谱遥感影像的受石油烃渗漏影响植被检测方法。结果表明,3种指数对于油井旁植被现场光谱的检出效果均好于图像光谱,同时,相比于其它两种指数,CHL指数的检出效果较差;应用发展的受石油烃渗漏污染影响植被检测指数,对覆盖研究区的 HJ-1高光谱遥感影像进行了检测,发现检测结果中71.1%的位置附近存在油井,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