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全球火山研究的深入,地质学家在大多数火山群中均发现了特殊成因的玛珥式火山。以低平火山口和低矮锥体著称的玛珥式火山主要由具有爬升层理、平行层理、大型低角度交错层理等结构构造的基浪堆积物组成,是火山喷发演化过程研究的重要对象。近年来,在内蒙古东部的诺敏河、阿尔山-柴河和阿巴嘎火山群中也先后发现了典型的玛珥式火山及基浪堆积物。本文从野外火山地质特征着手,以火山学与火山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国内外玛珥式火山的研究成果,对内蒙古东部晚第四纪玛珥式火山的分布、产物和结构构造等火山地质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将其大致划分为3个喷发期次,分别是以基浪堆积物为主的射汽-岩浆爆发、以降落-溅落堆积物为主的岩浆喷发和以碱性橄榄玄武岩为主的岩浆溢流期次。复合火山的活动时代总体属于晚更新世,其中玛珥式火山的形成时代为晚更新世早中期。通过分析研究区的地层、火山产物和区域断裂构造等地质特征,推断射汽-岩浆爆发的深度较浅,并进一步探讨了玛珥式火山的成因机制,模拟其喷发演化过程,认为玛珥式火山与斯通博利式、夏威夷式等类型火山具有继承性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白垩系营城组古火山机构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系统总结Hawaiian等7种喷发方式、互层状火山等3种火山机构的岩性岩相和垂向序列特征与识别标志基础上,通过剖面火山机构剖析及其与盆内埋藏火山机构对比,总结出营城组2类古火山机构特征。营城组玄武岩火山机构自下而上为枕状、渣状集块熔岩(占总厚度30%),气孔杏仁和致密块状熔岩(70%),喷溢相为主,火山口附近隐爆角砾岩发育,为夏威夷式喷发。火山机构厚度以200~500 m居多,顶面盾状,相对高差100~250 m,以坡角小于10°为特征,属于盾状火山。营城组流纹岩火山机构的纵向序列300~700 m,内部结构呈现上中下三段式:下部火山碎屑(熔)岩为主(30%),爆发相为主,以基浪(base surge)沉积为标志,喷发方式主要表现为高粘度岩浆强烈气射作用的培雷式喷发;中部主要为气孔、石泡和流纹构造流纹岩(60%),构成火山机构的主体,喷溢相为主,火山口附近常见侵出相珍珠岩穹隆,喷发类型接近于斯通博利式;上部主要为细粒(层)凝灰岩(火山灰湖相沉积,10%),爆发相为主,以普林尼式喷发为主。流纹岩火山机构顶面呈丘状,相对高差200~300 m,以坡角多大于15°为特征,属于互层状火山。  相似文献   

3.
新疆阿尔泰诺尔特地区石炭纪火山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袁峰  周涛发  岳书仓 《新疆地质》2001,19(2):133-137
诺尔特地区位于阿尔泰北部地区,西伯利亚板块西南缘。区内石炭纪火山岩主要沿红山嘴断裂带分布,赋存于下石炭统红山嘴组中,岩性主要为晶屑凝灰岩、碎斑熔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流纹岩等。火山作用中爆发、喷溢、侵出3种喷发形式均存在,产生了爆发-喷溢相、降落相、侵出相及火山喷发沉积相等火山岩相。诺尔特地区石炭纪火山构造为裂隙-中心式,断裂导致岩浆上升喷发,火山活动的中心位于西部的托格尔托别、阔科依达拉斯等地,而东部的塔斯比格、阿克提什坎、库马苏等地则位于远火山活动中心地区,火山活动从西向东逐渐减弱,西部以爆发-喷溢为主,东部则以侵出为主。  相似文献   

4.
五大连池第四纪火山群的喷发类型和喷发型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衍强 《黑龙江地质》1997,8(4):3-11,28
长期以来,人们均认为五连池第四纪火山群只有14座火山,属于中心式喷发型式和斯特龙博利喷发类型。新近又发现11座鲜为人知的盾火山,对总数25座火山重新研究后,作者提出火 山类型以斯特龙博利型为主夏威夷型次这;喷发型式以裂隙-中心式为主,裂隙式次之。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达里诺尔晚新生代火山群喷发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达里诺尔火山群有近百座晚新生代单成因火山,其地质地貌形态各异,喷发形式多样。这些火山既有爆破式喷发,如:夏威夷式喷发,斯通博利式喷发,强斯通博利式喷发和射汽岩浆喷发;也有溢流式喷发,如盾状火山;还有岩浆缓慢侵出,如大黑山。火山群内典型火山机构表明,不同的喷发方式穿插于火山喷发过程:早期火山活动多以侵出和溢流为主,逐渐转变为岩浆爆破式喷发(强斯通博利式,斯通博利式),晚期又过渡为溢流式喷发,喷发过程大体经历一个爆破强度弱-强-弱的转变。射汽岩浆型的火山则是以剧烈的射汽岩浆爆炸开始,后期逐渐转弱为岩浆爆破喷发和溢流喷发。火山喷发过程中火山产物出现牛顿流体,宾汉流体,层流,颗粒流,涌流,空降等不同类型的运动形式,自火口向远源运动,形成差异化的火山产物。岩浆的输送速率、上升速度,以及围岩的类型,可能是造成达里诺尔火山群多样化喷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地区火山活动划分二个发展阶段:以点一线形式喷发形成的广阔玄武岩台地阶段一焊缝构造发展阶段;中心式大规模喷发形成的锥状火山机构一焊点构造发展阶段,长白山地区乃至吉林东部地区中一新生代以来抬升平均速率81m/Ma及白头山一泉阳一露水河一带中生代以来存在一个火山坳陷盆地。  相似文献   

7.
山东邹平盆地火山构造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邹平盆地火山构造,按其发展阶段可分为三期,由三个独立的中心式火山构造体系组成。火山口位置从早白垩世青山期早期(K_1q_1)到晚期(K_1q_3)以4km间距逐级向NE10°方向迁移。岩浆活动从早白垩世青山期早期的中基性向晚期中酸性-偏碱性发展。早期和中期喷发的火山岩系,围绕喷发中心塌陷,形成破火山口和环状、放射状断裂。晚期的火山喷发岩系,不整合于中期火山构造之上,沿着火山通道还伴有含斑岩铜矿的石英正长闪长岩的侵入。  相似文献   

8.
王文革  章振国 《福建地质》2002,21(4):187-194
通过对戴云山巨型环状体西南端上涌地区4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研究,从火山产物及火山构造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初步认为它是以石牛山地区为中心的大型破火山组合群体,其中包括不同时期,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火山构造,是大型破火山经过多期,多旋回,继承性和迁移喷发,同一时期,旋回火山构造多呈同心环状(卫星式)分布,不同时期,旋回火山构造往中心迁移叠置或继承套叠构成巨型环状火山构造面貌。  相似文献   

9.
研究区位于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大断裂以南地区,晚石炭世中-晚期大地构造活动增强,发生海、陆交互相的火山喷发,尤其以晚石炭世六棵树组发育最好,保存状态最佳。在依孜恩德阿德尔一带,发育串珠状火山口,野外共识别出3个火山口。针对保存最好的"1"号火山口测制"十"字型剖面,结合spot5影像、岩石化学特征,该旋回火山活动多属中心式喷发,同时兼有裂隙式多中心喷发,喷发方式以喷溢式为主;剖面上为一漏斗状,四周岩层倾向中心,由外到内,倾角逐渐变缓,为典型"岩蕈"构造;中心为火山颈相的霏细斑岩,内环为大量安山质角砾凝灰岩、流纹质角砾凝灰岩、安山质熔结凝灰岩、安山质火山尘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等充填,外环以角砾凝灰岩、火山角砾岩、角砾安山岩不整合于晚石炭世石钱滩组之上;对火山机构中玄武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测年,得到加权平均年龄为(305±21)Ma;下伏石钱滩组中产晚石炭世(宾夕法尼亚纪)浅海相动物化石,上覆孔雀屏组中产晚石炭世陆相植物化石,进一步将该火山机构喷发时限限定为晚石炭世卡西莫夫期。  相似文献   

10.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扬子西缘昭觉—美姑一带存在多处峨眉山玄武岩组古火山机构,为研究其火山喷发旋回与方式提供了良好窗口。古火山机构的岩石类型主要由巨厚玄武岩以及少量的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熔岩组成,且均具火山颈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洼地相堆积构造特征。系统的地质剖面研究表明,峨眉山玄武岩组存在3次快速喷发亚旋回及25个火山韵律,亚旋回之间不存在火山间歇期。其中,第一亚旋回和第三亚旋回的喷发方式均以爆发相与溢流相为主,而第二亚旋回则以溢流相为主。峨眉山玄武岩组古火山机构的系统厘定和研究,揭示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火山喷发方式和旋回韵律特征,为研究与峨眉山玄武岩组相关的成矿成藏作用提供了重要地层资料。  相似文献   

11.
新疆火山岩分区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疆火山活动强烈 ,火山岩类型多 ,出露广泛。依据火山岩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 ,新疆火山岩分布区域可以划分两个较大级别的火山岩分区单元 :第一级为火山岩区 ,第二级为火山岩带。全区共划分出 6个火山岩区和 30个火山岩带。火山岩分区的划分对火山岩、地质构造和矿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康宁 《甘肃地质》2017,26(4):10-17
西秦岭地区的构造演化是许多地质学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三叠纪以来西秦岭发生了复杂的俯冲碰撞造山作用,这一时期发育的火山岩,便是这一地质事件的重要记录。本文选取西秦岭甘青交界处台乌龙一带华日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运用"火山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性岩相"的火山岩区填图方法,在华日组火山岩中识别出喷溢相、爆发相、侵出相、喷发—沉积相、火山通道相和次火山岩相等6个岩相;台乌龙层状火山机构、色日欠破火山机构等11个火山机构;两个组合样式(台乌龙—年支北串珠式组合、下毛娘北—色日欠镶嵌式组合);划分出1个火山喷发旋回,3个亚旋回。较合理地建立起地层层序、岩相相序和演化模式。华日组火山岩的出现标志着西秦岭地区在晚三叠世已进入陆相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3.
富公勤  石林 《矿物岩石》1996,16(1):1-16
陈家坝变质火山体系位于太古代扬子陆壳西北边部康略勉初始裂谷,是在裂谷纪大陆拉张后期所生成的一个浅海海底中-酸性火山体系,它包括同源成串的裂隙式火山机构、火山塌陷构造和塌陷被动侵位的岩塞。火山机构的五次喷发堵塞阶段与刘家沟组凝灰岩系的五个喷发沉积阶段,岩段之间有着明显的成因对应关系,原岩属于陆壳来源型的富镁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在较厚的近火山灰锥锥坡海底洼地相的角斑质火山尘凝灰岩层中,夹有含金  相似文献   

14.
火山灾害与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各地几乎都有火山分布,平均每年约有50次喷发。火山喷发在给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带来许多灾害。火山灾害取决于火山喷发的类型、性质、规模和所处的地点等因素。火山喷发动力作用引起冲击波、地震、海啸、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火山喷出的气体、灰烬、碎屑流和熔岩流等也会造成很大灾害。由于火山造成的灾害严重又来得突然,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认真监测以掌握火山活动的脉搏。火山监测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基础地质调查,二是火山活动指标的监视和测量。在中国,具有潜在危险的火山主要分布在长白山、五大连池、台湾、雷琼、腾冲以及西昆仑阿什库勒等地,其中潜在危险最大的是长白山火山。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东西向中生代火山岩带及其铀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燕辽火山岩带、赣杭火山岩带及南岭火山岩带,它们不仅是横亘于中国东部的3条重要的近东西向中生代火山岩带,而且也是我国3条重要的铀多金属成矿带。对比研究表明,虽然它们各具特色,就脉型富大铀矿床成矿作用而言,它们又具有较多的共性;重要成矿区的火山喷发皆奠基在古老的结晶基底上;古裂谷(或裂陷)既控制了火山岩带的发育,又是有利的成矿构造背景;铀矿赋存对火山岩的岩性没有明显的选择性;铀成矿的深部控制作用明显;联通的构造网络系统是形成富大铀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相和火山机构分析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陈建文  李长山 《地学前缘》2000,7(4):371-379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极为发育。文章通过对火山岩的岩芯观察、薄片鉴定、岩芯测试及测井资料、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 ,将营城组火山岩盆地分为 3大相区 ,即火山喷发区、过渡区和沉积区。火山喷发区岩性由各种熔岩、火山碎屑岩和少量砂砾岩组成 ;过渡区岩性以火山碎屑岩与沉积岩互层为特征 ,夹少量火山熔岩 ;沉积区岩性包括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火山喷发区内可识别出 8种类型的火山岩相 (空落相、溢流相、基底涌流相、火山碎屑流相、火山泥石流相、火山沉积相、次火山相、隐爆角砾岩相 )和 3种类型的火山机构 (层火山、微型盾火山和渣锥火山 )。不同类型的火山机构具有不同火山作用、岩相分布特征和含油气性。因此火山岩相及火山机构分析对火山作用研究和油气勘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赣东南一带为大面积的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区,该区已在锡铜多金属矿找矿方面获得重大进展,但是,对于寻乌县内的菖蒲火山盆地,其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本文对菖蒲火册盆地内杨公帽火山 岩穹的岩石类型、岩相分布及其形成与演化进行了论述,以期引起地学工作者对该区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类型、特征和储层意义   总被引:94,自引:41,他引:94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可分为5相、15亚相。5相为火山通道相、爆发相、喷溢相、侵出相和火山-沉积岩相。火山岩孔、缝及其组合关系受亚相控制。喷溢相上部亚相原生气孔和构造裂缝发育,储集物性优良;爆发相各个亚相之间常发育松散层构造,是有利的储集空间;侵出相内带亚相原生裂缝和粒问空隙发育,是优质的大型储集体。不同亚相的成岩方式不同,有熔浆冷凝胶结、压实成岩和二者复合3种方式。火山-沉积岩相、爆发相的空落亚相和热基浪亚相均以压实成岩为主,其物性随埋深增加变差;火山通道相、喷溢相和侵出相均以熔浆冷凝固结成岩为主,其孔、渗与埋深无关。爆发相的热碎屑流亚相是复合成岩,其储层物性与埋深的关系视两种成岩方式相对强弱而变化 。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东升庙矿区变质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本文对其产出特征、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变质火山岩为一套以玄武岩为主的双峰式火山岩,其原岩为基性的玄武岩和酸性的流纹岩。玄武岩属碱性玄武岩,流纹岩属钙碱性系列,它们具有与火山弧火山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性火山岩的稀土元素分配型式和Nd同位素特征表明其成岩物质来源于(亏损)地幔。构造环境分析表明,矿区变质火山岩的构造环境为大陆边缘火山弧造山带。  相似文献   

20.
红柳峡火山颈是甘肃西部中生代以来唯一且保存完好的陆相火山口,颈内主要由玄武粗安岩充填,其w(SiO2)=51.79%~52.57%,w(Al2O3)=15.22%~16.38%,w(Na2O+K2O)=6.0%~7.00%,w(Na2O)>w(K2O),w(MgO)=5.02%~6.44%,Mg#=57~65,显示高铝、富镁及富钠贫钾之特征。区内火山岩形成于陆内伸展构造背景,源于过渡型地幔,Zr=254.2×10-6~290.2×10-6、Hf=5.595×10-6~6.313×10-6,Nb=30.85×10-6~34.52×10-6,Zr/Y=9.85~10.15,Hf/Th=0.98~1.04,Hf/Ta=3.05~3.20。Zr/Nb=8.24~8.63,接近于地壳平均值,表明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可能发生过地壳混染作用。火山岩ΣREE含量高(294.49×10-6~334.04×10-6),并表现出轻稀土明显富集且轻稀土元素之间具明显的分馏作用,LREE/HREE=13.78~14.81,(La/Yb)N为18.99~21.56,重稀土元素之间分馏相对较弱,表现为重稀土分布曲线较为平坦,(Gd/Yb)N为2.58~2.73,无明显的Eu异常(δEu=0.93~0.99)和Ce异常(δCe=0.97~1.00),表明在岩浆演化过程中斜长石并未发生分离结晶作用以及上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可明显区分出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及古近纪三期火山岩,表明火山颈形成时间为古近纪。红柳峡火山岩形成时代、构造属性及动力学背景的确定对于研究阿尔金断裂、北祁连北缘断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