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凤太地区铅-锌、金成矿规律及找矿选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勘查实践,在系统分析凤太矿田已有地质资料及近年来铅锌、金成矿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凤太地区铅锌、金的成矿规律进行了剖析。认为同沉积期的热水活动是最主要的铅锌成矿作用,并形成了金的初始富集,后期构造岩浆活动是金成矿的主要地质作用。同时,依据综合研究和新的铅锌、金找矿信息,通过分析对比凤太地区已知矿床的成矿环境和控矿要素,指出了在凤太地区寻找铅锌、金矿床的找矿预测标志,提出了有关铅锌矿床进一步勘查找矿的5个有利找矿区域及3处隐伏矿的主要勘查靶区和有关金矿床勘查找矿的2个有利找矿区域及4处主要勘查靶区,这为在该矿集区进一步开展铅锌、金矿床的勘查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与方向。  相似文献   

2.
张复新  张正兵 《矿床地质》1998,17(Z2):361-364
南秦岭热水沉积铅锌矿与浸染状金矿的共生关系是独特的。金主要以伴生金、共生金及独立金矿床产出。并对三种形式的金矿化与铅锌矿床的空间分布关系、成因联系、地球化学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十多年来,在秦岭泥盆系北带已找到了一批大中小型金矿床,属产于沉积岩中的中(低)温—中低温热液矿床,构成著名的金成矿带。矿带中间的金矿床成矿温度较两侧的高,与铅锌矿床的分布表现出同带异位的特征。金矿产于华北、扬子两大板块之间的长期活动带中,受富金岩性层位、两大板块拼接带、同生断裂带、以及印支—燕山期岩浆热事件的控制。提出了大型、超大型沉积岩型金矿床的6条判别准则,全面分析了秦岭泥盆系北带大型、超大型金矿的产出条件,指出可能找到大型、超大型金矿的靶区  相似文献   

4.
沉积岩型金矿综述:兼论秦岭沉积岩区金矿类型其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复新 《西北地质》1996,17(4):24-30
在对全球沉积岩型金矿床发现,地质特征及矿床分类综述的基,对秦岭沉积岩金矿床分类进行了讨论,并对各类型金床空间分布、地质特征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对全球沉积岩型金矿床发现、地质特征及矿床分类综述的基础上,对秦岭沉积岩区金矿床分类进行了讨论,并对各类型金矿床空间分布、地质特征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承中 《甘肃地质》1999,(Z1):39-43
十多年来,在秦岭泥盆系北带已找到了一批大中小型金矿床,属产于沉积岩中的中(低)温—中低温热液矿床,构成著名的金成矿带。矿带中间的金矿床成矿温度较两侧的高,与铅锌矿床的分布表现出同带异位的特征。金矿产于华北、扬子两大板块之间的长期活动带中,受富金岩性层位、两大板块拼接带、同生断裂带、以及印支—燕山期岩浆热事件的控制。提出了大型、超大型沉积岩型金矿床的6条判别准则,全面分析了秦岭泥盆系北带大型、超大型金矿的产出条件,指出可能找到大型、超大型金矿的靶区  相似文献   

7.
张承中 《甘肃地质》1999,8(C00):36-40
十多年来,在秦岭泥盆系北带已找到了一批大中小型金矿床,属产于沉积岩中的中(低)温-中代温热液矿床,构成著名的金成矿带。矿带中间的金矿床成矿温度较两侧的高,与铅锌矿床的分布表现出同带闰的特征。金矿床于华北、扬子两大板块之间的长期活动带中, 富金岩性层位、两大板块拼接带、同生断裂带,以及 支--燕山期岩浆热事件的控制。提出了大型、超大型沉积岩型金矿床的6条判别准则,全面分析了秦岭泥盆系北带大型,超大型  相似文献   

8.
陕西旬阳烂木沟金矿控矿条件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金荣 《云南地质》2013,32(1):14-17
矿床属南秦岭造山带志留系泥质碎屑岩容矿卡林型金矿床.被成矿热液改造的构造片岩含金,黑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是找矿标志.该区志留系找金的新突破,对大巴山北部下古生界沉积岩区的找金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秦岭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大陆造山带构造力学背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构造单元、构造演化及其矿床组合,将秦岭造山带划分为4个成矿集中区:小秦岭古陆活化区、熊耳山裂谷增生区、南秦岭被动陆缘断陷区和碧口地体古拼合带。分别构造4个成矿系列:花岗-绿岩带型金-铁矿床系列、陆相火山岩型金-钼矿床系列、沉积岩型金-铅锌、汞锑矿床系列、海相火山岩型金-银-多金属矿床系列与超基性岩型镍-金矿床系列。矿床系列表现出同生成矿作用和后生叠加改造成矿作用的演化,同生成矿作用与造山带形成早期(古生代及其以前)广泛的地幔羽或热点活动有关,后生成矿作用是在盆山转化和陆内构造-岩浆活动时期(120-340Ma)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南秦岭晚古生代凤县一太白盆地是在扬子地台北缘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发展起来的具裂陷性质的盆地,处在秦岭微板块当中,在盆地内既产有八卦庙超大型金矿也产有八方山一二里河大型铅锌矿床,是铅锌与金矿床共生/共存的一个典型地区。两种矿床在地质背景、产出层位和成矿特征等方面具有某些关联,铅锌矿层产在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变泥质岩过渡层位的铁白云石一钠长石一硅质热水沉积岩系中,金矿体位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底部,由含石英细脉多期变形的蚀变钠长石、铁白云石粉砂岩等热水沉积岩系构成。硅同位素组成反映金矿床中存在两类不同来源的硅,一类是钠长石岩和顺层石英细脉的硅同位素组成(δ^30Si=-0.40%。-0.32%。),与铅锌含矿层中硅质岩的硅同位素组成相似,硅质与热水沉积作用相关,另一类是金矿体中的穿层石英脉,其硅同位素反映硅来自晚期岩浆流体;铅锌矿床硫化物中硫同位素(δ^34S:6.03‰-16.88‰)反映硫主要来自海底热水沉积,形成于盆地早期开放体系;金矿石中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δ^34S=4.10‰-15.40‰)反映硫主要为地层硫,形成于盆地晚期半封闭一封闭体系;铅同位素组成反映盆地内由西坝岩体→泥盆系地层→铅锌矿石→金矿石铅同位素演化有幔源成分减少,壳源成分增加的趋势;氢、氧同位素数据揭示出铅锌矿成矿流体中的水来自于大气降水,金矿则具多源性,包括岩浆水、大气降水和变质水。研究认为泥盆纪海底热水沉积作用形成了铅锌矿层的主体,也使金(银、铜)在热水沉积岩系中明显富集,而中生代造山过程中的构造一流体作用使金矿体定位。金与铅锌的共生/共存关系,受控于这种成矿地质过程及流体化学、物理化学演化。金与铅锌的这种时空关系可作为已知矿床深部勘查和外围找矿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谈乐  张瑞  杨本昭 《江苏地质》2023,47(1):13-22
陕西白河黄石板铅锌矿位于南秦岭镇(安)旬(阳)古生代沉积盆地南缘东部,区内已发现并探明的数量众多的铅锌矿床(点)多数产自泥盆系沉积盆地中,仅个别产自志留系。以志留系具代表性的黄石板铅锌矿床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以往的铅锌矿研究成果,认为志留系铅锌矿床主要产自梅子垭组粉砂质千枚岩与热水沉积岩接触部位的硅钙面,受区域断裂及次级断裂控制明显,热水沉积形成的钠长石岩为铅锌的富集提供了条件。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特征、控矿条件及找矿标志的初步分析,为研究区寻找同类型铅锌矿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属北秦岭金多金属成矿带,大店沟金矿床位于李子园-湘潭子新元古―晚古生代陆源裂陷火山-碎屑沉积岩带中,控矿因素主要有地层、构造。奥陶―震旦系李子园群是金矿床的赋矿层位,矿床分布受区域性元家坪―小寺沟韧性剪切带控制,NE向次级的韧性剪切带是重要的控矿构造,矿床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通过对本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矿化富集规律研究,总结了北秦岭地区地层、构造、岩体、围岩蚀变、地球化学异常等找矿标志,提出了该地区金矿勘查思路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南秦岭晚古生代凤县—太白盆地是在扬子地台北缘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发展起来的具裂陷性质的盆地,处在秦岭微板块当中,在盆地内既产有八卦庙超大型金矿也产有八方山—二里河大型铅锌矿床,是铅锌与金矿床共生/共存的一个典型地区。两种矿床在地质背景、产出层位和成矿特征等方面具有某些关联,铅锌矿层产在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变泥质岩过渡层位的铁白云石—钠长石—硅质热水沉积岩系中,金矿体位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底部,由含石英细脉多期变形的蚀变钠长石、铁白云石粉砂岩等热水沉积岩系构成。硅同位素组成反映金矿床中存在两类不同来源的硅,一类是钠长石岩和顺层石英细脉的硅同位素组成(δ30Si=-0.40‰~-0.32‰),与铅锌含矿层中硅质岩的硅同位素组成相似,硅质与热水沉积作用相关,另一类是金矿体中的穿层石英脉,其硅同位素反映硅来自晚期岩浆流体;铅锌矿床硫化物中硫同位素(δ34S=6.03‰~16.88‰)反映硫主要来自海底热水沉积,形成于盆地早期开放体系;金矿石中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δ34S=4.10‰~15.40‰)反映硫主要为地层硫,形成于盆地晚期半封闭—封闭体系;铅同位素组成反映盆地内由西坝岩体泥盆系地层铅锌矿石金矿石铅同位素演化有幔源成分减少,壳源成分增加的趋势;氢、氧同位素数据揭示出铅锌矿成矿流体中的水来自于大气降水,金矿则具多源性,包括岩浆水、大气降水和变质水。研究认为泥盆纪海底热水沉积作用形成了铅锌矿层的主体,也使金(银、铜)在热水沉积岩系中明显富集,而中生代造山过程中的构造—流体作用使金矿体定位。金与铅锌的共生/共存关系,受控于这种成矿地质过程及流体化学、物理化学演化。金与铅锌的这种时空关系可作为已知矿床深部勘查和外围找矿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笔者将南秦岭卡林型-似卡林型金矿床与与其共生的热水沉积成因铅锌矿床,中国滇黔桂卡林型金矿床、卡林型金矿床命名地美国西部卡林金矿床、乌兹别克斯坦穆龙套型金矿床等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对比研究,可以发现,这些矿床的形成均与现代板块构造活动机制具有密切耦合关系,属于造山期成矿矿床,它们既具有相似特点:容矿建造属沉积岩型,沉积构造环境具有拉张裂陷性质,均显示同生一叠加改造两次成矿作用的特征;它们又具明显差别;所属大地构造背景不同,造山带组成及结构存在明显差别,叠加改造成矿作用表现的复杂和强烈程度差别较大,造山带区域构造演化与大规模成矿作用是同一大陆动力学过程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5.
金与铅锌矿化的时空关系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近10年来,在秦岭铅锌矿带和青城子铅锌矿田等地相继发现了一批大、中型金矿床。铅锌矿和金矿床共同产出在同一构造背景下,金矿床通常位于铅锌矿之上,金矿的成矿时代明显晚于铅锌矿。初步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铅锌矿床形成于具高水岩比、高卤化物和高盐度特征的海底沉积喷流系统;此时,大多数的金迁移至低温热液柱中并在沉积物中初始富集。在后期(岩浆-)变质-构造作用过程中,金被转移至中高温、低水岩比和低卤化物活度的变质流体中,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发生沉淀,在同一构造单元内成矿流体的成分和循环方式的差异引起金与铅锌矿床共存和分离。金与铅锌矿床的这一时空分布关系可被视为重要的勘查标志。根据金与铅锌矿化的时空关系,笔者提出应加强对我国元古宇宙裂谷、晚古生代拗陷内重要铅锌矿田的金、铅锌矿的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6.
秦岭地区类卡林型金矿成矿特征和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涂怀奎 《地质找矿论丛》2005,20(4):258-263,275
秦岭金矿床产于浅变质沉积岩区,韧-脆性剪切带和大型断裂带控制金矿和成矿带的分布,矿床地质特征与美国卡林金矿类似,故称类卡林型金矿.秦岭地区金矿分为南带和北带,在阐述各带大中型矿床成矿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找矿方向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秦岭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大陆造山带构造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构造单元、构造演化及其矿床组合,将秦岭造山带划分为4个成矿集中区:小秦岭古陆活化区、熊耳山裂谷增生区、南秦岭被动陆缘断陷区和碧口地体古拼合带。分别构成4个成矿系列:花岗-绿岩带型金-铁矿床系列、陆相火山岩型金-钼矿床系列、沉积岩型金-铅锌-汞锑矿床系列、海相火山岩型金-银-多金属矿床系列与超基性岩型镍-金矿床系列。矿床系列表现出同生成矿作用和后生叠加改造成矿作用的演化,同生成矿作用与造山带形成早期(古生代及其以前)广泛的地幔羽或热点活动有关,后生成矿作用是在盆山转化和陆内构造-岩浆活动时期(120~340Ma)完成的。  相似文献   

18.
秦岭卡林型金矿床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张复新  宗静婷  马秦 《矿床地质》1998,17(2):172-184
鉴于目前对沉积岩型金矿、卡林型金矿概念和类型划分存在分岐,该文在对秦岭沉积岩区浸染状金矿研究基础上,主张将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床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沉积岩型金矿床是具有广义内涵的一类金矿,包容了从沉积-轻微改造,到沉积-强烈改造的一类热液金矿;可划分四种亚类:卡林型、变质细碎屑岩型、热水沉积岩型、脉状体型。卡林型金矿床是狭义内涵的金矿类型,属于沉积岩型金矿类型中的重要亚类;在区域金成矿密集区内,可构成卡林型矿床地球化学系列。建议不要将沉积岩型金矿和卡林型金矿相互代替使用或等同起来。秦岭沉积岩区卡林型金矿与美国卡林典型矿床有较好的类比性。矿床具有沉积-轻微改造的中—低温热液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19.
程远 《地质与勘探》2018,54(4):747-761
东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钼矿资源产地,已查明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钼(钨)矿床十多处;在这些钼(钨)矿床外围,近年又找到了许多达中大型规模的脉型铅锌银(金)矿床,形成钼(钨)铅锌银(金)多金属矿集区。区内众多的矿集区均分布于重磁推断的隐伏岩体(基)区及其边部附近,矿床的形成严格受隐伏岩体的侵入形态、顶面深度和所处构造的控制,二者具有非常明显的时空关系。研究矿集区地球物理场特征,推定隐伏岩体和断裂构造的分布,是深部找矿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研究矿集区和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和重、磁、电异常特征,建立了矿田和矿床的地质成矿模型和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地质成矿模型描述了隐伏岩体、小花岗斑岩体和钼(钨)铅锌银(金)矿床的顺序约束,即隐伏岩体控制小花岗斑岩体的形成,小花岗斑岩体控制钼(钨)铅锌银(金)矿床的形成;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包括隐伏岩体、小花岗斑岩体和矿体(矿化体)的重、磁、电异常标志。根据找矿模型进行了深部找矿预测。研究成果对在东秦岭地区进行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1 研究目的(Objective) 近年来,南秦岭镇安西部整装勘查区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发现与进展,使该区一跃成为陕西省找矿热点地区之一,陆续发现了一系列矿床(点),主要矿种有钨、金、银、铜、铅锌等,尤其是钨矿、铜(金)矿床(点)的发现及勘查,不仅丰富了南秦岭内生矿产的矿种类型,也提升了在南秦岭开展进一步找矿勘查的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