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国友 《地理学报》2005,60(5):868-869
由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主办、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等单位承办的“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于8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地理学与中国发展”。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美国、英国、爱尔兰、加拿大、日本、奥地利等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地理学者1000多人出席了会议,发表学术论文近700篇。这次华人地理学家大会已经落下帷幕,这是一次空前规模的盛会,也是一次赋有成果的大会。回顾举办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及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的历程,有如下背景和信息与大家…  相似文献   

2.
1990年4、5月间“地理研究与发展”研讨会在香港大学举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英国的华裔地理学家80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是近三四十年间华裔地理学家难得的聚会。《地理研究与发展》一书真实地反映了研讨会的全貌。由于研讨会在增强海内外华裔学人的团结及发展地理学具有的历史意义,本书的出版超过了论文所体现的学术价值。本文作此简要评介,希望研讨会的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由香港大学主办,得到该校查良镛基金会赞助的“地理研究与发展”研讨会于1990年4月27日至5月1日在该校举行,出席会议的大陆学者24名,台湾学者14名,其他各地(北美、马来西亚等)华裔学者6名,香港学者29名,旁听研究生等11名。 会议目的是为促进中国大陆、台湾、港澳和其他各地华裔地理学者的学术交流。会议议题包括:1.地理学发展与教学;2.资源的评估与开发;3.区域与城市发展;4.环境变化与保护;5.发展中的地理技术。提交这五方面的论文65篇。大陆地理学家提交的论文主要有:中国的国土开发整治研究(吴传钧),中国自  相似文献   

4.
张国友 《地理学报》2012,67(4):576-576
2 月24-28 日,美国地理学家协会(AAG) 2012 年会在纽约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地理学家7000 多人出席了本届年会.应AAG邀请,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研究员率领中国大陆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中国大陆学者近7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刘卫东 《地理学报》2005,60(5):876-876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台湾大学地理环境资源学系和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新经济地理学研讨会”,于2005年6月20 ̄22日在台湾大学成功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以及美国、新加坡等地的60余名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以刘昌明院士为名誉团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卫东研究员为团长的大陆代表团20人赴台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的张文尝研究员、金风君研究员、王铮研究员、张平宇研究员,北京大学的王缉慈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曾刚教授和杜德斌教授,南京大学的甄峰副教授,…  相似文献   

6.
1999跨世纪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1999年8月21日~27日在台北市台湾师范大学进修推广部举行,来自祖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海外的华人地理学工作者240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继1998年8月香港会议之后,具有重要意义的全球华人地理学家的又一次大聚会。这次学术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54篇。按照会议筹备者的安排,研讨会有七大主题。分别是:(1)跨世纪地理教育、课程及教科书,论文23篇,占14.9%;(2)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的研究与进展,论文30篇,占19.5%;(3)环境变迁与资源永续利用,论…  相似文献   

7.
何书金 《地理学报》2005,60(1):175-175
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山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承办的“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2月3日至5日在广州中山大学隆重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科学发展观”。这次大会召开正值中山大学80周年校庆,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台湾地区的近800名地理学界的专家、学者以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地理学界的代表出席,包括中山大学师生共1500余人参加了大会,年会共收到论文500余篇。是继1979年中国地理学会大会在广东召开后,时隔25年在广东举行的又一次中…  相似文献   

8.
何书金 《地理学报》2004,59(5):i001-i001,i002
由国际地理联合会(IGU)主办的“第30届国际地理大会”(30thIGC)于2004年8月16日至20日在英国的格拉斯哥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来自世界各地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地理学者出席了大会。中国地理学会组织60多位大陆地理学家参加了这次盛会,另外还有近20位来自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代表和海外华人地理学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中国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于2005年8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奥地利、日本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1000余名代表出席了  相似文献   

10.
唐登银 《地理研究》1994,13(1):114-117
苏泽霖、陈金永合编的《地理研究与发展》(香港大学出版社,1993),忠实记录了1990年在香港举行的《地理研究与发展研讨会》。筹备研讨会始于1989年,经过短短几个月,即准备就绪,约有80位来自中国大陆、台湾、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英国以及香港等地的地理学家就地理学的研究和发展交换了意见。研讨会的顺利召开既显示诸位先生的远见卓识、组织才能和高效率,又展示了华裔地理学者的团结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9月21日,由中国地理学会组织的"2013年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321会议室举行。会议主要议题有:①缅怀著名地理学家赵松乔先生的学术贡献,特别是25年前赵松乔先生两岸破冰之旅对海峡两岸地理学交流的深远意义;②研讨2014年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及纪念赵松乔先生两岸破冰25周年有关活动安排;③林超地理博物馆(网络版)中赵松乔纪念厅  相似文献   

12.
人文地理学者的任务:认识空间乎?解释空间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语 :2 0 0 2年 1 1月 ,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决定 ,建立“青年地理学家学术论坛” ,并以之作为该工作委员会内部刊物《青年地理学家》的一个新形式。在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以及《地域研究与开发》杂志社的大力支持下 ,“青年地理学家学术论坛”第 1期正式与读者见面。论坛的宗旨是 :言青年之声 ,辩学术之理。该期论坛集中讨论了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建设。我们今后的讨论领域还会逐渐拓展 ,欢迎大家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3.
吴立  李枫  朱诚 《地理学报》2011,66(11):1582-1583
为促进海峡两岸地貌与第四纪环境教育与科研的进一步互动与交流,由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地理学系、高雄市台湾地理学会和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2011年地形与第四纪环境教育研讨会"于2011年9月16日至17日在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海峡两岸地形与第四纪环境教育与普及。1会议概况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大陆方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刘燕华 《地理研究》1992,11(4):122-123
由国际地理学会主办,美国国家地理学委员会为东道主的第27届国际地理学大会于1992年8月9日至8月14日在华盛顿召开。这是近40年来在美国举办的最重要的地理学会议,来自79个国家的近3000名地理学家参加了大会,中国有128人注册、参加了大会。 1992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500周年,也是国际空间年。  相似文献   

15.
受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托,由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主办、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办的“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25至27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日本、新加坡等海内外学者共130余人参与了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或摘要120余篇,学者们就诸多历史地理问题展开了认真研讨,收获丰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丁文江是我国现代科学事业的重要倡导者、组织者,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特别是地质学、地理学的主要创建人和奠基人之一,也是杰出的科学教育家、科学哲学家、诗人。关于丁文江在中国地理科学上的建树,早年地理学家张其昀曾在“近二十年来中国地理学之进步”和“丁在君先生对于中国地理学之贡献”二文中,有所阐述。今年是丁文江逝世57周年纪念,谨就此问题作些补充和阐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建设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6月20日至6月22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十余所大学地理系与地理研究所约20名代表参加这次研讨会。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张超教授、北京大学王恩涌与学会前秘书长瞿宁淑研究员共同主持。学会秘书长张家祯同志出席了会议。 这次学术研讨会,是自钱学森教授提出关于建立“地理科学”学科号召引起地理学界广泛注意以后,继1991年4月中国地理学在北京召开的“地理科学”研讨会,1991年11月中国地理学会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在上海主办的“地理建设理论与方法”研讨班后,又一次由中国地理学会主持召开的重要的地理学科建设方面的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进一步开展地理科学研究及认识其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地理学会城市专业委员会和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共同主办的“2 1世纪的中国城市”研讨会 ,于2 0 0 2年 8月 5日 - 7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 2 1所高等院校以及台北大学、台湾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 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新疆自治区和新疆分院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发表讲话。在会议期间 ,各位代表围绕 2 1世纪上半叶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地理学研究的走向 ,相互交流了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经验 ,探讨了未来中国城镇发展的空间形态并提出的许多建议和意见。代表们…  相似文献   

19.
欣读苏泽霖、陈金永先生合编、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理研究与发展》一书,倍感亲切与快慰,尤其在以下两个方面感受甚深。1.该书是当代华人与华裔地理学者共同合作的产物。为了加强从事地理学研究的炎黄子孙的学术交流,由香港大学地理地质系筹备、主办,于1990年4月27日至5月1日在香港大学举行了“地理研究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国际会议使用中文作为大会的语言,是一个新的创举,有利于中外华人与华裔地理学者交流。参加这次会议的地理学者,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台湾、美国、加拿大、马来  相似文献   

20.
从台湾《地理学报》看两岸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地理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地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发展原因,大陆素来缺乏对其发展进行全景式的了解.本文以台湾<地理学撤>自1962年创刊至2007年间发表的135篇人文地理成果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台湾地区人文地理的发展现状、学科特点和发展脉络,反映出台湾人文地理学科发展的开放特点和受大陆重大事件影响的双重特性:人文地理研究呈现上升趋势,侧重于政治、社会、文化视角的研究,学科属性亦偏向后现代的文化、社会和制度等交叉研究层面;在空间方面,著作者和研究空间明显具有不均衡性.在对海峡两岸中国地理界权威期刊的对比和解读中可以发现.大陆人文地理依然热衷于地理空间事项特征的描述和分布研究,反映了两岸间经济社会水平发展的差异之影响.而两岸地理学界反映出在地理学理论探讨不足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