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利用1897~2007年共111年台湾恒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恒春汛期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并用1951~2007年北半球500 hPa高度、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及北太平洋海温资料,通过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及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恒春汛期降水与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和北太平洋海温场的联系。结果表明:恒春汛期降水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恒春汛期降水异常多寡年份,北半球500 hPa高度距平场分布具有明显不同;前期冬季1~2月东半球极涡和前期3月北大西洋涛动的强弱变化,对恒春汛期降水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前期各月黑潮区海温与恒春汛期降水均表现为较好的正相关,其中1~2月相关最好;加利福尼亚海流区海温与恒春汛期降水均表现为负相关,其中3~4月相关较好;前期1~2月黑潮区冬季关键区海温及3~4月黑潮区春季关键区与加利福尼亚海流区春季关键区海温距平和之差均对恒春汛期降水具有很好的预测指示性。海洋因子比大气因子对恒春汛期降水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4年3—5月山东省气温、降水资料以及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距平场等资料,结合逐日高空环流形势,分析了山东省2014年春季天气特点、环流特征和主要天气过程,对季内的主要天气及其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利用1951—2010年台北、台中、福州和厦门4站2—3月降水资料和北太平洋海温资料,通过合成分析、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华南东部过渡季节(2—3月)降水变化的一致性和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台北、台中、福州和厦门4站过渡季节(2—3月)降水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和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华南东部过渡季节(2—3月)降水与北太平洋海温存在着很好的相关关系;不同类型的降水异常年份,有着不同的海温距平分布特征,降水偏多年,表现为厄尔尼诺分布型,降水偏少年,则表现为拉尼娜分布型,且这种距平分布型在其前期9月开始出现端倪,12月发展成熟。前期12—1月赤道东太平洋关键区和西风漂流区关键区海温变化,对华南东部过渡季节(2—3月)降水具有较好的预测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滨 《台湾海峡》2001,20(2):147-151
通过分析福建省出现秋台年与无秋台年夏季几个物理因子的变化,得出如下结论(1)有秋台年夏季东亚500hPa高度距平场呈现“-+-”的分布特征,无秋台年东亚500hPa高度距平场呈“+-+”的分布.(2)有秋台年夏季副热带高压较活跃,北进南退的步伐较大,而无秋台年只在秋季的回跳速度快.(3)拉尼娜事件开始年份可能会出现秋台风,同时有秋台年夏、秋季海温距平分布是赤道中、东太平洋为负的海温距平,西、北太平洋为正海温距平,无秋台年份海温的分布形态与此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5.
利用1951~2006年天水、岷县、临夏和兰州4站秋季(9~10月)降水量资料,NINO综合区(NINO 1+2+3+4区)海温距平指数资料和北太平洋海温资料,分析了甘肃河东秋雨的气候变化及其与厄尔尼诺和前期热带海温的关系.发现甘肃河东秋雨存在着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与甘肃河东秋雨关系密切;前期6、7、8月份热带海温距平分布和热带关键区海温异常变化对甘肃河东秋雨有很好的预测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新一代全球大气环流模式BCC_AGCM2.0.1,考虑了初值协调性对模式数值积分结果的影响,进行了两组数值回报试验(简称S1,S2),对27年(1980~2006年)的夏季基本气候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考察了该模式对夏季气候的回报技巧。使用交叉检验的方法,计算了对模式结果的评估参数值,包括时间和空间距平相关系数,对该模式性能进行了评估和检验。结果表明,BCC_AGCM2.0.1对季节尺度的大气环流场具有良好的模拟性能,模式基本上再现了观测位势高度场、温度场、流场的分布特征以及大尺度降水分布特征。500 hPa位势高度、温度空间距平相关系数对比表明,平均而言,500 hPa位势高度、温度的空间距平相关性,热带区域(30°S~30°N)高于东亚区域(0°~60°N,60°E~150°E)和全球区域。回报与观测的降水距平百分率相关系数分布对比表明,试验S2在我国江淮地区及南方地区的回报技巧要明显优于S1。  相似文献   

7.
北太平洋海温与福建后汛期降水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玲  苏万康 《台湾海峡》2005,24(1):7-14
本文应用奇异值分解方法给出同期和前期北太平洋海温与福建后汛期降水量相互匹配的空间典型分布型.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同期还是前期北太平洋海温与福建后汛期降水量之间均存在着清晰的遥相关.同期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增高、日本以东洋面海温偏低,福建后汛期降水量偏少;另外,闽南地区后汛期降水量与同期NINO西海区和黑潮海区的海温成正相关关系.冬、春季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次年福建尤其是闽南沿海后汛期降水量将偏少.  相似文献   

8.
地温与登陆及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年频数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全国42个测站0.8米地温来研究其与登陆及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简称TC)频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前一年11月份及当年7~9月份的地温均与TC频数有较显著的正相关,其中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11月份的地温可以做为预测TC频数的一个较好的前期因子;其后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对地温场与海温场进行分解,得出11月份及7~9月地温的变化分别对应着海温场的不同分布型,当地温偏高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为负距平,TC频数偏多,反之则偏少.  相似文献   

9.
对太平洋500hPa候高度场和距平场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得出反映500hPa候高度特征的典型场。指出候高度场的第1特征向量的空间型是季节变化的主要型,它可解释总方差的74.5%,候高度场的其余特征向量与距平场的特征向量是按顺序的对应相似。这些典型场可以很好地描述北太平洋的大气环流特征。距平场的第1特征向量空间型清楚地反映了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的环流型。  相似文献   

10.
吴滨 《台湾海峡》2001,20(2):147-151
通过分析福建省出现秋台年与无秋台年夏季几个物理因子的变化,得出如下结论:(1)有秋台年夏季东亚500hPa高度距平场呈现“-+-”的分布特征。,无秋台年东亚500hPa高度距平场呈“+-+”的分布。(2)有秋台年夏季副热带高压较活跃,北进南退的步伐较大,而无秋台年只在秋季的回跳速度快。(3)拉尼娜事件开始年份可能会出现秋台风,同时有秋台年夏、秋季海温距平分布是赤道中、东太平洋为负的海温距平、西、北太平洋为正温海距平,无秋台年份海温的分布形态与此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取全省25个代表站1960-1999年3-4月的降水资料和北半球500hPa高度资料、北太平洋海温的月平均资料为素材,首先标定降水的异常指数和异常年例,其次应用小波分析、自相关、功率谱和周期分析等方法揭示降水的演变规律,最后分析异常降水的500hPa环流背景和海温特征,所得结果可为我省春季降水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取全省25个代表站1960-1999年5-6月的降水资料和北半球500hPa,北太平洋海温的月平均资料为素材,首先标定降水的异常指数和异常年例,其次应用小波分析,自相关,功率谱和周期分析等方法揭示降水的演变规律。最后分析异常降水的500hPa环流背景和海温特征,所得结果可为我省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3.
The heat transferred through sea surface and the 900 hPa, 850 hPa and 700 hPa layers during seven cyclones formed over the Kuroshio area is calculated, and the influence of heat supply of the area on cyclones development is studied.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heat so transferred has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cyclones over the Kuroshio in spring and winter, and that the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is secondary to the East China Sea cyclones, although it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other ones such as those formed in the drainage areas of the Huanghe-Huaihe Rivers and the Changjiang-Huaihe Rivers.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58—2019年的观测和再分析数据集,对冷、暖两类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与后期华东地区春季降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暖ENSO事件中,华东春季降水量与前冬季ENSO海面温度异常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在冷ENSO事件中,这种强正相关向内陆地区西移,主要集中在江西和湖南。(2)暖ENSO事件通常会导致浙江、江苏和福建等沿海省份春季降水量过剩,而冷ENSO事件往往导致江西和湖南降水偏少。这归因于ENSO对大气环流的非线性影响。(3)与暖ENSO事件相比,冷ENSO事件引起的海面温度异常中心明显西移,造成异常低层大气环流的西移,最终导致华东降水的西移效应。(4)通过分析和发现,强调了华东春季降水对ENSO的非线性响应,这对华东地区的季节性气候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酸雨及其天气系统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福州、邵武及厦门三个主要气象酸雨观测站为代表,通过对1992年1月~2000年12月各场降水的pH值观测资料与对应地面和850hPa天气形势进行分析,以期得到酸雨与天气背景间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2005年严重影响我国的登陆台风Haitang为研究对象,在用MM5模式成功模拟台风登陆前后路径、强度、降水以及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地形敏感性试验,分析了地形对台风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台风在经过台湾及其后在福建登陆期间的异常路径是地形诱生低压发生发展的结果;在降水强度上东部沿海特殊地形对台风北侧东南气流的辐合抬升使得暴雨增幅度1倍以上;地形对台风强度也有一定影响,约为4~5hPa。通过对有无地形影响时台风结构的比较发现地形影响主要在低层,使得高度场分裂两个中心,低层台风主体受山脉阻挡在位置上落后于高层。分析还发现台风登陆前夕移动方向西侧相当位温向西倾斜也可能与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近50a降水趋势及区域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滨 《台湾海峡》2005,24(4):440-447
本文应用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福建省35个代表站1961~2003年年、季降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年、春季、夏季全省降水以正的趋势为主,而雨季降水以负趋势为主,秋冬季趋势不明显.其后应用旋转主因子分析方法对年、季降水进行区域性分析,结果表明全省降水变化主要以南北向变化为主,东西向为次,同时给出了各季具体的分区范围.最后选取4个代表站进行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台风Haitang(0505)登陆过程地形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05年严重影响我国的登陆台风Haitang为研究对象,在用MM5模式成功模拟台风登陆前后路径、强度、降水以及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地形敏感性试验,分析了地形对台风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台风在经过台湾及其后在福建登陆期间的异常路径是地形诱生低压发生发展的结果;在降水强度上东部沿海特殊地形对台风北侧东南气流的辐合抬升使得暴雨增幅度1倍以上;地形对台风强度也有一定影响,约为4~5hPa。通过对有无地形影响时台风结构的比较发现地形影响主要在低层,使得高度场分裂两个中心,低层台风主体受山脉阻挡在位置上落后于高层。分析还发现台风登陆前夕移动方向西侧相当位温向西倾斜也可能与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19.
江南雨季地理区域及起止时间的客观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全国1 675个台站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定义了候降水指数,利用旋转正交经验函数分解(REOF)法对全国候降水的季节进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得到了表征气候态降水逐候进程的南、北方模态及各自的时间系数,发现REOF第二模态对应降水季节进程中的江南雨季。综合考虑我国南方(31°N以南、110°E以东区域)气候态降水的候进程、降水季节进程(4-6月降水指数减去6-8月降水指数)年际变率以及雨季(4-6月降水指数)降水年际变率的一致性,客观定义了江南雨季的地理范围。利用客观划定区域内的降水指数、925hPa经向风以及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500hPa脊线位置3个指标,制定了判定江南雨季起止时间的方法,进而对1961-2012年江南雨季起止时间进行了客观确定,给出了江南雨季起止时间序列。本文旨在为规范江南雨季的监测提供参考和借鉴,并为其预测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