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雷达图像上发现、识别和解译地面目标或目标的某一物理参数的过程称为雷达图像的目标检测或目标特性检测。它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通常所说的雷达图像解译是指雷达图像的定性分析过程,包括获得某些无需定标就能测得的定量数据过程。而定量分析必须使用定标侧视雷达图像,因而被称为定量雷达遥感技术。显然,不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测试,首先应能在图像上发现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在图像上的标记(特有的灰度特性和形状、大小、纹理特征等)及其与相邻目标的依存关系,或借助必要的仪器(放大镜组、立体镜、投影仪等)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来确…  相似文献   

2.
雷达作为一种有源主动式工作的侧视成像系统,图像上所表现出的色调、纹理、形状、阴影等特点与光学影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其特殊的成像机理和几何特性,对光学影像某些难以表现的地物要素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了解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和地物目标的散射特性,有助于区分不同的地物目标类型,对典型图像进行分析比对,可有效提高雷达图像地物目标的解译效果。  相似文献   

3.
成像雷达微波遥感探测的主要信息是目标与微波波段电磁波相互作用后反射的微波信息。人们正是根据不同目标与电磁波间的不同相互作用特征,对雷达图像进行解译,以解决生产、科研中的问题。与其它的遥感图像不同,雷达图像的特点与雷达成像的工作参数和图像质量参数有关。 '一、雷达图像参数 雷达图像的参数可分成两类;一类是表示形成图像的条件数据,与雷达成像工作参数及雷达图像的解译有关;另一类是表示图像质量的数据,与雷达图像的可解译性有关。 1、目达成像工作拜救 (1)波长雷达使用的波长对电磁波与目标相互作用特征的影响主要示现在下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基岩区航天飞机成像雷达(SIR-A)图像的解译,对影响成像雷达图像的地物几何形状(坡度、坡向)、表面粗糙度及地物物理电学特性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基岩区成像雷达图像地质解译的特点,利用SIR-A图像发现了在其它遥感图像上难以显示的川里环形(帚状)构造,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对研究区内隐伏岩体、隐伏矿床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成像雷达微波遥感探测的主要信息是目标与微波波段电磁波相互作用后反射的微波信息。人们正是根据不同目标与电磁波间的不同相互作用特征,对雷达图像进行解译,以解决生产、科研中的问题。与其它的遥感图像不同,雷达图像的特点与雷达成像的工作参数和图像质量参数有关。 ‘一、雷达图像参数 雷达图像的参数可分成两类;一类是表示形成图像的条件数据,与雷达成像工作参数及雷达图像的解译有关;另一类是表示图像质量的数据,与雷达图像的可解译性有关。 1、目达成像工作拜救 (1)波长雷达使用的波长对电磁波与目标相互作用特征的影响主要示现在下述两方面:其一为目标的等效表面粗糙度;其二为电磁波穿透目标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雷达图像实质上是一张地面目标对雷达发射信号散射的回波强度分布图。目标的散射特性对雷达图像的形成及解译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地面目标散射特性的研究是成像雷达微波遥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一、地物散射的一般原理 通常,依据物体的尺寸与波束照射范围的相对关系,可将地面目标分成点目标和面目标 (也称分布目标)两大类。所有这些地面目标的表面都要对人射电磁波产生反射,只是随物体性质、大小尺寸以及表面形态与波长的相对关系的不同,将分别发生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即散射).考虑到电磁波对物体表面有某种穿透作用,在研究物体表面散射特性的同时,有时还需要研究体散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基岩区航天飞机成像雷达(SIR-A)图像的解译,对影响成像雷达图像的地物几何 形状(坡度、坡向)、表面粗糙度及地物物理电学特性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基岩区 成像雷达图像地质解译的特点,利用 SIR-A图像发现了在其它遥感图像上难以显示的川里环 形(帚状)构造,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对研究区内隐伏岩体、隐伏矿床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卫星光学传感器全过程辐射定标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光学传感器全过程定标,就是对传感器从研发到使命终结整个过程的检测与定标,它包括在传感器研制过程中在实验室利用人工源和室外自然源对其辐射特性进行检测和定标,也包括建立与传感器一起工作的星上定标系统装置,以便当卫星发射升空传感器开始正常工作后,定期地应用星上定标系统对传感器响应的变化进行相对或绝对的定标,全过程定标同时包括在轨运行期间采用基于陆地(或海面)特性的“替代定标”,或借助其他卫星进行的“交叉定标”,最终依据定标结果来确定传感器使命的终结。全过程定标是一个系统实验过程,提高传感器应用效益是其目的,提高定标精度是目标,标准及标准传递是贯穿全过程定标的主线,为此而发展的定标系统和方法是全过程定标的技术支撑,本文作者及其研究室的工作涉及上述全过程的内容,本文首次将全过程定标所涉及的内容系统地予以阐述。提高定标的精度不仅要从系统硬件构成上考虑,如高精度低温绝对辐射计、传递标准探测器、积分球、标准板等,更需要从方法和实验上解决问题,如标准传递过程误差源的分析与控制,大气空间中辐射传输衰减校正模型以及相关的实验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扼要地叙述了X波段合成孔径机载侧视雷达(SLAR)图像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解译标志,在新疆东部半覆盖或全覆盖干旱戈壁地区,借助雷达图像对诸如褶皱、断裂、环形构造及隐伏地质构造所具有的独特解译效果,提高了工作区地质构造研究程度,并提出了库姆塔格沙垄是正在隆起的新构造的观点。本文是根据笔者及地矿部地质遥感中心张雍、齐译荣等共同研究的成果编写而成。  相似文献   

10.
<正> 美国工程兵(USAcE)采用新的方法管理文物资源,即采用在地面上推动的透射雷达发射器向地下发射微波辐射,并接收从地下反射的回波,测定辐射返回时间和辐射强度,就可以探测到地下物质的特性。这种方法比用钢锹、反向铲、试探器等的费用低,可以快速而无破坏性地对地下进行更密集的采样。通过图像异常现象显示得出有关土壤断面,考古特征和地下水位信息。通过应用证明,地面透射雷达能够为解译提供地貌背景和考古覆盖层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雷达图像作为一种主动式传感器所获取的图像,有别于人们熟悉的航空、航天摄影或者某种扫描仪所获取的反映地面信息的图像。由于2种类型的传感器存在着本质的差别,雷达图像和光学影像上所表现出的色调、纹理、阴影等特点形成了一定的差异。主要从2种图像的辐射特性、几何特性以及影像分辨率等方面进行对比,以便更深入理解雷达图像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DEM与可见光图像的机载激光成像雷达强度像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光成像雷达由于能获取目标的距离信息,因而在飞行器制导、避障、机器人导航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里的研究目的是根据激光成像雷达成像原理进行雷达反射强度像的仿真.在仿真过程中,首先讨论激光成像雷达的强度成像方程,然后分析机载激光成像雷达的扫描成像模型.由机载激光成像雷达扫描成像模型与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取成像几何关系,由与高程图配准好的可见光图像来获取目标地物的反射特性,从而获得仿真的激光雷达反射强度像;由于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时不可避免地要损失,在仿真计算中考虑到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时大气对激光的消光系数,因而使仿真更加逼近客观实际成像结果.从仿真的反射强度图像看,结果很理想.仿真的强度图像成功地用于激光成像雷达强度像与可见光图像的匹配导航中.  相似文献   

13.
一、综述 1981年11月美国航天飞机第一次进入太空,在250km的高度上利用成像雷达SIR-A拍摄了地面的图像。这一划时代的科学事件标志着微波遥感技术开始进入实用阶段,从而将整个航天遥感技术从可见光、红外发展到了微波波段。根据大气层的传输特性与频率的关系,遥感信息通常选择可见光、红外和微波这几个窗口来达到传递的目的。微波遥感则是将工作波段选择在微波部分的一种遥感方法,其核心是在得到的地物微波波谱图中,解译出目标的属性和特征,以达到观测研究的目的。 正如早期发展起来的光遥感一样,微波遥感同样经历了如下的发展阶段:(1)制…  相似文献   

14.
赵镇  黄勇  冯昆 《测绘通报》2024,(2):148-152
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发展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在为群众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城市道路病害的发生,道路塌陷事故频发促使需要对城市道路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本文基于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原理的GprMax,对地质雷达在充气型管道、方涵、空洞等的传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初步建立了雷达图像的正演特征模型,并以三维探地雷达在天津地区的道路检测工作为例,对雷达数据体的图像特征进行分析,同时介绍了城市道路地下病害体检测中的相关经验和应用,为道路检测提供了技术方法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一、综述 1981年11月美国航天飞机第一次进入太空,在250km的高度上利用成像雷达SIR-A拍摄了地面的图像。这一划时代的科学事件标志着微波遥感技术开始进入实用阶段,从而将整个航天遥感技术从可见光、红外发展到了微波波段。根据大气层的传输特性与频率的关系,遥感信息通常选择可见光、红外和微波这几个窗口来达到传递的目的。微波遥感则是将工作波段选择在微波部分的一种遥感方法,其核心是在得到的地物微波波谱图中,解译出目标的属性和特征,以达到观测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推导了一般情况下激光站为星载雷达高度计进行绝对定标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和误差分析,对高度计定标精度进行了定量评估。利用Corsica定标场区中Grasse激光站对Jason-2卫星定轨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据《中国地质》1993年第5期报道,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王道经等人,根据卫星遥感图像,航空侧视雷达图像解译,发现在海南省白沙盆地中存在一个陨石撞击形成的陨石坑,直径约 3.7km。在侧视雷达图像上显示环形山脊连续,无环状、放射状水系,也未见明显环形和线性构造。环形山脊包围的陨石坑内山形水系影像特征与陨石坑外有明显差异。据野外检查及镜下鉴定发现大量冲击变质岩、冲击角砾岩、击变玻璃、继形玻璃,矿物冲击纹理等冲击作用的产物和证据。据海南岛雷公墨(冲击玻璃蛋)的裂变径迹测年数据分析,成坑年代约距今0.7Ma。海南岛发现古…  相似文献   

18.
星载遥感是电磁波与环境目标相互作用散射辐射传输获取数据图像,并进而反演诠释环境目标物理特征的信息技术。随着星载遥感多任务、多频段、多极化、高分辨率等多源多模式的发展与融合,星载遥感定量精细信息的需求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信息链科学问题。本文概述本实验室在近十多年里在星载遥感领域的电磁散射辐射传输理论到定量精细遥感信息链的研究,包括:矢量辐射传输与星载微波遥感数据定标与验证(CAL/VAL)、极化电磁散射与全极化多模式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信息、高分辨率遥感与自动目标识别(ATR)技术、月球火星等外星遥感信息获取等。  相似文献   

19.
为减弱因地形起伏造成的探地雷达数据间的能量差异,保证探地雷达图像解译和识别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正则化K-SVD字典学习和Hampel滤波算法相结合的探地雷达数据重建方法。试验采用正则化K-SVD字典学习对探地雷达信号进行能量均衡,利用Hampel滤波算法剔除均衡后的信号异常值,并对均衡后的信号进行二维可视化,从而完成探地雷达图像重建。对比试验表明,本文方法不但可以均衡原始的探地雷达信号,而且其均衡后的信号更加符合探地雷达信号传播规律,可以保证单道数据信号的质量;其重建的图像效果更好,在探地雷达图像重建方面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地面起伏对成像及雷达景象匹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勤  李启炎 《测绘学报》2002,31(Z1):50-55
景象匹配是飞行器导航与定位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的雷达图像匹配由于具有全天候的特征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分析了实时雷达图像成像方式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地面高程起伏对雷达图像构像的影响,并进一步推导出在实时雷达图像上,图像像点位移与地面高程起伏的具体关系;以及为了保证一定的匹配定位精度,对于实飞地区地面起伏的定量要求.同时还对导航定位匹配所用的参考基准图受地面高程起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并对理论情况和实际图像进行了计算分析与比较,最后得出在给定匹配精度的情况下,生成参考图时对成像区域内点之间的高差限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