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最新取得的区域重力资料,参考航磁、遥感、区域地质资料,对青藏高原狮泉河—康西瓦地区重力场分区、断裂构造体系、构造单元、局部异常、深部构造、成矿远景区(带)等进行了研究。对阿尔金走滑断裂西南端的走向和延伸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讨论了2条重力低值带的成因;推断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下部莫霍面隆起的高度,从重力角度提出了对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的认识;认为青藏块体在拼合后地壳有2个加厚中心;新圈定了一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合地质、矿产、航磁等资料,初步划分出4个成矿远景区(带)。  相似文献   

2.
西藏西部班公湖铁铜多金属矿带的成矿特征与远景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班公湖铁铜矿带位于班公湖-怒江构造-岩浆-成矿带西段,带内广泛出露的二叠纪海相碳酸盐岩是对成矿极为有利的地层,沿带侵入于二叠纪至三叠纪地层中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则是成矿有利的岩浆岩。横贯区内的班-怒结合带(北西西向)及与之伴生的次级北东向、北西向、南北向断裂,以及接触带构造、层间破碎带构造为成矿物质迁移富集提供了良好的容储空间。航磁异常显示为一级找矿远景区,成矿条件有利,铁铜矿资源潜力较大。在分析1∶25万喀纳幅、日土县幅、羌多幅区调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地质勘查新成果,初步分析了班公湖地区的成矿地质特征,并在班公湖矿带内划分出6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3.
王纪中 《物探与化探》2011,35(4):468-472
在对豫西南地区1∶20万区域重力资料和1∶5万航磁资料综合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质资料对豫西南地区的深部构造、断裂构造及岩浆岩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圈定了隐伏、半隐伏岩体和断裂构造,并根据地质、矿产和物化探综合信息,分析了成矿区带与岩体及构造的关系,总结出了成矿区带的区域重磁场特征,圈出了9个成矿远景区,为豫西南地区寻找深部矿和隐伏矿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张大莲 《地质与勘探》2016,52(5):992-1000
高精度航磁测量相对简单,获得的信息丰富,是开展大面积成矿预测的有利工具。澳大利亚艾萨山选区地质资料较少,地面物探工作开展较难。利用高精度航磁资料,对该地区航磁数据进行了处理与解释,推断出断裂构造及岩体分布。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环境和金属矿床时空分布特点,识别出成矿有利地区的航磁异常特征,划分了有利航磁异常分布带。在航磁有利异常分布图的基础上,结合矿床、矿点位置情况,进一步圈定出成矿远景区,为该地区成矿预测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湖南怀化地区1∶20万区域重力资料和1∶5万航磁资料,研究了怀化地区深部断裂及岩浆岩特征,圈定了隐伏-半隐伏岩体和断裂构造,并根据地质矿产和物化探综合信息,分析了成矿区带与岩体和构造的关系,总结了成矿区带的区域重磁场特征,圈出5个成矿远景区,为怀化地区寻找深部矿和隐伏矿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西南地区航磁数据进行化极、垂导和延拓等处理,研究西南地区航磁区域特征,确定采用航磁化极上延20 km等值线图作为西南地区航磁区域异常,对西南地区区域航磁异常划分了13个分区。结合地质、重力、天然地震和遥感等资料进行综合推断解释,将西南地区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9个二级构造单元,22个三级构造单元,并重点对6个二级构造单元的地质、矿产和航磁异常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认为班公湖—怒江异常带、雅鲁藏布江异常带、三江异常带等串珠状磁异常与该成矿带的矿产地位置吻合较好,证明航磁异常在找磁性矿产方面效果显著。通过航磁异常上延10 km与地震震中点位对比分析,证明航磁反映深部断裂构造特征明显,能明显反映出西南地区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7.
崔宁  邢树文  肖克炎  丁建华 《地质学报》2016,90(7):1623-1635
随着地质大调查的开展和班公湖-怒江地区新的找矿进展和预测成果不断涌现,班公湖-怒江作为我国找矿的重点成矿区带之一,故对其开展系统的成矿区划和部署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在该地区划分新的重要成矿部署区带,厘定边界并将其命名为"班公湖-怒江Cu-Au-Fe-Li多金属成矿带"。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综合研究,在区内划分了3个Ⅲ级成矿带,初步建立了班公湖-怒江Cu-Au-Fe-Li多金属成矿带成矿谱系,其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发育的特点,其中喜山期与燕山期是该矿带的主要成矿期。研究区主要成矿类型为斑岩型铜金矿、矽卡岩型铜金矿、变质碎屑岩中脉型岩金矿、矽卡岩型铁矿、现代盐湖型钾盐、硼矿、锂矿等。结合区域找矿进展和潜力评价最新成果,认为本区Cu、Au、Fe、Li、K、B找矿潜力巨大,为下一步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同时在本区划分了3个远景区,其中2个为重点远景区,1个为一般远景区,对研究区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湘南区域重磁异常的地质解释及其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对区域重磁异常的分析,蓝山—酃县重力梯度带可作为湘南二级大地构造单元的分界线。在各地质单元中,深大断裂以及隐伏岩体等,都有明显的区域重磁异常特征。因此,利用区域重磁资料研究湘南地质和找矿问题是有意义的。文中提出的区域重磁异常在湘南成矿预测中的应用有如下五个方面: 1.重力资料所反映的区域性深断裂具有重要的控矿作用,尤其是与表生构造的交汇部位最易形成大矿。 2.航磁资料反映的高磁区有明显的控矿作用。 3.重力负异常反映的隐伏岩体,对于开展深部找矿具有指导作用。 4.短轴串珠状航磁异常反映的矿化、蚀变、断裂破碎带,对于从地表众多的断裂构造中区分出具有控矿作用的断裂带是有意义的。 5.在成矿地质环境有利地区的局部磁异常,对于查明具体矿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成矿地质背景尕尔穷铜金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西段,狮泉河晚燕山期结合带与冈底斯岩浆构造带的交汇部位,向北约50km即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西延伸逾2000km,为西起班公湖,向东经过改则、东巧、丁青、碧土的一条横贯青藏高原中部的重要结合带。该缝合带西段北侧为羌唐—三江复合  相似文献   

10.
<正>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横亘于青藏高原中部,俯冲方向和俯冲时间是目前人们争论的焦点之一。研究区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处于木嘎岗日雪山南麓,赛布措以北,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较为有利。高堡约石英闪长岩U-Pb锆石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为班公湖-怒江洋北向俯冲期提供了年代学依据,还原了中侏罗世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构造演化过程中的岩浆作用响应。研究结果显示,高堡约石英闪长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54.46±0.71 Ma(MSWD=0.93),  相似文献   

11.
在位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段的西藏班戈县白拉乡拉纳沟一带,首次发现上三叠统确哈拉群与下伏岩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该接触关系的发现,证实在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有古特提斯蛇绿岩的存在,说明以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为代表的新特提斯域是在古特提斯域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三叠系在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两侧仅有少量露头。早三叠世是怒江洋盆初始演化的开始,由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大规模的海退持续和地壳的抬升,地层遭受剥蚀,整个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缺乏完整的三叠系地层系统,对怒江洋的演化缺乏完整的物质记录。此次有古生物化石依据的上三叠统的发现,为探讨洋盆的演化提供了较好的依据,也为区域地层对比、地层格架建立、古环境分析等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西藏改则县多龙矿集区发现岩墙岭蛇绿岩残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缘多龙矿集区是青藏高原新近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远景的、典型的富金斑岩型铜矿集区,其成岩成矿地质背景是解决班公湖-怒江洋构造演化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年来的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发现,多龙矿集区南侧出露岩墙岭蛇绿岩残片,应该是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岩墙岭蛇绿岩主要由席状岩墙群、枕状玄武岩和硅质岩组成,整体呈棱形或透镜体状断续分布于侏罗系复理石沉积内,构成典型的网结状构造。糜棱岩普遍发育在岩墙岭蛇绿岩和围岩的接触部位。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初步认为多龙矿集区早白垩世成岩成矿作用应该形成于增生楔之上伸展拉张的构造环境。岩墙岭蛇绿岩的发现和确定进一步约束了多龙矿集区成岩成矿地质背景,同时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延伸及其构造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在位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段的那曲县觉翁地区首次发现较完整的蛇绿岩剖面,由下到上见有变质橄榄岩、辉橄岩、堆晶岩、块状辉长岩、岩墙群、碳酸盐岩、枕状熔岩、放射虫硅质岩等,被晚白垩世竟柱山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堆晶岩中获同位素年龄值128Ma,从而证实蛇绿岩的时代为早白垩世。这一发现填补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段无完整蛇绿岩剖面的空白,并证实除侏罗纪蛇绿岩外还存在白垩纪蛇绿岩,为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段最终闭合时间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三叠系在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两侧仅有少量露头。早三叠世是怒江洋盆初始演化的开始,由于晚二叠世-早三叠 世大规模的海退持续和地壳的抬升,地层遭受剥蚀,整个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缺乏完整的三叠系地层系统,对怒江 洋的演化缺乏完整的物质记录。此次有古生物化石依据的上三叠统的发现,为探讨洋盆的演化提供了较好的依据,也 为区域地层对比、地层格架建立、古环境分析等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土屋、延东铜矿田综合信息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开发区域物探、化探资料进行找矿靶区优选,选择土屋、延东铜矿作为建模矿田.在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区域重力航磁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利用重力、航磁数据处理资料提取了深部线性构造和环型构造,结合铜元素等地球化学异常分布,指出土屋、延东斑岩铜矿田位于EW向区域性线性构造、近NS向、NW向、NE向隐伏线性构造和环型构造的交汇部位和铜高背景及局部异常区中,提出了斑岩型铜矿田预测模型和“三位一体”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作为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最为重要的火山岩沉积地层之一,去申拉组一直缺乏精细的年代学研究和找矿潜力的分析.基于班-怒结合带中段尼玛县北部长期的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对热过勒、饿蒙勒、阿俄作登等地区的去申拉组进行了详细解剖,并利用锆石U-Pb定年精细厘定区内去申拉组中英安岩、安山岩的结晶时限分别为106.2±1.3 Ma、107.7±1.4 Ma,属于早白垩世火山活动的产物.同时,区内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以及实地调查揭示,阿俄作登和饿蒙勒地区存在良好铜、金、银组合异常,初步揭露1条高品位的矿化体.结合区域成矿作用背景分析,认为该区存在良好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成矿系统的找矿潜力.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去申拉火山沉积地层的形成时限的精确厘定,为区域基础地质格架的构建提供了直接证据;而其矿化信息的首次揭露,为该带早白垩世大面积覆盖的火山岩地区的勘查找矿工作指明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藏北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西段康穷地区发现铬铁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兴奎  李才  王明 《地质通报》2014,33(11):1815-1819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西段康穷地区发育一套各端元出露比较齐全的蛇绿岩岩石组合,向东与八乌错、米素、赤日、孜如错、桑日一带的超基性岩共同构成了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西段基性超基性岩带。2012年,于康穷地区变质橄榄岩岩体边部发现一处铬铁矿体,首次证实这一巨大的超基性岩带内存在铬铁矿。铬铁矿露头良好,地表见有2条矿体,在露头西侧还见有大片残坡积铬铁矿,残坡积之下的深部情况尚难确定。矿体以冶金级富铬矿石为主,Cr2O3含量最高可达59.11%,矿体围岩主要为方辉橄榄岩,见有少量纯橄榄岩。初步研究认为,康穷铬铁矿类型为豆荚状铬铁矿。该矿体的发现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西段铬铁矿的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对区域找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班公湖—怒江构造带西段三叠纪—侏罗纪构造—沉积演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王冠民  钟建华 《地质论评》2002,48(3):297-303
班公湖-怒江构造带西段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特提斯构造域东端,横跨班公湖-怒江断裂带。三叠纪-株罗纪期间,其构造-沉积演化经历了大陆初始裂谷(T)、原洋裂谷(J1)、残余弧后盆地(J2-J3)阶段。初始裂谷阶段的拉张是呈南断北超的半地堑式由东向西进行的,逐渐形成地堑式原洋裂谷盆地。中晚侏罗世,南部新特提斯洋壳开始北各俯冲,产生的区域挤压应力使原洋裂谷逐渐封闭,裂谷盆地的小洋壳表现出以南向俯冲为主的双向式腑冲,同时伴生区域热沉降,盆地具残余弧后盆地的性质。该阶段,羌南地区发育碳酸盐岩为主的稳定陆缘沉积,冈度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北部则形成广泛南超的近源碎屑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