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焦远碧 《内陆地震》1993,7(2):106-113
对地震活动性进行层次结构分析可划分出不同的地震区带,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可分为9个地震区带,分析各个区带的地震活动性可作出某一活跃期强震发生主体地区的判别,对某一个地震区带的地震活动进行层次结构分析可作出地震危险区预测。用震源面投影图代替点投影的震中分布图可更合理地解释一个构造带上强震的发生过程,更清楚地勾画出未来强震的孕震范围。对强震破裂区闭锁段、背景空区、孕震空区的关系用实测震例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7.6、7.2级强震前的时空分维、地震活动图象、b 值、频度及应变能变化特征,表明:①时间分维 D_t 在强震前两年下降.空间分维 D_s 在强震前一年下降②4级以上地震从1966年至1977在澜沧—耿马地区形成了长轴为340千米的背景空区,自1978年始,其西南部分地震密集发生,东北部分仍保持围空;3级以上地震自1987年迅速形成了长轴为216千米的孕震空区和密集区;强震则发生在空区和密集区的交接地带;3级孕震空区内的2.5~2.9级地震从1988年4月开始平静。③b 值在孕震空区变化幅度比较大,而频度和应变能在孕震密集区变化幅度比较大。  相似文献   

3.
进入短期阶段的空区识别及判据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期空区(孕震空区)图象为背景,在应变释放加速后转平的基础上,逐步缩小时空强三维轴向扫描窗长和步长,从多维空间探索强震进入短期阶段空区的特征及判据指标,提出了通过时空强三维轴向稳定性检验确定空区的新方法.通过对华北和西南地区26个震例的研究分析,发现在孕震空区形成后期、强震前9~16个月,震源区附近出现一种有别于孕震空区的短期空区.这类空区一般持续4~7个月,震前3~8个月结束,结束的标志往往是空区内部或边缘出现显著地震,空区内出现小震活动.   相似文献   

4.
地震空区与逼近地震h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分析一些强震和中强震震例,指出通常所说的地震空区可分为两类。除了震前大范围、长时间、大震级的空区,这里称之为背景空区之外,还有可能出现震前较小范围、较短时间、较小震级的空区,这里称之为孕震空区.对这两类空区作了比较.我们发现在孕震空区的后期,孕震空区边缘往往会发生一个或一组较为引人注目的地震,本文称之为逼近地震.文中初步归纳了逼近地震的某些特征与主震的关系,讨论了用于地震预报的可能性.最后从断裂力学的观点初步探讨了孕震空区与逼近地震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5.
地震空区与“逼近地震”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分析一些强震和中强震震例,指出通常所说的地震“空区”可分为两类。除了震前大范围、长时间、大震级的空区,这里称之为背景空区之外,还有可能出现震前较小范围、较短时间、较小震级的空区,这里称之为孕震空区.对这两类空区作了比较.我们发现在孕震空区的后期,孕震空区边缘往往会发生一个或一组较为引人注目的地震,本文称之为逼近地震.文中初步归纳了逼近地震的某些特征与主震的关系,讨论了用于地震预报的可能性.最后从断裂力学的观点初步探讨了孕震空区与逼近地震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6.
进入短期阶段的空区识别及判据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期空区(孕震空区)图象为背景,在应变释放加速后转平的基础上,逐步缩小时空强三维轴向扫描窗长和步长,从多维空间探索强震进入短期阶段空区的特征及判据指标,提出了通过时空强三维轴向稳定性检验确定空区的新方法,通过对华北和西南地区26个震例的研究分析,发现在孕震空区形成后期、强震前9~16个月,震源区附近出现一种有别于孕震空区的短期空区.这类空区一般持续4~7个月,震前3~8个月结束,结束的标志往往是空区内部或边缘出现显著地震,空区内出现小震活动.  相似文献   

7.
在系统收集和分析中国大陆的活动构造、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场资料的基础上,初步圈定出769个构造物理潜在震源,并对其中477个位于主要强震区、带内的潜在震源进行了空间几何定量描述和基本震源参数的系统分析,在GIS平台上开发了分析系统,逐一计算了每一潜在震源的十年发震概率,圈定了1999~2008年的强震危险区,根据发震概率的大小对危险区的危险性进行分类。近几年发生的强震与预测结果的对比检验结果表明,用构造物理模型确定的十年地震危险区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8.
未震空区与卸载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地震预报的地震学方法清理结果表明,利用地震空区预报未来强震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虚报率较高。作者研究发现,在一些没有发生地震的孕震空区周围,发生了某种“卸载地震”,以至终止了空区的孕震过程。文中总结了某些卸载地震的特点和利用对卸载地震的识别从而减少虚报的效果。卸载地震的作用有可能对其它无震前兆异常提供解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986年门源6.4级地震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发生的一系列6级强震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提出了这些地震为成组孕震的观点,并从背景空区、诱发地震、地震活动增强及前兆异常的突变等方面论证了成组孕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库玛断裂带强震活动与地震空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玉华  马文静 《地震》2002,22(2):81-87
库玛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内部的一条强地震活动带, 1900年以来发生过3次7级地震,其中2次7级大震前均出现5级以上地震的背景空区,表明背景空区对该带大震具有中长期预报意义。最近一次背景空区业已形成,并出现与之配套的孕震空区,其演化图像符合强震孕育模式。研究发现,库玛断裂带中段ML 3以上地震空区,对共和7级强震及周边200 km的强震有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11.
Earthquake probability prediction is based on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a certain seismo-tectonic region topredict the probable times and probability of certain magnitude segment earthquake or the earthquake whose mag-nitude is larger than certain magnitude low limit in the coming certain period, this was extensively applied toearthquake risk analysis and earthquake forecast.……  相似文献   

12.
基于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的中国大陆强震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用于中国大陆年度最大地震震级预测。 先用小波变换把中国大陆年度最大地震序列分解成几个不同尺度水平(频率)的子序列, 然后使用支持向量机对分解后的子序列分别进行预测, 最后通过重构几个子序列的支持向量机预测结果得到最终预测结果, 预测次年中国大陆最大地震震级。 与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方法对比, 结果表明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预测效果很好, 说明此方法可用于地震时间序列预测。  相似文献   

13.
中强地震平静图像已被许多研究者认为是强震前的一个典型异常指标。近期中国大陆西部2次8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的研究认为,8级特大地震前不仅中强震出现大面积平静,而且中小地震也会出现大规模平静现象,形成地震空区。震前依据震级由大而小逐级形成配套出现的地震空区,可作为中国大陆西部8级特大地震的中短期预测与8级地震发生地区的判定的一项有实际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王霞  宋美琴  陈慧 《地震》2019,39(3):187-195
对华北地区1970—2017年出现的地震空区采用统一的识别标准进行全时空清理研究, 结果表明, 华北地区M≥5地震前出现空区的比例为36.7%, 且华北地区ML≥3.0地震空区的持续时间与主震震级存在一定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但长轴尺度、 起始震级与主震震级的线性关系不明显; 报准率为0.76, 虚报率为0.24, 漏报率为0.60, R值为0.32, 高于具有97.5%置信水平的R0值, 表明地震空区这种预测方法在华北地区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5.
时纬残差分析方法及残差变化与强震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辉  阚荣举 《地震研究》1989,12(3):277-284
本文改进了时纬线差的分析方法,改善了残差异常与强震的相关关系,减少了虚报率。综合分析两种方法的异常,可对预测地震的远近大小提供更多信息。给出了1983年以来的时纬线差异常与全部5级以上地震的对应结果。最后讨论了可能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一种地震短期综合预测思路,即以虚报率较低的短期异常作为“引信”,在出现1个或数个“引信”异常后,再依据其它异常综合判定发震地点和震级,其优点是据此做出的综合预测意见的成功率较高。本文以2012年江苏高邮-宝应4.9级地震和2016年江苏射阳4.4级地震的震前实时跟踪过程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思路的应用,该综合预测思路对指导今后震情跟踪工作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朱令人 《地震》2010,30(4):40-49
以MAPSIS为平台, 用统一目录对新疆及周边和川、 滇、 青地区17次大地震前的地震分布进行大范围、 长时间扫描, 勾画椭圆形围空区。 除1970年代初期的3次地震外, 大多有较好的围空区。 包括2008年5月汶川8.0级地震和2010年4月玉树7.1级地震。 结果表明, 大震震级与空区长度有一定正相关关系, 但与空区起始时长及空区成形时长没有关系。 讨论认为, 椭圆围空区的确定条件较松, 在复杂情况下用来勾画空区容易出现多维性, 使围空区的可信性下降, 导致地震虚报增加。  相似文献   

18.
赵兴兰  华爱军等 《地震》1995,(2):182-186
本文利用1970-1992年山东及邻区11次震群资料,对其单项及综合指标作了计算和研究,据《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判断其前兆性。同时对前兆震与未来强震距离、间隔时间作了统计、并对其预报的成功率、虚报率、漏报率进行了贝叶斯估计。  相似文献   

19.
地震预警系统作为一种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其必须具有两个性能:可靠性和时效性.可靠性要求有低的误报率、漏报率;而时效性要求系统的计算时间短、反应速度快.系统的可靠性和时效性需要反复测试.在特定区域,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对于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更是极其罕见,因此只有通过模拟地震的方式才能对地震预警系统进行有效的测试.目前还没有文献系统地介绍地震预警系统的模拟测试方法.本文提出了振动台模拟、信号发生板卡模拟和软件模拟三种测试方法,并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软件模拟的优点最多,唯一的缺点是不能测试系统的抗震能力.通过分析,本文建议首先在振动台上做少量几次大幅度地震波输入测试;之后使用软件模拟测试方法,将所有收集到的地震波序列和干扰波形输入地震预警系统,对其进行功能测试,以得到全面且经济的测试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