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汝旋  秦国荣 《广东地质》1997,12(1):19-26,T001
粤北地区下石炭统下部的古孢子化石组合以具有泥盆-石炭纪过渡色彩为特征。根据其产出的地层位置和组成特征,划分Verrucossisportites nitidus-Anapiculatisporite hystricousus组合带(NH组合带(和Lycospora-Calamospora组合带(组合带)。前者以乐昌大赛坝剖面为单位层型,其中的孢子较原理,交复杂,繁盛于泥盆纪的分子含也较高,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2.
寇晓威 《吉林地质》1994,13(1):35-41
在吉林省梨树县孟家岭一带,于前人所划属的石炭纪磐石组砂岩、板岩、灰岩中发现丰富动植物化石。经鉴定有Huslediacfgmndicosla,Stenoscismasp.,Compsopterissp.,其中植物与我国北部和西伯利亚等地区的安格拉植物群相当;从腕足、苔藓虫等化石组合上看均为早二叠世常见分子。大黑山条垒中部的这一首次发现,对吉林省的地层划分、分区及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西乌珠穆沁旗-林西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地层进行了岩石地层学研究与重新归并划分,并进行了生物地层、层序地层及不整合面地层的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了测区各地层的基本层序、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将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划分为3个沉积层序,建立了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格架.石炭纪-早二叠世本巴图组(CPb)、格根敖包组(CPg)和阿木山组(CPa)三者为石炭纪-二叠纪西乌珠穆沁旗海槽同期异相地层的观点,能很好地解释这几套地层的相互关系.寿山沟组(P1ss)地层呈超覆不整合覆于以前地层或地质体之上;大石寨组(P2ds)为达到最大海泛面时海(水)下火山喷发的产物;哲斯组(P2z)是海盆地萎缩期的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华北型石炭—二叠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在《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2001)思想框架下,采用多重地层分类原则,对区内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和层序地层进行划分对比研究。岩石地层可划分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孙家沟组,其中山西组和上石盒子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在生物地层方面,建立2个组合带和5个植物组合带;区内石炭纪地层仅发育上石炭统,二叠纪地层齐全;区内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通过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突出了不同地层单位的属性特征,优化了区域等时地层格架,有助于煤炭资源的预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山西石炭纪三种地层单位的划分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华北石炭纪地层的文献中,组(Formation)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涵义却因不同作者而异,造成了岩石、年代地层单位的混淆。山西是华北石炭纪地层的典型地区,本文在厘定华北石炭纪岩石、年代、生物地层涵义之后,将山西石炭纪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划分为湖田组、太原组和山西组;将年代地层单位划分为中石炭世 Bashkirian-Moscovian 阶和晚石炭世Kasimovian-Gzhelian,Asselian,Sakmarian 阶;将生物地层单位由老至新划分为 Fusulina-Fusulinella,Triticites,pseudosch-Wagerina(s.l.)(竹蜓)带及若干亚带,并将山西石炭纪三种地层单位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
对辽河油田地层划分和对比工作的一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河油田的地层划分基本上是传统的地层划分方法,所以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采用多重地层划分方法,对牛心坨-曙北地区的代表性探井,作了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说明了多重地层划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唐山和卢龙地区寒武-奥陶系界线地层中的牙形刺再次进行研究,厘定了过去报道的一些重要属种,并对最具地层意义的Cordylodus的几个种的演化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属的两个进化系列,第一支进化系列是Eoconodontusnotchpeakensis-Cordylodusprimitivus-C.proavus-C.caboti-C.intermedius-C.angulatus;而另一支则是Eoconodontusnotchpeakensis-C.caboti-C.prolindstromi-C.lindstromi-C.prion。本文对寒武-奥陶系界线的几个划分方案也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全球石炭纪—二叠纪植物群的演化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克勤 《地学前缘》1997,4(3):129-138
在全球范围内,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群可以划分为五个植物群,即早石炭世的全球性拟鳞木植物群和晚石炭世至二叠纪的华夏植物群,欧美植物群,安加拉植物群和冈瓦纳植物群。早石恨拟鳞木植物群广泛分布于世界许多地区,具有全球一致性,以Lepidodendropsis,Suboepidodendron,Archaeosigillaria,Archaeocalamites,Cardiopteridium,Rhodeo  相似文献   

9.
杨瑞东  颜承锡 《贵州地质》1995,12(4):290-297
本文是在对贵州石炭系地层岩相古地理研究过程中,采集了大量遗迹化石,共11属11种。根据这些遗迹化石的古地理分布特征,建立了贵州石炭纪遗迹化石群落与岩相古地理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石炭系地层中大量的Zoophycos产出层位岩相特征以及国内外已有Zoophycos产出层位岩相古地理情况,总结出Zoophycos的地史时期古地理变迁史,即C-P为浅海环境,T-J为浅海-深海过渡的半深水环境,K-E为深水  相似文献   

10.
层序地层旋回地层与多重地层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多重地层划分单位的涵义,属性及划分标准;重点探讨了层序地层,旋回地层与传统地层单位的关系;以京西,冀北古生界为例说明了层序地层,旋回地层及多重地层划分理论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西欧石炭系的对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廖卓庭 《地层学杂志》1999,23(1):1-9,41
综述西欧与中国石炭系展布特征、地层分类、研究沿革和近年的进展,着重介绍了西欧石炭系库尔木相、凝缩层序等特色沉积组合,并就两区石炭纪地层划分系统、划分依据、系统界线、代表剖面和石炭纪含煤地层的时空分布等进行了讨论和对比。  相似文献   

12.
巢湖地区石炭纪地层格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巢湖一带石炭纪地层可划分为4~5级的高频振荡旋回,可鉴别重要沉积间断面3个,揭示3级旋回层序的规律性,据此,建立巢湖一带石炭纪的地层格架,探讨巢湖地区石炭纪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湖南岩石地层划分对比及废弃的地层单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晓珊  黄建中 《湖南地质》1997,16(3):151-154
湖南岩石地层划分对比及废弃的地层单位①HunanRockstratigraphicDivisionandCorrelationandRejectedStratigraphicUnit唐晓珊TangXiaoshan黄建中HuangJianzhong地...  相似文献   

14.
马爱双 《福建地质》1998,17(4):188-202
通过总结福建省石炭纪-白垩纪地层中Ting及珊瑚、腕足、双壳、菊石、叶肢介和植物等门类的古生物化石组合特征,为省内石炭纪-白垩纪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福建石炭纪岩相古地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吴岐  郑云钦 《福建地质》1993,12(4):300-319
笔者总结了福建省石炭纪生物地层与岩石地层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生物地层与岩石地层的划分对比。在详尽的相分析基础上对该纪地层进行了相系、相、亚相及微相的划分,并按“优势相”的原则分期编制了林地期、黄龙期及船山期的岩相古地理图。笔者采用“相、层、位”控矿观点对石炭纪的矿产成因及成矿规律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西北部奥陶纪笔石进行了较系统的划分,并结合岩石地层对比论述,据其所产出的层位可划分为四个组合带:1Didymograptuscf.nanus,组合带;2Phyllograptusanna组合带,3.Dicellograptusjextanj-Climacograptusputilus组合带;4Orthograptuscf.trucatus组合。  相似文献   

17.
通过总结福建省石炭纪─白垩纪地层中及珊瑚、腕足、双壳、菊石、叶肢介和植物等门类的古生物化石组合特征,为省内石炭纪─白垩纪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多重地层划分单位的涵义、属性及划分标准;重点探讨了层序地层、旋回地层与传统地层单位的关系;以京西、冀北古生界为例说明了层序地层、旋回地层及多重地层划分理论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贵州扬子地层区晚三叠世双壳类生物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亭 《贵州地质》1997,14(3):204-210
根据贞丰龙场,毕节青场等上三叠统剖面上双壳类的垂直分布:结合区域资料,对贵州扬子地区晚三叠世双壳类划分为8个生物地层。自上而上为:1.Halobi kui“Danella”bifurcata组合带2.Halobia rugosoides延限带;3,Halobiarugosoides-Costatoria kweichawensis间隔带;4,Costatoria kweichowensis延限带。  相似文献   

20.
贵州广顺二叠系化学地层的划分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南君亚  周德全 《矿物学报》1996,16(2):223-230
本文以贵州省广顺二叠纪坝子头-茶叶剖面作了基准剖面,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岩相分析,根据岩石的成岩作用,颜色,微相特征及岩层的厚度和叠置关系,进行了层序的划分。在此基础上,以该剖面59个岩层的17个微量元素(As,B,Ba,Co,Cr,Cu,Ga,Mn,Mo,Ni,Pb,Sn,Sr,Ti,V,Zn和Zr)为变量,用因子分析和群分析进行了化学地层单元的划分,通过化学地层和层序地层划分结果的对比,结合化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