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圈定合理的化探异常指导找矿工作,本文采用传统统计法、趋势面法和含量-面积法三种方法对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的Ag、Au、Cu、As四种元素含量数据进行了专项处理,并对获取的异常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同一元素采用不同方法确定的异常下限或获取的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经研究发现研究区地球化学元素含量数据具有明显的多重分形分布特征,通过与研究区地质特征对比,认为含量-面积法确定的异常下限更适合本区。因此,甄别各元素含量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进行不同化探数据处理方法之间的对比对找矿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圈定合理的化探异常指导找矿工作,本文采用传统统计法、趋势面法和含量-面积法三种方法对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的Ag、Au、Cu、As四种元素含量数据进行了专项处理,并对获取的异常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同一元素采用不同方法确定的异常下限或获取的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经研究发现研究区地球化学元素含量数据具有明显的多重分形分布特征,通过与研究区地质特征对比,认为含量-面积法确定的异常下限更适合本区。因此,甄别各元素含量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进行不同化探数据处理方法之间的对比对找矿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采用传统统计、稳健估计、85%累计频率和多重分形确定异常下限的计算方法,对查巴奇地区水系沉积物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对取得的异常下限结果进行了对比。同一元素采用不同方法确定的异常下限存在明显的差异,采用85%累计频率法除铅异常下限略低于多重分形法得到异常下限外,其他11个元素异常下限最低;各个元素采用其他三种方法确定的异常下限没有固定的规律性。这种结果与元素测量数据的分布特征及使用的统计方法密切相关,通过与研究区地质特征对比认为,多重分形法确定的异常下限更适合于本研究区,累计频率法确定异常下限虽然较少遗漏低缓弱异常,在一定程度上为地质背景的地球化学反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实际地质情况,在充分研究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了使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东昆仑地区是我国重要成矿带,地球化学勘查作为该区基础性的勘查手段在区域找矿、矿区及其外围找矿发挥了重要作用。地球化学勘查工作中,异常下限的确定是圈定地球化学异常的基础和关键。拉浪麦钨多金属矿区地球化学勘查工作中利用传统统计法、EDA法、含量—面积分形法分别对土壤地球化学分析元素计算确定异常下限,并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对三种方法计算出的异常下限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发现EDA法得出钨等元素异常不漏掉隐伏矿床形成的矿致异常,从而达到快速精准高效的找矿效果,具有很好代表性。因此,在东昆仑地区寻找钨多金属矿地球化学勘查中,采用EDA法确定异常下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王志刚 《华北地质》2012,(4):315-320
化探异常下限的确定是勘查地球化学有效地应用于矿产勘查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传统的异常下限计算方法是以地球化学元素含量数据服从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为前提,而本文采用的元素含量-总量多重分形计算异常下限的方法,则基于地球化学变量服从分形与多重分形分布的理论与方法。作者以海南屯昌某测区化探数据为例,运用传统元素含量对数正态分布和元素含量-总量多重分形两种计算模型确定了测区主要指示元素的异常下限并圈定、对比了其化探异常图。本区槽井探对化探异常的揭露表明,采用元素含量-总量的分形方法确定化探异常下限的尝试是成功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西藏阿翁错地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通过对该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Au元素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运用含量-面积分形法和传统统计法提取异常下限,并圈定异常,结果显示:含量-面积分形法能更好的展现元素分形分布特征,并揭示出研究区Au元素异常的分布是两次不同地质活动的结果,为研究区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多种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值是区分背景区与异常区的基本参数,而异常下限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下一步找矿工作的实施。本文以青海省治多县区域1∶1万土壤化探样品中Ag、Cu、Zn、Pb、Bi、Mo、W七种元素为例,使用传统计算方法、85%累计频率法、分形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对比研究认为:传统计算方法求得的异常范围小,且较为分散;85%累计频率法与传统方法所得异常下限值比较接近,具有合理性与客观性,相对于传统计算方法,分形方法对弱小异常的识别效果显著,但异常范围过大,给异常查证工作带来难度。确定异常下限值时要研究数据分布模式和地质背景,分析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应采用多种分析法对比确定合理的异常下限,圈定出有效的异常区。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鹰咀山岩屑测量为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元素的组合特征,同时以Au元素为例,分别运用均值标准差法、累积频率法、直方图解法和分形法对异常下限进行处理。4种方法确定的异常下限对比显示:直方图解法、均值标准差法与累积频率法圈定出了绝大部分重要异常,分形法圈定了主要异常的同时,对弱小异常的识别比较理想,尤其在矿区西部出现明显异常分带,与实际情况相符,且可以克服传统方法在K值选择上受主观因素影响的弱点,但异常范围过大不利于异常查证。在实际工作中应以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将多种方法相结合,圈定异常,缩小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鹰咀山岩屑测量为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元素的组合特征,同时以Au元素为例,分别运用均值标准差法、累积频率法、直方图解法和分形法对异常下限进行处理。4种方法确定的异常下限对比显示:直方图解法、均值标准差法与累积频率法圈定出了绝大部分重要异常,分形法圈定了主要异常的同时,对弱小异常的识别比较理想,尤其在矿区西部出现明显异常分带,与实际情况相符,且可以克服传统方法在K值选择上受主观因素影响的弱点,但异常范围过大不利于异常查证。在实际工作中应以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将多种方法相结合,圈定异常,缩小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0.
以宁夏贺兰山北段金铜矿产资源预测为研究对象,采用R型因子分析研究元素组合规律,应用含量-面积分形法研究地球化学异常并确定其异常下限,圈定元素组合异常和综合异常,并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研究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划分出5处找矿远景区:哈尔木腾、柳葫芦沟-大麦里沟、树龙沟-麦子井金找矿远景区;梁根-牛头沟-其勒格金铜找矿远景区;达拉布盖钴镍找矿远景区。异常查证结果显示,梁根-牛头沟目前已控制3条工业矿体,为有利的金铜找矿靶区,其勒格已发现5处金矿化体,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为下一步重点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11.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确定对圈定成矿有利靶区及指导找矿非常关键。本文以青海省锡铁山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中As、Cr、Ni、Sn、Th等5个元素为例,分别运用剔除法、EDA法、迭代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确定异常下限,圈定异常。通过三种方法圈定异常结果对比发现,剔除法和EDA法确定的异常下限值偏高,不能够有效的圈出成矿有利靶区,而迭代法确定的异常下限,圈出了很多弱异常,与客观实际相符,故迭代法是适合本区比较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异常提取是地球化学勘查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有效发现异常至关重要。以新疆青河县顿巴斯套金矿区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含量-面积分形模型确定单元素异常下限,通过对区内各元素异常点赋值、构建元素复杂程度指标并绘制元素复杂程度图。分别对4处元素复杂程度较高的地区进行了找矿潜力评价。结合异常特征及野外地质路线调查,在工作区共圈定了2处找矿靶区并确定Ⅰ号找矿靶区的成矿有利程度较高。经探矿工程验证,在Ⅰ号综合异常区西侧TC1探槽中新揭露出3条矿体,表明该方法在成矿预测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为下一步探矿工程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球化学元素的异常下限值确定是地球化学中重要的问题之一,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具有科学依据的计算方法。传统的化探异常下限值计算是以元素含量或元素含量的对数值呈正态分布这一假设为基础的,而事实上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是极其复杂的。研究表明,地球化学景观可能是一个具有低维吸引子的混沌系统,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异常具有各自独立的幂指数关系,由此导致了一种多重分形分布,可以利用元素的分形分布求出其异常下限。对湖南省阳明山地区的化探水系采样分析数据采用分区的处理方法,根据每个区内数据的分布特征采用分形和传统方法混合应用来确定异常下限,勾绘出Sn元素异常图,与单独采用传统方法相对比收到了良好的异常圈定效果。根据新方法确定的元素异常下限所圈定的异常区与已知矿点高度拟合。  相似文献   

14.
勘查地球化学的基础性问题是如何合理地提取地球化学异常下限,这是影响勘查地球化学在矿产勘查中效果的主要因素。利用SPSS软件,通过含量对数频率直方图,结合偏度、峰度检验法检验元素的含量分布型式,发现研究区的Cu、Ag、Pb、Zn元素不服从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而呈现多峰态、高丛集的多重分形特征。采用传统的统计学方法、85%累计频率法、含量-总量多重分形法提取相关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并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元素空间分布及含量分布规律的含量-总量多重分形方法,有效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比较客观地反映研究区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是研究地球化学异常比较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化探勘查数据的分布规律十分复杂,具有多重分形的特征,可用分形理论研究符合化探数据的分布规律。针对不同类型铀矿床的化探特征,选取分形理论中的部分方法进行研究并与传统方法对比。用含量-面积法处理某碳硅泥岩型铀矿区的水系沉积物数据,可以缩小异常区范围而且不遗漏矿点,减少勘查工作量;用分形趋势面法处理某砂岩型铀矿区的活性炭测氡数据,能够有效地强化弱异常信息,提升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1∶20万区域水系沉积物数据为基础,对黑龙江东安—汤旺河地区13种元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因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元素异常组合呈有规律的分布,高温元素异常组合分布在研究区西侧,而低温元素异常组合出现在研究区东侧。在以分形为主要手段确定异常下限后,认为在研究区东部,与中低温元素伴生的Au矿床找矿潜力较大。结合地质、物探以及已知矿点的信息,圈定多元素异常34处,划分出4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7.
杨震  梅红波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3,(4):477-480,373,374
含量—面积法是基于分形理论,一种研究含量与曲面面积之间关系的方法.这里以云南省个旧西区某地Sn元素土壤化探数据为例,利用MAPGIS平台进行化探数据处理,研究其含量与面积的关系,并确定异常下限,圈定异常范围.同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分形含量—面积法圈定的异常区域更加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山南坡金铜矿土壤地球化学研究与找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柴达木山南坡一带进行了1∶1万地质草测,在了解研究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对6种测试元素的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分形含量面积法和分形含量梯度法圈定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异常,采用因子分析研究元素组合特征,并圈定了组合异常和综合异常。结果显示,Au、As、Sb的含量分布颇有相似,高含量区主要集中于二叠系地层,Au和As相对套合较好;Cu、Pb、Zn的含量分布既有共性也存在不同,Cu和Zn套合较好,其高含量区主要集中于志留系地层。最后以探槽工程验证方式对异常进行了查证,圈定了一处找金靶区和一处找铜靶区,为该区今后的找矿工作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雄村矿区外围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Cu、Au、Ag、Pb、Zn元素原始数据的参数统计特征,采用EDA技术确定各元素背景值和异常下限,依据异常下限值的1倍、2倍、4倍绘制各元素异常图并对其总结分析;再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因子分析,得出Ag、Pb、Zn元素为雄村矿区外围Cu、Au元素的找矿指示元素;最后结合地质特征圈定出4个综合异常区,指示下一步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20.
复杂地质地貌区地球化学异常识别非线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现代数学非线性理论与方法对西南地区三江北段恒星错测区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进行了异常识别的非线性研究。率先尝试用人工免疫算法对地球化学数据降噪,并采用分形含量面积法对降噪数据寻求异常下限,从而弥补传统方法确定异常下限出现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构造了测区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的分形插值曲面,做出异常等值线图和异常分形插值图。处理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